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桥村曾经的资深村民,对黑桥村停车收费事件说两句
发起人:lalal  回复数:0   浏览数:1432   最后更新:2015/04/20 08:33:49 by lalal
[楼主] lalal 2015-04-20 08:33:49

作为黑桥村曾经的资深村民,对黑桥村停车收费事件说两句

2015-04-15吴奇飞

我对黑桥村是有感情的!2011年直身怀揣2000块钱来到黑桥村,一住就是两年。2013年初离开,2014年又去过几次。对黑桥村的一草一木可谓是相当熟悉。


地处北京五环边的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员占据大多数。村子里的人口结构很复杂,除了为数不多的本地村民外就是各种打工的,也住了相当数量的白领、大小老板、包工头。因为离北京商业中心较近、房价便宜,也吸引了一些物流、公司在此设立仓库。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可能要算艺术家了,但他们与村子的交集并不多,大部分艺术家都租住在村子外围的大仓库中,为了便于制作作品。艺术家在黑桥租住工作室已经好几年了,早在2011年之前就有很多艺术家聚居于此,但黑桥作为一个艺术家群体被发现应该是始于2011年,2011年我与几位朋友陆续以黑桥村为创作材料策划过几次活动,将黑桥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一个直接的对接,而区别于将它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家工作室聚居区的概念,曾引起一些关注。关于黑桥村的详细介绍可参看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2644459-2792355.html


我在黑桥的时候是住在村子里的,村民们将自己的房子扩建、改造成风格单一的小面积公寓提供给租客,一般的出租户都有十几个房间出租,大一点的有上百个房间,我见过一幢房子,类似四合院,有5层,每层都密密麻麻隔成一个个单间,大部分人都在户外的露台上搭灶台做饭,每到饭点,那种生活气息才叫壮观。当然不止于此,这种底层生活的生动与丰富性特别让我感动,黑桥村带给我的可能是对生活态度的重要转变。


村子里的道路规划确实很糟糕,以黑桥市场为中心,2011年的时候只有一条双向两车道的主干道,拥堵的时候两辆973公交车交车都很困难。村民聚居区的道路看起来根本不像北方的路,倒像是西南边陲小镇的小巷子。要进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往南皋路过草场地走机场辅路进五环(如图出口1);另一条是往将府庄园绕过草场地直达798艺术区,艺术家大部分都是走的这条道(如图出口3)。2014年再次去的时候,村里又开通了一条新路,路面有所拓宽,穿过电影博物馆可以直达艺术家聚居区(如图出口2)。按说这条路开通后应该是方便了进出村子的人,给大家带来了便利。


出现拦路收费砸车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村落,落后的市政规划与家园被强力拆除后形成的心理落差,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暴力对抗所能治愈弥合的。如果去搜索下黑桥村以往的事件,本地的村民们也曾经为自己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而跟政府部门抗争过。这种抗争就类似于今天的艺术家为了停车收费与村民的对抗。对抗本身能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是需要反思的。我在村子里生活的时候,村里每个人都很好。房东、澡堂大哥、烙饼大妈、发廊小妹、黑混混小哥等等每个人都很正常地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且富有人情味。我觉得这就是生活,太正常不过的生活,甚至今天有人拦路收费砸车也是很正常的。


今天早上打开微信看到一圈关于黑桥拦路收费砸车的消息,我都认真看了,也看了视频。看到艺术家拿摄像机去记录村干部的反应,村干部或者本村人并没有显现出一丝的胆怯,反而理直气壮,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去了解它,为什么他们觉得有理?有一个村干部说的很好,要艺术家摆正心态,要多学习。进入到社会管理的领域,艺术家确实是需要学习的,如果都不能对事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急着去表现你的艺术家特质,这就成了一个很一厢情愿的理解与感受。有些时候简单、直接、粗暴的结果是肤浅。


我在黑桥生活的时候,村子里的确有很多车,各种车,小的大的、货车拖拉机都有,还有工程车。只要是稍微空旷一点的场地都用来停放车辆了,那时候还没有固定的停车场,基本上是随便停。这无疑会给当地生活的人带来很多麻烦。车辆管制对一个正常的居住区来说是需要的,即便是一个普通小区,只要是人员聚集集中的地方都需要对车辆集中管制。这一点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是需要控制的,否则就会出现车压人,机器空间侵蚀人居空间的现象,这是一个矛盾体,村干部可能没有这样的哲学思辨能力,但他有多年对此类似事件的处理经验,经验告诉他艺术家的行为未必是妥当的。而艺术家在这个事件中真是有点显得不成熟,只从单向的角度,从自己是否方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的思考显然是太封闭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并不能因此而确定村民与村干部的行为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对停车收费的处理方式上,村委会并没有找到一个合理合法的方式,所以才会出现拦路收费砸车现象。


我一直认为城乡结合部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象中,它的研究意义远远大于对城市及乡村的研究。这样一种城、镇、乡村综合体,它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及其背后所掩盖的意义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历史上对生活、生存的态度及中国历代的政治治理模式。而现在在处理这些事物的人中,大部分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视野与能力,有大量的类似黑桥村这样的村委干部由于经验的积累似乎能感受到一些问题的复杂性,但在处理方式上,他们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这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有时候政治体制也在束缚着人的行为。


具体到黑桥村停车收费的问题上,怕是其他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先例。我的推测是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看待这一问题,只是推卸给黑桥村委让他们自治,上级政府的一句话“自治”也就是你们自己解决,更别谈什么治理经费,在如何自治上村委又将责任推给了村民,所以才会有村民收过路费的现象。像这样一个人口结构复杂、流动频繁的高密度聚居区别说车辆,治安人口管理都是很棘手的。而村委显然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城乡结合部的村镇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应该是普遍存在的,而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的方式并不健全。说到底,我们的政府还是对现代城市治理缺乏应有的关怀与理解,缺少热情的投入与研究。


最后,如果黑桥村委同意,我愿意免费提供一套解决黑桥村车辆停放问题的方案,如有可能我也愿意加入到具体的执行环节。请不要怀疑我的动机,做这些都是出于对黑桥村的热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