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艺术界是一盘散沙(转贴的)
发起人:策划人祖宗  回复数:1   浏览数:2468   最后更新:2007/02/26 15:40:43 by
[楼主] 策划人祖宗 2007-02-26 09:23:31
上海的艺术界是一盘散沙
我的策展日记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晴

上海的艺术界是一盘散沙



最近在尽享假期的快乐,就没有写博客,以至于有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不是去谈恋爱了。我说是啊,我是在恋爱,不过是在和聚画空间谈恋爱,并且谈的是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我心澎湃。说完,我们哈哈大笑。



今天我又来到了聚画,开始和大家讨论筹备“聚焦70后:70后沙龙第一回展”的策划方案。由此,我想到了年前“70后沙龙”举办的一些情况,想到了大家在沙龙上讨论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王南溟认为年轻的艺术家应该自己学会做展览,这样可以弥补当下艺术家过于受策展人领导的尴尬局面。陈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上海的艺术界是一盘散沙,没有建立起一个应有的地位。周长江认为现在上海的确缺少一个能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发声音的地方,但年轻艺术家需要的就是能三五成群,多办一些群展、个展,然后慢慢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现根据录音把他们的发言整理出来以听听各位博友的意见。



王南溟(独立批评家):



聚画空间筹备了两个多月,第一个展览也已经开出来了。有了聚画空间这样一个地方好处很多。第一个呢我们现在主要是想把上海的一些年轻艺术家聚集起来,能够有一个聊天交流的地方。有了这个想法呢就在这里又搞了一个咖啡吧,目的就是想能让大家聚在一起。现在看来咖啡吧还是小,现在楼上三楼再搞一个多功能厅,这样以后还可以搞一些学术报告,主题演讲之类的活动。



第二个好处在于有了这样一个自主的空间,我们艺术家可以自己来策划一些展览,而不是让策展人、批评家来办这样一些展览。这样就可以避免由策展人办画展造成的学术单一、风格模糊的弊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聚画空间要把这个沙龙作成一个开放性的沙龙,要让艺术家来做我们自己的展览,培养艺术家自己的感觉,说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弥补当下艺术家过于受策展人领导的尴尬局面。通过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也希望在艺术家,策展人,和画廊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陈强:(中国艺术品网CEO)



首先,很高兴在新年到来之际,能够和大家在这里开这样一个聚会。“70后沙龙”筹备已经很长时间了,2006年我和马老师还有在座的不少朋友一起做了《具象上海》这样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其实就是“70后沙龙”的一个序幕。而今天的聚会则是一个继续,我认为这个继续已经铺垫的很扎实了。马老师(马琳)和王老师(王南溟)已经做了很多前期的筹备工作,把一个我们可以聚会的场所建立起来了。两个月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是个根本不像样子的旧厂房,通过两个月的时间能把这里做的这么好,可以说马老师和王老师是在马不停蹄、废寝忘食地工作,这一点让我很感动。那么,大家既然来到这个空间,我们就应该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团队。



我们在座的70后的艺术家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是今后我们艺坛的中坚力量,今天能聚到一起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因为从上海现在当代艺术的情况看来,各方面都必须有新的改观。从行业内部来说,各方面都在重新洗牌,所以今天大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我们今天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今天也来了这么多人,这就充分说明,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能在上海的艺术界内有所作为?



因为我是做艺术媒体的,也比较了解国内当代艺术的各种情况。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两年上海的艺术界表面看上去很热闹,其实这几年下来,上海艺术界没有多大动静,一个上海双年展就众说纷纭。上海双年展是上海的双年展,那为什么没有我们在座的各位加入呢?当然这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上海的艺术界是一盘散沙,没有建立起一个应有的地位。一南一北,北边是北京,南面应该是上海。而在上海,艺术家们没有能够很好地聚集在一起,没有能够形成一股很强的气,产生一个爆发点。那么,怎么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话语权又从何而来?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拓展,去争取。光靠美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以今天我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对于我来说,我只能够做大家的铺路石,为在座各位做善后,做推广,实质性的东西还是要靠大家来创造的。今后我们要做,就是要做的有响动,这个反响不仅是在上海,还要辐射全国。今后我们要多做标志性的活动,关键要把我们大家各自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大的势力。应该有一拨中坚力量为自己的团队摇旗呐喊,任何事情的发展没有现成的,需要大家从各方面探索。但我认为现在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了,首先,聚画空间这个场地就是我们的一个有效的舞台,我们手上还有这么多的媒体,所以我想条件是成熟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去有效的把这个团队做好。



“70后沙龙”是一个团队,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把“70后沙龙”当作自己的家,这个家需要各位去经营。因为从各方面来说,比如国外的有些艺术团体,初期都是由一拨艺术家,一个小团体,通过相互间的渗透,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因为我们在座的中间,会出现今后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会被关注。所以希望今后的活动不光是我,马老师还有王老师来做,而是大家来做。



周长江:(油画家,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我今天一进屋子,看见这么多新面孔,感觉这里的气氛非常好。首先呢要祝贺这个沙龙成立!沙龙的成立提供了一个能够让我们这样一些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互相看看,交流作品的机会,能让我们艺术家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艺术家自己其实是艺术的动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交流,来实现艺术的意义。通过这种长期的交流,建立自己的艺术圈子,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这些对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家在单个人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迷茫和困难,那么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交流得到启发。通过交流,还可以吸收朋友的长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批评都是非常可贵的!



在艺术探索开创的过程中,朋友的支撑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艺术家都是非常敏感的人,他们的自信心会忽冷忽热,而艺术家在创作中又是非常需要自信心的,而这些自信心从根本上讲就是来自于朋友的支撑的。所以就应该把沙龙作为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大家互相支持,共同支起一片天。现在上海的确缺少一个能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发声音的地方,但年轻艺术家需要的就是能三五成群,多办一些群展、个展,然后慢慢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样在座的70年代的艺术家才能做的更好。
[沙发:1楼] guest 2007-02-26 15:40:43
一群门外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