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下午3点,宋庄艺术家服务社举办了《心爱的乌德 —— 刘桐个展》,策展人陈敏,艺术家尹坤,墨冲,自由撰稿人一晴,还有众多热爱艺术的朋友莅临参观。
开幕致辞
当天下午三点半,策展人陈敏,艺术家刘桐,撰稿人一晴分别发表开幕致辞。
陈敏:非常高兴能为刘桐策划此次的展览。上午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关于刘桐作品创作的研讨会,整个研讨会的过程包括我见到刘桐全家人的感觉,都让我觉得幸福。我觉得艺术的本身就是这样,它让人感到真实和幸福。今天展出的是刘桐2015年最新创作的20件作品,大家可以看出她基本的题材都是日常生活系列,但是在这平凡里又蕴含着丰富的幸福的情感。不论是她的创作语言还是色彩感,都让人感觉到纯净的力量。我也希望在未来刘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机构也能够一直持续地陪伴着她。
刘桐: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此次个展的开幕式,也很感谢NO 装艺术联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合作的几个月来,互相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会我会和爱人陈炯会有现场的音乐表演,再次感谢大家。
一晴:我和刘桐是很熟悉的朋友。大家通过她的作品也能够看的出来,她一直在过着简单纯净的生活,在我看来就像是伊甸园的生活。她的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她的绘画,她的歌声和陈炯的音乐都给人非常美好的享受。
即兴音乐表演
下午四点,刘桐及爱人陈炯(光璨),以及诗人巫昂,吉他手邱杰在展览上进行音乐表演,现在为大家奉送精彩现场图片。
▲左起:邱杰、陈炯(光璨)、刘桐、巫昂
▲陈炯(光璨)与刘桐的作品《心爱的乌德》
研讨会
由策展人陈敏主持,艺术家刘桐、尹坤、墨冲,撰稿人一晴共同参与的刘桐艺术创作研讨会于当日上午在宋庄艺术家服务社举行,以下为研讨会部分整理文字内容:
▲研讨会现场
刘桐:我的新作品有一部分是在大理创作的,搬到贵州后又创作了一部分,总共有大概31件新作品,这次展览是其中的20件。现在感觉画画对我来说就是休息,每天忙完孩子,家务的事情后能够坐下来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画的也是日常中一些自己的体验,也有内心的感觉和梦境中的东西。
陈敏:现在的创作相对于毕业创作和之前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艺术家刘桐
刘桐:毕业创作的时候我是在重庆,不太适应那种炎热的天气,身体上很不舒服。在学校的的那几年对已艺术的激情很充盈,对于艺术的感受也很复杂。那时候感情上也有一些冲突的经历,所以毕业创作就画了当时那种黑暗的状态,斑斑驳驳的城市,画面的肌理也很厚重,也算是自己的一种需求。当时那两件毕业创作也是得到了最高分,老师们的评价也都很高。但是现在的绘画就是很自在,线条也相对圆润,整个绘画的过程都很流畅。
▲刘桐毕业创作 《城.一》120x120cm 布面油画 1996年
陈敏:我觉得你的新作有不同以往的绘画语言。
刘桐:其实内在的东西都是一样,可能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吧。我画画不太喜欢去一定要界定一种明显的风格,我也不想过早的被定型,还是想要更加随意。这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从小父亲对我很严厉,反而造就了我愈发追求自由的性格。
陈敏:刘桐自己有没有喜欢的大师,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去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桐:喜欢的大师比如说有莫迪里阿尼,马蒂斯,梵高也是我曾经很喜欢的,莫兰迪。也有好几个朋友说我的作品和夏加尔的作品感觉很像,其实反倒他的作品我没有深入了解过。女性画家里有弗里达。这种影响和传承肯定是有的。但是画画的过程中,我面对一块空白的画布,我不会画初稿,当时的我是什么感觉,我就会直观的把它在画布上表现出来。以前有一段时间其实是很纠结的,那时候刚来宋庄,大概是98年到2000年左右,一幅画我会反复地涂抹,有时候本身感觉很好的作品都被我越弄越糟。那时候画画就会想的太多,老是在想画面一定要呈现出什么样子。现在慢慢的,自己的心态也会成熟起来,不去对自己的作品有要求,没有要求的时候反而心打开了,放松了,这时候灵感也会源源不断的出来。每个艺术家适合的方式不同,找到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方式就会很顺畅。
▲策展人陈敏
陈敏:刘桐的作品看似都是在描绘平凡家庭生活的景象,但是是不是也是你本人的一个理想世界?因为生活中肯定都会有让人焦虑的事情。
刘桐:我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但是每一次发脾气过后,我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我现在能选择这样的生活,一家人能过这种相对于自由的生活,也是孩子给我的。我经常和我丈夫说,如果只有我们两个人生活的话,就会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了,可能仍然会特别看重事业,要达到某个目标之类的,但是孩子真的是让我们休息下来了,慢下来了,更多的是活在自己创造出的相对宁静的世界中。我的作品也都是很生活常态的元素,但是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简化了的,反而呈现出另外一种力量,好像是更透明,更圆满一些。
▲艺术家墨冲
陈敏:请刘桐的朋友们各自谈一谈对于刘桐作品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墨冲:我跟刘桐认识十多年了,起初是通过艺术家唐城认识的,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就很触动,觉得她的画很真实,很真性情,她和所谓的当代艺术的那些概念化的东西完全不同,很自我的状态,这和我的思维也非常吻合。跟她聊天的时候我觉得她也是一个特别平和的人,没有社会上的那些批判、愤怒、抱怨的情绪。或者是思想性,哲学性,她从来不谈这些,谈的全是生活。后来她又开始搞音乐,唱歌。有一次她和几个朋友去我的院子唱歌,我就了解了她的另一面,她唱歌的感觉很好,当时觉得她真是多才多艺。我觉得刘桐这个人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品。她有很多生活方式和观念与我的很相似。她有一次在潮白河做的行为艺术,那个也让我很震撼,完全是她的心理历程的一种反映。她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她对于孩子的容忍度是一般女性做不到的,非常的宽厚。刘桐现在的作品应该是她内心的回归,生活中的琐事也完全没有打扰到她的创作,她的作品每次都能让我感觉到安宁,就是一种完全平静的状态。画面完全是生活中的流露,色彩上一直是灰灰的,很淡雅的,看久了会让人内心产生怜悯。
▲撰稿人一晴
一晴:我认识刘桐也快七八年的时间了,我认识她的时候,她的状态就已经是比较安定了,在此之前她应该有一段纠结的时间。在宋庄她曾经为了生计开过饭馆,在那种状态之下,心情就会很容易影响画面。她后来又慢慢接触了佛教,对她的精神上应该是非常大的一个指引,我认为对她来说应该是回归传统文化吧。刘桐本人是一个非常宽厚的性格,像大地一般的女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竞争的,对抗的,矛盾的社会,刘桐却用自己的内心来指引着自己的行为和绘画。她在接触佛教之后,我觉得她回归了自己的内心。按理说她现在有三个孩子,要考虑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很多很复杂,但是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是看不到挣扎的,她用她自己的价值观为我们展现了我们也非常向往的那种生活。我觉得我现在没有勇气放下自己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世界,但是我觉得刘桐做到了。
▲艺术家尹坤
尹坤:我对刘桐很了解的。她搬来大兴庄的时候我还帮她搬家了,我们最早是在圆明园认识的。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她的油画和水彩作品,那时候画的是黑夜里的舞者,那时候的人物形象都没有五官,只是一个模糊的,朦胧的一张脸,四肢在舞动,她那时候的画很压抑,很黑暗。后来到2000年,她有了大女儿小莲子之后,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颜色也有大红大绿大黄这种没有调和的纯色,作品的尺寸也很奇怪,都不是正常的尺寸,还有三角形的。我曾经买过她三件作品,就是没有地方挂。去年她回来宋庄后,我看她的作品,又有了很大的变化,颜色更加明亮愉快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绝大部分是和她的情感,家庭生活相互关联的。
尹坤为刘桐的作品写的一段文字:
刘桐的画,画的是她的生活,或者是她理想国的生活。在这个焦虑,急躁,追求成功的时代,她那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这些作品背后传达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价值,值得我们这些成天忙碌于孩子的教育,忙碌于自己的功名,还有一天不知道都忙了些啥的人来反思。
展览现场剪影
展览持续到6月22日,周二至周日,10:00——17:30,欢迎您来参观,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壹街艺术中心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