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南京三年展提供一万根竹子,牛逼的就上吧!
发起人:hundun  回复数:41   浏览数:4258   最后更新:2008/09/16 02:17:43 by guest
[楼主] 北门骞 2008-08-17 19:35:47
开幕式,从艺术视角的评述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终于在一连串888的数字迷信中揭开了帷幕。这次开幕式是被承载实现国人百年梦想、体现我大国的地位、形象,以及昭示这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超级大任的;这就难免引来众说纷纭,歧见叠出。近来全国上下各式媒体,说好的,说坏的,包括电视转播的诸种问题,热闹得又成了一轮意见狂欢。在这一轮狂欢里,张艺谋团队里一个重要人物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这一届开幕式我们利用光电高科技创造了多少多少个世界第一……;他的说法照例又博得某类国人们赞叹和意淫。我看后不由得发笑,便又禁不住参与进来。当然我的意见是这样——既然开幕式是一位叫做电影导演来“导”,而电影于当代毕竟是作为视觉艺术方式的一种表达、传达,正象大家众口一词所说的“视觉盛筵”;那么,高科技的什么世界第一,与开幕式成功与否到底有屁关系?又不是科技会上的开幕式。(那些第一,说穿了还是美利坚的、德意志的真家伙搞成的,我们的真家伙实是动动嘴,干干苦力。呵呵。)最有直接联系的,其实依然用得上一个古老的标淮,即若干年后,谁还记得住它,以及让人记住的是什么?当下重要的,则在于从专业层面的考量,亦即从视觉的艺术视角作出的评述。

一:视觉的艺术视角,不妨由内容开始吧;这一方面是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文艺传统,另方面确实符合国际惯例,毕竟至今为止没有哪一个作东道国不借此“载道”的。这届奥运开幕式立足于展示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容无可厚非,由此选择了诸如四大发明、汉字、昆曲之类的内容也没错;只是这样选择,仅仅是保证政治上正确,却是凡中国人一拍脑袋都能想到,而且已被历次国家级、省市级的重大庆典之类搞滥了。我想,不仅咱国人看厌了,现在的老外们,只有他多少关注过国际时事的恐怕也腻了;作为如此重大开幕式这样做是懒惰的,既缺乏深度,缺乏创意,更缺乏一场盛大视觉艺术展示理应具备的精粹性;作为由张艺谋、张继刚等几位由国内顶尖大导演组成的团队,还搞了好几年,还是倾全国之力,奢华到要什么有什么程度,到头来却弄出如此流于平庸的内容,怎能让人服气?
个人弄不明白的是,尽管在开幕式场合必须具国家的宏大叙事,它是条硬框框,但不至于除了现有的老套套,就没有新鲜的,更精粹的内容?事实上,如果抱着创新意识,去深入一下,梳理一下,至少从现存的老套套里同样能够探寻出这样的内容来。比如依我的脑袋就想到了从这次开幕式里,作为文化表象呈现的汉字,我们如果换一条路径,作一下探寻,不难发现,汉字不仅发育出我们历史的全部文化,它更制约了我们国人的视觉文化本质。这制约,也就是我们先祖每个人自小必须研习的书法,——即将汉字审美化的法则。正是书法构成了视觉中国的线型审美方式,进而构成了我们的绘画、建筑、园林,服饰,武术及戏曲,乃至一首诗一部小说的空间处理。个人因此而想,要是中国没有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而是象欧洲人那样只当作一种美术字搞搞,那我们的视觉文化将呈怎样付面貌?肯定面目全非,至少生命灵动的线条节奏与韵味没了,计白当黑的空间观没了,墨分五彩的境界也没了,构成视觉意象美的点线面基本元素也就与西方人一样了,最后我们民族独特线型的审美方式不复存在。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以为开幕式上与其呈上一块块历史文化的表象碎片,毋宁集中于汉字的书写之叙事,从王羲之他们在兰亭之畔大书“鹅”的洒脱,到端庄、雍容的颜真卿之正楷摩崖石刻,到怀素和尚大碗进酒后恣洋不羁墙上狂草,以书法线条为展示主轴,在点、线、挪的节奏与舞蹈中再衍化出我们的园林与武术,昆曲与诗赋;又从充满个体魅力行云流水式表演,到集群展现时的龙飞凤舞,再到当今声光电制造下的雪泥鸿爪。若开幕式展示如此内容,那准新奇又精炼,令人拍案叫绝。而且它与开幕式里作为主载体的传统卷轴方式十分吻合。
也许值得提一下的是,我注意到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精采绝伦,正是他们的导演认识到希腊文化在视觉上的体现,实际就是古希腊的雕塑,换言之,是其雕塑发育出他们全部视觉文化,最后洋溢至整个欧洲文化。探寻出了这样条路径,他们才奉献了一台至今依然能感动全世界的开幕式。
二:如果内容已经无可奈何地平庸了,但要是辅之于上乘的视觉表现多少可以弥补些;这就象一个姿色平平的女孩,当她结婚那一天,花个大把钱好好地去美容化妆一番,也可以出个彩的道理一样。这里的上乘表现,我想,很需要激动人心的或某刹那令人嘘吁的叙事编排。尽管这一点在当代美学趣味上有点俗,但是面对着一堆陈腐的内容时,它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强心针,尤其这种面对着全世界几十亿观众的奥运开幕式。对此,最好的说明就是1996亚特兰特奥运会开幕式,当年打遍全世界无敌手的拳王阿里,因患上帕金氏病在点火仪式上却是连一枚轻轻的火炬都提不起来,最后只能在哆哆索索中完成点燃。那情那景,当时全世界有多少人为之嘘吁不已!
以此来比较这次开幕式,内中一场场所谓精心打造的中国文化盛筵,很清楚,根本没有一场好的叙事可言,依他们自己解释,说是呈现一幅幅历史画卷。而呈现,很大程度上又是在图解;图解呢,如果能充满诗意地进行倒也能臻于精采。只是这一点他们也偏离了,因为做观众的我们,是越看越感沉闷、冗长,要命的还有几处,连我们都看不懂在图解什么?举一例说,在“造纸发明”一场影像中,许多白纸(应是宣纸吧)糊在墙上旋即揭下来,估计没有几个国人看得懂什么意思,也只有去蒙蒙老外了;反正他们统统拎不清的。支撑整场开幕式的事实上只是视觉传达,也多亏了那些时时刻刻变幻着的声光电,加上一阵阵烟火的噱头来刺激大家的感官,不然,估模谁的眼皮子都要耷拉下来。
三:上乘的视觉表现,很重要的还在于现场如何设计视觉造型意象以及如何展开,它们的意义等同于电影里的人物的形象角色。客观地说,在这场开幕式里运用一幅传统水墨画的卷轴作为主要造型载体,不失为新颖、富有创意;但对此必须意识到,传统画轴的造型意象在格局上不免小气和单薄;尤其当它搁在超巨型的鸟巢空间时。现在想来,如果当初这卷轴只出现在一段时间里,先声夺人,在人们尚惊讶于中国元素新奇时,见好就收变换掉,那便是让人大呼过瘾的美创意了。可后来却是将它固定住,当作贯穿始终的造型载体,于是乎,它那格局上的小气和单薄的负面性便一发不可收地凸现出来,活生生地将我这等人最先以为很美妙的好创意,渐变为丑陋,及到最后不忍卒看为止。而且我个人的审美落差,还有好多人抱有同感。可惜了。
另一个本应值得赞许的是方的造型意象,从一开始气势如虹的倒计时方阵,到活字印刷的“和”字方队,二方的,四方的,方框的等等,由于同样是贯穿开幕式始终,可以看作其作为现场主要视觉要素,所谓天圆地方。地“方”固然充满气势和力量,挺震撼人;然而,方型的沉闷、呆板与保守一样如影相随,尤其当它反复出现,一味地展开情形下。难怪看到后来外国一女记者都以为在表现咱国人搓麻将了。
其它的造型意象问题更多也更细碎。虽然现在有些国人都在骂,这次开幕式让央视转播砸了。但我从后来下载的被认为最好的一个国外版,看了一下,也只是现场镜头切换得比较合理,可观性相对多一些,主要的问题没改变,实际也改不了。象其中几个黑衣舞者用脚和袖在纸上“描绘”山水的场景,这创意未免太巧,其造型在舞动中展开,聚光灯下却显得探头探脑,令人印象怪怪如贴在地面的黑衣鬼;一点不美,连恰到好处都达不到。还有被网上讥为“蜈蚣”的海上丝绸之路划桨,这种造型意象,无论个体人物、服饰,还是一队队呈现,确实象百脚蜈蚣。丑陋的百脚蜈蚣!那宫庭宴席,一根根龙柱子,底下一队队人群迎往送来,围坐,这里面的造型最烂。(什么是烂,什么是好?虽说审美感觉很难一致,但只要他有一定艺术素养,再去比较一下四年前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里造型,高下好坏总是有个谱吧。)至于时不时出现的小飞人呀,地球呀,宇航员呀,都早已落入俗套的东西,这次仍拿出来,放在如此豪华的开幕版里,让我等只有瞠目结舌。
四:成功的开幕式,从视觉而言,需要恢宏场面来支撑,只有它才震人;还需要新奇又美妙的造型意象填充,只有它使人惊讶与沉浸;最后一点,是不可忽略的细节和“表情”凸现,因为真正感染人,征服人得依赖它们。我不知道现场观众能否看到或捕捉到其中一个个个体的细节表情,他们在现场感受又是怎样?作为一个电视屏幕前的观众,我看到的近景镜头,这应该是惟一体现其“表情”细节之处,如实说,所有的印象分没有超过五十分。选一个小女孩让她唱“伟大祖国”,(这在现在已成为一种套路了,还有创意吗?)千挑万选出来的小女孩,近景里的模样自然可爱得没得说,可是特写里的表情,却没有那个年龄应有的天真烂漫,总有点不自然的僵硬,总有点假假之感。(这在现场央视版本里很清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是对着口型在假唱。唉!昨日我在凯迪网上看到某女一篇关于开幕式的挺煸情文章,里面有一节大肆赞扬这小女孩的表演,如何如何清纯,如何如何美好,以至于看得她都情不自禁哭了。老天呵,难道当时小女孩假假的、生硬的表情你一点都没看出来?除了小女孩,现场每一个近景及特写的细节、表情,几乎从没有过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美好的感受。方阵里的表演个体,一旦镜头拉近,当能够看清他们脸部时,便会发现他们一个个都象从广东东莞的血汗工厂里出来,脸上写满乏力与茫然,还东张西望。从他们额头至眉心间兀然出现的一道红色,象暴力影视中的“血滴子”,配着周遭浓影和蓝光,甚给人于一种不祥与血腥。与此同样的,宫庭宴里一队队宫女提壶款款走来的特写,额头眉心间贴着的几点红心,让人怎么看都不顺眼。京剧变成滑稽可笑的小提偶;朗朗钢琴旁坐着小女孩作假假的画蛇添足状;以及莫名奇妙反复出现的脚踩镜头,以及这个地球上最有特色咱党国领导人的御容无数次强迫你看,……真的,整场开幕式里有哪一个、哪一处作为近景的镜头曾给我们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