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物思——胡贝图斯·哈姆作品展
发起人:元典美术馆  回复数:0   浏览数:1663   最后更新:2015/03/25 15:13:34 by 元典美术馆
[楼主] 元典美术馆 2015-03-25 15:13:34

镜物思——胡贝图斯·哈姆作品展

出品人:谷 燕

策展人:亚历山大·格林姆、梁克刚

主办单位:元典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5年3月28日-4月26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西园112号


变换物象与时空的魔法师


哈姆的很多创作经验来自于他已经从事了很久的摄影,这让他对于现实、想象以及物象有了与常人完全不同的经验与看法。当然哈姆更在意他的进行以摄影方式和图像媒材进行纯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身份。在他的纯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他试图再向前走一步,他不满足于只是制造一张图片,他希望创造一件物品,而这件物品并非与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与经验无关,一张图片只有两个维度,却虚拟出一个三维空间的景象甚至带有时间特性的四维空间,但它终究只是两个维度只是一张图片。但哈姆感兴趣的是创造一个真正三维的物件甚至一个四维的时空与物象的叙事结构。


在第一种情况下,他采用了直接而简单的方式,他用刻刀直接破坏了图片的二维平面结构,强制性地给原始的图片素材增加了空间结构,通过处心积虑和预先规划的刀刻处理把他自己拍摄的特定景物素材图片提拉成为一种立体的空间结构,画面一下子成为了真三维的立体场景。这好比当年封塔纳用刀子划开了画有色彩的画布,使平面绘画一下子变成了出现犀利刀口和画布背后隐含空间及阴影的立体装置。只不过封塔纳的方式是简单粗暴而直接的,而哈姆是细致浪漫而诗意的。在第二种情况下,哈姆把展览空间变成了他自己作品的剧场,他将大张的镜面不锈钢钢板冲压变形后直接放置在特定的展览空间中,从而用它构建了一个物与象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剧场,甚至可以说是一块与现实环境即时互动实时播放的屏幕,展厅四周的环境投射在这些巨大的镜面不锈钢板做成的物体上,不锈钢板镜面变形所形成的变形反射图像随着观者的运动与位置奇妙地随时变化着,甚至观者也会成为他所构建的剧场中的角色而身形百变神出鬼没。这样他就创造了一个物、象与空间神奇交汇融合并相互转化的的四维时空。在他从事的摄影的工作中,他会创作出一个虚拟三维空间或者四维时空的二维图片,就像完成一件画作。而在他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中,他却可以像上帝一样直接创造一件物体,尽管应用的仍是摄影提供的素材,或者直接构建一个可以随着时间变化和空间位移而即时变换的四维时空。显然哈默会更加享受那种造物与造境的成就和感觉。


佛学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真实的物,人所感觉到的物不过是一种内心的影象投射,一切都是幻象。即使不是通过眼睛也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人的神经系统传递触摸或者其他的感觉才能实现,人的宿命便是无法超越自身的感知去理解或是认知宇宙中的真实。而在哈姆用刻刀重建三维结构的那组佛像的图片装置作品中,那些菩萨安静与不屑的微笑中我才似乎真正看到了这种宿命的无奈与无法逾越。哈姆对于佛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正是依靠艺术家的直觉以及多年摄影工作的经验,他总是不断尝试在实体景物和虚幻的图像中去感觉、探寻和触摸到那隐含在事物结构深层的连接与转化的节点,然后努力以视觉艺术的方式重组物象与时空的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变换转化,像一个在自己搭建的剧场中表扬的魔法师一样,给我们带来这些奇妙而充满诗意的作品迫使我们重新去思考世界、物体、景象、时间与空间的本质与关系。


梁克刚


作品

《冬天的树 No.01》,摄影、艺术喷绘在3张宣纸上,160x120cm,2015


《俳句 No. 02》,合成板,150x200cm,2015


《凤凰 No. 05》,摄影、艺术喷绘,80x120cm,2014


《卡洛琳》,摄影、艺术喷绘,112x140cm,2005


《幻想 No.03》,摄影、艺术喷绘,112x140cm,2012


《边缘》,摄影、艺术喷绘,250x112cm,2012


《拳击运动员 No.5082》,摄影、艺术喷绘,165x112cm,2011


《铸造镜子 No.34》,钢,300x125cm,201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