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当代 坦诚三辩 “反映当下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
发起人:扣搜搜  回复数:0   浏览数:991   最后更新:2012/02/16 10:56:05 by 扣搜搜
[楼主] 扣搜搜 2012-02-16 10:56:05

传统当代 坦诚三辩 “反映当下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


尽管画家、藏家、卖家都在强调,艺术没有所谓传统和当代之分,但事实上,这两个圈子却是真实存在的。更奇怪的是,传统和当代两个圈子的观点很少有过正面交锋,而更多的是误读、壁垒和彼此的冷落、相轻。



成都商报记者为此专门深入采访了各方观点,并将其呈现出来,形成一种虚拟时空中的交锋、争鸣。或许,这比沉默更有用。



愿这组艺术大争鸣能够推动这样的反思和包容,能够打破艺术圈壁垒,越辩越明。若能如此,则是艺术之幸,城市之幸,文明之幸。



是否真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传统圈子观点 当代艺术重批判 国画更多的是表现美



“当代艺术是带有批判性质的,它具有前瞻性;国画更多是表现现实和唯美。”国画家江溶认为,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创作理念不同,这是由画种性质决定的。管苠说:“真善美是中国画的审美方向。它不揭露丑陋和阴暗,引导人们健康向上,传达的是一种吉祥的信息。”



“其实我们画家私下交谈,对所谓的当代艺术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管苠认为,当代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当代艺术,中国画不等于保守,只是与调侃、批判性的油画采用了不同的绘画形式和对艺术不同的态度、审美取向。他提到,一次一个行为艺术家将一只猪的肚子剖开,把肠子等取出再塞回,结果猪当场死亡,这件事引起了对生命尊重的讨论。还有一次,一群传统艺术家看完一组赤裸裸写实表现妇女生产场景的当代艺术作品后,所有的人都因为过于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吃不下饭。



谈到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区别时,画家郭汝愚说:“中国画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数千年发展下来,空间仍然很大。西方绘画则是从依托自然发展到依托科学,当写实被发展到无以复加之后,就开始抽象;抽象发展到后来,没有了空间,就变成行为与装置。没有架上绘画,就失掉了绘画本质,艺术由此没落———行为与装置绝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



当代圈子观点 传统和当代,就像“搞物理的和搞生物的”



在知名当代艺术家、川大美术馆馆长熊宇看来,传统和当代的区别“像是学科不同的感觉”———当代对艺术材料和题材放得比较开,传统的绘画形式不同。“二者从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分歧,只是对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的理解上有区分,以及艺术家自身的追求不同而已。”他打了个比方,说二者就像是“搞物理的和搞生物的,不太聊得来”。



总体而言,熊宇并不讳言自己认为当代艺术相对而言要开放很多,“体现的是一种包容性,无论版画、水墨、油画还是综合材料,都可以归入当代艺术,而传统相对比较挑剔。我感觉这跟我们的精英学院艺术有关系。以前学艺术的一定要进美院,美院像是一个精英专业学校,高高在上;而当代艺术跟大众、社会和现实相结合,有点儿类似大学,比较包容,所有专业在一起,相互渗透、影响。”



当代艺术家罗发辉也客观地表示:传统产生的影响是传统的意义,当代产生的影响是当代的意义,“二者各有各的圈层和文化背景,传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稳步更新,当代在不断的淘汰和挫折中勇于探索。艺术其实有很多方向可以去走,大家都应该站在一个广泛的思维层面上去看问题。”



中国艺术怎么与世界接轨?



传统圈子观点 大家都去“中西结合”,你自己就没有了



著名工笔画家郭汝愚指出,现在有两个口号很流行,一个是“与世界接轨”,一个是“中西结合”,其实用在艺术上都不妥。“你要让艺术接轨,怎么接?与谁接?要中西结合,什么为西?西方的艺术流派极多,也很复杂,你接受什么是个人的问题,是个体自由,但作为口号不妥,大家都去结合,你自己就没有了。”



在这一点上,画家刘德扬也有着自己的忧虑:“在不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片面地输入西方的艺术理念,这可能会让下一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知道什么才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刘德扬认为这样不加甄别地一味拷贝,不是真正地与西方接轨,与世界接轨。



当代圈子观点 从来没有完全的创新,其中90%是传承



著名策展人顾振清说:“当下,传统国画家对当代艺术如果有刻意排斥,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我觉得很多人把传承和创新割裂了,其实从来没有完全的创新,都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其实也就是更新,其中90%是传承,10%是创新。”



顾振清还提到,像林风眠、赵无极等艺术家,都是一方面很重视和积极学习欧美的现代艺术,另一方面则反对“从根本上去学别的国家的传统艺术,那是血脉相传、环境造就而学不来的,是不应该随便融合的。”他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它肯定有综合人类各种文化的能力,也承担着传播更多新鲜思想的义务———我们应该把属于全人类的现代性文明,拿来广为使用。”


余文点击这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