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点击展”征集作品启动
发起人:928点击展  回复数:0   浏览数:2285   最后更新:2008/04/06 06:48:38 by 928点击展
[楼主] 有山 2008-04-06 06:48:38
博物馆的中国式生存 老博物馆遭遇新课题作者:王璟    2008年04月01日16:37    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9分钟内接到100多个电话,上周,在免费博物馆接受登记预约的第一天,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的职工就尝到了“抢手”的滋味。同样在电话铃声中奔忙的还有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工作人员——从“自3月28日起,北京33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向游人免费开放”的消息公布伊始,他们就陷入了媒体的重重包围中。

  当然,参观者与记者的热情都不难理解——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这么说来,此次“免费开放”应该算是博物馆公益性的回归。然而,从有人提议到部分试点,再到如今的大范围实行,这道“博物馆免费大餐”让许多人等得望眼欲穿。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各个层次、不同素质的人都有可能进来,但我们没有选择观众的权利。”老刘在首博工作,而首博正是此次开放名单中的重点单位。想象着马上就要出现的热闹场景,老刘的语气中隐隐透着不安。的确,无从判断在这汹涌而至的参观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是折服于文化艺术的魅力,又有多少人是受到了“免费”的诱惑——“幼童骑上军博展品”的画面还没有被淡忘,更大规模的“免费开放”已经来临。面对参观者早就准备好的热情,博物馆准备好了吗?

  “免费不免票,免费开放不等于可以自由进出。”一位博物馆负责人这样回答记者的疑问。电话或网上预约,凭个人姓名、联系方式和有效证件号码领取预约号码,参观当天持有效证件报出预约号码,领票进入。许多人抱怨“博物馆的门依然难进”,但这看似繁琐的做法却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刘始终记得首博刚刚开馆的时候,不卖票,每天接待五六千人次参观,“服务系统几乎崩溃。”事实上,首博的年最佳接待设计能力为100万人次,日均最佳接待能力为3000人次,它所配备的各类服务设施也均按此能力设计。

  不仅如此,“参观人数太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这严重污染了馆内空气,也影响了展室的温度和湿度。尽管文物都放在展柜里,但不能保证展柜绝对密封,二氧化碳容易使青铜器生锈,书画纸张变脆。许多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世间罕有的国宝级文物,一旦毁坏,损失难以估计。”文物专家的话更是为“免费不免票”提供了佐证。

  然而,参观人数控制住了,后续问题还有很多,眼前的,比如园中园、语音导览能不能收费;长远的,展览质量是不是有保证,“好看的博物馆争着去,不好看的没人去”的局面会不会有改观……在某种程度上,免费开放更像是一次对博物馆的检验与考量。免费不免责——参观者进门不花钱,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与服务的贬值。

  现在,“免费大餐”已经端上了桌,如何才能让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怎样才能留住“回头客”,这也算是新举措带给博物馆的新课题。

  在中国,博物馆曾经一度是个冷门词汇。即使在大多数人的节假日出行计划中,也很少能有它的一席之地,而这也正是中国博物馆生存现状的原因和结果。

  博物馆的中国式生存

  中国博物馆为何“旺”不起来?

  如果对“旺”这个形容词没有形象的概念,那就请想一想上一次去博物馆是何时,也许大多数读者的回答都是类似的——很久以前又或久得已经记不清了。

  去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曾有数据显示:包括民间兴办的博物馆在内,中国博物馆总数目前已超过2400个,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1.5亿人次。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依然有待提高。从数据统计上可以说明,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0~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中心城市平均一两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除了北京和上海等极少地区勉强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之外,综合数据则还与之有着悬殊的差距。

  中国的博物馆为何“旺”不起来?这其中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博物馆不足够精彩的展览缺少了“吸引眼球”的能力。翻看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博物馆的介绍都会发现,博物馆生存之根本就在于其展品的质量和数量。但在中国,因为管理上所存在的缺陷和“硬伤”,一些博物馆的藏品数量、等级并不明确也无案可查,这就使得展品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大大削弱了藏品的展示功能。还有些博物馆,因为保存环境不佳,使藏品损毁严重。据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显示,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全国约有3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除去硬件的欠缺,软件上的不到位也总会使观者在博物馆体会不到参观的乐趣。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全国博物馆机构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4.5%,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3%,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这也导致了部分博物馆的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

  当然,观者的自身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如今,户外音乐节已经慢慢成为了人们习惯、喜爱的生活方式,可是,参观博物馆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似乎还并没有被广泛认同。而培养人们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则正是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和它的文化担当。
市场化尝试



  2004年11月29日,受故宫博物院邀请,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卢瓦耶特以这样一句口号式语言作为了故宫演讲的开场白:“向所有人开放,这是卢浮宫最根本的使命。”



  “什么是博物馆的经营之道?”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国内的博物馆而言是陌生的。门票作为博物馆的一项收入来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博物馆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很多博物馆都开始深切感受到国外的博物馆更多的是把门票作为一种准入的凭证,而并非收入的保障。博物馆的收入更多的是依靠Z/F和社会的力量,同时,也包括通过文化经营活动而创造的经济收入。



  但是在中国,博物馆的市场化道路还并没有形成规模。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曾透露过一组令人心酸的数据,在全国博物馆中,大约有三分之二面临着生存困难。这样的现实成了博物馆市场化的催化剂。于是,请进来就成了博物馆的新功课。刚刚结束的“敦煌艺术大展”和之前的卢浮宫珍品展览都有力地说明了此举的成功意义所在。



  当然,在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博物馆也不应该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模样。不少专家都指出,博物馆不仅要善于请进来,也需要主动走出去。一要走出国门,增加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二要走进人群,和大家平等地对话、交流与互动。



  在具体措施上,卢浮宫博物馆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博物馆有着一定“距离”的群体,开办夜场,举办舞会或其他休闲性的文化活动,有可能会比博物馆本身的市场还要广阔。那些与博物馆有着一定“距离”或与博物馆很密切的群体,也会因为云集博物馆而使博物馆得到双重收益。



  专题化方向



  近年来,在我国,体现不同行业特点的专题博物馆正在快速增长,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也日渐增多,再加上“免费预约参观”这张绿卡,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正在得到进一步加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黄春雨曾说:“对一个国家而言,博物馆事业专题化需要经过50年的时间,民间兴办的博物馆则需要20年的时间。它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盛衰。”而如今,在中国城市也涌现出了比如锁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烟斗博物馆等各种主题的博物馆,这预示着中国博物馆正在走向专题化。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文彬介绍说,博物馆现在出现了由国家、行业、企业、高校和个人等主办的多种类型,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专题化趋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也曾表示过:“中国博物馆的专题化不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表现,也是社会更加开放、经济更加繁荣的一面镜子。”



  国外博物馆的“吸众大法”



  18岁以下免费出入博物馆



  实施者:法国的博物馆



  法国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都很少有家庭作业,所以学生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法国的公立图书馆系统完备,巴黎的各类博物馆更多如牛毛。18岁以下的人可以免费自由出入这些场所,法国各城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也全市通用。现在,一些巴黎的博物馆每周还有一个晚上对18岁到25岁的青年人免费开放。全额票价为9欧元的卢浮宫,则在每周五开办包含舞蹈艺术表演等活动内容的夜场免费招待他们,并在画廊为青年人提供素描、临摹的条件。



  办讲座立足社区文明



  实施者:美国奥斯汀艺术博物馆



  创建于1961年的美国奥斯汀艺术博物馆(AMOA)始终是一家社区艺术博物馆,它一贯坚持创始人克拉拉·德里斯科创办时的宗旨:“办一所能让得克萨斯州百姓充分享受艺术带来快乐的博物馆。”为此,多年来博物馆为社区百姓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艺术展,举办了无数次讲座。



  租借百宝箱



  实施者: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洋博物馆



  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洋博物馆为在学校中实行文物租借制度,专门成立了教育部,负责向学校租借百宝箱。海洋博物馆的书籍、影像资料、器物模型、航海仪器、服装、钓鱼用具、CD,均是从当地收藏者手中购置的,一些文物的复制品、木偶、地图、信息档案资料等则是海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制作的。



  按参观者年龄层次布展



  实施者:加拿大魁北克国家艺术博物馆



  加拿大魁北克国家艺术博物馆几乎囊括了17世纪至今魁北克地区的所有油画、雕塑、摄影、木版画、铜版画等艺术杰作。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该博物馆教育中心专门为该地区的学校制定了一套细化的专题类参观计划,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参观。

私博也能“非著名”?



  个人兴办的私人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比可以更加个性化、更加灵活多样。1996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审批注册私人博物馆。自2002年10月出台《文物法》以后,中国开始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办各种门类的私人博物馆。根据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北京批准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已经有约20多家。但在国内,私人博物馆还属于一个新生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ngzhuangar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