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翌回顾展“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民生美术馆现场
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
9 月7日至10月12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 是艺术家在国内美术馆的首次 回顾展, 将展出艺术家自1985年至2008年间的作品逾百件。耿建翌是中国当代艺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具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更可贵的是,在此后20余年,他一直持续着这种精神,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广泛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并给予了作品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针对那些人类处境夸张的问答,旨在唤醒观众对于“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的清醒意识,并通过作品的那些微小普通的细节,对自己保持一种清醒状态,我们的存在和潜在的清醒意识开始浮现。因而,他的作品有着超出本身的价值和冲击力。
此次展览涵盖了艺术家23年间的各类创作:绘画作品,包括早期绘画,如《第二状态》、《永放光芒》、《花边》等,以及90年代末期以后至新世纪00年代的各个影像图片系列,如《脸》、《受光部》、《书页》、《水影》、《水印》、《证明》等系列;文件档案部分,如《他是谁》、《确有此人》、《表格和证书》等作品;书形式的作品,包含《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泡》等;影像类有《四个过场》、《视觉的方向》等;现场还可看到多件装置,如《厨房》、《45度》、《没用了》等作品。展览将发布同名画册,计划在开幕后发布。
展览: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
艺术家:耿建翌
城市:上海
开幕:2012.9.7
时间:2012.9.7至2012.10.12
地点:民生美术馆
你的“无知”,相信让很多人汗颜自己的无知。
先行先知的智者
民生大制作 耿建翌回顾展“无知”
- 耿建翌(左三)和朋友们合影留念,背后是其代表作《第二状态》。
- “你的‘无知’,相信会让很多人汗颜自己的无知。”在一篇关于耿建翌这次展览的图片新闻下面,有网友这么留言道。事实上,这场名为“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的展览自9月7日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以来,正不断地收获好评,即便这是场没有策展人操刀的回顾展。
- 在当晚的开幕现场,总有种“这不单单是耿建翌的个展,更像是大家的展览”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展览人气太好,恰逢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展的时机,几乎艺博会上能见到的熟面孔在这场展览中都能见到,许江、张培力、周铁海等亦在现场张罗;另一方面是因为参展作品《表格和证书》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士众多,且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耿建翌的作品似乎回顾了一段大家共同的过去。或许仅仅是因为大家都爱耿建翌,当他短暂出现在展览现场时,老朋友们一个个上前拉着他合影留念,并做出他的代表作《第二状态》的表情,气氛非常之热闹。“我特意来看耿建翌的展览的。”凯伦·史密斯告诉我,她表示这是她这次来上海很重要的一件事。此次展览由艺术家和民生美术馆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聚集了耿建翌自1985年至2008年间的百余件作品,以门类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呈现,包括有早期的绘画、90年代的各个影像图片系列、文件档案部分、书形式的作品以及多件装置作品。具体而言,自然少不了耿建翌那些很有故事可聊的代表作,比如说《第二状态》、《没用了》、《表格和证书》、《永放光芒》等等。1962年的出生的耿建翌,早在80年代中期就是当代艺术领域活跃的先锋分子,也是1993年最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的大笑脸作品《第二状态》还曾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之一。许是因为对批评家解读作品和自己解读作品的不热心,再加上耿建翌从不固定的创作题材和媒介,他并不是那类曝光率很高的艺术家,甚至有“作品常常十年后才被肯定”这样的说法。关于“无知”这样一个主题,若猜想这代表着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的话,显然误解了耿建翌。“没有,只有对自己的看法。”他也不认为这次回顾展可称得上是一次梳理,他觉得自己的整个艺术系统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艺术于他而言是他看世界的一种媒介。“不知道有没有运气能不能领会,艺术到底是什么玩意。我现在还只能认识到,艺术是解放人的东西。”很多人认为这样一场展览过于深沉而孤独,或者说平静而隐忍。对于各种解读,耿建翌一一应允,“对,你说得对。”他戏谑地开玩笑称这次回顾展不是故意的,甚至不妨看做一个纪念展,自2008年不再做任何作品的他,还好在这场展览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些他的新作。


老耿的作品让人感动,
常态很好
无即有,真是高明。
知为不知,不知为知, 到底知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