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卡通——曹涌艺术30年
开幕:5月12日下午3点
参展艺术家:曹涌
学术主持:高名潞
策划:张雨方
地点:深圳大望文化高地-A馆
主办:深圳市大望文化高地、深圳达菲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前言
文\高名潞
曹涌是85运动的主将之一。八十年代的兰州是全国新艺术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在美学方面,则 有时称美学四大金刚之一的高尔泰,文学方面有新时期先锋小说家张贤亮,美术方面有曹涌领衔的兰州前卫群体。1984年底在兰州举办的《兰州五人现代展》(曹涌、成立、刘正刚、杨树枫、项凭)也是全国最早出现的前卫艺术活动之一。1986年我和王广义、舒群等一起组织了“珠海会议”,曹涌应邀参加。这是第一次来自全国的前卫群体代表的大聚会。之后,曹涌把信息带回兰州,并以始终坚持推动兰州的当代艺术活动,尽管在个人自由以及家庭方面,曹涌均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曹涌不仅仅是一位斗士,也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在当代艺术光怪陆离的诸多形式中。曹涌的绘画具有非常鲜明独立的思想者特点。首先是他从不妥协的对艺术语言的探讨。其次是他始终如一的独立思考的社会批判精神。他所说的当代艺术中的批判精神不是指艺术批判和哲学批判,而是艺术中的社会政治批判。
曹涌的作品是反绘画性的,它追求直抒胸臆。但是直抒胸臆并非表现主义和个人风格,比如中国文人的微妙含蓄的笔触,或者欧美抽象表现主义的直觉挥洒。而绘画性(所谓形式的丰富性)则是学院艺术的立足之本。曹涌的绘画追求简明扼要地陈述思想,所以,他采用卡通形式,即平涂形式,摈除一切可以引发感情联想的笔触和妙笔生花。曹涌崇尚通俗性,但不是大众流行文化的消费形式,而是直接表述思想的有效的符号形式。这种反绘画性,或者非煽情、非时尚的哲学化形式使曹涌的艺术风格在众多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正由于此,他的艺术不被时尚看好。同时,曹涌又是一个不愿趋于流俗的人,他是一个倔强、执拗、不谙为人处事的人。这种不世故加上不媚俗的卡通艺术使他日益显得被边缘化。 但是,这种边缘化并非仅仅出现在曹涌那里,它是过去二十年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像曹涌这样不放弃独立思考和艺术尊严,默默坚持冥想的艺术家自甘边缘。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中国当代艺术史填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图像经验。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空白,他们的创作和思想活动是一种“被遗忘的遗产”,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独特的“价值在边缘”现象。这本书就是对曹涌三十年艺术创作的实证性展示,他是一个艺术家个案的呈现。
[人们常说八十年代的艺术家是“半个哲学家”。曹涌的作品就是这种宏大叙事的艺术,但是悖论的是,它的外形是并不宏大,相反是通俗的卡通。曹涌的艺术观是纯艺术。但是他的纯艺术一方面指有创造性的语言样式,另一方面是表现“人味”和思想。艺术的终极目的是思想。 这似乎和观念艺术类似。但是曹涌反对为观念而观念。他主张通过符号表现观念。但是,他的符号并非抽象,而是从抽象走向具象。他说,“广义的艺术符号学在于扩展符号的领域。将抽象的图形扩展到具象的图形,并使具象图形符号化。”怎样使具象图形符号化? 曹涌认为,应当让图像具有时空意义。这个时空是特定的,和艺术家特定的经验感受相关。简而言之,曹涌的具象图形的符号化就是用艺术家的当代思想把某些具有象征指标的社会图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指意结构。这个指意结构提供时空联想。这就是抽象的具象化。
[抽象的具象化确实是曹涌的创见。这与普通的具象向抽象发展的思维方式相悖。曹涌让我们抽象地去看他作品中那些人物、动物等图像。这启发我们,不要拘泥于具体形象的具体现实意义,相反要开阔地、自由地理解它们的时空意义。这和“意在言外”是一个意思。
和很多来自西北的艺术家相似,曹涌的艺术离不开西北的土地和人文。通常人们认为,西北的野性、荒凉、广漠和原始是同意。它是生命的初始,也是反文明的象征。西北天生地具有了生命和原始的意味,其实,西北人的温柔敦厚和中和细腻的品格都是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从文明的角度讲,仰韶文化以及周、秦、汉核心文化发祥地所覆盖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只是在近现代,这些地区才被工业发展迅速的东南沿海反衬为“落后、缓慢和荒蛮”的大西北。而西北大地和西北人也毫无例外地成为现代文学、诗歌、音乐和美术赞颂原始和生命的永恒题材。西北先天地具有反现代和反理性的活力。同时,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中,西北又是曹涌的艺术生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的。1978年曹涌进入天水师范学院学习美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美术界在秦砖汉瓦,漠北敦煌中寻觅“现代美”的时代。如果说,西北在那些来自北京、上海等沿海大城市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是异国情调,那末作为西北人的曹涌则用现代主义的立体、印象或者超现实的形式为自我身份造像。它们都是“西北梦”,曹涌的西北是茁壮美丽的少女。但是,曹涌在这个阶段的“生命礼赞”中已经埋下了今后反现代、反工业和反理性的伏笔。
八十年代,曹涌从追究艺术本体开始,进入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个时期,他尝试用不同的意念形象和符号表现 某种西北精神。这是原始、纯净和广漠的世界。一些现代抽象和装饰形式成为曹涌的参照,但是,一种天生的“反现代”冲动和执拗的个人理念阻止曹涌走向任何教条的语言模式。他力求用最简洁、最有效和最辛辣的硬边插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虽然形式是直白的,但内中的语义则是复杂的。
曹涌从来不想用形式去表现自己的聪明、技巧能力和美感。因为形式是用来“刻画”这个世界中的人性嘴脸的。所以,曹涌的自我痕迹便显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美和不美往往走向它们的反面,所以,曹涌的绘画很少赞美什么。但是,他选择世俗中美的事物和美的人物。而这些美——美人、美景却都是罪恶之花。
曹涌所用的符号五花八门,但是他们大多与恶、腐化和糜烂相关。其中有动物,诸如老鼠、蝙蝠、蛇、甲虫、苍蝇、蟾蜍等。也有宏大叙事的人物,比如老子、毛像、当代明星“大脸”等等,但他们总是和女人相伴;国旗、地图、海洋总是被触目可见的黑色老鼠霸占;汽车、飞机、电器沾满令人不安的粘液。诸如此类,都昭示着危险的迫近,和世界末日的未来。
仅仅从图象的角度,就能发现曹涌是一个反权威主义者。所有的流行,特别是政治符号的流行都是愚昧的病毒。雷锋成为符号的现象,则是病毒的蔓延。
曹涌也是反文明主义者。这多少来自他的西北野性背景,更多的是,这来自他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失望。曹涌卡通中的世界是糜烂的,这个世界越现代,其文化和道德就越腐败、它越全球化,也越无救无解。
曹涌还运用很多形象符号去隐喻当代现实及文化。文化寓言实际上是用隐喻的方式批判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双重批判是辛辣的。比如,做于1984年的《现代野性》系列和1984年的《作了新娘的庄子》都是典型的文化隐喻题材。前者把密宗神像和现代女性裸体并置,同时插入欲望之树表现了现代文明和原始本能的同构性。而在《作了新娘的庄子》里面,曹涌把庄子放在上方中间的偶像位置,高悬于地面之上,而三个赤体女性用绳索紧紧拉着庄子。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暗示了庄子已经成为现代异国情调的代表,还是隐喻现代社会对传统道德的腐化?
不过,曹涌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政治波普中看到了他的符号化的危险性。“艺术越是走向符号化,就越具有波普感,越是面向现代生活就越有美国化,既要符号化,还要消解波普感,既要波普感,还要消解美国化。”
其实,曹涌的担忧在于波普化和美国化会导致八十年代精英批判精神的丢失。事实上也是如此。波普和美国化是流行时尚的代名词。流行时尚背后的主导动力是市场。在市场的驱动下,任何意识形态和道德底线都会变异。这在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中已经阐释的非常明白。但是,曹涌的判断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在参加了吕澎策划的《广州双年展》和曹涌自己组织的深圳展览之后,他越发意识到流行时尚是另一种神话的外装。
波普是符号。曹涌的卡通也是符号。但是,曹涌把卡通看作个人思想的言说,所以曹涌不能容忍波普卡通化对大众通俗和熟识化的投降。所以,曹涌的卡通仍然显出它的晦涩,但是波普的卡通确是一目了然。
近年来,曹涌对波普的消解发展为对当代全球化的辛辣批判。曹涌的卡通批判似乎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雅明、阿德诺等人的现代启蒙批判的注脚。启蒙的工具理性和个人自由被通俗大众趣味和文化工业的批量化复制所腐蚀。启蒙的人文思想最终被现代物质欲望和经济之上的世俗价值所颠覆。曹涌卡通中的各种病毒的蔓延恰恰是这个现代人类通病的漫画插图。今日中国的权力系统是旧日政治体制和新经济权贵之间共犯的产物。曹涌笔下的病毒是双重基因甚至多重基因组合的社会病毒。自然繁衍和集团复制的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生产着。
曹涌的艺术始于对原始、生命和纯粹的礼赞,发展为对政治病毒和物质污染的无奈批判。曹涌崇尚普遍化的思想符号,但是厌恶愚昧的流行大众文化。这是精英意识和大众时尚之间的冲突,是当代知识分子永远面对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