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坚 用王仲现实主义理论论证艾未未《神话》
发起人:xiao2  回复数:0   浏览数:1626   最后更新:2007/04/19 08:22:41 by
[楼主] xiao2 2007-04-19 08:22:41
苏坚 用王仲现实主义理论论证艾未未《神话》

苏坚
标题:用著名理论权威王仲更好更高的现实主义理论论证艾未未现实主义骑浪漫主义作品《神话》
关键字:王仲 现实主义理论 论证 艾未未 现实主义骑浪漫主义 《神话》

 

王仲,我国著名理论权威,《美术》杂志主编,他发展和创立的现实主义、变实主义理论在艺术界影响甚广,被众多理论家、艺术家传颂和引用。艾未未,我国著名艺术大师,他(即将?)创作的作品《神话》将参加6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神话》因作者未完全公开创作细节,目前仍处在争议和猜测中。笔者苏坚,我国浪漫主义理论“鼻祖”,在此试图用王仲的理论(提早?)对该作品进行论证。以下文章中所有加粗体文字和不特别标明的带引号文字 ,全部摘自王仲发表于2006年第2期《美术》的文章《努力创造更好更高的现实主义》。
一、《神话》是现实主义骑浪漫主义的典范
“(一)什么是现实主义?
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廓清理论研究中用语的含混。
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最基本最普遍的创作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元创作方法,因为它最直接地紧扣着并解决着艺术的基本问题——艺术创作活动与客观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任何一个艺术创造者(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一荫发创作冲动,就必然要处理创作活动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个时候他也可以说已经就是现实主义的了。……从艺术史和艺术现实来看,仅仅承认现实主义是元创作方法是不够的,是不能全面概括人类艺术创作丰富多样的实际的,因此在现实主义元创作方法偏下的位置上并列另一个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
人类艺术至今只有两大创作方法,一是偏重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是偏重主观想像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而现代主义只不过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变种,一个偏执的极端的病态的分支。时间长了,现代主义如果一味主观下去而不思向主客统一有所回归,它这根支叉就很可能会从浪漫主义这棵大树上朽断落地。
今天看来情况有所变化,江苏省就高举现实主义旗帜……”

王仲虽然在文章中接下欲论述现实主义“这个元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但在几千字的论述中,笔者除了明白他提出了一个相对于“无边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中差劣无数层次无数品级的现实主义”外,对现实主义“基本内涵是什么”仍一头雾水。笔者估计王仲可能是因为“没有时间谈”,所以仅用了几千字的“粗略回答”没答清楚,他肯定还会在其它场合英明地补充答案。但即使仅凭他给出的“什么是现实主义”的概念,笔者仍能足够论证《神话》。
毫无疑问,在“人类艺术至今只有两大创作方法”的情况下,笔者准确无误地做出了如下诊断:
1、《神话》是“更好更高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因为其“更好”、“更高”的“客观真实”内容,更成典范。所有试图把这一作品称为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的图谋必是无知必将失败!
一个作品能够把1001人包容进来,担负起他们的机票、签证、保险、服装、箱包、鞋、吃住等费用,此项“客观真实”内容算下来共计超3000万元,据笔者知,除了那个喜欢包裹大厦、河流什么的艺术家外,艺术史上几乎没有匹敌的,因为这个内容的力度和超量,以至有人对“现实主义”产生了错觉,欲直接指认事实,提出了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捐助办学、捐给动物保护协会等,就是说,已有很多人错认为这个《神话》是一个像艾未未搞了一个建筑一样的实事项目,所以艾未未干脆承认“我也不管是不是艺术”、“它是对现状的记录”、“属于我们的日常情感系统”之类。
最有趣的一点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谋合,艾未未专门老远跑去“高举现实主义旗帜”的江苏省订制服装、箱包等配套设备,旗帜鲜明地以实际行动协助江苏省抵卸对现实主义的“内外夹击”。王仲说:“我对江苏省领导的这种理论勇气深表敬佩”。所以,笔者相信他也一定对艾未未的实际行动更表敬佩的。
再有,这个作品的所有道具(人与物)都要用飞机运到德国,一般常理,再差的飞机也得飞个几千米吧,除非该飞机经艾未未与航空公司及相关部门交涉,被特批飞得更高或者按该作品的特定数字要求飞1001米——最非常理的情况是:如果人物道具中哪个人或哪几个人,来个偶发艺术创作,劫持飞机飞上个十万八千米或向低直冲德国议会大厦!无论何种情况,据笔者查证,这个作品已经是目前艺术史上“更高”的了,即使艾未未以前声称曾在纽约世贸大厦顶层脱光衣服搞过艺术作品,那也不过几百米高,何况艾未未本人也没提供过证据,现在想再做那两个盒子没了。
除此之外,在即将到来的作品实施过程中,可以预见还将有更多的“客观真实”事件产生出来。按照一些“客观现实”的逻辑推理,可能如:有人逃跑要做德国公民、有人故意去撞车或暗地里使坏弄残搞伤自己索要高额赔偿、随地吐痰丢垃圾大声喧哗被罚款、在艺术馆墙上艺术品身上写“中国人×××到此一游”、半夜忍不住遛出去找红灯区迷路回不来……一言难尽的可能。对不起,这样说好像国人都是贱人似的,说点好的可能如:整个队伍(几个、一个人不合逻辑)上街游行高喊“现实主义万岁!浪漫主义万岁!!马克思主义万岁!!!前东德万岁万岁万万岁!!!!”,或者反过来喊“打倒腐朽的资本主义、批判‘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世界观’、抵制‘自我毁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亦难尽言。笔者认为,艾未未本人在征集参与人的过程中,通过相关材料的研究,一定已经对最后确定的人选中那些可能产生出更多的“客观真实”的人给予了特别留意,比如名单中有个叫何云昌的,这个人很喜欢到资本主义国家去脱光衣服向资产阶级展示中国无产阶级艺术家的雄风,犯法犯罪在所不惜,谁知道他在德国又要弄出什么花样来。
总之,作为现实主义的《神话》,多、快、好、高、远样样达标,除了不省,故是典范。
2、《神话》又是浪漫主义作品。正如王仲所言:“即使艺术创作者想表达想象中和神话中的物象,他也必然依据自己在客观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形象记忆经验来进行加工改造,他必须参照人的形象去塑造神和鬼的形象,所以我说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创作最基本最普遍的元创作方法。”笔者精研浪漫主义理论,也赞同王仲自言“这段话虽然讲得不那么让艺术家中听,但确实是真理”的此般自信。人人都明白不说也正确的废话,换一个角度讲就是真理嘛——我叫苏坚,这是真理!所以,与王仲所得出的“现实主义”是“元”、“浪漫主义”只能处在其“偏下的位置”(笔者亲自量了一下,大约在1001米处)而被骑着(上下位置应视为骑——即有从属于的意思,王仲用“并列”应为笔误)成为“盟友”的结论相对应,整个《神话》中以“现实主义”为主导,“浪漫主义”被骑其下,其“科学合理性”应以三七分、最多四六分为政治正确。
以此逻辑论证为依据,如果《神话》这个题目经有关行政部门审查时,被责令加上表述“客观内容”的词方可出国参加展览,艾未未应该听取意见。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艾未未才能使他的关于《神话》的定性能自圆其说,艾未未说:“对于我来说,我关心观念(请艾未未注意此处口误,应用“主观”这个词)和现实的关系……(《神话》)为今天的中国,中国和外界的关系……提供一个机会,让世界去思考。”对其中的“主观”和“浪漫主义”成份,艾未未继续补充说“之所以叫《神话》,是因为它和现实世界肯定有偏差”、“对什么我都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它的最终的、最真实的、结果性的含义”——可见,一个艺术作品如果不首先确定其“客观现实”的合理比分或者甚至经由相关行政部门的具体规定,任由艺术家自说自语地发展下去,甚有超越王仲界定的“现实主义”以至“变实主义”而走向“无边的现实主义”、最后滑过浪漫主义而落入现代主义深渊的危险!
同样,在作品的实施中,作品中可能的“浪漫主义”成分是不言自明的,这些成分最终能否“变实”成真,甚值期待。比如:艾未未欲借此在更多中国人中普及艺术让更多中国人参与艺术活动的浪漫想法,能多大程度得到实现 ?那此得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人中,许多人不是冲着艺术而是冲着圆出国梦的,他们最终是被艺术改造生长出喜爱艺术的细胞,还是进一步看破艺术红尘认为艺术无非如此一文不值?如果真借体于1001夜的神话版本,每一个参与者如何展现自己的那一份“浪漫”神话?按照艾未未的设想,队伍中包括各地方、各身份、各行业有独立行动能力的人,应有揉合中国各阶层矛盾的“浪漫主义”想法,比如听说被誉为艺术地产大鳄的潘石屹就报了名(笔者希望艾未未的最终名单有这个人,并且希望他动员任志强一同参加,此外,是否还有官员、大学教授甚至港澳台同胞等参加将,决定作品的经典程度),他能跟队伍中的穷人同坐经济舱、同睡一间房、同吃一份饭、同穿一式衣吗?他能在飞机上发挥自己的神力为队伍中无房无屋者描画出一间间空中阁楼吗?……一切的一切,如何能如艾未未所言“希望参与者在残酷的现实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拟目以待。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1001人有1001份神话,如此之量,特别还包括报名过程中(很遗憾艾未未不是用超女式海选)众多关注、参与其中的人的“浪漫主义”遐想,已足以证明《神话》之不朽和经典。

二、《神话》有效阻击了“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遇的世界性危机”
“(二)为什么现实主义在20世纪会遭遇世界性的危机?
现实主义在人类艺术创作活动中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创作方法或创作态度……但为什么在20世纪,尤其在20世纪末,它却遭遇到相当严峻的世界性的危机考验呢?这个问题当然非常复杂,政治环境的演变是根本性的,但我这里只能从纯文艺领域来谈一点看法。我认为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迂世界的危机,概括起来讲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是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混乱思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