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燃点 文:梁舒涵
那特画廊(中国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天府天府软件园C1西楼),2014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
奇山怪石,草木华滋,都被笼罩在一层光怪陆离的神秘色彩中。虽然画中的山水意象并非全然隐退,甚至还可以从画面的局部看出一些郭熙、黄公望等历代名家的皴法笔痕,但张天军的作品却没有对任何一幅特定的古代名作进行指涉,因为他所侧重的似乎并非图像本身的内涵,而是画面结构的多意性空间关系。画面上的色彩也并非图底关系的参与者,却更像是观者与画意之间的斡旋者。
张天军处理“山水”概念的方式是将最能构成人们习惯上的“艺术”图像作为视觉叙事的主要线索,然后以“间离”的手法将这条线索与观看分开,产生一种在想象中的破灭意象。这一点在他的三张名为“青春之泉”的作品中(13、14、15号)更为明显——画面的图像内容甚至并没有比画框更为重要,因为两者都是张天军以同样的色调和笔法营造而出。也因此,观看场景的设定从现实变成了虚设。而画面上凸现出来的一些潦草字迹(如“seascape 2014”“mixed media”)又再次强调了画面的物性,仿佛堵住了通往想象空间的隧道。诚然,仅从手法的历史而言,这种有着百年传统的叠加手段(例如“综合立体主义”所开创的拼贴传统,更不必说后来的波普绘画)很难说具有什么新意,因为张天军的绘画给人以暖味的感觉,但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不确定感——他将作品的意义潜藏在了略带倾向的模糊中。他自己也说过“我不是一个叛逆的人”,在其作品中,没有表达对于传统的向往,但也绝非流露出任何对于传统的抗拒和破坏,一种遮蔽的状态也许就是他追求的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