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京展览好是热闹啊~
发起人:捣爷  回复数:6   浏览数:3081   最后更新:2008/08/04 04:02:15 by guest
[楼主] piupiupiu 2008-07-30 02:39:54
[p_w_upload=103060]

旅法艺术家王度自出国至今的18年里,已经在海外知名画廊、艺术机构举办了大大小小的30个个展;同时,他竟然没有在国内举办过一个个展。作为“85”老将,像他这样和中国艺术界“隔离”的如此绝的艺术家,真是少之又少。但是最近他终于回国办了“2008/8002梦游现实主义”的个展。

每次个展面目各异


王度是位“与时俱进”的艺术家。纵览王度十几年的作品,稍微有点政治社会常识的人就会发现,看他的作品相当于在读一本社会、政治史。从描述阿拉法特在联合国昏昏欲睡的《跳蚤市场——贩卖新闻》(1998),到反映科索沃战争的《纸上谈兵》(1999),展现中国50周年庆的《阅兵式》(2000),暗喻

“9.11”的《人行道上的飞毯》(2004),最新的意指“建筑工地”北京的《2008/8002梦游现实主义》(2008),每个个展王度都会以新面貌示人。这或许与他所言的艺术家应该扮演的角色有关。“艺术不是一个职业,它并不能去生产所谓的像工业产品这样的一种价值。它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文化是社会的良知,那么艺术就是文化的侦查员和前哨。所以,作为艺术家应该站在思想的第一线,而不是去堕落成为一种生产方式。”

远走他乡成就另类王度


移居巴黎应该是其人生最重要的拐点。想当年,广州美院雕塑系出身的王度在广州召集了“南方艺术家沙龙”,并且还成功策划了“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展”,这在人才积聚的“85新潮”时期,也是不小的事件。当时的王度与其他热血青年无异,满腔热血、热爱艺术、渴望新知。如果顺其自然发展下去,王度或许也如其他“85”时期的活跃分子一样,成为现在的“江湖大佬”。而在1990年,他的人生轨迹出现了拐点,他移居到巴黎,并且在巴黎一待就是18年,直到近来在国内做个展,才频频在国内亮相。谈及这段历史,王度有些庆幸。“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重新打开经济大门。艺术家开始做点艺术,然后外国人开始买中国人的艺术,买着买着,中国艺术市场就由原来的小打小闹变成现在,整个当代艺术成为拍卖市场化的一种艺术。我在1990年出国,恰恰缺席了这段历史,所以我没有受到这个恶劣的影响。如果我一直留在国内,没准一不留神我也会成个符号画家。”如果真如王度所言,一直呆在国内而没有出走海外。或许,当今中国艺术界又会多一个重要或者不重要的符号,而会少一个另类的“王度”。

做一个记者中的“记者”


王度自称“我就是媒体”,我认为他更像总编辑,或者是“记者中的记者”。因为他本人一般不直接去搜寻一手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寻找记者的报道,接受二手信息,并且对二手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去追求媒体的最高道德观念:中立。尽管,这种现实中从来就没有实现过。这只是一个理想,只能停留在观念上。”比如,在以科索沃战争的媒体报道为题材的作品《纸上谈兵》中,王度就充分的实施了一名“记者的记者”的方案。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方案,阅读每天所有的报纸,尽管那时谁也不知道战争会何时结束。在外界的帮助下,法国、瑞士、德国几大报社都给他提供了大量的报纸和杂志,以完成他的方案。同时,他还利用各方面资源,从贝尔格莱德偷运出来大量日报。巧合的是,战争结束之时,正是巴塞尔艺博会即将开幕之日。所以,当我们在巴塞尔看到他的作品时,我们看到了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这个期间媒体释放出来的战争进展的消息,并且还都是相互矛盾的消息。比如南斯拉夫的报纸只报道外界从未目睹过的残忍的轰炸场景,而西方的报纸却只报道科索沃难民。“因为生活中的媒体,它都跟利益发生关系,有的是政治利益,有的是经济利益,这比奢谈中立更现实。”

而“媒体”与王度的创作的关系又不止这么简单。王度有时从媒体报道上直接截获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创作;有时直接就截取媒体报道的画面形象进行创作;有时甚至会直接搜集报刊、书籍,配以电视、电脑等现成品,加以“乱摆”进行创作,如《第三现实》、《无可奉告》等等作品;而有时他又会借助媒体,把现实与幻觉进行切换。如在阿拉里奥的个展,第一展厅的施工现场会在第三展厅的荧屏上即时播出,真实与虚构在媒体作用下,转换得如此惬意。可以说媒体在王度的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王度而言,他为什么如此看重媒体?在他眼中,“当现实变成媒体图像时,它才是真正的现实。媒体上出现的新闻报道的图像要比正在发生的现场更为真实。媒体中的图像,代替了真实,它就是真实的。因为在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媒体图像,习惯了媒体给我们什么,我们就看什么。”

转自:[url]http://post.arts.tom.com/0500000A587.html

王度超级资料!(点我!) 
[沙发:1楼] guest 2008-07-30 04:43:32
                            王度:社会化艺术家

王度终于回国做个展了!!
翻看旅法艺术家王度的展览履历,不觉为之两惊!
一惊,是自他出国至今的18年里,已经在海外知名画廊、艺术机构举办了大大小小的30个个展;
二惊,是在这18年的时间里,他竟然没有在国内举办过一个个展。作为“85”老将,像他这样和中国艺术界“隔离”的如此绝的艺术家,真是少之又少。

回到国内,王度还是那么张扬,那么个性,那么强势。国内的首个个展,便摆出“要么恨我,要么爱我,但是不能记不住我的架势”。这个被北京阿拉里奥画廊策展人党丹称为“很来劲”的展览,在改变观众看展习惯的同时,也在近乎残忍地考验着观众看展的耐力和勇气。如果好事的媒体搞个年度“开幕现场展厅内人数最少的十个展览”的评选,那王度的首个国内个展“2008/8002梦游现实主义”很有可能一举夺魁。王度从遥远的福建请来专业的大理石施工队,在阿拉里奥画廊的第一展厅,打磨着可能在未来(或许是8002年,也可能是5002年)被挖掘出来的考古现场:2008年的“建筑工地”。央视新址、鸟巢这些具有典型的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大理石模型,让我们很容易想到王度正在打磨的是哪个城市。而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的北京,噪音、烟尘无疑又是它最好的名片。王度把大大的北京城搬进阿拉里奥画廊小小的第一展厅,无疑会把这张“名片”浓缩到极致。在小小的展厅内,十几个工人在里面施工,在没有洒水的情况下,同时电锯着N块大理石,白色的大理石粉早已充满了整个空间。巨大的噪音、闷热的天气,伴随着几乎令人窒息的大理石粉尘,既使戴着画廊准备的口罩和头盔,观众也不会想在展厅里多待一秒钟,以看个究竟!撇开批评家、策展人赋予这次展览的深刻的拗口的阐释不谈,这个展览最直接的就是教育了一批以看展览为享受、为乐趣的“伪艺术爱好者”。面对王度这个故意为难观众的展览,在展厅内谈享受确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虽然这个年代,“人人都是艺术家”已被很多人认可。但是“人人都能接受艺术”的时代离我们好似还很遥远。相信不少“误入”展厅的观众,心中不免会对王度产生不小的怨恨。我不禁感叹:艺术家敢做的展览,观众难道就没有勇气和耐心在展厅内看个究竟?何况大理石粉尘是“不矽肺的,会自动从体内排出”(王度语)。
这就是王度在国内的首个个展。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王度。


王度是位“与时俱进”的艺术家。纵览王度十几年的作品,稍微有点政治、社会常识的人,就会发现,看他的作品,相当于在读一本社会、政治史。从描述阿拉法特在联合国昏昏欲睡的《跳蚤市场——贩卖新闻》(1998),到反映科索沃战争的《纸上谈兵》(1999),再到展现中国五十周年庆的《阅兵式》(2000),再到暗喻“911”的《人行道上的飞毯》(2004),再到最新的意指“建筑工地”北京的《2008/8002梦游现实主义》(2008)。每做个展,王度都会以新面貌示人,我们很少见到他在两个个展上,展示的是相同的作品。而是每次都会把握住社会事件的脉搏,汲取最为敏感的社会题材。这或许与他所言的艺术家应该扮演的角色有关。“艺术不是一个职业,它并不能去生产所谓的像工业产品这样的一种价值。它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文化是社会的良知,那么艺术就是文化的侦查员和前哨。所以,作为艺术家应该站在思想的第一线,而不是去堕落成为一种生产方式。”
我们无法考证王度为何走了一条与其他“85”老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移居巴黎应该是其人生最重要的拐点。想当年,广州美院雕塑系出身的王度在广州召集了“南方艺术家沙龙”,并且还成功策划了“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展”,这在人才积聚的“85新潮”时期,也是不小的事件。当时的王度与其他热血青年无异,满腔热血、热爱艺术、渴望新知。如果顺其自然发展下去,王度或许也如其他“85”时期的活跃分子一样,成为现在的“江湖大佬”。而在1990年,他的人生轨迹出现了拐点,他移居到巴黎,并且在巴黎一待就是18年,直到近来在国内做个展,才频频在国内亮相。谈及这段历史,王度有些庆幸。“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重新打开经济大门。艺术家开始做点艺术,然后外国人开始买中国人的艺术,买着买着,中国艺术市场就由原来的小打小闹变成现在整个当代艺术变成拍卖市场化的一种艺术。我在1990年出国,恰恰缺席了这段历史,所以我没有受到这个恶劣的影响。如果我一直留在国内,没准一不留神我也会成个符号画家。”如果真如王度所言,一直呆在国内而没有出走海外。或许,当今中国艺术界又会多一个重要或者不重要的符号,而会少一个另类的“王度”。


王度自称“我就是媒体”,我认为他更像总编辑,或者是“记者中的记者”。因为他本人一般不直接去搜寻一手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寻找记者的报道,接受二手信息,并且对二手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去追求媒体的最高道德观念:中立。尽管,这种现实中从来就没有实现过。这只是一个理想,只能停留在观念上。”比如,在以科索沃战争的媒体报道为题材的作品《纸上谈兵》中,王度就充分的实施了一名“记者的记者”的方案。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方案,阅读每天所有的报纸,尽管那时谁也不知道战争会何时结束。并且在外界的帮助下,法国、瑞士、德国几大报社都给他提供了大量的报纸和杂志,以完成他的方案。同时,他还利用各方面资源,从贝尔格莱德偷运出来大量日报。巧合的是,战争结束之时,正是巴塞尔艺博会即将开幕之日。所以,当我们在巴塞尔看到他的作品时,我们看到了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这个期间媒体释放出来的战争进展的消息,并且还都是相互矛盾的消息。比如南斯拉夫的报纸只报道外界从未目睹过的残忍的轰炸场景,而西方的报纸却只报道科索沃难民。“因为生活中的媒体,它都跟利益发生关系,有的是政治利益,有的是经济利益,这比奢谈中立更现实。”
而“媒体”与王度的创作的关系又不止这么简单。王度有时从媒体报道上直接截获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创作;有时直接就截取媒体报道的画面形象进行创作;有时甚至会直接搜集报刊、书籍,配以电视、电脑等现成品,加以“乱摆”进行创作,如《第三现实》、《无可奉告》等等作品;而有时他又会借助媒体,把现实与幻觉进行切换。如在阿拉里奥的个展,第一展厅的施工现场会在第三展厅的荧屏上即时播出,真实与虚构在媒体作用下,转换的如此惬意。可以说媒体在王度的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王度而言,他为什么如此看重媒体?在他眼中,“当现实变成媒体图像时,它才是真正的现实。媒体上出现的新闻报道的图像要比正在发生的现场更为真实。媒体中的图像,代替了真实,它就是真实的。因为在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媒体图像,习惯了媒体给我们什么,我们就看什么。”
[板凳:2楼] guest 2008-07-30 04:44:20
文/黑久必白 来源《艺术财经》
[地板:3楼] guest 2008-07-30 06:41:49
王度在阿拉里奥的作品太简单了八,感觉就是看图说画
[4楼] guest 2008-07-30 07:04:25
王度是不是想在北京同时做10个个展才罢休?以后不过了?
[5楼] guest 2009-09-14 02:15:07


[6楼] guest 2009-09-14 03:40:04

牛啊
[7楼] guest 2009-09-14 12:17:50
中国有多少名艺术家受往肚影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