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 “木玉明的世界”木玉明作品展
发起人:two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2403
最后更新:2008/01/29 02:19:58 by
“木玉明的世界”木玉明作品展
时间:11月10日 —— 12月31日
地点:140平方米画廊
木玉明,男,1971年生,籍贯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拉市乡安下村。
6岁起开始在家里院子的平地上用粉笔涂鸦。
艺术是他一生的任务,就象食物一样重要。
绘画是他用于表达自己的最适合的语言。
自小感受国画,初试纸墨。当他对于国画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他开始对西方的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他认为理解西方艺术,就应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以挖掘精神的出处。他就读于挪威的奥斯陆国家美术学院,并在当地生活了将近10年。之后,他又被众多艺术家所向往的著名荷兰艺术学院选中,在那里继续深造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他一直不断地在思考中西方文化艺术,并以各种方式去挑战自己,实验艺术,尝试用各种媒介去作为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的语言。他做了一系列的行为,曾经在法国做了有争议的装置艺术作品,并在当地引起长时间的凡响。
他一直对绘画语言做探索和试验。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正,反思,感悟,以及技术的语言掌握,使得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信手捏来,没有任何的束缚和局限,从他的作品中你不会看到有其他艺术家直接影响的迹象。其实,他已经凌驾与油画画面之上,远远地抛开各种限制和规则,并形成了他独具个人风格的语言。它的画面极具张力,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是他的作品的主题和话语。就象对于一个人,在看他的装束之前,你就已经被他的气质给迷住了。
这次在画廊展出的作品,是他从欧洲回来以后创作的一系列关于人在自我寻找,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品。人的视线被挡住了,精神迷失了方向,在寻找精神的支撑点。两个人头部都被红色的布蒙住,他们相互需要,又相互排斥,形成两个势力的对峙,又有弱势对强势的服从。
他多年来一直在试验材料转换来发展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
从这组纸上作品--人是黑色油彩,象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彩色的画布背景是他们的精神空间,有女人,有年轻人向往远行的飞机。商人们在期望维纳斯,小孩子们在毛的教育下长大。
黑色的人物,彩色的背景,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色彩颜料很好的掌握。而不是简单的符号和中国元素牵强并用,来仅仅达到一种暧昧的时尚效果。
油画的作品--他用油彩,水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的材料,即有油彩的厚度,又有水墨的拨洒,给作品增加了一种力量。因为有着深厚的中西方绘画功底,使得他能够游刃有余的使用和控制两种材料,并能恰到好处的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它们的长处。无疑,绘画已经成为了他的母语,成为了他表达自己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从他的绘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强烈的爆发力,他把他的个人感情,态度,精神都揉在一起,并把它们泼洒在画布上。中国绘画写意的一气呵成,和油画的厚度都从他的画布上得到了极度的发挥。从人的瞬间的动作的动感,也能看出他高超的绘画功底。他绘画水平的年龄,已经超过他实际年龄至少10岁。
木玉明是中国艺术家的另一种现象。他有着中国同一代艺术家典型的生活经历。他出生在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教育也已经开始走入正规,经济开始复苏,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有六十年代人的沉重,也没有80年代人的对舒适的生活理所当然的接受。他们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中国开放后给他们去看世界的机会,他们有责任感,有理想,有为理想而奋斗吃苦的精神。这一代也是中国和世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关注,和期待的一代。这一代,也总是对自己不满足的一代。
木关注的题目,更多的是关于人类,人们在国际大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木玉明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并一直坚持试验。作为他回国后第一次在画廊的展出,我们尽力给予他全面的展示。也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他的展览对他有个初步的认知。
时间:11月10日 —— 12月31日
地点:140平方米画廊
木玉明,男,1971年生,籍贯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拉市乡安下村。
6岁起开始在家里院子的平地上用粉笔涂鸦。
艺术是他一生的任务,就象食物一样重要。
绘画是他用于表达自己的最适合的语言。
自小感受国画,初试纸墨。当他对于国画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他开始对西方的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他认为理解西方艺术,就应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以挖掘精神的出处。他就读于挪威的奥斯陆国家美术学院,并在当地生活了将近10年。之后,他又被众多艺术家所向往的著名荷兰艺术学院选中,在那里继续深造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他一直不断地在思考中西方文化艺术,并以各种方式去挑战自己,实验艺术,尝试用各种媒介去作为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的语言。他做了一系列的行为,曾经在法国做了有争议的装置艺术作品,并在当地引起长时间的凡响。
他一直对绘画语言做探索和试验。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正,反思,感悟,以及技术的语言掌握,使得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信手捏来,没有任何的束缚和局限,从他的作品中你不会看到有其他艺术家直接影响的迹象。其实,他已经凌驾与油画画面之上,远远地抛开各种限制和规则,并形成了他独具个人风格的语言。它的画面极具张力,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是他的作品的主题和话语。就象对于一个人,在看他的装束之前,你就已经被他的气质给迷住了。
这次在画廊展出的作品,是他从欧洲回来以后创作的一系列关于人在自我寻找,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品。人的视线被挡住了,精神迷失了方向,在寻找精神的支撑点。两个人头部都被红色的布蒙住,他们相互需要,又相互排斥,形成两个势力的对峙,又有弱势对强势的服从。
他多年来一直在试验材料转换来发展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
从这组纸上作品--人是黑色油彩,象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彩色的画布背景是他们的精神空间,有女人,有年轻人向往远行的飞机。商人们在期望维纳斯,小孩子们在毛的教育下长大。
黑色的人物,彩色的背景,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色彩颜料很好的掌握。而不是简单的符号和中国元素牵强并用,来仅仅达到一种暧昧的时尚效果。
油画的作品--他用油彩,水墨,西方和东方的不同的材料,即有油彩的厚度,又有水墨的拨洒,给作品增加了一种力量。因为有着深厚的中西方绘画功底,使得他能够游刃有余的使用和控制两种材料,并能恰到好处的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它们的长处。无疑,绘画已经成为了他的母语,成为了他表达自己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从他的绘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强烈的爆发力,他把他的个人感情,态度,精神都揉在一起,并把它们泼洒在画布上。中国绘画写意的一气呵成,和油画的厚度都从他的画布上得到了极度的发挥。从人的瞬间的动作的动感,也能看出他高超的绘画功底。他绘画水平的年龄,已经超过他实际年龄至少10岁。
木玉明是中国艺术家的另一种现象。他有着中国同一代艺术家典型的生活经历。他出生在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教育也已经开始走入正规,经济开始复苏,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有六十年代人的沉重,也没有80年代人的对舒适的生活理所当然的接受。他们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中国开放后给他们去看世界的机会,他们有责任感,有理想,有为理想而奋斗吃苦的精神。这一代也是中国和世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关注,和期待的一代。这一代,也总是对自己不满足的一代。
木关注的题目,更多的是关于人类,人们在国际大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木玉明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并一直坚持试验。作为他回国后第一次在画廊的展出,我们尽力给予他全面的展示。也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他的展览对他有个初步的认知。
[attachment=78536]
[attachment=7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