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意象画派”上海8画家引发争议(图)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0   浏览数:2142   最后更新:2007/11/01 06:33:34 by
[楼主] 牧羊人 2007-11-01 06:33:34
杨诘苍



1956年        出生于广东佛山
1982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82-89年    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
1989年始      定居德国海德堡和法国巴黎,为职业画家

个展:
1999年        墨西哥当代艺术中心
              “巴黎三月沙龙”巴黎大皇宫博物馆
1993年        苏格兰“联盟”格拉斯哥当代艺术中心
1994年        法国斯特拉斯堡当代艺术中心
1995年        德国图宝根贺德宁博物馆

群展:
1989年      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法国巴黎蓬皮当代文化艺术中心《大地魔术师》
1999年      法国南方《为了昨天的中国明天》
1991年      日本福冈城市博物馆计划《非常口》
1993年      英国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沉默的力量》
            波兰罗兹艺术家博物馆《我家就是你家》
1994年      芬兰波里当代艺术博物馆《走出中心》
1996年      德国维斯巴顿文化中心《文化之锤》
1997年      韩国庆州善载当代美术馆《两极之间》

收藏:
法国文化部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蓬皮社当代艺术中心、
瑞士洛桑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等



“千层墨”之一 THOUSAND LAYERS OF INK NO.1


“千层墨”之二 THOUSAND LAYERS OF INK NO.2


无题 NO TITLE


方千裹 THOUSANDS OF KILIOMETERS   




[沙发:1楼] 牧羊人 2007-11-01 05:39:26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杨诘苍(1956年生于广东省佛山市)是著名的当代艺术“海外军团”中的一员。 他的创作风格多变,涉足装置、水墨、行为艺术等多方面,频繁参加国际著名展览。 他于1988年起生活和工作于法国巴黎和德国海德堡。


我的名单


  会唱歌的雕塑


再拧一圈螺丝-我的名单


上海滩,“奥德塞2004”方案,巴黎工作室



[板凳:2楼] 牧羊人 2007-11-01 05:44:24
杨诘苍:好的状态就是不断的超越
       -----海外艺术家杨诘苍访谈录

访谈时间:2001年12月16日
访谈地点:成都现代艺术馆
访谈记者:郭小力

郭小力:你回国的时间多吗?还有计划回来做展览吗。
杨诘苍:可能今后会回来多一些。有好的展览邀请就来,最好是能在现场做作品。我与国内许多艺术家和策展人都是好朋友,大家都了解对方的工作和生活,肯定会经常回来。

郭小力:你每次回国来,媒体是不是很关注你。
杨诘苍:有时要接受一些采访。媒体很多,关注面也不同。我接受的电视台采访要多些,每次根据展览作品来谈。



郭小力:谈谈你在海外做展览的压力吧。
杨诘苍:压力很大,而且压力是很现实的。不是说你今天做了一个成功的展览就可以了,明天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很简单光是税收问题就够压力,如果我去年的展览收入很高,今年我的收入就必须要超过去年。因为我今年还要付去年所赚的钱的百分比,我今年就要维持比去年还要好的状态。这是递增的。艺术家很难讲,谁知道明年是怎样的状况。如果不能保持递增,那么就要欠债或者生活质量下降。这种制度下你很难休息,起码在思维上不能懒惰,在思想上、观念上要不停地超越自己,没有什么可依靠的,慌更靠不住。应该说我们面临的困境挺多的。

郭小力:有时国内对你们的理解是在海外似乎很风光,并且看你本人也总是保持着很好的状态。
杨诘苍:这也都是表面,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怎样不断超越。要不断拿出好的作品来。这要有勇气,有好的状态。所谓的成功背后也有许多的失败和困境。我们不能说谁比谁有更好的状态,都需要去面对,去超越。

郭小力:在海外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是否轻松些,不象国内艺术圈那么紧张。
杨诘苍:我们的压力很大,工作也多,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考虑另外的因素。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人数本来就很少,大家都得互相帮助。面对的东西很多很多,新的信息需要朋友们的传递,我们时常要到处走,有时忙不过来要朋友帮忙运画,看场地甚至照看家、看孩子、看花草动物。我们之间就是这样。别人以为我们有个什么海外军团,其实我们就是一些生活上的好朋友。

郭小力:有没有共同策划展览。
杨诘苍:只是有时大家一起参加一些展览。

郭小力:看国内的艺术家觉得他们的状态如何。
杨诘苍:噢,他们好象比较轻松。我看到他们都羡慕。可能这只是"隔山观海"。我很深地记得老栗说得一句话:"惶惶不可终日"。可一方面,这又是需要的。西方的知识分子有时是自己给自己形成压力,当代艺术生活就是这样,需要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的一些好朋友,他们有的背景本来非常好,但他们并没有停止挑战,他们放弃稳定,给自己出难题。这需要勇气的。当你突破了一种常态,而有所发现,很高兴,可高兴又是很短暂的。立即又得面对所处的环境的现实,社会在动,环境在变,要超越现状。在八十年代状态很好不能说就一定保持到今天,必须改变。(问:是不是觉得在国内做艺术家更容易一些。)
答:不是,做艺术家都不容易。

郭小力:我们具体回到这个展览上,谈谈你做的作品。
杨诘苍:他们有一个很长的空间需要我做一个作品,我提出了一个方案,那是一个跟电影有关的作品。但展览方面认为这个作品不能做,因为主题是强调"架上"的,再加上电影的制作费特别贵,没办法。他们要我拿一件绘画作品,最后落实就是在一面很长的白墙,大约有八十平米。我就想利用这幅白墙,在墙的尽头画了一个"句号"。整幅白墙就成了一句话。

郭小力:从作品看海外艺术家的现场感都很好。
杨诘苍:是,我对这个展览印象最好的就是吴山专的作品,它是一个现场作品。如果没有他的作品,整个展厅的作品都要被这个巨大的建筑吞噬了。而吴山专这个作品很好地利用了这个空间和它外面广场上空飘着的那些气球,内容很到位。

郭小力:西方策展人趣味是怎样的,如何看你们承载的语言。
杨诘苍:一般来讲,他们认为我们的语言很特别。我们观看社会、观看生活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这种经验他们是从来没有的。他们需要这样的距离。西方的策展人他们不会去考虑怎么帮你完成作品,这是艺术家和制作人的工作,他们考虑的是在方向上怎么走,考虑问题比较尖锐,常常会把整个展览当做一个作品。艺术家不用配合策展人的想法,这样反而会产生一种冲突,作品就会有张力。他们不要协调。我参加过那么多的展览,没有遇见这样的情况,隔开一个一个空间让你放作品。通常策展人通过一个大空间来决定请什么样的艺术家,艺术家也要考虑在这个空间里放什么样的作品。这是展览习惯,国内其实做展览也有经济和施工的实力,象这次的双年展。但是可以看出还没有责任到人的经验,所以展览空间的布局很拘谨,都被一个一个的格段隔开。况且国内艺术家大多也不习惯面对空空的展场去运做作品。也许,并不一定要现场制作。怎么做展览是策展人考虑的问题,我是想怎样做作品。做展览也好,做作品也好,要做得到位,要彻底,"好"到底或者"坏"到底,要很明确,最怕就是好坏纠缠在一起。(问:是不是觉得成都双年展就是这样。)
(答:这个展览就象是博览会,参展的艺术家太多了。策展人不可能将这么多的艺术家请来看场地,费用问题就很现实,况且哪有那么多好的艺术家,尤其对现场有经验的。)
  
  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很大的展览,讨论会很小,请了几个专业的评论家来谈。有个印度的策展人很尖锐,当时只播放着一张幻灯片,一个很高的现代建筑的局部。我的印象他是激烈批评那个展览,批评西方策展人所看待的印度就是一种古老的印度符号,他认为印度也有当代生活、当代艺术,而西方人在看印度时还是只看和只选择他们的民间艺术。当时那个展览有中国艺术家参加,他们的作品的现场感使西方人都很吃惊,那完全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的艺术"。其实这也是策展人想要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并不要求一个展览让所有的人都说好,有意呈现矛盾、冲突。




郭小力:你认为国内做展览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资金吗。
杨诘苍:问题肯定是有的,但问题不是问题。问题越大,越有挑战,更有意思。投资人跟策展人的问题,策展人跟艺术家的问题,艺术家跟艺术家的问题,展览本身也是问题。和平共处并不一定就好,我喜欢有冲突的艺术,要大家,要社会都动员起来。国内不一定,象西方展览的运作机构、艺术行政、从业人员比艺术家要多的多,有博物馆、艺术中心、有画廊、基金会、个人收藏、社会团体附庸风雅者等等,艺术家后面依靠的背景很大。(就象打仗一样,后方的人比前方的人多,这样仗才打得好。)那么艺术家做作品的时候就可以放得开,象黄永平、蔡国强他们做的作品都很大型、横冲直撞的。国外社会需要这样的冲突,它有广告和社会效应。这是一种当代的品味,如果企业、产业和当代品位有关系,就需要跟这样的东西有关系,那么会有人投资这个方向。我觉得当代艺术做到如此,才是一种社会运动,才算很好玩。
  

郭小力:你说到好玩,你怎么理解当代艺术。
杨诘苍:文化不要那么单一,艺术也一样,要"宁脏勿净",那样才丰富。当代文化艺术就是要它脏,不要太干净。一幅画没画好,就让它画不好得了,画那么好干什么。只有一个标准,去发现问题。当代艺术就是制造问题的,有问题才会思考、去体会、去解决。社会也一样,哪里有真空世界、哪里有透明清晰的社会。


郭小力:生活还是要清晰吧。
杨诘苍:NO,NO,并不一定是清晰,要丰富,要有辨别才有抵抗力。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面,我们是生活在充满了病毒的世界里,社会是一塌糊涂的,我们的头脑并不能一塌糊涂的,我们要有抵抗力,认清本质。美国、欧洲也好、大陆也好,人的品味不可能都是精英的。颜磊的艺术在香港应该是最好的,但是也没有多少人欣赏他。黄永平,他的头脑复杂得很,他要文化变得脏。可生活上他循规蹈矩,但是任何一种东西放在他面前他都能点金术似的变成艺术,可是法国驻华大使也没能欣赏他的作品,甚至以国家的名义干预他的创作。文化在冲突中发展,当代艺术已经切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有意思。艺术并不是实用的,而我们需要没有用的东西,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很需要这种没有用的东西。我很欣赏海德堡大学的校长在一次博士授予仪式上的一席话,曼汉姆大学(一所科技大学)校长升州教育部长,他讽刺海德堡大学,对他们的学生说如果你们要学没有用的东西就去海德堡大学。而海德堡大学校长就以这个话为荣誉,他对他们的博士们说,我们这个大学就是培养"没有用"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就是要学会"没有用"的东西。(海德堡大学是人文、哲学著名院校)如果有一天国内社会也会认为一个没有用的东西很有意思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就又进步了。



郭小力:你怎么看这个展览讨论的本土文化。
杨诘苍:本土也好,不本土也好,只要丰富就好。继续丰富吧,还远远不够,坚持做吧,也别说要超过威尼斯双年展的大话,做十年、做一百年去做吧,慢慢就好了。没有什么捷径好走,你写小说也好,别拐来拐去的,就写十年,能够靠小说吃十年的饭,那小说就是你的了。杀人放火、吃小孩,你说这是行为艺术,那就吃十年吧。一个人能够坚持一个方向,我很敬佩这个人。有人问我,艺术有什么捷径,我说没有,做吧,做十年再说。管它什么本土不本土,艺术是可爱的,社会要包融艺术的回归生活。海外的艺术家为什么能做得很有声色,他们很吃苦,十多年来心照不宣地朝着一个方向走,思考的问题和要挑战超越的东西很多。他们所谓的现场制作、现场感不是单指一个展场,是跟社会、跟生活结合起来的一个巨大的场所。




EURASIA-欧洲亚细亚国



noch ainen Koffer in Berlin,2003-2004

[地板:3楼] 牧羊人 2007-11-01 06:05:47

给我利物浦的荒芜区域33年,我们可以将之填满


复数十字


会叫的风景,2003,绘画装置,工笔重彩画,声音


飓风眼 绘画装置


说唱者的说唱-深圳华侨城纪念碑,2003,媒体装置,表演   




[4楼] 牧羊人 2007-11-01 06:10:32
昨天-广东说唱,2004,多媒体装置,表演
[5楼] guest 2012-03-20 23:36:16
喜欢
[6楼] guest 2012-03-23 20:41:15
邱知节的老师
[7楼] guest 2012-06-22 15:06:26
广东值得玩味的人
[8楼] guest 2012-07-01 15:15:48
最重要是卖画,装置观念等是“俏头””,现在这个热闹骂 ——羊的淫术哲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