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S.M.A.K.保罗·麦卡锡回顾展:“头脑店”
发起人:驴小骑  回复数:2   浏览数:3233   最后更新:2007/12/13 15:37:25 by
[楼主] 饱食劫 2007-12-13 10:23:47
[attachment=72137]

地点:798映画廊

受访人:舒阳

记者:单春玲



第一次见舒阳老师是在陈默老师的《塑景——黄振海素描风景》展的酒会上,当陈默老师向我介绍这就是舒阳的时候,我很惊讶于他的年轻!因为在这个名字前面有一长串的头衔:艺术家舒阳、策展人舒阳、批评家舒阳、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的发起者之一舒阳、大道艺术节的发起人舒阳、艺术慈善活动家舒阳,现在是画廊艺术总监舒阳。借着他策划的《行为艺术摄影展》我约到了他。



行为艺术,展与不展之痒

单:舒阳老师,您好!听说这次“行为艺术图片摄影展”遇到些不愉快的事?

舒:小事情,都是艺术家作品内容方面的。比如白崇民他们去年在大山子艺术节做作品的时候,有保安以为他们是卖东西的,轰他们走,这样的一张图片,在展出的时候,那两个保安看见了,就叫了物业。我当时不在,他们就把作品拿走了,后来我给他们打电话,又送回来了。因为牵涉到肖像权,麻烦点,与艺术家沟通后就暂时不展了。



单:您对今年798艺术节印象如何?

舒:798艺术节,是因为消息给的晚,我们当时也没做好准备。活动的时候,我这边特别忙,好多消息也不了解,我听说有个西班牙的展览特别好,我也没时间看。



单:这次展览人数之多、作品之全堪称中国画廊史上之最。我听说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介入行为艺术,掌握很多第一手资料,所以组织起来会方便些。

舒:没有。我们自己是从2000年开始做行为艺术节——打开艺术节,我、陈进、朱冥我们三个发起的,2003年开始做“大道”,所以这些只是资料性的东西。这次主要展出的是从1979年到现在中国行为艺术的历史。但毕竟我个人涉及到这个领域比较晚,前面很多资料都靠艺术家支持,郭孟浩甚至从香港直接过来,因为他是现在能找到的在中国出现第一个作品的行为艺术家。本土艺术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就是“观念21”。除了盛奇,赵建海、康木等人都在美国,这些人的联系就比较困难了。包括信息收集、作品制作、装裱、工作量非常大。



单:非常巧合的是,在0工厂有一个温普林的档案收藏展,正好填补了您这里的一处空白。

舒:对。那个档案收藏展,3个人的,张念、王德龄、肖鲁。那个展览非常好,很有意思,虽然我们没有商量过。

温普林介入中国行为艺术很早,20世纪80年代就做过“大地震”,当时影响比较大;90年代还出过一本书《中国行动》,把2000年前很多重要的行为艺术都收进去了,是个很重要的文献,他也一直关注行为艺术。但就目前来说,国内关注行为艺术的人比较少,能把它学理化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都是短期关注一下。



单:您这次展览有没有相关的后续工作?

舒:现在这个展览,对我来说有点像一个草稿,准备有些仓促。虽然关注的时间比较长,但要把它系统呈现出来还是很不充分,所以这次是个草稿。现在国外也有很多机构对这个展览有兴趣,那就需要再作得严谨一点,将来到国外做巡回展的时候文献就要更严谨,现在有一部分,但还需要更完整、更充分。



单:这次展览很震撼,有些作品也是首次完整地在观众面前露面,其中有些作品还是在去年在TS1展出时被撤掉的,现在却可以在798展出,是不是798在整个北京的大环境下,是一个政策相对松动的地区?

舒:其实798的发展一直就是这样的,艺术家都是独立的空间,自己决定要展什么。但是去年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展览时撤掉了部分作品。但今年艺术节特别好,相对来说,和去年比还是比较好的,出现的小问题都是技术上的,他不是很武断地做些事情,这很难得。

因为这个艺术区的形象,包括将来的发展方向,能不能发展得比较充分,跟这些都有关系,如果能一贯地坚持这种风格,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景会很好。



单:798艺术节和画廊博览会在同一时间段举行,画廊博览会上还是发生了作品被撤事件?

舒:我没来得及去画廊博览会,这边的事太多了。是什么样的作品被撤掉了?



单:撤掉的作品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件高氏兄弟的雕塑《miss mao》,是一家意大利画廊在代理,主办方不让她们展出,画廊就用白纸把雕塑包上了,所以大家就知道了。

舒:高氏兄弟的作品在798展放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单:是。在他们的工作室有一件同样的作品也在展出。

舒:是不是因为在国贸?那边更要小心点?敏感点?798是艺术区,相对宽松些。那边是商业区!

“毛”代表了中共的正统。你要去挖苦“毛”,实际上是对中共的一种调侃,国家是不希望丑化领导形象的。不光是领导个人,我们的这种政治格局跟西方也不一样。在西方,一个领导卸任了,就是公民,那么“毛”现在还要躺在天安门的纪念堂,还要当成一个崇拜的偶像放在那。中国的管理特色就体现在这,带点巫术性质的、仪式化的这种管理方式,以禁忌、忌讳来加强他的权力。



梳理中国行为艺术历程

单: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接触行为艺术,也算比较早的,我最近接触的一些行为艺术家都能聊到您。

舒:这是因为大家对行为艺术的历程有些部分不太了解,信息上的缺失。你想,行为艺术从1979年开始,本土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现在才不到40岁,实际上只是后面这一段。

我自己开始关注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真正去做这个活动也就是1999年,我到歌德学院去做文献展的时候,有一些行为艺术家的图片,像东村马六明、朱冥他们。艺术节是2000年开始做的。

后面的发展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后面的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之所以能用民间的独立的形式去做国际行为艺术节,这说明这个环境也允许我们这样做。虽然po.lice也去了,把我们也抓了,但是起码第二年我们坚持着又做了,他们又去调查,但是每年都做,一直到现在。

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六明、朱冥都被关过3个月,都是他们个人的表演,不是什么组织活动。这就是条件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包括第一代艺术家,很多人都被po.lice骚扰过。环境还是有些变化的。后来的行为艺术更容易传播,不象过去,没有一点空间。包括过去在公共场所。这些年大家了解的更多的资讯,只是后面的这一部分,其实前面的是最重要的部分。



单:其实我也想请舒阳老师聊聊前面的部分,那些正是我缺少的,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少。

舒:这次展览你也可以看到,前面的行为艺术和后面的变化特别大。早期更个人化、更专注、更单纯、更没有功利的色彩;后期的作品,艺术家表现手法很多样了,想象的东西可能也丰富了,但是它那种强烈的、感染人的作品反而少了,更多的是艺术家的想法,一些有意思的想法,有趣的事情比较多,有力量的东西少了。早期的作品是真的非常重要,因为那些人是先驱。那些人是在“没有”(行为艺术)之前去开辟这个东西,和“有了”(行为艺术)之后去延续是不一样的。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工作都做得太晚了。包括一些理论,迟到了20年。相对于那些前辈艺术家,他们的那种勇气,后面的工作都是微不足道的。



行为艺术的概念之争

单:您2000年开始做“打开”,后来为什么又去做“大道”?

舒:因为对艺术的想法不一样,2003年我们又重新做了一个艺术节,“大道艺术节”。这是我个人对艺术的判断吧。因为接触行为艺术这几年做了些活动,后来就觉得行为艺术慢慢形成了一种趋势,成为一部分视觉艺术家的策略,或者大家熟悉的一些方式,没有真正有启发性的、或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东西,越来越出现商业化的趋势。比如说后期的行为艺术摄影这种方式。我们做“大道现场艺术节”,还是想回到行为艺术本身的、具有特征的、或者说最能体现它价值的方式——就是现场,以现场这种方式来呈现。其实,现场这种方式在国外的实验剧场都很发达,它和早期的行为艺术有许多交互的部分,借鉴、融合、置换都有。

我在2000年参与北京纸老虎戏剧工作室的工作,一起做戏剧,接触了很多表演艺术家,我觉得他们的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所以就想在不同的表演类型之间进行交流,把现场的个人化的表演作为呈现艺术的方式,区分舞蹈、戏剧。他们之间涉及到现场的部分有很多东西是互通的。再就是想强调个人化。因为他们是剧场体制,基于剧作、基于表演传统,像舞蹈、芭蕾。行为跟那些东西不一样,是个人化的,从强调个人语言出发,所以用现场艺术的概念来做。

我们是亚洲第一个现场艺术节,以前亚洲也没有这样具体的概念。实际上Live art是我把它翻译成中文“现场艺术”的。

Live 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他们对Live art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把它当作工作方法也是在90年代中期开始,把它确定为艺术家可能介入的工作方式,比较发达的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一些机构。当然,这些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不像很长传统的艺术,在欧美也算比较新的东西。所以中国的行为艺术、现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和西方的艺术能比较平等地去对话、去交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方便地提出一个概念。另外一方面,行为艺术和别的东西结合。比如说这次展览里面一部分的行为艺术摄影,它也是种行为艺术的变种,把行为艺术的过程滤掉了,利用了行为艺术的身体元素、表演元素、行为装置等,还有很多新的可能性。



被收藏体制边缘化的行为艺术

单:有个法国的记者跟我说,现在在法国,行为艺术已经衰落了,做行为的人非常少,有些也都转到剧场,进行小剧场表演。

舒:这样说也不对。

首先,一个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从事它的人有多少;第二个,行为艺术在中国我们称它为“行为艺术”,英文是Performance art,它实际上包含了西方这方面表演的很多不同的种类:身体艺术、偶发艺术、事件艺术、多媒体艺术,很多不同的艺术。中国人在接触的时候是片段式的,不是有历史的,是慢慢发展的,所以我们没有那个概念,把历史线索滤掉了,把那些东西笼而统之称“行为艺术”。

实际上这是个含糊的概念。

在西方来说,Performance art的形成历史也是比较晚的。在不同的地域,比如说Action art在欧洲、德国使用得比较早,20世纪60-70年代都用这个。在80年代的中国,“观念21”他们最早也称为“行动艺术”,没有“行为”这个词。我们现在只不过是理论混淆,已经成<
[沙发:1楼] 小懒妖 2007-12-13 15:16:45
……………………
小懒腰
[板凳:2楼] guest 2008-03-22 08:40:34
输氧还是不错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