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金-尴尬到底在哪里?---和老金见面后的思考//楚楚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1   浏览数:2024   最后更新:2008/07/06 00:17:13 by
[楼主] 眼镜兄 2008-04-09 02:16:39
艺术家作为历史中的个体

    ——由"休止符"艺术展所想到的

    王  林

   

    中国当代艺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性的政治文化资源。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由于先进通讯工具和传播方式在国内日益普及,中国当代艺术以其问题意识的同步性和文化渊源的特殊性,成为国际艺坛关注的对象。世纪之交,有三股力量介入并正在争夺中国当代艺术这样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资源:

    其一,是学术权利。主要表现为西方学术界通过博物馆等展览机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选择。其间既有对多元文化的特别尊重,也有后殖民主义的他者眼光。而海外华人学者的加入,本来可以增强学术研究的本土性,但投机心理所致则不无文化买办与他者共谋的色彩。这些人和大陆官方的合作出于功利而不惜妥协,往往遮蔽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野生性。

    其二,是官方体制。中国当代艺术作为边缘的创作力量,自80年代开始一直是官方艺术体制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者,尽管许多人也非常想进入体制。这种地下或半地下的艺术力量在严峻的社会压力下艰难生长,以其个体意识开创了中国艺术的新纪元。由于国际影响的反馈作用,大陆官方不得不接受当代艺术的创作成就,并将其纳入所谓"文化创意产业"范畴。这个概念的提出既是经济手段,也是政治策略。其好处是让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公诸于众的"合法性",其问题乃是混淆、模糊和消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性和先锋性。在当代艺术与传统书画、动画生产一起纳入文化产业时,在当代艺术进入文化产业社区由专门机构进行监管时,当代艺术还能保持它对现成体制和既成文化的挑战性和批判性吗?也许仍有可能,但关键是保持与官方意识形态博弈与抗争的民间立场。

    其三,是艺术市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从港台画商开始,经来华使节的收买,逐渐成为国际拍卖场上的新宠,既而引起了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暴热暴涨。其中国际资本的介入更有操控历史阐释以扩大商业利益的意图。一大批当代艺术的探索者和苦行僧突然柳暗花明,成了当今社会的新贵富人和大众明星。革命带来了好处,革命也就很容易变成为了好处的奋斗。于是后继者蜂拥而至,咸与维新,全都把心思、心愿、心力、心机、心计投入当代艺术,唯一不同的就是理想主义变成了机会主义。学院和非学院、民营和官办、学术性机构和商业性画廊、本土资本和国外资本混成一锅粥,可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钱便是草头王",或曰"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当既得利益者不能也不愿反省既得利益的时候,那些曾经前卫的旗手也就成为艺术的阻力。只要看看那些为了占领市场份额而不惜雇工做活的夸张的腕爷展览,你就明白农民革命是什么性质:能捞就赶紧捞罢,说不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这样的革命者,实在是让人丧气,中国人真应该做个阿Q雕塑树立在天安门广场。

    这三股力量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生机,也造成了乱象。因为中国社会正处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并置的文化状态中,前现代启蒙问题、现代人格及社会结构问题、后现代文化身份及权利关系问题,几乎是同时性地摆在我们面前,加之原始市场经济和文化消费时代的巨大影响,中国思想界的混乱与坠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很难仰仗没有传统宗教信仰而又未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在整体上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只能希望那些负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批评家和文化学者,以个体方式与时代摩擦而迸发出思想火花。不管怎么讲,这里的问题仍然是:艺术的起点是什么?艺术的归宿何在?

    即使基于后现代思想家对启蒙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批判,学界需要搁置关于艺术本质的迷局,我们还是需要追问艺术所由发生的起点。当代艺术尽管不可避免地要和上述三种力量发生博弈关系并交换社会能量,但它并不就是权利,也并不就是利益。艺术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即人作为个体生命在精神上需要自主生长,不断丰富、深化和升华,亦即马克思所说的人倾向于全面发展的需要。只不过这种需要的指标是历史性、文化性的。正因为如此,对于操控人心的力量,不论是政治权利、文化传统、知识型构,还是意识形态、文化工业、大众传媒,艺术必须保持警醒,保持批判立场,以护卫艺术对于人的价值、对于生命的价值,对于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类的价值。非如此,没有艺术的自由、自主可言,也没有艺术的当代性可言。所以,艺术的归宿只能是历史——历史的在场与在场的历史。艺术和历史的关系不是外于艺术而是在艺术之中。不仅仅是艺术事实经过批评阐释和文史写作会成为艺术史,更重要的是,艺术总是置身于历史并正在创造着历史。历史不是由所谓终极信仰和客观规律所规定的,它是各种合力所造就的人的经历和人类的经历,以及在场者与后来在场者对于这些经历的不同、不断的阐释。艺术对于历史的信任,是对于人的精神需要和精神价值的信任。所谓艺术信仰不过是个人精神追求,所谓艺术规律不过是视觉心理变化而已。现实与历史、当下与未来、艺术文本与历史文本的连接,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关键在个体意识与问题意识。因为个体意识,历史从宏大叙事变成小写的、具体的、真实的文本;因为问题意识,历史从线性描述变成空间的、复线的、在场的文本。当代艺术同时具有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在今天,新历史主义态度和新机会主义策略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反省现实、反省自我,不断重建主体;而后者顺应现实、顺应功利,只想与他者共谋。鉴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滔滔者天下皆是,其谁能易之"?尽管本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深感失望,我仍然希望有个别的、部分的艺术家,能够在整体坍塌中保持独立,努力奋斗,无论是身处艰苦卓绝的生存状况,还是位在春风得意的功名榜前。

    ——因为"休止符"艺术展的艺术家们有这种逆流而上的勇气、力量与追求,我写了上面的话。无非是想表明,批评与创作尽管路数不同且相互博弈,但棋逢对手是可以心心相印的。至于展览初衷,策展人早有表述;他们的作品,观者也自有评说。对于展览,我只想说一句话:艺术家作为历史中的个体,负有责任乃是很幸福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