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
鸟头、程然、陈维、陈彧君+陈彧凡、陈哲、陈轴、方璐、葛磊、龚剑李景湖、郭鸿蔚、胡向前、胡晓媛、黄然、何翔宇、蒋鹏奕、金闪、李富春、李燎、李明、李然、李姝睿、梁远苇、刘窗、刘辛夷、陆扬、马秋莎、仇晓飞、尚一心、石玩玩、宋拓、宋元元、孙逊、唐狄鑫、王光乐、王思顺、王郁洋、温凌、吴俊勇、谢墨凛、辛云鹏、徐渠、徐喆、鄢醒、杨健、杨心广、张鼎、张辽源、赵要、赵赵、周滔等。
此次1月13日开始对公众开幕的大规模群展将覆盖UCCA全部展览空间,力图呈现出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整体面貌,他们在文革后出生,在改革开放中长大,在新世纪进入社会与艺术生涯,在今天已成为最具活力的力量。
策展人鲍栋和孙冬冬一直关注他们同代的艺术家,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和讨论,最终选择了出生于1976至1989年之间的50位(组)艺术家,以及他们不同媒介与形态的作品。
“ON │ OFF”取自一款在中国常用的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软件的图形界面,作为展览主题,它既提示着作为年轻艺术家成长背景的中国社会历史转型阶段的某种特征,也提示着他们所置身其中的当代艺术场域,以及他们自身观念与实践的某种状况。通过 “ON │ OFF”这个直观符号,展览把这种状况概括为多重性与临界性。1976年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在多重的制度与话语之中左右摇摆地发展,这既构成了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背景,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所身处的艺术场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竞争而依赖的艺术制度、话语、潮流与观念之间,他们保持着一种可随时切换的临界状态。而2000年以来,在当代艺术逐渐从地下走出、艺术市场逐渐繁荣、艺术学院逐渐开放、美术馆画廊系统逐渐形成的新状况下,年轻艺术家们也在形成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自主意识,包括艺术观念与实践上的自觉。
“ON │ OFF”并不试图提供最终的定义,而是鼓励展开多维的观察与讨论,除了展览之外,还包括对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沈阳等地年轻艺术家生态的考察,以及对各地艺术家自我组织实践的文献整理,并将会有两本出版物与各种主题的对话、讨论、演出、放映等平行项目。展览期间还将呈现由纪录片制作人谢萌导演的影片《ON │ OFF》,拍摄跟随策展团队一路同行,近距离记录、采访及探测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用摄像机镜头呈现艺术家们的集体肖像。该片首映式将于2013年3月在UCCA举办。
“自2007年成立以来,UCCA一直是推广中国最年轻的艺术声音的平台,致力于将新生力量置入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双重语境,UCCA馆长田霏宇如是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大规模展览,全面展示今天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高品质创作。”
【”ON │ OFF”系列公共学术活动】
“ON │ OFF”展览同期举办内容丰富的公共学术活动,包括一系列对话、专题讨论、演出和放映等。
“SEE / SAW : 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作为 “ON │ OFF”的预热或序幕展,由策展人蔡秉桥策划,邀请13个艺术小组以周为单位交替展出。展览将关注点放在“小组”——这一近年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环境中逐渐崛起的新机制,并对其做近距离观察。”SEE / SAW”通过对国内当下艺术小组创作的聚焦呈现,探讨集体创作中常见的彼此影响和趋同;在展览呈现期间,观众将被驱使着去追踪及观察在集体创作实践中是否存在真正有效的相互配合与团队协作。
参展艺术小组包括双飞艺术中心、阿掉队、未知博物馆、组织、北村独立工场、无关小组、8mg、TOF、实验工作坊、绿校、南山绘画小组、Guest、和谐巴洛克、细胞小组等。
“自我组织·自我发言”邀请参加艺术小组及其他类型自我组织的发起人与参与者,以自我发言与互相对话的方式多场讨论,聚焦自我组织这个正在发生的以年轻一代艺术家为主的重要现象。也将邀请曾经在历史上非常活跃的艺术自我组织的参与者与非艺术领域的自我组织实践者来讲述他们的回顾、经验与反思。
“个体实践·个体方法”邀请 “ON │ OFF”展览中的年轻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各领域的年轻实践者们,以个人陈述与对话的方式,呈现他们各自的实践领域与工作方法。中国当代艺术中年轻的实践者并不是一个无差异的整体,每一个实践者面对着不同领域内的具体问题,并尝试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方法,他们为带来的富有论辩性的张力,已构成了当代艺术的重要动力。
“ON │ OFF”系列当代艺术影像放映 该系列关注”ON │ OFF”展览中部分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影像实践,将影像作品集中放映,提供全面探索艺术家创作实践的机会。放映由UCCA艺术影院节目策划谢萌呈现。
“ON │ OFF”系列演出 将推出成熟、多元并具创新性的年轻音乐人,他们出生于及年代期间,其中有些是中国第一代华侨。此次系列演出由北京新乐团创始人伊莱·马歇尔为 ”ON │ OFF”特别策划和呈现,将分别于2013年1月、3月和4月举行,在哲学、体验及试验的语境下进行音乐表演,并专程带来15首曲目。
策展人:
鲍栋(生于1979年,中国安徽)是中国新一代艺术评论家和独立策展人的代表之一,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美术史硕士学位,自2005年开始在各类艺术机构策划了大量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研究及评论文章、并以各种方式参与不同的艺术实践。
孙冬冬(生于1977年,中国江苏)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撰稿人,自2010年《艺术界》杂志创刊起加入、现任资深编辑,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美术史硕士学位。自2010年起参与策划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文章、曾为多家艺术机构的策展人。
出版物:
《ON │ OFF:中国当代艺术自我组织2002-2012》收录了2002年以来四十多个艺术群落、艺术小组、自主机构、独立项目的基本资料与主要实践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全书400多页,共20万字,500张以上图片,全中文出版,由鲍栋和孙冬冬主编,郭娟执行编辑,将于“ ON │ OFF”开幕之后发行。
展览画册《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完整收录了所有参展艺术家的展览作品图片、个人简介,以及策展人撰写的文章与作品评述,是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档案。全书共250页,中英文,将于2013年3月正式发行。
此两本UCCA出版物由后浪出版公司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联合出版。
赞助和合作:
UCCA特向“ ON │ OFF”首席赞助商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致以诚挚的感谢。LVMH曾是UCCA展览“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 (2009)的赞助商,并在其后持续支持着UCCA多个展览的呈现、共同致力于推广中国年轻艺术家。
展览相关出版物由H2艺术及教育基金会和仇浩然提供赞助。
顶一个
今晚在on/off展览现场,想起兰波的一句话,'逻辑的叛逆'.真正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或者必须是对所有'已知'(制度、规范、形态...)逻辑的叛逆.on/off让我们保持了对当代艺术此维度的欲望.
on/off应该展示:真正的年青是一种思想,它对抗迂腐和现有,并忘记它的年龄,而成为真正新的主体。
年轻好像就占据了正确,但意外总是好的。
顶一个
无论艺术家还是策展人都一样。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的主体。
如果只单单的几个人在桌面上讨论讨论,在现有的人名单找出或配出所谓的熟悉的几个或几十个名字,不管作品的观念无论陈旧或套路,来串成一个这样的展览,那很是遗憾。
可惜了时间,财力和精力。更对不住自己的所谓的年青的新的心灵。
这次展览很糟糕。让我对所谓的新人类的策展人的水平和见知
顶,
展览很糟糕。的确像毕业生作品联展。在要求艺术家的同时,也请大家看看策展人的水平。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能做个测展人的。
策展人需要和艺术家同样敏感,勤奋,智慧,公正和跳动的心。
热别是年青人。
皇帝的新衣的确是空的。
老尤倒了,谁买单?
真是可惜了尤老爷子的对中国当代艺术下血本的付出。
枪杆子出政权。大家自己动起来吧!依靠谁不如依靠自己和自己的智慧。
大家该醒醒,动起来了。
露怯了吐馅了,多好。
除了写字和迂腐和同流合污,最可怕的是策展人的浅薄和自以为是。你觉得他们是能去真正冲锋陷阵的战士吗?
亲们,你们的希望在你们自己手里,而不是这帮书生手里。
创造未来,成为新的艺术主体,是靠一群真正有天份,有美感,有创造力,有智慧有知识储备的文武双全的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人。
绝不是一群这样的书生。
你们真让我大爷失望!
还是做你们的小大编辑去吧!想干策展,在家再抡下胳膊练练。
中国艺术的未来被这样一群说着半生不通的汉语洋人,这样一群没上过战场的拿笔玩人的编辑,这样一群压根不懂中国现状的所谓的ABC来玩来玩去,尤伦斯的掌门人,有病乱投医,你疯了吧?
看来哦,不好活哦!^_^不想活了哦!^_^
特别是那些装洋蒜的几个,洋人玩过的形式全学来了,自己在说什么,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那个'大坦克'。。。
这么年青,有精力在家多研究研究自己的灵魂该多好啊。别研究洋人的材料和技术了。
行默?
还有,哦不是艺术家啊!别瞎骂人。
你们再骂,烂展览就真的会变成好展览了。bao老师偷偷乐呢。
sun老师,除了戴个眼睛,有点胖,其它的不熟。
这才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呢!
化腐朽为神奇,一包药包治百病。
只可惜这次的毕业生大联展,只有骂声。和看笑话的。
下次被叫上的艺术家多长个心啊,不是在老尤的展览都牛x的啊。
文: 李明 | 2013-01-13 | 来源: hiart.cn
本次展览作品的媒介集中于装置和影像,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观念
2013年伊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就推出了筹备一年之久的“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大展,距离UCCA上次用全部的空间展示一个群展,应该还要追溯到2009年年末的“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再联想到UCCA的开馆大展“’85新潮: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运动”,UCCA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角度。
有趣的是,这三个大展分别由UCCA的三代馆长策划:费大为展现了他对’85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梳理和总结,杰罗姆•桑斯表达了他对当代艺术家,尤其是中生代观念艺术家的定位和判断,而田霏宇则让观众看到了他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强烈关注。本次展览由策展人鲍栋和孙冬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和讨论,最终选择了50位(组)出生于1976至1989年之间的艺术家参展,艺术家的地域包括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沈阳等地。与2012年兴起的众多年轻艺术家推广活动不同,本次展览作品的媒介集中于装置和影像,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观念。
在本次展览的前言中,策展人写到,“‘ON│OFF’取自一款在中国常用的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软件的图形界面,作为展览主题,它既提示着作为年轻艺术家成长背景的中国社会历史转型阶段的某种特征,也提示着他们所置身其中的当代艺术场域,以及他们自身观念与实践的某种状况。”尽管主题的提示略显宽泛,但置身现场,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活力让人感到了惊喜,尽管年轻,这批参展的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持续创作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他们通过对某一主题深入而持续地研究,最终使自己的作品在某一方面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度。而由于这一代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感受,都有着自己不可言说的微妙,因此,用统一的主题概括这一代人的特征确实是困难的。不过就展览现场来说,仍可以大致看出几个方向,倾向于形式主义的感官体验、对社会系统的反思和批判、扩展诗意的边界、对消费主义的嘲讽以及个人体验的扩张等等。尽管以上主题都已经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被广泛讨论,但是在这一代艺术家身上,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家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正日益变得明显,或者说,他们正将自己的个人风格不断深入到作品之中。
任何一个大型展览势必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在过去两年饱受争议的UCCA更是如此。但平心而论,在目前的空间条件下,50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了难以避免的互相干扰。但即便参展者众多,我们发现这个展览仍然少了一些在过去几年代表性的艺术家,例如李晖、卢征远等,而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在展览中所占的比例显然有些过大了。好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无法凭一个展览就可以定位艺术家地位和影响的时代,我猜想UCCA和两位策展人也无意为这一代艺术家盖棺定论,就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一个切面,以及展示较少被社会大众注意到的艺术家群体而言,本次展览十分值得推荐。
王光乐 1976 中央美术学院 、
胡晓媛1977 中央美术学院、
陈轴 1987年 中央美术学院
梁远苇 1977 中央美术学院、
马秋莎1982 中央美术学院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
谢墨凛 1979 中央美术学院 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 、
仇晓飞1977 中央美术学院 、
王思顺 1979 中央美术学院 、
王郁洋1979 中央美术学院 、
温凌 1976 中央美术学院 、
辛云鹏 1982 中央美术学院 、
杨心广 1980 中央美术学院、
张鼎 1980 西北民族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鸟头: 宋涛 1979 + 季炜煜1980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唐狄鑫 1982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程然 1981 中国美术学院
木兰溪:陈彧君1976 +陈彧凡1973、中国美术学院
李富春1983 中国美术学院
李明1986 中国美术学院、
刘辛夷1982 中国美术学院、伦敦金匠学院
陆扬1984 中国美术学院、
尚一心1980 中国美术学院、
孙逊1980 中国美术学院、
吴俊勇 1978 中国美术学院、
张辽源 1980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蒋鹏奕1977 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在读硕士
陈哲 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方璐1981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
黄然1982 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
徐喆 1976 法国埃克斯普罗旺斯高等艺术学院、
徐渠 1978 南京艺术学院、德国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
李燎1982 湖北美术学院、
刘窗1978 湖北美术学院
城乡结合部小组:龚剑1978 湖北美术学院 + 李景湖1972年华南师范大学
葛磊1982 四川美术学院
郭鸿蔚1982 四川美术学院 、
李姝睿1981 四川美术学院、
鄢醒 1986 四川美术学院、
赵要 1981 四川美术学院
李然1986 四川美术学院
金闪1976
赵赵 1982
陈维 1980 杭州 北京
何翔宇1986 沈阳师范大学
石玩玩 198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宋元元1981 鲁迅美术学院、
杨健 1982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荷兰皇家美术学院的国际驻地艺术家项目 、
宋拓1988 广州美术学院、
胡向前1983广州美术学院、
周滔 1976 广州美术学院
————卢征远
引用guest的发言:
对,垃圾展只能由垃圾策展人做出来,艺术家是无知的,策展人是有意的。真是off,(英文里是坏,臭的意思)
20楼英语真好
引用guest的发言:
这个名单不错,以后国际策展人肯定会绕路走,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哈哈。还不如王广义,方力均之流了。
这位真有国际视野!学习
李景湖不是74年的吗?怎么大了两岁? 还有张鼎不是国美的吗?其他还有没漏洞?群众们都来挑一挑
是观念艺术毁了年青艺术家,还是年轻艺术家在毁观念艺术?
艺术家这个行业从来都是自己成全自己,不会因为某次展览某个人的推介来扬名的。
是龙是凤,时间是最好的筛子。年青人,路还长。
大家这次骂骂咧咧的,和哪个艺术家哪个作品在里面没有关系。大家主要是觉得策展人太窝囊太次太肤浅,这可能和对以前振振有词口若悬河的bao老师期望太高有关系。sun老师更没说的了,每次有联合策展的事,他的角色就和打酱油的一样,可有可无。年靑艺术家把展览的事交给这样的年靑策展人可靠吗?这次十有八九大家是冲着老尤展厅出的。看看咱们的卢征远同志!年靑人!投机的事不能干了!前车之鉴啊!
不展不知道,一展吓一跳!
这次行为让我们都看清了所谓的中国年青的观念艺术到底是什么?
除了抄袭和挂羊头卖狗肉,有几个在真正思考和真正有创造力的?
展厅就像个早年间的温州假冒品卖场。
期待新人类。期待新的主体思想。
第一名
Leo Xu Projects6人(陈维,程然,郭鸿蔚,刘窗,李姝睿,王郁洋)
第二名
北京公社 5人 (胡晓媛,梁远苇,马秋莎,王光乐,谢墨凛,赵要)
第三名
艾可画廊 4人(陈轴,李然,蒋鹏奕,郭鸿蔚)
空白空间 4人(何翔宇,李姝睿,刘辛夷,杨健)
Boers-Li 4人(陈彧君,龚剑,仇晓飞,杨心广)
第四名
站台中国 3人(宋元元,李明,金闪)
长征空间 3人 (胡向前,王思顺,黄然)
香格纳画廊 3人(鸟头,张鼎,孙逊)
第五名
麦勒画廊 2人 (程然,鄢醒)
前波画廊 2人 (赵赵,郭鸿蔚)
第六名
魔金石空间 1人(李然)
星空间 1人 (温凌)
维他命 1人(周涛)
艺法画廊 1人(吴俊勇)
亚历山大 1人(赵赵)
暂无代理合作 13人
两位策展人不是水平不够,是在无间道呢!
高人。
但对比这两个哼哈二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老尤这样下去,就是毁人不倦啊!
想念顾德新。
想念顾德新。
想念顾德新。
咱不骂人,好好说话。这么晚了,洗洗睡了。明一早还要挤车上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