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应该烂掉?
http://weibo.com/dummyc/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number#1393041840445
年前作为当代艺术推手的费大为狂喷当代艺术,不仅大骂市场不健康,还批评策展人、艺术家、制作者的态度不够投入。
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是人之常情,似乎没钱吃饭的时候,总是难免要低三下四,打躬作揖地乞口饭吃。中国人的这点人情世故无非就是“势利”,得势者利。没钱的时候,谁看你都不顺眼,有钱时,谁看你都是大爷。很多时候我看到马云、俞敏虹们大谈商业、创业理想、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时候都想大笑,在中国年轻人如果有梦想的话就应该想方设法把这些老头子的钱搞到自己手上,千万不要听信马云们的创业演讲,资本积累从来就是不讲道德的。
扯远了,还是回到艺术行业吧。我们不能责怪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干了些赚钱的事,但是我们可以批评一下发财之后的曾梵志、方力钧们都干了些什么,当然我们不能批评他们一毛不拔,不买年轻人的作品,买也只买自己助手的。我们要批评他们自己还在搞艺术创作吗?还顶着个艺术家的帽子在做作品吗?做了些什么呢?接着画照片?画画的改行做装置雕塑,做雕塑的改行做影像?还是开始从智力腐败上升到智力障碍身体腐败了?
费大为的不工作是一种态度,这个“态度”并非真的不工作,他是将自己的判断搁置。通俗易懂的一个道理,当我们去批评一个现象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下一个判断是有难度的,这个难度体现在对当下“事实”的拿捏上,俗话说当局者迷,在局中的人通常很难跳出局来看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局外人就一定能看清整个局势。就像下棋一样,判断是很关键的,虽然这很让人头疼。费大为的这一态度至少是下了一个粗犷的判断,即当下的艺术并没有显现出它自身的价值,或者这一价值被非艺术因素所扭曲而丧失自身的位置。
费大为从85时期开始介入中国先锋艺术的各种活动,见证了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30年”,并且在89之后在海外策划的几个展览进一步将中国艺术推向国际,这些工作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推手,他做的这些工作给了我们很多借鉴的榜样。一个站在艺术立场做展览展示的策划人是应当得到尊重的。相反站在资本立场做艺术展览展示的,我们没有必要抱有太大的期望,只要给他钱就可以,也不能相信他会做出怎样好的艺术展览。想把展览活动做成学术的几乎就可以等同于糊涂蛋。
费大为苦口婆心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提醒国内资本家,资本就是要为艺术买单的,不要要求物质回报,回报也只是精神层面的,要舍得把给二奶小三的钱花在艺术作品上,不求回报,这样你才能跟艺术、作品相互交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而不只是打个炮,完了提起裤子就走人。费大为对国内美术馆建设的判断也是犀利的,我们建了那么多美术馆,各种高端土气上档次的美术馆建筑在各个城市建设,但是很遗憾我们只对这种物质性的建筑本身感兴趣,而不懂得怎样运营,让一个美术馆充满活力,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好像有了美术馆就有了美术,至于美术管里展牡丹还是老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美术馆。甚至里面有没有人都不重要,有了美术馆就有了一切,包括艺术?搞得皮力只能到香港去上班,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也只能开淘宝店,干装修工。这点上我不同意吕澎的判断,他认为学院教育失败了,没有教出适合美术馆工作的人才,所以各种美术馆就宁愿空着也不要学校培养的专业美术毕业生。这个判断是很荒谬的,社会主义的教育还没有超前到这种程度,这很大程度上跟这个社会不愿意进步也有很大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让在世界上都承认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读书人没有钱,而让农民有很多钱?公平不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爱上了东莞模式,色情业可以占据GDP的30%,最古老的行业是什么?黄赌毒么,这个是最轻松最本能的行业,也是最容易赚钱的行业。央行一年发那么多钱,怎么用?没有高端技术,大家都是农民工的水平,怎么办?又对知识阶层那么警惕,也不愿给农民工太多钱,那么怎么办?钱太多、人太傻啊,怎么办?那么最轻松最本能最容易赚钱的“黄赌毒”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大家都爱上了东莞的生活模式,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忘找小姐,资本家辛苦一年也不忘包几个小三,生几个孩子,这样政府就成了最大的皮条客,官员都成了老鸨。
艺术市场跟资本市场有没有共通性,我认为肯定是有的,只要是市场他必然有市场的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强迫资本跟着艺术走,当然也不能强迫艺术跟着资本走,如果这样干,大家都成了强奸与被强奸的关系,即使联姻也不会幸福。这两者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相互尊重。资本的本质就是泡沫,任何经济体必须依赖实体经济的支撑,纯粹的资本就是泡沫,一文不值。而支撑艺术市场的必然是艺术、是作品,必定不是艺术家、策展人、画廊、拍卖行或者收藏家。什么是通货膨胀,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实体经济无法承受巨大的货币发行量,通俗点说就是泡沫系数过高。日本人买印象派买梵高的作品,即便价格再高它也不会崩盘,这是欧洲人自己的信心、也是人类自己的信心。而我们买曾梵志,呵呵,泡沫系数就很高。
费大为说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艺术市场是境外风投炒作的结果,我相信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国内资本去哪儿了?为什么不敢高位接盘?并马上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收藏系统?并且开始收购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一种国际文化的互动,你不能只要求别人来买你的东西,而对别人同样优秀的东西嗤之以鼻,你一定要有文化认同感,不止是对自己的文化,对异域文化也要认同,只要他是文明的。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农耕社会,社会主义才是文明。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都是文明,文明是没有时代感的,每个时代都有文明或不文明的东西,它是一种价值认同体系。独裁文不文明?这是不需要讨论的,直接行动就可以。炒作是资本的常态,没有炒作就没有泡沫也就没有资本。艺术必然还是艺术,不会因为炒作而不是艺术,但作品就有可能被炒作成艺术或者被炒作成非艺术。作品里如果没有艺术,那对不起,它只是物品,肯定不是艺术、也不是艺术作品。
相对于费大为的“不工作”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像疯子一样工作。来换取一个完满的人生,而不是像蛀虫一样只懂得榨取不愿付出。理想主义是最大的买卖,里面到处都是利益,但没有几个人玩的起。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理想主义的结果,但是我们从中看到龌蹉的利益交接并不比任何时期任何制度下少,相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是主义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人就是这样的东西,你说他是一只破鞋、破船都没有用,必须从意识形态着手认清人这个东西,然后才谈得上文明、谈得上常识、谈得上制度。
其实我还是很期待费大为能够列一份“烂掉的名单”,这样也许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