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应奇:看一些掛名"當代藝術"的展覽真累
来源:新浪微博
@焦应奇:看一些掛名"當代藝術"的展覽真累,策劃人藝術家變著法地把雜七雜八的藝術作品塞進你的眼睛,改編你的知識和經驗。無奈。對一個能把垃圾作品炒成當代藝術且冠之大師的文化圈能說什麼呢?
12月23日11:31
焦應奇: 這些年,懶於看展覽,主要是受用不了這種思想的強姦。如果哪天能夠昇華到受奸亦樂時,便也無妨“在場”了~~
曹蕾cl:最近才知道策展人策展是收费的,那可想而知只要给钱什么品质不品质的,什么都能给招呼成展览,烂不为奇!我的那种关于伯乐千里马的论调被大家成为遥远的岁月
李一樊:转发此微博:常觉得去这种展场,特别像到满是孤魂野鬼坟场转了—圈。
杨介就是杨健:这是一直都有的,关键是得相信观众自己有判断力 相信观众会在一大堆鱼龙混杂的观展经验中成长起来然后具有了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不必太忧虑这些烂东西的存在
鲍栋:最近看什么展览了?私信说说
焦應奇:回复 @鲍栋:一直忙家里的事,沒看几个展覽,此博是對這幾年所看的一些展覽發發議論。下週末進城時聚下?
河上-高惠君:焦老兄,认同你说的挂名垃圾。但即使是垃圾,我觉得比看所谓正统的“国画”“水墨”的东西好些,那些嚼着甘蔗渣偏要嘴里说嚼着人参果的家伙们,还不如垃圾。(前些日子看了一个“新安画派”的展览,给我的感触颇深。类此的,则比比皆是)
焦應奇: 藝術一旦模式化,雖方便了傳播、學習模仿,同時也使人感到窒息和無望,如何避免進入模式、避免讓知識概念限定自己經驗生活的能力和想像力,成為實驗者的命題。是這樣罷。
杨博文01:不是说知识概念以外没有经验,而问题的关键是离开了知识与概念我们能否进行思考?人确实有感受,但一旦开始思考这种感受甚至言说这种感受那么它貌似就离不开知识与概念。知识与概念就像空气阻力,鸟儿总是希望没有阻力,这样它能飞得更快,但是它忘了,真空中它飞不起来。
梦宅1942:后现代主义就是在颠覆以往的一切秩序,其中就包括改变人的认识和经验,这是一个过程。但你完全可心不理它,专心自己对艺术的执着理解,做自己想做的事。艺术的品格本来就是包容的,就让这一切共存吧!
焦應奇 : 今天,看業已過去的後現代,除去積極的一面,它的負面之貢獻就是讓一些垃圾在多元和包容下欺世盜名。
@焦应奇:看一些掛名"當代藝術"的展覽真累,策劃人藝術家變著法地把雜七雜八的藝術作品塞進你的眼睛,改編你的知識和經驗。無奈。對一個能把垃圾作品炒成當代藝術且冠之大師的文化圈能說什麼呢?
12月23日11:31
焦應奇: 這些年,懶於看展覽,主要是受用不了這種思想的強姦。如果哪天能夠昇華到受奸亦樂時,便也無妨“在場”了~~
曹蕾cl:最近才知道策展人策展是收费的,那可想而知只要给钱什么品质不品质的,什么都能给招呼成展览,烂不为奇!我的那种关于伯乐千里马的论调被大家成为遥远的岁月
李一樊:转发此微博:常觉得去这种展场,特别像到满是孤魂野鬼坟场转了—圈。
杨介就是杨健:这是一直都有的,关键是得相信观众自己有判断力 相信观众会在一大堆鱼龙混杂的观展经验中成长起来然后具有了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不必太忧虑这些烂东西的存在
鲍栋:最近看什么展览了?私信说说
焦應奇:回复 @鲍栋:一直忙家里的事,沒看几个展覽,此博是對這幾年所看的一些展覽發發議論。下週末進城時聚下?
河上-高惠君:焦老兄,认同你说的挂名垃圾。但即使是垃圾,我觉得比看所谓正统的“国画”“水墨”的东西好些,那些嚼着甘蔗渣偏要嘴里说嚼着人参果的家伙们,还不如垃圾。(前些日子看了一个“新安画派”的展览,给我的感触颇深。类此的,则比比皆是)
焦應奇: 藝術一旦模式化,雖方便了傳播、學習模仿,同時也使人感到窒息和無望,如何避免進入模式、避免讓知識概念限定自己經驗生活的能力和想像力,成為實驗者的命題。是這樣罷。
杨博文01:不是说知识概念以外没有经验,而问题的关键是离开了知识与概念我们能否进行思考?人确实有感受,但一旦开始思考这种感受甚至言说这种感受那么它貌似就离不开知识与概念。知识与概念就像空气阻力,鸟儿总是希望没有阻力,这样它能飞得更快,但是它忘了,真空中它飞不起来。
梦宅1942:后现代主义就是在颠覆以往的一切秩序,其中就包括改变人的认识和经验,这是一个过程。但你完全可心不理它,专心自己对艺术的执着理解,做自己想做的事。艺术的品格本来就是包容的,就让这一切共存吧!
焦應奇 : 今天,看業已過去的後現代,除去積極的一面,它的負面之貢獻就是讓一些垃圾在多元和包容下欺世盜名。
当代艺术就是把艺术之权利还给大众,而不是艺术家把持的空中楼阁,所以用垃圾淹死艺术,是当代艺术家共同的责任,(那些靠非垃圾渔利的f4之类除外,他们没有责任和良知)。让垃圾来得猛烈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