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参展的明清椅子会回来吗?
发起人:奶奶的熊  回复数:0   浏览数:2627   最后更新:2007/07/03 05:14:08 by
[楼主] 奶奶的熊 2007-07-03 05:14:08
转载

艾未未参展的明清椅子会回来吗?

轰轰烈烈的艾未未的行为艺术《童话》带着1001个中国人奔赴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同时带出去的还有1001把中国明清椅。对此,人们发出质疑——

  艾未未参展的明清椅子会回来吗

  童话里的古董椅子

  上个月,世界最著名也是最前卫的当代艺术大展——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德国中部城市卡塞尔正式开幕。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艾未未因其庞大而又独特的参展项目而令人瞩目。如果说德国公众对他带去的1001个中国人是否会逾期不归而烦恼的话,艾未未带去的1001把中国太师椅却是大受欢迎。分布在各个展区的中国太师椅如同神秘的中国符号,其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那1001位中国人。

  “我展出的这1001把太师椅并非为了怀旧。作为我参展作品‘童话’的一部分,它给远离家乡的参与者们带来有关‘家’的记忆,温暖同时也成为大家对自己在异国他乡身份的对照和确认。”艾未未对记者如是说。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同那1001位参与者在赴德前的各种报道或者说炒作相比,这些椅子直到开展之日才被曝光。“之所以现在才公开,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惊喜。”艾未未说。(据《北京青年报》6月17日报道)

  据悉,这些太师椅都是艾未未本人历时多年从中国各地收集而来,多数为清末制造。艾未未和助手耗时一年多才把所有的椅子翻新修复。不过,艾未未的工作是值得的,中国椅子作为其参展项目“童话”的实体部分,顺利地通过了组委会的评审,出现在展览会的现场。也是因为这个既有千人参与,又有千把古董椅子做道具的创意,艾未未这件以围绕着真人而展开的现实主义作品《童话》得到了艾未未好友前瑞士驻华大使马力·西克的协助,马力·西克同时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丰富的收藏家,从而得到了瑞士的一个基金会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赞助(约310万欧元)。

  这样巨额的赞助,一方面说明了国外艺术品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令人不安——那些椅子还能回来吗?根据即将推出的文物出境的新法规,这些清末的椅子已经属于保护文物了,是禁止出境的。

  新文物出境法规主要是保护晚清文物

  早在5月底,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透露说,一项关于我国文物出境的新法规正在酝酿出台,根据这项规定,我国将把1911年作为文物出境的新年限标准,而在此之前,这一标准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据介绍,1911年是针对所有物品的,凡是这年之前生产、制作的物品全部禁止出境。而对某些重要文物的出境年限则设定为1949年,部分少数民族文物及艺术品的年限设定为1966年。此举意味着我国文物出境的年代限制增加了116年,从此,晚清时期的文物被全部禁止出境。很多人注意到,此举正是在我国当前大量晚清文物流失海外的背景下出台,因此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新法规涉及的文物范围将包括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铜器、玻璃器皿,各种材质的雕刻品、雕塑品及其他金属器物,还有家具、拓片、图书、书画、碑帖、文献资料、织绣、邮票、货币、工艺美术品等等。

  根据这个标准,在新法规出台之前被不远万里运到卡塞尔的太师椅当属禁运文物。但以艺术展品的方式被运到海外,显然又给我们的文物保护部门以提醒,文物流失的途径的确防不胜防。

  椅子会回来吗

  根据以往的经验,参加卡塞尔文献展览的很多作品,尤其是装置艺术和环境艺术作品都永久地留在了卡塞尔城中的各个角落,卡塞尔也因此成了一个流动的作品展览场而享誉全球。那么,我们的艺术家费时费力收集而来的古董椅子还能回来吗?实在令人揪心。

  目前关于艾未未《童话》作品的报道,媒体都盯在那1001位参与者身上了,国内的媒体热衷于讨论这个过程中的各种记录方式,当然,对于这个千人参与的作品的创意,早些日子也有人提出异议,说是抄袭某某人的;国外的媒体对于这一作品也有种疑虑。对此种种实在不值得我们去过多去辩论或解释了,但是那些晚清制造的椅子的去向呢,目前还没有任何人给予关注。

  据悉,艾未未的另一件参展装置作品《模板》,是由1001个从山西长途运来的明清窗户搭建而成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