《战狼2》——吴京的误区与民族主义障眼法
发起人:不举手不发言  回复数:4   浏览数:1957   最后更新:2017/08/18 13:51:38 by guest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08-18 09:23:42

来源:天下一叔


之前叔给大家算过双年展的帐


今年六月,叔跟着一个艺术圈资深老司机去威尼斯、巴塞尔、明斯特和卡塞尔走了一大转,这是该老司机第七次看卡塞尔(7 * 5 = 35 年)。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信息量过大,看完之后叔的 CPU 烧坏了,缓了好久。

当然,看七届卡塞尔不是最牛的:去卡塞尔的火车上,叔碰到了两个英语奇差不忘热忱搭讪的本地老爷爷。他们知道叔是远道而来看卡塞尔后,表示非常高兴,说他们从 1955 年开始,看了每一届卡塞尔。


接着,两个耿直的欧洲 Boy 补充:「but,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


比如下面这件今年文献展上的作品,来自 Daniel Knorr Expiration Movement:

真的不是火灾现场


这件作品被当地居民举报了 N 次火灾,消防队曾经一天接到过 15 个报火警电话,累觉不爱的卡塞尔消防队打电话给策展团队,你好,你们能把这件作品关上几天让我们歇歇么? 」,真事。


言归正传


从叔最关注的数字上来看三大展,双年展的游戏就是一场金钱和艺术的爱恨纠葛。


逐个细说前,我们先看看 2017 年这三个大展的预算,都是美金为单位:

1. 威尼斯双年展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预算为 1420 万美金。当然,这个总预算里是不包括各个国家馆的。而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也是蓬皮杜的总策展人 Ms Christine Macel 拉来了预算中的 10% 。


今年威尼斯被诸多人吐槽是明星画廊卖明星艺术家的「时装周」——但是,这不是很正常的么。威双作为明星画廊卖明星艺术家的「时装周」,有着悠久的传统。


1942 - 1968 年期间,威尼斯双年展是设立了专门卖东西的「 Office 」,你要看上了啥,直接去 「 Office 」里询价就好,跟现在的艺术博览会差不多,购买体验不能再好。你买作品的 10% 还会贡献给双年展主办方,顺便把慈善也做了。


虽然之后已经取消了这种「 Office 」,藏家心知肚明仍然可以买买买的。2007 年,佳士得的老板皮诺一口气把整个意大利馆里全部 Sigmar Polke 给买了,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2016 年皮诺又在 Palazzo Grassi 做 Sigmar Polke 的展览


众所周知,威尼斯的国家馆的「灵活性」是略大的——许多你看到的国家展馆都不再是纯粹国家行为,而更像「画商炫耀贴」:


今年英国展馆 Phyllida Barlow,由画廊 Hauser & Wirth 慷慨开了支票。这并非英国首例——2015 年的 Sarah Lucas 的英国馆花费共计 25 万英镑,连开幕酒水费也算上,全部由她的画廊提供:伦敦 Sadie Coles 、纽约的 Gladstone、墨西哥的 Kurimanzutto 和柏林的 CFA (一家画廊有金融执照的名字也是够了)。


多说一句,Phyllida Barlow 是个特别低调可爱的奶奶,她还是著名的 Darwin - Wedgewood 家族的后人。第一代 Wedgewood 是英国瓷器之父,创立了 Wedgewood 英国 No.1 的奢侈骨瓷品牌,该家族不光有钱,还专门出产科学家、艺术家和诗人。大家熟悉的《进化论》的达尔文是该家族的第三代(富三代?),Phyllida Barlow 奶奶则是第七代了——系出名门代表,所以特别低调,穷了大半辈子,后来出名了也特别谦逊务实。

奶奶在自己的作品前


今年法国展馆的 Xavier Veilhan 亦由法国政府和他的四家代理画廊联合赞助。同样,上一届威尼斯法国馆的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花了 100 万欧,由法国政府掏了三分之二,艺术家的三家代理画廊出了三分之一。


还有这次巨受欢迎的德国馆 Anne Imhof。虽然 Patron 名单里也能见到她的画廊 Galerie Buchholz 的名字,但绝大部分是德国政府掏的。感觉德国在当代文化这事上,底线一直都比邻居们高一些,选的艺术家也更有趣一点。

Anne Imhof SM 味儿的 Performance 拿了今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德国馆选新人非常厉害


除了画廊以外,藏家们除了买买买外,也搞赞助啊。比如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乌克兰大藏家平丘克就赞助了三届威尼斯乌克兰国家馆,他说不期待任何经济回报,不过如果作品有一天真的卖出去了(虽然有点难),制作费还是得退给他。


威尼斯商业气氛确实稍微浓郁了点,但这也绝对不是贬低意呆利——大家知道,卡塞尔里的作品也是能买的。


2. 卡塞尔文献展


2017 年的卡塞尔文献展的预算接近 4000 万美金,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 2570 万美金。这增长妥妥跑赢了德国十年通胀率 15.3%一倍。


在今年的 4000 万里,有一半预算来自于德国政府,剩下的一半来自于售票、私人捐助和企业赞助、比如大众之类的。


今年是卡塞尔文献展 70 年,做了很 fancy 的「以雅典为鉴」,德国希腊两国同时搞起来。从当下的欧洲语境里看,不能不说是寓意深厚。

2015 年 6 月的 Economist 封面——梗来自于电影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不过希腊政府真的太穷,目前还债鸭梨仍然巨大——欠着欧洲央行和 IMF 等金主 4000 亿美金的债,这种文化建设活动自然是一毛不拔。这 2000 万美金就算德国的慈善行为吧。


过去的七八年,德国一直都是减轻希腊的债务负担的带头大哥。同时,德国也靠着希腊的烂经济维持低利率,饱赚外汇。这种复杂的共生也跟双年展这台大戏里艺术和金钱两个主角一样:我恨你,但我离不开你。


3. 明斯特雕塑展


十年一届的明斯特,今年总预算则是 800 万美金,为卡塞尔的五分之一。


这些钱都是德国政府和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给的,基本上每个参展的艺术家都会收到大概 41000 美金的制作费。


但也不乏艺术家花超了制作费的。比如引起很多人关注的 Pierre Huyghe 的作品,最后制作费在 100 万美金左右。超出来的制作费从哪里找钱呢?


多亏代理 Pierre Huyghe 的四家不差钱巨无霸画廊:德国 Esther Schipper 、瑞士 Hauser & Wirth 、法国 Chantal Crousel 和美国 Marian Goodman 。

Pierre Huyghe 的 After ALife Ahead,本来有孔雀在里面溜达的,但据说因为一直不见天日动物相当抑郁太残忍就弄走了,有人看见过吗?


十年一届,确实难得,叔就再附赠一则明斯特创始人小历史吧。


明斯特的创始人 Kasper König 家比较传奇,可谓是欧洲当代艺术一霸。


Kasper König 的哥哥是著名的艺术书店 Koenig Books Ltd 的创始人,这家书店你在蛇形美术馆、白教堂美术馆和 Frieze 伦敦和纽约都能见到。他家说自己是艺术书店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

接下来的 König 有点儿多,叔编个号,大家仔细看。


咱们称哥哥为老 König 1 号,弟弟为老 König 2 号。老 König 2 号除了是明斯特的创始人策展人以外,也当了一辈子科隆 Ludwig Museum (对的,叔也介绍过)的馆长。


弟弟的儿子,这里姑且叫小 König 2 号,是著名柏林画廊 König Galerie 的创始人,代理了很多现在火的不要不要的一批年轻艺术家如 Helen Marten 、 Camille Henrot。

König Galerie 的柏林空间改自德国战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Werner Düttmann 六十年代设计的教堂,逼格满点


这个小哥非常厉害,眼睛都基本上看不见啥了(因为小时候的一个事故),还能挑艺术家……也是一奇人。


小 König 2 号是个非常优秀的画廊主。启动资金就是他大伯、开书店的老 König 1 号给的。而老 König 1 号自己的儿子, 小 König 1 号,在江湖上则比他堂弟差那么点,是纽约 Koenig & Clinton 画廊的创始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俩 dealer 仗着书店的家业,给自己艺术家出的画册那都是杠杠的,超级精美啊。


不知道这四个老的小的 1 号 2 号大家搞明白没,有点乱,但是这个全家子,还是非常少见了。


明斯特的创始人一家子都是明斯特人,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 Arnold Bodeye 也是卡塞尔人,原本是个艺术家。两个人都把自己德国小镇的家乡,搞成了世界艺术文化的中心。

里希特笔下的 Arnold Bode ,今年在卡塞尔大家看到这张了吗?是卡塞尔新美术馆(Neue Galerie)的藏品


我们需要什么?


说完这俩德国小镇,叔想起我们 2020 年之前要建设 1000 个特色小镇的宏伟计划:基本每个小镇拿到的拨款都达到了千万水平。


2016 年德国花在艺术文化建设上的预算大概每年 20 亿美金,占财政总支出 1.6% ,中国公布的 2016 年文体方面的开支为 3165 亿人民币,同样是占总财政支出的 1.6% 。


钱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花钱。


成就威尼斯、卡塞尔这样的「legacy」,可不能钱一撒,热闹两三年就完事儿了——因为有建筑长久和坚韧的使命,所以要沉住气,看得格外远,也格外用心。


~跟叔一起说~


一枚疯狂的冷炮:


说完双年展的钱,现在来看看资本市场的钱:


Artsy 估值 2.75 亿美金了,啧啧,这已经是 Artnet 目前市值的 16 倍了。对比一下:


Artsy 据说现在年收入 530 万美金,盈利当然妥妥为负。


Artnet 在 2015 年收入 1890 万美金,还有一点小盈利。


你觉得资本市场疯狂吗?——之前 Artnet 解读 Artsy 融资的文章中,举了特斯拉 vs 通用汽车的例子:特斯拉亏损近 7000 万美金,通用汽车盈利 94 亿美元,但是前者市值已经比后者还高 20 亿美金了。


好吧,作为一个经济学出身的叔,试图来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基本上理论只告诉了我们两种可能:


情况一:目前市场上真是充满疯狂的投资者,人傻又钱多……


情况二:Artsy 未来会疯狂反超 Artnet ,变成一家超级赚钱的公司……


总之,都有人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