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见喜――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
(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1.凤山路――自由空间艺术展示中心(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
当代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单元,开幕时间14:00
艺术家:邓大非 肖博 大相 李青 李院立 桓磊 刘辛夷+顾颖 钟陈珂 李强 梁桃 胡子 陈天鹏
民间策展人:沈裴波
艺术总监:黄啸林 向东
2.河坊街――方向画廊(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实验图片单元,开幕时间17:00
艺术家:许栋 李强 叶楠 陈天鹏 段永军 宋振 大相 岳霄
民间策展人:周率
艺术总监:朱笑雁
3.万寿亭街――凡人咖啡影像吧(2006年2月25日-26日)
国际DV单元,开幕时间19:30
艺术家:岳霄(中国杭州) 由金(中国北京)MARCUS VATER(德国) 彭韫(中国杭州) 翁羽(中国北京)马秋莎(中国北京) TOM PRICE(英国) NIAMH LAWLOR (爱尔兰) 邓大非(中国杭州) KJERSTI SUNDLAND(挪威) 张辽源(中国杭州)叶楠(中国杭州)吴珏辉(中国杭州)李莎(中国杭州) KULLI K. KAATS(爱沙托尼亚) 高飞 (中国杭州) 大相(中国杭州) 卡妙 (中国香港) 何海(法国) 张鼑(中国上海)
民间策展人:杜婷 戴麟玉
艺术总监:李加文
媒体支持:
报刊-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制造,美术报, INTOUCH, MOREHANGAZHOU
电台-浙江教育,浙江卫视
网站-美术同盟,ART218,东方视觉,2021,法諾,ARTCROSSINGSKY,西维
器材赞助:SONY Ltd.handycom
联系电话:086-571-85965608(大相)
Email:daxiang867@tom.com
抬头见喜
――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
《抬头见喜》,是春联惯用横幅。“抬头”仅是一日常举止,“喜”,则是一种好的事态和结果。
常言道: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取以为题,不啻为指对时间性,也同时蕴含着一种期待——“企图”借此促成普通市民和艺术家的共同参与,且进一步将非艺术圈内的因素引入为此次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出社会观念与艺术家群体间的激烈对话。“展览”原本就是将艺术推向大众的一种认知渠道,可以说也是为此而存在的,对于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要能够自觉地接受当代艺术,的确尚需时日,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壮大都不能只停留在自卖自夸的层面上。我们愿意把握这个机会,将努力化为众多当代实验艺术活动中的一支,汇入到“普及”当代艺术的前奏中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真实情景和处境。也希望通过它,我们能有新的作品,新的艺术家,新的展览理念,新的事态,新的……一切出现,而等待我们的,即是期待中收获的--喜。这样的展览设想和具体实施在杭州尚是首次,希望能在未来作为一个艺术展的个案得到人们的提及和讨论。
一个展览,三个场地,三个不同类别作品单元
两个关注点,在杭州的一群普通市民和艺术家
2,以报纸广告的方式“诚聘”到三个民间策展人(,工作背景丰富,学历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和两个讲解员(学历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让他们去采访每个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和在工作室中的工作状态。由这三位民间策展人来决定每个作品单元的展览的形态以及展览理念的阐述,最后在开幕式上由他们各作一个展览开幕演说。
抬头见喜-杭州2006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展览理念
抬头见喜——关于民间策展人
起因——就像一场电影
1艺术展览好比是一场电影,策展人就像导演,他根据剧本或自己的理念来选择演员(艺术家),然后就紧锣密鼓的开始拍摄,后期制作,媒体宣传等等。观众坐在电影院里完全被故事情节,画面的美感,演员的演技所陶醉(艺术展览中则是对艺术作品),事后人们谈论的是演员在戏里的角色或是他们的气质外貌如何如何(展览里是对艺术作品的议论与评价)。电影的版权与拷贝不断的被售卖,先期投资得到回收并盈利(展览到处巡回,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或拍卖),这就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的展览模式,它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各就其职,也各得其所!
2总的来说这套模式比以前按照形式和媒材来组织展览(全国美展模式)要好得多!它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多种材料和手段的介入丰富了以往单一的作品面貌,其实也暗合了当下社会纷繁复杂,多远混合的生态局面。在局部作品的呈现,置放及其相互的勾连中显露出展览理念的主题指向和构架的整体印象!
面临的问题——回头看看
1当展览做到一定的规模,如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的双年展三年展,参展的艺术家往往会因此殊荣而成为既得利益者,在名利场逻辑的驱使下就导致了展览的策划人其权利过大,艺术家有时为了参展,其作品往往是命题作文,艺术家的眼里,观众被替换成对艺术有权利的人物和市场!面对大众的困惑,艺术家只好拿出知识分子式的清高或隐退在故弄玄虚的文字阐述和向下看的目光里,作品的价值因此大打折扣!
2另一方面由于策划人的学术理念与知识结构的原因,其抛出的展览理念与当下社会和本土文化有多大的契合力,或说展览究竟是给谁看的,是值得我们怀疑和反思的。
3当代试验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其时效性,小到有些作品如果脱离其周围的人文环境就会显得不知所云,大到展览的理念框架,如果不与地缘环境扯上关系就好像在放空炮,有隔靴挠痒之感。事实上尽管我们每天不断的被灌输生活在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网络无所不入,所谓——地球村这样的概念里,但还是不得不面对地理限制这样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现实制约,那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少眼前是这样!
4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回到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原生态中去,再回到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中!首要怀疑的就是所谓展览模式的正常顺序,作品究竟是给谁看的?如果一个展览要有一个主题或是出发点的话,那要谁来决定呢?这个人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受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但他们的创作是为了美术史吗? 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是个人化的,那么如何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而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社会性和辐射力呢?艺术的生产关系是如何影响生产力的呢!
解决方法——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和大相、萧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决定以在地方报纸上打广告的方式来招聘策展人。应聘人不要求其有艺术的所谓专业背景和学历的门槛限制,只是要求对艺术有兴趣和较强的自信心,并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我们并不期待这位来自民间的策展人,给我们提供多深的学术建构,但我们非常感兴趣通过他与我们的接触,通过他者的目光看看我们暴露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事前主观的设想:产出的问题是来自地方文化和地方意识的自发性,也许这种自发性就会产生新的可能,新的展览模式,也会刺激艺术家反思自己一贯的创作思路。这就好像陪审团的成员,虽然它们可能没有一个人来自法律专业,可能也没有一个人懂得具体的法律条款细节,但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却反映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审美标准),在双方律师的竭力辩护下通过他们的参与来决策被告(艺术中的问题)。
以艺术家的身份打广告的形式招聘民间策展人,这对一个展览本身来说就是一场冒险,我们只能从众多的应聘者当中选择相对的优秀者,并且资金有限(艺术家自筹,可能会影响民间策展人的积极性,导致活动进行不下去等等),但本着实验的精神和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我们还是满怀信心的开始了。
进程伊始——拥有强烈自信的周先生
当把广告刊登在《钱江晚报》的时候,次日一早就接到许多的询问电话。对此表示热情的大有人在。为了便于比较,还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的艺术问卷来简单的测试一下应聘者的实际情况。第二天实际来应召者有五人。他们对这种由艺术家组织的活动均表示极大的兴趣,并均表示薪水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也想通过与艺术家的接触过程当中,增加知识,了解有意思的创作活动。”每个应聘者都现场填写了问卷!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天招聘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又来了一名周姓的先生。他本人毛遂自荐之后(从事过多种与艺术有关的行业),带着强烈的自信表示,完全有能力来承担此次活动!经过商讨,我们当场就敲定第二天开始与艺术家的接触。由于来应聘者均表示对此次活动的热情,并都不在乎薪水的问题,就答应第二天部来。结果,第二天只有周先生和另外的三位女孩到场。原先期望值较高的沈先生(在房地产部门任策划工作)因事没有到场。从艺术家桓磊开始,直到整个的过程结束,只有周先生一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真负责精神,并几乎对每一个走访的艺术家都作了笔录。其次是化名叫“十三”的女孩也完成了对大部分的艺术家的了解过程。
应聘策展人简介
周先生叫周率,精通美术、书法、篆刻、声乐、雕塑等艺术,尤其是西班牙电吉它玩的也不错!他的过去大部分经历都在从事实用美术工程和普及传统中国画教学工作。曾经在中国的许多城市生活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初次接触,他为人开朗大方,非常自信!工作认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配合走访艺术家,能大胆直接地提问,在艺术家面前毫不虚伪做作,遇到异议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杜婷小姐自称“十三”以前曾经做过艺术品经营买卖,现无业,对此次活动充满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
沈裴波,房地产公司营销总监。对房地产策划有丰富经验,曾表示要把房地产的策划理念完全套用在这次对艺术家的整体策划中(但在实际走访的过程中,因工作问题没有出席)。
蒋春芳、吴玉华小姐,现从事旅游方面的导游工作。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在走访第一天后就没有再来。
黛琳玉女士,杭州某广告公司经理。有进取心,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做事情讲原则、效率;后来由于出席广告客户会议,在走访艺术家的过程中只来两天!
秦先生,在我们走访艺术家的过程当中打电话来表示要求加入,但只走访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后就消失了。
整个走访艺术家的过程由艺术家邓大非带领,陪同并拍摄了过程的录像后来剪辑成纪录片在整个展览的同期播放。
民间策展人的问卷(在招聘的第一天来访的人必
(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1.凤山路――自由空间艺术展示中心(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
当代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单元,开幕时间14:00
艺术家:邓大非 肖博 大相 李青 李院立 桓磊 刘辛夷+顾颖 钟陈珂 李强 梁桃 胡子 陈天鹏
民间策展人:沈裴波
艺术总监:黄啸林 向东
2.河坊街――方向画廊(2006年2月25日-----3月3日)
实验图片单元,开幕时间17:00
艺术家:许栋 李强 叶楠 陈天鹏 段永军 宋振 大相 岳霄
民间策展人:周率
艺术总监:朱笑雁
3.万寿亭街――凡人咖啡影像吧(2006年2月25日-26日)
国际DV单元,开幕时间19:30
艺术家:岳霄(中国杭州) 由金(中国北京)MARCUS VATER(德国) 彭韫(中国杭州) 翁羽(中国北京)马秋莎(中国北京) TOM PRICE(英国) NIAMH LAWLOR (爱尔兰) 邓大非(中国杭州) KJERSTI SUNDLAND(挪威) 张辽源(中国杭州)叶楠(中国杭州)吴珏辉(中国杭州)李莎(中国杭州) KULLI K. KAATS(爱沙托尼亚) 高飞 (中国杭州) 大相(中国杭州) 卡妙 (中国香港) 何海(法国) 张鼑(中国上海)
民间策展人:杜婷 戴麟玉
艺术总监:李加文
媒体支持:
报刊-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制造,美术报, INTOUCH, MOREHANGAZHOU
电台-浙江教育,浙江卫视
网站-美术同盟,ART218,东方视觉,2021,法諾,ARTCROSSINGSKY,西维
器材赞助:SONY Ltd.handycom
联系电话:086-571-85965608(大相)
Email:daxiang867@tom.com
抬头见喜
――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
《抬头见喜》,是春联惯用横幅。“抬头”仅是一日常举止,“喜”,则是一种好的事态和结果。
常言道: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取以为题,不啻为指对时间性,也同时蕴含着一种期待——“企图”借此促成普通市民和艺术家的共同参与,且进一步将非艺术圈内的因素引入为此次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出社会观念与艺术家群体间的激烈对话。“展览”原本就是将艺术推向大众的一种认知渠道,可以说也是为此而存在的,对于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要能够自觉地接受当代艺术,的确尚需时日,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壮大都不能只停留在自卖自夸的层面上。我们愿意把握这个机会,将努力化为众多当代实验艺术活动中的一支,汇入到“普及”当代艺术的前奏中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真实情景和处境。也希望通过它,我们能有新的作品,新的艺术家,新的展览理念,新的事态,新的……一切出现,而等待我们的,即是期待中收获的--喜。这样的展览设想和具体实施在杭州尚是首次,希望能在未来作为一个艺术展的个案得到人们的提及和讨论。
一个展览,三个场地,三个不同类别作品单元
两个关注点,在杭州的一群普通市民和艺术家
2,以报纸广告的方式“诚聘”到三个民间策展人(,工作背景丰富,学历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和两个讲解员(学历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让他们去采访每个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和在工作室中的工作状态。由这三位民间策展人来决定每个作品单元的展览的形态以及展览理念的阐述,最后在开幕式上由他们各作一个展览开幕演说。
抬头见喜-杭州2006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展览理念
抬头见喜——关于民间策展人
起因——就像一场电影
1艺术展览好比是一场电影,策展人就像导演,他根据剧本或自己的理念来选择演员(艺术家),然后就紧锣密鼓的开始拍摄,后期制作,媒体宣传等等。观众坐在电影院里完全被故事情节,画面的美感,演员的演技所陶醉(艺术展览中则是对艺术作品),事后人们谈论的是演员在戏里的角色或是他们的气质外貌如何如何(展览里是对艺术作品的议论与评价)。电影的版权与拷贝不断的被售卖,先期投资得到回收并盈利(展览到处巡回,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或拍卖),这就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的展览模式,它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各就其职,也各得其所!
2总的来说这套模式比以前按照形式和媒材来组织展览(全国美展模式)要好得多!它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多种材料和手段的介入丰富了以往单一的作品面貌,其实也暗合了当下社会纷繁复杂,多远混合的生态局面。在局部作品的呈现,置放及其相互的勾连中显露出展览理念的主题指向和构架的整体印象!
面临的问题——回头看看
1当展览做到一定的规模,如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的双年展三年展,参展的艺术家往往会因此殊荣而成为既得利益者,在名利场逻辑的驱使下就导致了展览的策划人其权利过大,艺术家有时为了参展,其作品往往是命题作文,艺术家的眼里,观众被替换成对艺术有权利的人物和市场!面对大众的困惑,艺术家只好拿出知识分子式的清高或隐退在故弄玄虚的文字阐述和向下看的目光里,作品的价值因此大打折扣!
2另一方面由于策划人的学术理念与知识结构的原因,其抛出的展览理念与当下社会和本土文化有多大的契合力,或说展览究竟是给谁看的,是值得我们怀疑和反思的。
3当代试验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其时效性,小到有些作品如果脱离其周围的人文环境就会显得不知所云,大到展览的理念框架,如果不与地缘环境扯上关系就好像在放空炮,有隔靴挠痒之感。事实上尽管我们每天不断的被灌输生活在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网络无所不入,所谓——地球村这样的概念里,但还是不得不面对地理限制这样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现实制约,那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少眼前是这样!
4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回到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原生态中去,再回到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中!首要怀疑的就是所谓展览模式的正常顺序,作品究竟是给谁看的?如果一个展览要有一个主题或是出发点的话,那要谁来决定呢?这个人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受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但他们的创作是为了美术史吗? 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是个人化的,那么如何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而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社会性和辐射力呢?艺术的生产关系是如何影响生产力的呢!
解决方法——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和大相、萧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决定以在地方报纸上打广告的方式来招聘策展人。应聘人不要求其有艺术的所谓专业背景和学历的门槛限制,只是要求对艺术有兴趣和较强的自信心,并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
我们并不期待这位来自民间的策展人,给我们提供多深的学术建构,但我们非常感兴趣通过他与我们的接触,通过他者的目光看看我们暴露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事前主观的设想:产出的问题是来自地方文化和地方意识的自发性,也许这种自发性就会产生新的可能,新的展览模式,也会刺激艺术家反思自己一贯的创作思路。这就好像陪审团的成员,虽然它们可能没有一个人来自法律专业,可能也没有一个人懂得具体的法律条款细节,但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却反映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审美标准),在双方律师的竭力辩护下通过他们的参与来决策被告(艺术中的问题)。
以艺术家的身份打广告的形式招聘民间策展人,这对一个展览本身来说就是一场冒险,我们只能从众多的应聘者当中选择相对的优秀者,并且资金有限(艺术家自筹,可能会影响民间策展人的积极性,导致活动进行不下去等等),但本着实验的精神和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我们还是满怀信心的开始了。
进程伊始——拥有强烈自信的周先生
当把广告刊登在《钱江晚报》的时候,次日一早就接到许多的询问电话。对此表示热情的大有人在。为了便于比较,还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的艺术问卷来简单的测试一下应聘者的实际情况。第二天实际来应召者有五人。他们对这种由艺术家组织的活动均表示极大的兴趣,并均表示薪水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也想通过与艺术家的接触过程当中,增加知识,了解有意思的创作活动。”每个应聘者都现场填写了问卷!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天招聘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又来了一名周姓的先生。他本人毛遂自荐之后(从事过多种与艺术有关的行业),带着强烈的自信表示,完全有能力来承担此次活动!经过商讨,我们当场就敲定第二天开始与艺术家的接触。由于来应聘者均表示对此次活动的热情,并都不在乎薪水的问题,就答应第二天部来。结果,第二天只有周先生和另外的三位女孩到场。原先期望值较高的沈先生(在房地产部门任策划工作)因事没有到场。从艺术家桓磊开始,直到整个的过程结束,只有周先生一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真负责精神,并几乎对每一个走访的艺术家都作了笔录。其次是化名叫“十三”的女孩也完成了对大部分的艺术家的了解过程。
应聘策展人简介
周先生叫周率,精通美术、书法、篆刻、声乐、雕塑等艺术,尤其是西班牙电吉它玩的也不错!他的过去大部分经历都在从事实用美术工程和普及传统中国画教学工作。曾经在中国的许多城市生活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初次接触,他为人开朗大方,非常自信!工作认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配合走访艺术家,能大胆直接地提问,在艺术家面前毫不虚伪做作,遇到异议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杜婷小姐自称“十三”以前曾经做过艺术品经营买卖,现无业,对此次活动充满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
沈裴波,房地产公司营销总监。对房地产策划有丰富经验,曾表示要把房地产的策划理念完全套用在这次对艺术家的整体策划中(但在实际走访的过程中,因工作问题没有出席)。
蒋春芳、吴玉华小姐,现从事旅游方面的导游工作。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在走访第一天后就没有再来。
黛琳玉女士,杭州某广告公司经理。有进取心,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做事情讲原则、效率;后来由于出席广告客户会议,在走访艺术家的过程中只来两天!
秦先生,在我们走访艺术家的过程当中打电话来表示要求加入,但只走访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后就消失了。
整个走访艺术家的过程由艺术家邓大非带领,陪同并拍摄了过程的录像后来剪辑成纪录片在整个展览的同期播放。
民间策展人的问卷(在招聘的第一天来访的人必
qqqqqqq

qq
后来应无锡北仓门艺术中心邀请并与无锡的艺术家联合起来,展览还是沿用了在杭州时的展览策略,并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思想。展览题目更名为《开门见喜》文本资料如下!
《开门见喜》,是春联惯用横幅:“金锣一响辞旧岁,开门见喜迎新春”;“开门”仅是一日常举止,“喜”,则是一种好的事态和结果。常言道: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取以为题,不啻为指对时间性,也同时蕴含着一种期待——“企图”借此促成普通市民和艺术家的共同参与,且进一步将非艺术圈内的因素引入为此次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出社会观念与艺术家群体间的激烈对话。“展览”原本就是将艺术推向大众的一种认知渠道,可以说也是为此而存在的,对于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要能够自觉地接受当代艺术,的确尚需时日,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壮大都不能只停留在自卖自夸的层面上。我们愿意把握这个机会,将努力化为众多当代实验艺术活动中的一支,汇入到“普及”当代艺术的前奏中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真实情景和处境。
也希望通过它,我们能有新的作品,新的艺术家,新的展览理念,新的事态,新的……一切出现,而等待我们的,即是期待中收获的--喜。这样的展览设想和具体实施在无锡尚是首次,希望能在未来作为一个艺术展的个案得到人们的提及和讨论。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道德、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影响了艺术与民众、艺术与生活等社会性因素;因而在杭州艺术家提出解构策展人概念的同时;对此社会现象与锡城对比,我们认识这个工作完全是有必要要做的,这不仅在学术上对策展人、艺评人概念的解构,更是让艺术渗入民间的方式。
以媒体广告的方式“诚聘”“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团”成员(有信心,对艺术有兴趣,沟通能力强,学历年龄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采访部分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并对其当代艺术作品进行评论、由评审团成员最后对展览的形态以及展览理念进行阐述。在开幕式上由他们各作一个展览开幕演说;他们的评论在之后陆续的刊登在媒体上。并在北仓门的网站BBS上开出专门讨论专栏,让民众真正的参与到艺术中来。
诚聘《开门见喜》-2006年当代艺术巡回展无锡站“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团”评审员(有信心,对艺术有兴趣,沟通能力强,学历、年龄不限)
相关信息请登陆 [url]www.bcm-art.com 论坛开有专项版块
报名截至日期2006年3月21日
地 址:无锡北仓门37号 北仓门艺术中心
联系人:王 东 电话: 0510-82320011 82329999转8219
E-mail:[email]wangdong1949@gmail.com
《开门见喜》
——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巡回展无锡站
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员报名表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移动电话 最高学历
你眼中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艺术的门槛有多高?
备 注
注:◎相关信息请登陆 [url]www.bcm-art.com 论坛开有专项版块
◎报名截至日期2006年3月21日
◎报名表请寄 无锡北仓门37号 北仓门艺术中心 王 东
电话:0510-82320011 82329999转8219
E-mail:[email]wangdong1949@gmail.com
发表: 2006-03-16 18:42:55
无锡北仓门招募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员
[url]www.ionly.com.cn 2006-3-14 18:24:3 来源:东方视觉
《开门见喜》,是春联惯用横幅:“金锣一响辞旧岁,开门见喜迎新春”;“开门”仅是一日常举止,“喜”,则是一种好的事态和结果。常言道: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取以为题,不啻为指对时间性,也同时蕴含着一种期待——“企图”借此促成普通市民和艺术家的共同参与,且进一步将非艺术圈内的因素引入为此次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出社会观念与艺术家群体间的激烈对话。“展览”原本就是将艺术推向大众的一种认知渠道,可以说也是为此而存在的,对于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要能够自觉地接受当代艺术,的确尚需时日,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壮大都不能只停留在自卖自夸的层面上。我们愿意把握这个机会,将努力化为众多当代实验艺术活动中的一支,汇入到“普及”当代艺术的前奏中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真实情景和处境。
也希望通过它,我们能有新的作品,新的艺术家,新的展览理念,新的事态,新的……一切出现,而等待我们的,即是期待中收获的--喜。这样的展览设想和具体实施在无锡尚是首次,希望能在未来作为一个艺术展的个案得到人们的提及和讨论。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道德、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影响了艺术与民众、艺术与生活等社会性因素;因而在杭州艺术家提出解构策展人概念的同时;对此社会现象与锡城对比,我们认识这个工作完全是有必要要做的,这不仅在学术上对策展人、艺评人概念的解构,更是让艺术渗入民间的方式。
以媒体广告的方式“诚聘”“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团”成员(有信心,对艺术有兴趣,沟通能力强,学历年龄不限,与艺术专业无关)。采访部分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并对其当代艺术作品进行评论、由评审团成员最后对展览的形态以及展览理念进行阐述。在开幕式上由他们各作一个展览开幕演说;他们的评论在之后陆续的刊登在媒体上。并在北仓门的网站BBS上开出专门讨论专栏,让民众真正的参与到艺术中来。
诚聘《开门见喜》-2006年当代艺术巡回展无锡站“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团”评审员(有信心,对艺术有兴趣,沟通能力强,学历、年龄不限)
相关信息请登陆 [url]www.bcm-art.com 论坛开有专项版块
报名截至日期2006年3月21日
地 址:无锡北仓门37号 北仓门艺术中心
联系人:王 东 电话: 0510-82320011 82329999转8219
E-mail:[email]wangdong1949@gmail.com
《开门见喜》
——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巡回展无锡站
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员报名表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移动电话 最高学历
你眼中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艺术的门槛有多高?
备 注
注:◎相关信息请登陆 [url]www.bcm-art.com 论坛开有专项版块
◎报名截至日期2006年3月21日
◎报名表请寄 无锡北仓门37号 北仓门艺术中心 王 东
电话:0510-82320011 82329999转8219
E-mail:[email]wangdong1949@gmail.com
发表: 2006-03-16 18:42:55
无锡北仓门招募当代艺术民间评审员
[url]www.ionly.com.cn 2006-3-14 18:24:3 来源:东方视觉
qqqqqqq
民间策展人周率先生
qqqqqqq
民间策展人周率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

qqqqqqq
民间策展人十三小姐在开幕式上讲话

qqqqqqq

上边是诚聘来的当代艺术艺术“民间评审团”



还有更多的图片要上传上来,但怎么上不去啊!
煞笔一样的展览还不停的抄做~~抄你娘的
塌实点做作品去~~~
不要以为有投票机就他娘的牛比~!!
塌实点做作品去~~~
不要以为有投票机就他娘的牛比~!!


骂人的朋友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抬头见喜的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上与其他的几个展览上的大牌艺术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一点我们心里承认,不过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踏踏实实的做作品啊!一年都过去了,不要老拿老眼光看人嘛!再重申一遍,投票机的事真是冤枉我们啊!被它害惨了! [s:75]
[quote]引用第16楼guest于2007-03-06 21:36发表的:
骂人的朋友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抬头见喜的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上与其他的几个展览上的大牌艺术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一点我们心里承认,不过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踏踏实实的做作品啊!一年都过去了,不要老拿老眼光看人嘛!再重申一遍,投票机的事真是冤枉我们啊!被它害惨了! [s:75][/quote]
太惨啦! 好可怜呀......
骂人的朋友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抬头见喜的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上与其他的几个展览上的大牌艺术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一点我们心里承认,不过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踏踏实实的做作品啊!一年都过去了,不要老拿老眼光看人嘛!再重申一遍,投票机的事真是冤枉我们啊!被它害惨了! [s:75][/quote]
太惨啦! 好可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