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优美的铜鼎就在康乾
发起人:kangqiantd1  回复数:0   浏览数:1515   最后更新:2013/04/09 09:29:22 by kangqiantd1
[楼主] 老寒腿7979 2013-04-09 09:29:22

开山兜天的僧人

————文物考证,惊解八大山人印章之谜

老寒腿7979

关于八大山人谜团的各种解释,近年来可谓色彩纷呈。引经据典,名家评论,地方特色,家史溯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上述各端皆忽视了一个最为基本而浅显的事实,即朱耷其人是一位造诣精深的书画大家,所以说我们研究的出发点绝对不应是文字内涵,而是书法和绘画,惟其如此,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出清晰的结论。

笔者的前一篇文章《揣枪抡刀的僧人——文物考证,惊解八大山人名号之谜》,已从书法的角度考证了八大山人名号中的落款迥异。

既有款识,则有印章。

接下来,笔者从书法和绘画的双重角度进一步考证在同一时期的朱耷,配以八大山人的一方屐形印【如图】。

在八大山人一生所用的数十方印章中,此印受后世争议最大,民间猜解颇多,名家说解亦模糊。张大千先生读为“一山人”;吴同先生读为“一仙”;王己千先生读为“八大山人”民间象形说义,叫“屐形印”的较多。

问题来了,中国的汉字初始,可考之自甲骨文起,字形可正,可反,可立,可卧,可简可繁,可通假;但是有一点,绝对不能笔划穿插,比方说,“合”字可读为“人一口”,而“天”字不可念成“一大”或“二人”。这是由汉字的象形特质所决定的,就像两样实物东西,可组合排列,却不可揉捏到一起,那就会成为一件东西,这是自古的规矩。

笔者在这里绝无对先贤名家不敬之意,而肃敬求文,科学严谨的学识态度,正是前辈大家们所倡导和引领的,出新也好,反正也罢,所谓青出于蓝者,也是我们对后辈所掛以的期望。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方印记,笔者在前一篇文章《揣枪抡刀的僧人》所附文物图片中的

“山开”款识的“开”字,上面一“横”写大写长,是为了迥异出下面的一个“刃”字;而在此印中,下面的第二“横”写得长,是为了突出一条绘画上的“地平线”,左上有山峰,右下为谷壑,含“天地初开”之意;同时这一“横“向上弧圆兜起,意在地陷而问天。

一个“开”字四笔写划,最上一横写小写短,与两竖笔接拱起一座山峰,这是当事作者的书画写意结合,从绘画角度去分析,此亦原本再正常不过之常识。

“山”字,被“开”字的第二“横”压下,不穿插,即是独立一字。

综上所述,八大山人“山开”印(古文从右往左念),析成。

最后,奉上一首拙诗,博君一乐。

款联印合

之山人开山

开山兜天僧还俗

飞款沉印罩佛箍

临书修画烟苍债

禅蒲玄咒大浮屠

老寒腿7979201346

[沙发:1楼] 老寒腿7979 2013-04-09 10:53:19
抛砖引玉
惺惺相惜
[板凳:2楼] 老寒腿7979 2013-04-18 00:03:12
抛砖引玉
快乐分享
[地板:3楼] 老寒腿7979 2013-05-19 20:33:28
传播文化
收获快乐
[4楼] 老寒腿7979 2013-06-06 15:02:00
知识,它可以使人变得高尚。
[5楼] 老寒腿7979 2013-07-06 14:37:50
耆老的牵挂

有发于汉字的刀刻楔形特质
小孩子写字疏于顿笔,握笔时拇指超过食指者
十之八九
因为懂的人,越来越少
最为基本的问题,得不到重视
至使在大环境下习以成性
所以很难矫正
望同仁支持一下,并把这个故事告诉朋友
返回页首

帖子已锁定,不允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