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塞斯柯·博纳米/文 敬一/编译 宋超/摄影
2007年2月25日的《纽约时报杂志》刊载了评论家弗朗塞斯柯·博纳米的文章,介绍了目前活跃在中国艺术圈的八位领军人物。对于艺术界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的名字或许已如雷贯耳,可是对于那些还只晓得陈逸飞、陈丹青等人的普通读者来说,他们的名字也许还相当陌生。
最近我收到一位西方收藏家发来的手机短信,他向我咨询画家及雕塑家刘伟的情况。我在意大利都灵策划的一次东亚青年艺术展上展出了刘伟的作品。短信里说:“你觉得刘伟算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还是一个会像张晓刚那样很快成名的非常棒的艺术家?”(张晓刚是中国艺术新星)
我是收藏家,不是算卦的,所以说不准。目前,针对中国艺术,只有一个词:“买!”不过,我觉得西方人根本搞不清在中国到底正发生着什么事。10年前,瑞士收藏家们尝到了中国艺术的第一点甜头儿,现在,西方的收藏者和卖家像一群没头苍蝇似的扑向中国。事实上,正在萌芽的中国艺术市场完全仰赖于非常有限的一些纽约、伦敦的大画廊。的确,在迈阿密巴塞尔交易会和佛罗伦萨艺术市场上,中国人的画作一堆一堆的,可是跟中国自身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比起来,这数目还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我之所以很难回答那位朋友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市场投机存在风险,更重要的是,我搞不清楚中国艺术家在想些啥,他们又是怎么创作的。
去参观一个中国艺术家的画室,相当于去参观十个纽约艺术家的画室。为什么?因为,在中国,没有什么画家、雕塑家、影像艺术家之分,一个人把绘画、雕塑、拍照、录像和表演全包了。我去参观刘伟在北京的画室,他不但给我看了非常优美的城市风景油画,而且还展示了许多著名建筑的模型———圣彼得大教堂、帝国大厦什么的,用的材料,跟做给狗咬着玩的假骨头的材料一样。在欧洲,如果一个艺术家同时从宠物店和德国名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里找灵感,那就会遭人摒弃,会被人认为是没有一以贯之的艺术观点。但这套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
现在局势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未来属于中国———不但在艺术生产方面,而且在艺术消费方面。他们吞噬、消化外来思想的能力简直大得惊人,在建筑界已经显露端倪。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崇洋心理,现在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不用买外来的,自己造就足够好。外国有一个库哈斯,中国能生产出十个有这种水平的建筑师来,水平相同,可价钱只要三分之一。这并不是说,新贵一族就不虚荣了,实际上LouisVuitton和Prada包包在中国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被疯狂消费着。但新一代想法更复杂的年轻人似乎掌握了大局,他们有着无穷创意。






2007年2月25日的《纽约时报杂志》刊载了评论家弗朗塞斯柯·博纳米的文章,介绍了目前活跃在中国艺术圈的八位领军人物。对于艺术界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的名字或许已如雷贯耳,可是对于那些还只晓得陈逸飞、陈丹青等人的普通读者来说,他们的名字也许还相当陌生。
最近我收到一位西方收藏家发来的手机短信,他向我咨询画家及雕塑家刘伟的情况。我在意大利都灵策划的一次东亚青年艺术展上展出了刘伟的作品。短信里说:“你觉得刘伟算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还是一个会像张晓刚那样很快成名的非常棒的艺术家?”(张晓刚是中国艺术新星)
我是收藏家,不是算卦的,所以说不准。目前,针对中国艺术,只有一个词:“买!”不过,我觉得西方人根本搞不清在中国到底正发生着什么事。10年前,瑞士收藏家们尝到了中国艺术的第一点甜头儿,现在,西方的收藏者和卖家像一群没头苍蝇似的扑向中国。事实上,正在萌芽的中国艺术市场完全仰赖于非常有限的一些纽约、伦敦的大画廊。的确,在迈阿密巴塞尔交易会和佛罗伦萨艺术市场上,中国人的画作一堆一堆的,可是跟中国自身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比起来,这数目还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我之所以很难回答那位朋友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市场投机存在风险,更重要的是,我搞不清楚中国艺术家在想些啥,他们又是怎么创作的。
去参观一个中国艺术家的画室,相当于去参观十个纽约艺术家的画室。为什么?因为,在中国,没有什么画家、雕塑家、影像艺术家之分,一个人把绘画、雕塑、拍照、录像和表演全包了。我去参观刘伟在北京的画室,他不但给我看了非常优美的城市风景油画,而且还展示了许多著名建筑的模型———圣彼得大教堂、帝国大厦什么的,用的材料,跟做给狗咬着玩的假骨头的材料一样。在欧洲,如果一个艺术家同时从宠物店和德国名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里找灵感,那就会遭人摒弃,会被人认为是没有一以贯之的艺术观点。但这套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
现在局势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未来属于中国———不但在艺术生产方面,而且在艺术消费方面。他们吞噬、消化外来思想的能力简直大得惊人,在建筑界已经显露端倪。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崇洋心理,现在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不用买外来的,自己造就足够好。外国有一个库哈斯,中国能生产出十个有这种水平的建筑师来,水平相同,可价钱只要三分之一。这并不是说,新贵一族就不虚荣了,实际上LouisVuitton和Prada包包在中国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被疯狂消费着。但新一代想法更复杂的年轻人似乎掌握了大局,他们有着无穷创意。








搞!
东方视觉欢迎您的到来!
有事请联系:34064050
lsk@ion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