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CA | 生命力的激越——评罗丹的绘画与时代认同
发起人:eMoCA  回复数:0   浏览数:1374   最后更新:2016/12/14 10:53:25 by eMoCA
[楼主] eMoCA 2016-12-14 10:53:25


生命力的激越

——评罗丹的绘画与时代认同

王春辰

在今天如何言说艺术?在真实与虚拟之间如何确立存在的意义?当今天的时代加速运行飞奔之际,作为艺术家的个体将何以为?同样,当我们展开思考的视域,满目皆图像呈现时,我们又如何接纳与建构这个世界?所谓时代性就是一种亘古迄今的思想家都须应对的问题,也是艺术家孜孜以求要解读的课题。


罗丹作为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不得不置身在这些困惑的包绕中,不得不迎头承接时代帷幕倾泻下来的压力。可以说,罗丹他们这一代遭遇到的艺术挑战远大于前辈,其纠结的程度不减中国近百年艺术历程的任何时候。何以故?三个维度的挤压:一是中国近三十年形成的艺术模式和思维惯性,使后进者无时无刻处在这种影响与效仿中;二是中国近六十年的正统社会主义艺术的主导地位,使大量当下的艺术教学与创作依然沿袭这种模本和方法,可以说,在更大的范围内,它构成了中国美术界的主要形式和模式。中国一代新艺术家在经过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不与这一类的艺术模式进行较量的。这两个维度都有一个国外艺术的参照背景和对象,80年代的重新学习西方艺术,带来了那个时期的艺术重大变革;而50年代以来对前苏联艺术的学习和遵从,则形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这些都是历史事实,无须讳言或回避。所以,就引出第三个维度的挤压:当下的国际艺术模式与观念理论的影响。它与中国发生的艺术产生复杂而交错的关系,它因形式而强烈地引起中国艺术的文化属性之争,也因为它强烈的新的理论建构的差异,而引起文化立场的意识形态之争。而这些争论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否认文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在否认艺术家生命机体的独立价值。



左:<西楼独上>,2014,200 x 250 cm,布面油画    右:<离歌NO.3>,2015,200 x 160 cm,布面油画



<如风>,2013,120 x100 cm,布面油画



<迷魂.记NO.2>,2015,120 x100 cm,布面油画


从今天的艺术现场来讲,我们需要在更大的文化视野上来看待艺术创造和艺术观念,它最主要的是要超越任何的僵硬的意识形态束缚和抑制,需要超越任何对艺术模式与观念的排斥和偏见,特别是要超越那种虚假的文化保守主义对艺术发展的戕害。罗丹的绘画从其成长的环境来讲,是极其艰辛的一次战斗,他要冲破任何包绕他的艺术束缚。这也是他面对的上述三个维度的困扰。但他切中的突破点,不是否定绘画的形式和语言,而且抓取绘画之外的一种命题,即作为独立的艺术家的视觉感应能力。对此,他没有泛化地去拼贴图像碎片,也没有从所谓的成长记忆中拾取自我矮化的卡通,也没有做剥离了血肉感觉的伪现实主义,而是直接从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出发,将生命存在的象征表现出来。在这里,是一种绘画的秘密在被肯定,它反映出一种关于真实心理状态的绘画宗旨。罗丹的这些人物成为绘画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主观性,虽然它们的戏剧成分被加大,但它们昭示了作为绘画语言的特征和新一代画家对之的认同。



<空城计NO.3>,2015,200×160cm,布面油画


罗丹他们这一代尽管迎接已有的艺术范本的压力十足的大,但他们经过消化却又吸收了以往所不具备的优势,即见多识广、重新认识艺术语言与自我的关系。这是绘画变局的关键所在,而非徒具外在样式的模仿。罗丹很清醒自己的选择,他用绘画去追溯绘画何以可以表现欲望,用绘画去再现时代变迁的症候象征。或者说,罗丹是用绘画的图像象征意义来表征一种我们欲说又止的生存悖论,那些歌咏吟唱的人们,沉醉在歌乐的陶醉中,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回荡在耳畔,人物表情极度夸张、兴奋,但同时掩饰不住心灵深处的痛楚:不让你的眼泪陪我过夜、彩云醉月、沧海一声笑、当爱已成往事、今夜独上西楼、梦回唐朝、一场游戏一场梦、像风一样自由、自由自在等等,作为作品名称,它们一一地吐露了罗丹对绘画的态度和见解。绘画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一种情状的心灵模拟,它们作为整体营造了当代的文化泛化和人生意义的解读。它们的特点不是直叙,而是以形象与语言的双重象征来指向生命的无可言说。表演者极尽荒诞之能事,而反证生命的压抑愈加强烈,于是罗丹用绘画激活了这种生命本能与表象的冲撞,它揭示的是生命力的激越如何呈现,尽管充满悖论和荒诞。



<镜花水月4>,2012,100cm圆,布面油画



<似花还似非花>,2014,153cm圆,布面油画



<似花还似非花NO.2>,2014,153 cm 圆,布面油画


罗丹的这些绘画图像不再强调地域的唯一性,相反它们具有了象征的普遍性,即感同身受的人都可以在这些绘画面前驻步,让自己的思绪短暂停下,一同沉静到这些视觉化的激昂中,这是生命力想象中的癫狂,是画面即将被激越的表达破裂开的一种感觉。罗丹在此完成了绘画的普遍性转换,实现了绘画语言的可传递性可能。同时,他又实现了个体叙事进入到心理象征的过程中,绘画的真实性将因为心理学厚度的加重而更加真实,因为是世界的图像表征直指了世界的问题本质,视觉的真实是在视觉的反视觉性中显现了图像与视觉的真实性。这是当代的艺术世界所反映出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方法,其针对人类的认知视域又扩大开,使得绘画的视觉问题与表现问题更加突出出来。罗丹的这一批绘画因此可以作为这种新一代绘画观念思想的体现。绘画的新与旧或新趋势与否,在于它是否深入到心灵世界的生命本质中,它可以体现为多种问题意识的表征,绘画的镜像功用即是当代绘画要深究的课题之一。画家能够介入到它的镜像功用中,就是这种新的绘画趋势,也是切入自我存在的当下性与时代性的认同中。



<在水一方NO.1>,2014,120 x 100 cm,布面油画



<在水一方NO.2>,2014,120 x 100 cm,布面油画


中国绘画经过现代主义的多次洗礼和演变,已经大为丰富和差异,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视觉世界的差异化加大。绘画在今天的象征意义极具诱惑力,因为我们的思维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个固定点上不动,而视觉的差异化是促使我们思维变化与改观的一个动因。今天的时代赋予于绘画一种责任和超我想象,个体性经验需要共同性体验来验证。那么,罗丹的绘画作为一种生命力潜意识的勃动,不再受制于既定的艺术范式的框限;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画家,开始随着一股新霞光的透射将迎来新世纪的中国绘画另类局面。

2011-6-13 于北京中央美院




关于e当代美术馆


e当代美术馆设立在中国深圳福田保税区,毗邻有“ 亚洲当代艺术中心”美誉的香港,旨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高端品牌,是以独特视角探索当代艺术学术定位、将传统与前卫、科技与艺术创意为特色,打造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形成无线数据和实体展示于一体,集研究、交流、展示、教育、收藏为特色的专业化、数字化、前沿性的创新型当代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