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15 “无名山上”夏炎个展
发起人:两点五万  回复数:0   浏览数:1708   最后更新:2008/01/31 07:06:25 by
[楼主] 两点五万 2008-01-31 07:06:25

展览空间:锦瑟画廊   
展览名称:“无名山上”夏炎个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9-15
展览开始日期:2007-9-15
展览结束日期:2007-10-15
展览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重庆市规划展览馆LG层
策划人:张琪
艺术家:夏炎
官方网站:[url]www.jinseart.com

展览前言:
   

我不习惯太过直接的方式,记得自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内容大概是打开一个盒子后,发现里面装着一个盒子,又打开又是一个盒子,再打开再是一个盒子,似乎永无止境的发现不了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我着迷于这种摸不着底的状态,着迷于这探个究竟的猎奇心。

  我的画,大多画着无名的山,山上的种种知名或不知的植物,植物上隐藏着种种知名或不知名的小虫子、小动物,另外还在画面的某个角落必然出现拟人化的精灵。不断的有看画的人问询我画面中的内涵或是情节,我从来就不敢认真对待这些问题。说透了说明白了,我的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当然,我也没有这说透画面的能力,画面本就是情绪,情绪每分每秒变换着,能捕捉一、二也就知足了。所以,捕捉自己在画面上的情绪就是。

  部分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基于现实生活状态的智慧表述,往往启示着人们对于现实的深度思考。自己的作品基于野丛中的梦境表述,仅对于现实存在能有丁点儿寓言般的暗示。子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觉得没必要区别隐士的大、小,关键是意境不落俗套,自有一方归属自己的田地。

 

前  言——絮絮叨叨
                                                                                  杨述/王文娟



絮絮叨叨总是和女人的说话方式联系到一起,是不断重复,是自言自语,是牢骚满腹,是喋喋不休,是一种女人们表达爱和发牢骚的惯用方式,是女人们对内心真实状态的彻底倾泻。



絮絮叨叨是生活本来的要求,它让人在自由状态下显现自我内心的淤积,只不过艺术先天的享有倾泻和处理这些淤积的权利。无论谁有着什么样的关于艺术丰厚的背景知识,只要在生活面前一旦木然,那么艺术和艺术家的美誉将在他的额头悄然失色。然而,一旦谁本真的用艺术的方式摹写了内心模糊闪动的密码,那么这些数字将澄清内心的忧伤、不安和苦闷,他的心灵先天的归还艺术的尊严与荣光。此处的四位女性正是拥有这样的特质,使得她们并不把艺术当作一个谋生的工作,而是,在闲暇时把对生活的所感所思所想摹写出来,给自己的感觉找一个标注。



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选择,它意味主动放弃高谈阔论的妄自尊大,默不做声的逆来顺受,欲言又止的蠢蠢欲动……。它坚定的固守自我所经验的真实,不断的反复的把那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声音谱写出来,只为愉悦自己。它背离资本运作时代的原则,把艺术作为传达自我致趣的方式,作为描绘自我精神风景线的工具,作为调养自我情操的手段,作为生活必需的营养防止它腐烂变质。



这样的品质在大多数女性身上都能得到验证,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做好母亲,当好妻子,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离艺术其实比我们更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