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Orion Martin文【政治与诗意的平衡:艺术家周斌】
发起人:R. Orion  回复数:0   浏览数:2221   最后更新:2016/01/30 23:37:54 by R. Orion
[楼主] R. Orion 2016-01-30 23:37:54


在政治与诗意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位中国行为艺术家——周斌


R. Orion Martin(美)文

Sophia kidd康书雅(美)译


《终南山计划之踪迹成谜》

2014年4月10日至16日/中国西安终南山

过程:七天,每天八小时,用铅笔持续跟踪记录一只虫子在纸上的爬行轨迹。


2014年,周斌创作了《终南山计划之踪迹成谜》这件行为艺术作品,他放了一个蚂蚁在纸上,周围有框子,蚂蚁在纸上爬来爬去,却永远走不出这个框子。这个行为项目共七天,艺术家每天做八小时,持续以铅笔跟踪小蚂蚁。最近,在一个关于这件作品的讨论会中,一位观众注意到蚂蚁爬行的路线主要是靠着框子的四边。周斌回答说,“蚂蚁很现实,不会在中间地带浪费时间。一定要在边缘找出路。”


像周斌大部分的作品一样,《终南山计划之踪迹成谜》是因一个很简单的念头而起,即从艺术家对蚂蚁行动的观察中拓展和打个比喻,拿蚂蚁在一个框子中被束缚的行动意味着人在生活中经历的某些束缚。这件作品也能够在行为创作过程中,产生一个物质性的作品,就是七幅铅笔绘画。紧接着,在2015年艺术家执行了《吾圄计划:行动与图像的共生》这个大的创作计划,项目特色是基于行动的过程,创作出一系列其他媒介的作品。


这个项目由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蓝庆伟任学术主持和策划,2015年共做了十二次。在第八回《日记1986-2015》中,周斌携带自己从1986年至2015年写的全部日记(重10.5斤),到四川夹江县马村乡找到一家传统的手工造纸作坊,把日记本打成纸浆,经多道工序将其做成手工白纸。在第二回《重托》中,三个人站在三个方柱体展台上。中间是一个女服务员,左侧是一男民工,右侧是周斌,各自扛一包用黑色塑料袋装好的提前搅拌均匀的湿水泥,三人都穿自己的日常工作服装。作品持续20分钟,三人大部分时间保持静立,偶尔会因负重不支调整身体姿势,直到体力无法维持时,卸下水泥袋放在展台上,水泥放下后不再挪动,直至干燥定型,成为雕塑。最后把包放下的是那位女服务员。


吾圄计划:行动与图像的共生第二回:重托

2015228

作品描述:

1、三个人,站在三个方柱体展台上。中间是一女服务员,左侧是一男民工,右侧是周斌。各自扛一包用黑色塑料袋装好的提前搅拌均匀的湿水泥。

2、作品持续20分钟,三人大部分时间保持静立,偶尔会因负重不支调整身体姿势,直到体力无法维持时,卸下水泥袋放在展台上。

3、三人都穿自己的日常工作服装。

4、水泥放下后不再挪动,直至干燥定型,成为装置雕塑。


《吾圄计划》是周斌二十多年来创作的实验性行为艺术作品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周斌生于1970年,最初是画家,1997年停止油画,开始专注于行为艺术创作。他说:“从接触到行为艺术以后,觉着再画画如同浪费时光,因为行为艺术有着更大的探索空间。”到目前为止,周斌的艺术成就已经很大。他的作品诸多,每年以很高的频率参加国际间的行为艺术活动。周斌的作品的概念针对的领域很宽泛,有时是非常微小的事物给艺术家带来灵感,有时是关乎地缘政治性的大问题。周斌说,“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是先有设定的概念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中去进行创作,我觉着没必要这样,有感而发就好。”


吾圄计划:行动与图像的共生第八回:日记1986-2015》

20158-9

作品描述:周斌携带自己自1986年至2015年写的全部日记(重10.5斤),到四川夹江县马村乡找到一家传统的手工造纸作坊,把日记本打成纸浆,经多道工序将其做成手工白纸。


自从八十年代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做行为艺术。起初,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兴盛,探索行为艺术如何能够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发声。一些极端性的作品吸引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朱昱2000年的行为作品《食人》是艺术家吃婴儿尸体,还有何云昌在2010创作的《一米民主》,按照观众投票,在其身体上划了一条一米长的伤痕。


壹圆钱

2006年6月/中国 长沙

过程:周斌张大嘴用牙齿咬住壹圆硬币,二十分钟后,身体开始出现呕吐、流泪、流口水、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周斌的作品没有如此极端,虽然有一些作品蕴含意识形态,但是一般来说,他的行为艺术作品多以身体失控为创作手法。譬如,针对中国政府对网络言论的审查,周斌创作了《敏感词》,作品过程中他重复快速说着“敏感词”,直到身体愈来愈难受,出现呕吐、结巴等生理现象,最后到不能持续下去停止。还有《壹圆钱》这件作品,周斌张大嘴用牙齿咬住壹圆硬币,二十分钟后,身体开始出现呕吐、流泪、流口水、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周斌在讲到自己与其他艺术家的区别时说:“我在创作中对身体使用的方式,与要表达的主题有关,常常用到的手法是让身体真实的失去控制,进入某种被伤害的状态,伤害的程度,与作品的主题和情绪相对应,不够或过了都不准确。”


敏感词

201006/中国 北京

过程:连续反复的大声说“敏感词”,约10分钟后,开始有口齿不清和发错音现象,约15分钟后发音已不可控,连续出现奇怪的发音,20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身体生理层面的不适反应,作品适时结束。


有时,在我们讨论他的行为作品时,周斌会稍微回避过多谈作品的政治性含义。一次,在与周斌和蓝庆伟对谈的时候,我问了周斌为什么在《重托》这件作品中选择在塑料袋里放水泥,而不选其他的材料。他只简单地回答说水泥是最适合作品成型条件的材料,可当时蓝庆伟则说,周斌也清楚“水泥”是映射着中国快速的社会发展及其城市化的现象。


呕在南京

20056/中国 南京

过程:周斌怀抱中国传统古瓷瓶参观展览,当看到喜欢与不喜欢的作品时向瓶中呕吐。


在他2005创作的《呕在南京》的作品当中,周斌在南京博物院的展览中,怀抱中国传统古瓷瓶参观展览,当看到喜欢与不喜欢的作品时向瓶中呕吐。为了理解周斌回避政治讨论的做法,必须得先熟悉一下中国艺术界内在的变迁。譬如,在艾未未取得巨大的国际成功后,一些人觉得某些中国艺术家选择以政治性行为艺术作品来吸引国外策展人以及收藏家,他们认为艾未未的成功不是因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艾未未那种政治性的艺术作品很容易吸引西方艺术界的兴趣,因为西方艺术界很关注针对中国政治及其意识形态问题的作品。周斌则向我讲他在国外的感受:“如果连一个欧洲偏僻小镇上的居民,都知道艾未未,那就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一定不是因为作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自身的力量,艺术的影响力没那么强大。”


越来越暗

201510月,德国埃森

过程:这个作品在一个由屠宰场改建的艺术空间实施。作品开始,周斌西安用手指蘸牛血在墙上写:DARKER AND DARKER。之后,控制一个灯泡由房顶缓慢落下到放在地面的装有牛血的铁桶中,然后再被缓慢升起,循环往复,每一次因灯泡上的血液加厚凝结,房间都会变得更暗。最后将已很暗的灯泡升回屋顶。


“创作题材的重要不简单等同于作品的价值。”周斌强调无论针对任何题材,既然是以艺术家的名义创做一件艺术作品,那首先要在艺术领域的对话中有所贡献。周斌的创作视野关涉国际行为艺术历史发展脉络,也涉及历史背后的哲学思想,在吸纳新思想的过程中,周斌将自己的艺术向前推进。《吾圄计划:行动与图像的共生》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跟周斌以前做的行为艺术作品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吾圄计划》中的作品,皆能够产生出或者留下一个物的作品。周斌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中,展出了《吾圄计划:行动与图像的共生》系列中前八回作品产生出的物的作品。其中有第八回

《日记1986-2015》中做出来的101张手工纸,也有第二回《重托》作品中三个凝固的水泥雕塑。这些是短暂行为艺术作品中产出的物理性记录,也可以加深观众对于一个作品的理解,尤其是没到作品现场的观众。


《7316颗珍珠》

2014年11月/意大利 罗马21世纪美术馆

过程:将7316颗珍珠一颗颗丢出去,再一颗颗捡回来,历时7小时。当观众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时,头顶两个互动声音装置会有人声在谈论各种现实话题。


周斌在创作中始终注重对行为艺术方法论的探讨,从中能发现他会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去讨论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微妙事物,譬如人与人之间的日常关系。在2010年创作的《行者》中,艺术家在一座煤山的脊梁上行走,将其波浪形的顶部走成平滑的曲线,历时70分钟。2015年《越来越暗》这件作品是在一个由屠宰场改建的艺术空间实施。作品开始,周斌用手指蘸牛血在墙上写:DARKER AND DARKER(越来越暗),之后,控制一个灯泡由房顶缓慢落下到放在地面的装有牛血的铁桶中,然后再被缓慢升起,循环往复,每一次因灯泡上的血液加厚凝结,房间都会变得更暗。在2014年,艺术家在罗马21世纪美术馆里面将7316颗珍珠(

他的婚姻到此时的天数)一颗颗投掷到墙壁上,全部丢完后再一颗颗捡回来。周斌也善于以这种抽象的诗意来针对具体的政治问题。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2009年创作的《跟踪》,他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跟踪一只蚂蚁九十分钟,不久,广场上众多监视器后的警察开始跟踪周斌这个行踪怪异的人,(期间有武警和警车两次在周斌周围观察,但没有干涉)。仅仅通过专注于跟踪一个蚂蚁,周斌已迅速和生动有效地呈现了个人自由和国家权利之间的紧张状态。


跟踪20098/中国 北京

过程:周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跟踪一只蚂蚁九十分钟。于此同时,广场上的监视系统开始跟踪我这个行踪飘忽不定的可疑人。


行者201007/中国 北京

过程:周斌在一座煤山的脊梁上行走,将其波浪形的顶部走成平滑的曲线,历时70分钟。


。。。。。。。。。。。。。。。。。。。。。。。。。。。。。。。。。。。。。。。。。。。。。。。。。。。。。。。。。。

周斌简介:

1970年出生於中国西安,毕业於西安美术学院,1994至1997年先后在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和宋庄进行油画创作。1997年移居成都后,专注于行为艺术创作至今。

周斌在创作上强调对自身感受和意念的绝对尊重,无论是对细微情感的表达还是对周遭现实的思考呈现。周斌将创作聚焦于对行为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强调:

说什么重要,怎么说更重要。在其作品中,身体语言、多媒介互动、空间介入、偶发、事件性等手段都有涉及,依据作品方案被自由的采用。

周斌广泛参与国际间的行为艺术活动,曾在日本东京现场艺术中心、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仁川艺术平台、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泰国曼谷文化艺术中心、荷

兰W139美术馆、英国华人艺术中心、美国摩尔大学美术馆、西班牙行动艺术空间、以色列ZAZ行为艺术中心、德国SAVVY当代艺术机构、路德维希博物馆、意大利

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MAXXI)、奥地利KUNSTRAUMNIEDEROESTERREICH画廊、维也纳TANZQUARTIER WIEN,以及瑞士、比利时、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尼、巴

基斯坦等国家进行艺术创作、驻留研究、学术讲座和主持工作坊。

为推动行为艺术的发展,周斌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组织和教学工作。2007年创办UP-ON(向上)现场艺术空间,组织了诸如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中

日行为艺术交流等众多的国际交流项目。2012年5月始至今,周斌被邀请在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授行为艺术课程。2015年12月始,被邀请在德国

柏林自由大学和维也纳美术学院讲授行为艺术课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