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学院举办卡塞尔文献展推广日活动
发起人:东方四绝  回复数:0   浏览数:2316   最后更新:2007/05/07 08:15:02 by
[楼主] 东方四绝 2007-05-07 08:15:02
歌德学院举办卡塞尔文献展推广日活动
本网记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2007-04-29 13:55:45
  (雅昌艺术网讯 本网记者)卡塞尔文献展是世界最重要的当代国际艺术第一大展,展览始终聚焦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关注文化中心话题,逐渐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在国际艺术界,文献展就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电影界的奥斯卡。为向中国大众和艺术界进一步推广这一展览, 歌德学院(中国)将在5月6日在MAD马岩松事务所举办Documenta Day活动,届时将邀请著名艺术家/策展人艾未未、汪建伟、郭小彦、张奇开等,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介绍这一当代艺术大展。
  卡塞尔文献展诞生于1955年,经过十一届的发展,展览已经从这个德国中部的小城走向世界,成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展览,卡塞尔这座城市也因此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圣地。文献展用四年甚至五年的时间来观察、收集、整理和选择当下人类最为突出的活动景观,并找到与之相应的艺术家的作品,企图以此诠释、警示与批评我们亲在的时代。在文献展的理解中,人类的全部活动都可以以视觉的方式进行呈现,它是一种视觉文本,记录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姿态,会被艺术家用独特的裁取方式把它们存留下来。“文献”的含义由此可证。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将于2007年6月16号到9月23日举行,预计参与人数达65万人。
  卡塞尔文献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不断切近的,从第十届起文献展开始陆续邀请汪建伟、冯梦波、杨福东等中国艺术家参展,而今年的文献展的一个重点就是中国,由艺术家艾未未策划的项目“童话”将邀请1001位中国人前往卡塞尔参观展览,被国际媒体热评为“博伊斯之后最大的行为艺术”,同时在中国激起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歌德学院举办的活动也将侧重于中国同卡塞尔文献展的关系,活动将从文献展50年历史脉络、以往参展中国艺术家、此次最新作品介绍、中国的艺术大展策划及本土主题等方面出发,通过讲座、投影、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艺术、艺术展与中国现实的呼应及对照。
  活动不仅面向艺术届,更加注重同广大公众的交流。不仅将在中国首次放映、介绍以往参加文献展中国艺术家的重要参展作品和最新创作情况介绍,而且是艾未未针对“童话”项目和公众交流的首次活动。Documenta Day的场地也是非常独特:观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参观艾未未和中国新一代建筑师马岩松别具一格的工作空间。
  活动日程
范围:当代艺术 电影放映 投影 论坛 书籍
11:00-12:30
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主题介绍/中国参展作品“童话”项目介绍
合作伙伴:艾未未(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中国参展艺术家之一)
地点:艾未未工作室
14:00-14:30
1972年卡塞尔文献展特别放映:《红色娘子军》片断放映
地点:MAD马岩松事务所
14:30-15:00
讲座/投影:50年卡塞尔文献展
合作伙伴:张奇开(IFA卡塞尔文献展世界巡回展中国上海重庆展负责人)
地点:MAD马岩松事务所
15:00-15:30
广州三年展简介
卡塞尔文献展对应中国现实的多元意见
合作伙伴:郭晓彦(广州三年展办公室主任)
地点:MAD马岩松事务所
15:30-17:00
中国艺术家以往参展文献展以及最新创作情况介绍
合作伙伴:汪建伟(第一批被卡塞尔文献展邀请的中国参展艺术家:1997年第10届卡塞尔文献展)
地点:MAD马岩松事务所
17:30-19:00
电影放映(2002年卡塞尔文献展中国参展作品之一)
《陌生天堂》电影放映
地点:MAD马岩松事务所
  相关资料:嘉宾简介
  1) 艾未未
  1957年生,当代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威尼斯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中方项目顾问。主要设计作品有北京SOHO现代城景观、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景观、浙江金华艾青文化公园、浙江金华金东义乌江大坝、江苏安特汽车厂、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古陶博物馆、广东东莞松山湖文化营展览馆等。
  2) 汪建伟
  1958年生于四川,198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从20世纪90年代起,汪建伟的艺术创作开始从架上绘画转向了观念艺术。他创作的领域从媒介和方式上涉及装置、录像、记录片等等。汪建伟曾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在美国沃克艺术中心和澳大利亚悉尼亚太当代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展。其参加的重要展览还包括"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展"(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05年);"现代中国"(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2004年);"过去与未来"(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2004年);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2000年和 2004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03年);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1997年)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影像节。汪建伟创作总是关注那些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隐含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各种文化、观念和道德冲突的关注,而他的作品总是能将这些思考以不同寻常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纪录片作品《生活在别处》(Liveing Elsewhere)记录了世纪之交,四位从成都到北京的农民工,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强行住在机场附近的一所未完成的别墅中。在本片中,艺术家试图探究人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身份定位来使用已经设计好的空间。
  3) 杨福东
  1971年生于中国北京。199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反映了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和困惑。例如影片“竹林七贤”和“陌生天堂”构思巧妙,画面精美但同时由于叙事性的刻意削弱,影片非常深奥晦涩。它更像是艺术家借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的一次次情绪、场景的自我表达。2004年杨福东入选“Hugo Boss当代艺术奖”,曾经参加过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的履历也帮助他进入到国际性收藏家们的视野。目前他生活、工作在上海。
  4) 郭小彦
  1963年生于新疆,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1998-1999年 在四川大学社会学系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班进修。现任广东美术馆三年展办公室副主任,当代艺术展览策划人。  
  5) 张奇开
  1950年出生于四川射洪。1987年东渡日本,入日本多摩美术学院大学院。在日本期间多次举办个展和入选各种大型美术展览,获国际艺术大奖、东京议会议长奖等多项,曾被日本国际现代艺术家协会和神奈川美术家协会推荐为评委。1990年移居德国,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连续六年被德国柏林政府收藏同时也被大量文化机构和个人收藏。2000年后回国举办个展并展开中西文化交流和艺术教育工作。近年来撰写了大量艺术批评文章。


(卡塞尔文献展 历史资料)


(卡塞尔文献展 历史资料)


(卡塞尔文献展 历史资料)

卡塞尔文献展 历史资料




















卡塞尔文献展 展览作品














马岩松事务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