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地”当代艺术项目/非常命题VS非常实践

常规创作中物质材料的奢侈,行为方式的惯性,矫揉造作的比酷,肤浅的视网膜刺激,思想空洞与大量撒娇式小聪明。
常规学术上老套的语言结构分析,情感表达的反复重提,呼吁个性张扬到几近雷同,一味追求形式突破的艺术进化论。
如果在自省中将这些逐一抛却,回到艺术与意识的本源,那么••••••
“余地”之命题文本——
•根据内心需要,艺术家从A中择取相应障碍进行创作。
A
非空间 (不依赖常规空间/完全不依赖任何空间)
非物质 (不依赖物质体量/完全不依赖任何物质)
非视觉 (不依赖视觉刺激/完全不依赖任何视觉)
非智力 (不依赖于小聪明/完全不依赖一点智力)
非语言 (不依赖文字话语/完全不依赖任何语言)
非表达 (不表达私密情绪/完全不表露任何态度)
非个性 (不过分的彰显个性/完全的抹杀个性化)
非艺术 (反常规艺术的新艺术/就完全不是艺术)
•根据作品形式,策划人从B中探寻展示其作品的方法。
B
行为
(策划人用任意行动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视外
(策划人用视觉之外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交易
(策划人用交易出售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心房
(策划人悄悄知晓了此件作品,并最终将其藏于自己的内心)
其他
(除此之外的诸多可能••••••)
•根据内心需要,艺术家从A中择取相应障碍进行创作。
A
非空间 (不依赖常规空间/完全不依赖任何空间)
非物质 (不依赖物质体量/完全不依赖任何物质)
非视觉 (不依赖视觉刺激/完全不依赖任何视觉)
非智力 (不依赖于小聪明/完全不依赖一点智力)
非语言 (不依赖文字话语/完全不依赖任何语言)
非表达 (不表达私密情绪/完全不表露任何态度)
非个性 (不过分的彰显个性/完全的抹杀个性化)
非艺术 (反常规艺术的新艺术/就完全不是艺术)
•根据作品形式,策划人从B中探寻展示其作品的方法。
B
行为
(策划人用任意行动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视外
(策划人用视觉之外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交易
(策划人用交易出售的方式呈现艺术家作品并留下传播痕迹)
心房
(策划人悄悄知晓了此件作品,并最终将其藏于自己的内心)
其他
(除此之外的诸多可能••••••)
“余地”之实践呈现——
《情书》
艺术家:曾鹏飞
实施地:毕业前夕的大学男寝楼道
两个放录装置你方唱罢我登场,贝多芬的爱情名曲“致爱丽丝”在此成为被环境蹂躏的代价:
一边设备播放“致爱丽丝”曲,另一边的则同时录音;之后这一边自动放出刚才所录音效,另一面则再次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在此反复放录中,被同时夹杂采录的还有过往人声的嘈杂,献给爱情的圣洁之音就这样在现实环境中被循环往复的染污、破坏,直至消失殆尽••••••









即将毕业的鹏飞在搬离男生宿舍的最后一天在其屋内调试他的声音作品——

过程音效——(网络及播放器原因,待传。)
“致爱丽丝”在楼道中被循环放录的第2遍,声音依然清晰、悦耳。
[wmv]/UpFile/UpAttachment/20111019268685.MP3[/wmv]
“致爱丽丝”完全消逝前的倒数第2遍,嘈杂中依稀一丝残存音律。
[wmv]/UpFile/UpAttachment/20111019344013.MP3[/wmv]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将已杂乱不堪的“致爱丽丝”最终音效带给身边100位年轻女子
数遍过后,起初的天籁之音几乎被现实环境吞噬,最终音效中残存的模糊旋律告诉聆听者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把鹏飞这件观念作品拿给身边的每一个年轻女子,聆听。
部分图片——




















《戒》
艺术家:雷鸣
实施地:青岛、北京
谈话表演:社会需要中的戒烟、戒欲、戒艺术••••••
在接到“余地”项目的命题文案后,艺术家雷鸣开始默默实施其“戒烟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戒掉多年的吸烟习惯,不再抽烟。艺术家的戒烟煎熬是在伴随着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度过的:从戒烟之生理益处本身到社会规训的需要;再引申至社会制度对个体一系列欲望之戒除;最终升华至我们对困扰自身的艺术之戒上。邀艺术家来京并为其拍摄采访视频,其内容不做任何修饰加工,不做公开发表。
采访视频截图——


与艺术家拍摄采访视频的过程中,从不吸烟的我平生第一次点燃了一颗香烟,但愿这也是最后一次——










艺术家戒烟期间绘制作品《山河入梦图》,据说画中景观均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了的历史文物——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邮件、电子邮件
将视频内容制作成为文本,通过(电子)邮件,艺术家由戒烟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将以广告的方式首度覆盖传播给全国烟草商。






《艺术骗卖》
艺术家:姚益清
实施地:长沙某村落
姚子见老家一块玩大的无业朋友A每日以敲诈外地车辆为生,正义感与救赎心理萌发:用在能艺术系统卖此录像为名骗A将其行为拍成DV短片,并以不再作恶为注与其打赌,曲线劝其向善。真混混A显然不相信假混混姚的谎言,更不会了解当代艺术的种种“骗术”。姚子把这个赌注扔给了我,我背负着这种被扭曲了的道德感,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欺诈?而被骗卖的又是谁?
作品方案的电子邮件——

邮寄而来的最终成品——


视频截图——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再培育1000位当代艺术收藏家
为当代艺术系统再培育1000个新客户,挣到一千元钱(以每张碟盈利一元的价格出售),帮助艺术家赢这个赌,从而至少向1000个人展示了姚子作品:加入“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及“淘宝网”,配合路边摊位终端销售,并以近乎传销游说的方式按平价艺术品价格卖给身边普通人。









经推介,该录像作品最终被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以1000元收藏——

《秘笈》
艺术家:邓云飞
实施地:艺术家的大脑和手机前的嘴巴
妄图&Want to,能成为作品么?
艺术家邓云飞通过长途电话用了大约一个小时向我报出了他的方案思想,之后便再也接不到他制作该作品的消息。8月末,云飞终于在百忙之中通过QQ被逼问出了全部真相——原来,其“作品”早在向我电话演说的那一刻就已经自我完毕了,即不会再有任何一点什么被呈现出来。
我分明也搞不懂他口述过的那些凌乱的所谓思想,努力回忆后精简其基本大意为:
艺术家妄图&Want to创造一个艺术和哲学上的精神“奇点”,他觉得那就是以前文明的终点;而未来的艺术也将在这个点上重新爆发,那又会是另一种文明的起点。
我萌后不禁追问,“妄图”或者“Want to”本身能成为构成艺术作品的全部么?
电话录音是不会有了,但与艺术家沟通的QQ记录将成为该“作品”的唯一证词——

QQ摘录——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用一生的时间将艺术家的“妄图&Want to”变为可能

《此处留白》
艺术家:王尔曼
实施地:暂无
时至今日,王尔曼小姐仍未向我报出作品的实施方案,给她留一个空白区域,等其作品成型再添补上去•••••

策划者:暂无
展示法:暂无

《周末下午的偶发游戏》
艺术家:余景
实施地:西单、清华
艺术家以一百元为失败罚金与过客互动,称其可在一定时间内逃离你的视野范围••••••





艺术家经过多次寻找,终于在清华园内与几位学生达成互动协议,但却是反向逃脱,即他们要逃脱艺术家的视野——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顺搭人民币流通便车
1、将余景偶发行为浓缩成一句话——“要我如何逃脱你的双眼”。
2、一张百元人民币由整到零反复消费,直至用尽,此句话将被同时手抄于期间所得的每张钱币上。
3、艺术家梦想之“逃离”将在钞票的反复传播中再次成为难以实现的幻象。

实施过程——







《4cm》
艺术家:梁半
实施地:北漂出租屋
梁半于千里之外向我报出了他的实施方案:降低屋内家具4厘米。
这件听起来就不曾惊慌失措的作品已然触碰了每一位被告知者的神经,据说这是为了唤起曾经的集体成长经验:小男(女)孩在自家房中悄悄长高的同时,屋内家具也在悄悄的降低,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就像这微不足道的4厘米。早已成年的艺术家在其北漂出租屋内还原(追忆)了此般状态。
过程录像截图——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不断邀北漂朋友到此房中做客
每周末,持续不断的邀请北漂朋友到艺术家房中做客、交流,受邀者不知不觉中已身处艺术家作品之中,却并不是她的知情人!
邀请仍在继续——
















附:作品的生成几乎经历了年轻艺术家的所有困境——四处飘荡、精神困顿、经费紧张、甚至彼此间的交流障碍,几个月间与艺术家无数次的反复沟通、磨合成为一份颇具纪念价值的珍贵财富!





《佛说,佛挡杀佛!》
艺术家:Sakyason
实施地:供奉佛像的自家房中
艺术家Sakyason拿给我一盒废弃的胶卷,告诉我是一件“现成品”:
他与她在家中佛像前陈冠希式的疯狂拍照,
事毕,曝光胶卷。
艳色停留于黑暗胶片,顷刻又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艺术家Sakyason仅仅给了我一盒报废的胶片——

根据艺术家口述,对曝光前胶片内容的猜想——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夜潜古董店,拜访另一尊佛像
心怀Sakyason胶片里不可视的观念,在黑暗中去亲近一座同样不见面目的本尊如来,求解。





《情书》
艺术家:曾鹏飞
实施地:毕业前夕的大学男寝楼道
两个放录装置你方唱罢我登场,贝多芬的爱情名曲“致爱丽丝”在此成为被环境蹂躏的代价:
一边设备播放“致爱丽丝”曲,另一边的则同时录音;之后这一边自动放出刚才所录音效,另一面则再次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在此反复放录中,被同时夹杂采录的还有过往人声的嘈杂,献给爱情的圣洁之音就这样在现实环境中被循环往复的染污、破坏,直至消失殆尽••••••









即将毕业的鹏飞在搬离男生宿舍的最后一天在其屋内调试他的声音作品——

过程音效——(网络及播放器原因,待传。)
“致爱丽丝”在楼道中被循环放录的第2遍,声音依然清晰、悦耳。
[wmv]/UpFile/UpAttachment/20111019268685.MP3[/wmv]
“致爱丽丝”完全消逝前的倒数第2遍,嘈杂中依稀一丝残存音律。
[wmv]/UpFile/UpAttachment/20111019344013.MP3[/wmv]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将已杂乱不堪的“致爱丽丝”最终音效带给身边100位年轻女子
数遍过后,起初的天籁之音几乎被现实环境吞噬,最终音效中残存的模糊旋律告诉聆听者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把鹏飞这件观念作品拿给身边的每一个年轻女子,聆听。
部分图片——




















《戒》
艺术家:雷鸣
实施地:青岛、北京
谈话表演:社会需要中的戒烟、戒欲、戒艺术••••••
在接到“余地”项目的命题文案后,艺术家雷鸣开始默默实施其“戒烟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戒掉多年的吸烟习惯,不再抽烟。艺术家的戒烟煎熬是在伴随着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度过的:从戒烟之生理益处本身到社会规训的需要;再引申至社会制度对个体一系列欲望之戒除;最终升华至我们对困扰自身的艺术之戒上。邀艺术家来京并为其拍摄采访视频,其内容不做任何修饰加工,不做公开发表。
采访视频截图——


与艺术家拍摄采访视频的过程中,从不吸烟的我平生第一次点燃了一颗香烟,但愿这也是最后一次——










艺术家戒烟期间绘制作品《山河入梦图》,据说画中景观均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了的历史文物——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邮件、电子邮件
将视频内容制作成为文本,通过(电子)邮件,艺术家由戒烟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将以广告的方式首度覆盖传播给全国烟草商。






《艺术骗卖》
艺术家:姚益清
实施地:长沙某村落
姚子见老家一块玩大的无业朋友A每日以敲诈外地车辆为生,正义感与救赎心理萌发:用在能艺术系统卖此录像为名骗A将其行为拍成DV短片,并以不再作恶为注与其打赌,曲线劝其向善。真混混A显然不相信假混混姚的谎言,更不会了解当代艺术的种种“骗术”。姚子把这个赌注扔给了我,我背负着这种被扭曲了的道德感,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欺诈?而被骗卖的又是谁?
作品方案的电子邮件——

邮寄而来的最终成品——


视频截图——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再培育1000位当代艺术收藏家
为当代艺术系统再培育1000个新客户,挣到一千元钱(以每张碟盈利一元的价格出售),帮助艺术家赢这个赌,从而至少向1000个人展示了姚子作品:加入“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及“淘宝网”,配合路边摊位终端销售,并以近乎传销游说的方式按平价艺术品价格卖给身边普通人。









经推介,该录像作品最终被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以1000元收藏——

《秘笈》
艺术家:邓云飞
实施地:艺术家的大脑和手机前的嘴巴
妄图&Want to,能成为作品么?
艺术家邓云飞通过长途电话用了大约一个小时向我报出了他的方案思想,之后便再也接不到他制作该作品的消息。8月末,云飞终于在百忙之中通过QQ被逼问出了全部真相——原来,其“作品”早在向我电话演说的那一刻就已经自我完毕了,即不会再有任何一点什么被呈现出来。
我分明也搞不懂他口述过的那些凌乱的所谓思想,努力回忆后精简其基本大意为:
艺术家妄图&Want to创造一个艺术和哲学上的精神“奇点”,他觉得那就是以前文明的终点;而未来的艺术也将在这个点上重新爆发,那又会是另一种文明的起点。
我萌后不禁追问,“妄图”或者“Want to”本身能成为构成艺术作品的全部么?
电话录音是不会有了,但与艺术家沟通的QQ记录将成为该“作品”的唯一证词——

QQ摘录——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用一生的时间将艺术家的“妄图&Want to”变为可能

《此处留白》
艺术家:王尔曼
实施地:暂无
时至今日,王尔曼小姐仍未向我报出作品的实施方案,给她留一个空白区域,等其作品成型再添补上去•••••

策划者:暂无
展示法:暂无

《周末下午的偶发游戏》
艺术家:余景
实施地:西单、清华
艺术家以一百元为失败罚金与过客互动,称其可在一定时间内逃离你的视野范围••••••





艺术家经过多次寻找,终于在清华园内与几位学生达成互动协议,但却是反向逃脱,即他们要逃脱艺术家的视野——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顺搭人民币流通便车
1、将余景偶发行为浓缩成一句话——“要我如何逃脱你的双眼”。
2、一张百元人民币由整到零反复消费,直至用尽,此句话将被同时手抄于期间所得的每张钱币上。
3、艺术家梦想之“逃离”将在钞票的反复传播中再次成为难以实现的幻象。

实施过程——







《4cm》
艺术家:梁半
实施地:北漂出租屋
梁半于千里之外向我报出了他的实施方案:降低屋内家具4厘米。
这件听起来就不曾惊慌失措的作品已然触碰了每一位被告知者的神经,据说这是为了唤起曾经的集体成长经验:小男(女)孩在自家房中悄悄长高的同时,屋内家具也在悄悄的降低,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就像这微不足道的4厘米。早已成年的艺术家在其北漂出租屋内还原(追忆)了此般状态。
过程录像截图——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不断邀北漂朋友到此房中做客
每周末,持续不断的邀请北漂朋友到艺术家房中做客、交流,受邀者不知不觉中已身处艺术家作品之中,却并不是她的知情人!
邀请仍在继续——
















附:作品的生成几乎经历了年轻艺术家的所有困境——四处飘荡、精神困顿、经费紧张、甚至彼此间的交流障碍,几个月间与艺术家无数次的反复沟通、磨合成为一份颇具纪念价值的珍贵财富!





《佛说,佛挡杀佛!》
艺术家:Sakyason
实施地:供奉佛像的自家房中
艺术家Sakyason拿给我一盒废弃的胶卷,告诉我是一件“现成品”:
他与她在家中佛像前陈冠希式的疯狂拍照,
事毕,曝光胶卷。
艳色停留于黑暗胶片,顷刻又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艺术家Sakyason仅仅给了我一盒报废的胶片——

根据艺术家口述,对曝光前胶片内容的猜想——



策划者:王冠
展示法:夜潜古董店,拜访另一尊佛像
心怀Sakyason胶片里不可视的观念,在黑暗中去亲近一座同样不见面目的本尊如来,求解。





那个骗钱的挺好



还挺学术的,策展人现在的权利就是太大了,可不可以和艺术家一起进行一些类似的深度合作
有点没看懂
<4CM>,
这件听起来就不曾惊慌失措的作品已然触碰了每一位被告知者的神经,据说这是为了唤起曾经的集体成长经验:小男(女)孩在自家房中悄悄长高的同时,屋内家具也在悄悄的降低,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就像这微不足道的4厘米。早已成年的艺术家在其北漂出租屋内还原(追忆)了此般状态。
这件听起来就不曾惊慌失措的作品已然触碰了每一位被告知者的神经,据说这是为了唤起曾经的集体成长经验:小男(女)孩在自家房中悄悄长高的同时,屋内家具也在悄悄的降低,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就像这微不足道的4厘米。早已成年的艺术家在其北漂出租屋内还原(追忆)了此般状态。
再培育1000个新客户,不是郑国谷多年前的方案吗??露馅了,急功近利
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没人顶了呢???








注册后才能发言吗?
哈。。。原来不用注册就可以啊
牛逼
牛逼啊!
从你的方案里我读到以下信息:
1.反对当下创作模式中“物质材料的奢侈、行为方式的惯性、矫揉造作的炫酷、肤浅的视网膜刺激、思想空洞与大量撒娇式小聪明”。
2.反对当下批评模式中“老套的语言结构分析、情感表达的反复重提、呼吁个性张扬到几近雷同、一味追求形式突破的艺术进化论”。
3.倡导一种“新艺术”(不管是习气还是形式)。
针对以上逐条发表我的意见:
1.这些东西不是艺术(你懂的,呵呵),根本不值得批判。
2从丹托,基迪开始,西方对新维特根斯坦主义早有微词,新艺术批评正处在构建过程之中,尚未形成大的运动。但你对批评模式的见解只是其进行新探索的基点,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3.这是你此次组织展览的重点,与其说是艺术改革运动,不如说是道德倡议。“八非八不”完全回到后现代之初的艺术界状态。非物质 :观念艺术,非视觉 :声音艺术,非智力:偶发艺术,非表达:大地艺术,非个性和非艺术本就是后现代艺术的特征,非空间会使人想到克莱因的空无展览,而极端的无空间只能回到大爆炸之前了。而且昂贵,炫酷,刺激,聪明的未必不是艺术,在你限制之内的作品也未必不“思想空洞”。
问题在表述上。如果你想用一些限制跟大家互动玩一玩,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何必要加上条件1和2?而如果你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那并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案。你常常会把很多概念拿来一起用,但总会在逻辑上出现混乱,这简直成了你的“硬伤”。如果把条件1和2去掉,完全可以提出一些更好玩的限制,大家可以更high些,你说呢?
一个关注你的老友
1.反对当下创作模式中“物质材料的奢侈、行为方式的惯性、矫揉造作的炫酷、肤浅的视网膜刺激、思想空洞与大量撒娇式小聪明”。
2.反对当下批评模式中“老套的语言结构分析、情感表达的反复重提、呼吁个性张扬到几近雷同、一味追求形式突破的艺术进化论”。
3.倡导一种“新艺术”(不管是习气还是形式)。
针对以上逐条发表我的意见:
1.这些东西不是艺术(你懂的,呵呵),根本不值得批判。
2从丹托,基迪开始,西方对新维特根斯坦主义早有微词,新艺术批评正处在构建过程之中,尚未形成大的运动。但你对批评模式的见解只是其进行新探索的基点,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3.这是你此次组织展览的重点,与其说是艺术改革运动,不如说是道德倡议。“八非八不”完全回到后现代之初的艺术界状态。非物质 :观念艺术,非视觉 :声音艺术,非智力:偶发艺术,非表达:大地艺术,非个性和非艺术本就是后现代艺术的特征,非空间会使人想到克莱因的空无展览,而极端的无空间只能回到大爆炸之前了。而且昂贵,炫酷,刺激,聪明的未必不是艺术,在你限制之内的作品也未必不“思想空洞”。
问题在表述上。如果你想用一些限制跟大家互动玩一玩,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何必要加上条件1和2?而如果你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那并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案。你常常会把很多概念拿来一起用,但总会在逻辑上出现混乱,这简直成了你的“硬伤”。如果把条件1和2去掉,完全可以提出一些更好玩的限制,大家可以更high些,你说呢?
一个关注你的老友
不错的作品,顶一个
观念艺术的穷途末路?
艺术家之间的观念交换?
好像并没有产生出什么火花来呀。
艺术家之间的观念交换?
好像并没有产生出什么火花来呀。

观念的,太观念的!







你的选择项没有在这个网上展览中显示出来,是你的疏漏还是你要考验观众的智商?

放爱丽丝的那哥们 跟我的方案一样 哈哈 但声音不一样 呵呵
不错,顶王冠,我一直在关注你.
顶姚益清,我一直在看好你.
顶姚益清,我一直在看好你.
《情书》:
作者:看上去有体温,实际上只有余温
策展人:让余温变成尸体。
《戒》:
作者:过于日常,不是所有的“常”都能变成在床上“日”。
策展人:既使当众性交也不能证明你性经验的丰富。
《艺术骗卖》:
作者:一碗清淡的小汤。
策展人:不一定要上五星级酒店的。
《秘笈》:
作者:太把自己当成人。
策展人:太把自己当小人。
《周末下午的偶发游戏》:
作者:第一场游戏是开发智力。
策展人:第二场游戏就是“非诚勿扰”。
《4cm》
作者:小聪明多了的人大家都不喜欢。
策展人:千万别叫那么多人一起玩。
《佛说,佛挡杀佛》:
作者:就是个小鬼
策展人:打小鬼不用钟魁。
作者:看上去有体温,实际上只有余温
策展人:让余温变成尸体。
《戒》:
作者:过于日常,不是所有的“常”都能变成在床上“日”。
策展人:既使当众性交也不能证明你性经验的丰富。
《艺术骗卖》:
作者:一碗清淡的小汤。
策展人:不一定要上五星级酒店的。
《秘笈》:
作者:太把自己当成人。
策展人:太把自己当小人。
《周末下午的偶发游戏》:
作者:第一场游戏是开发智力。
策展人:第二场游戏就是“非诚勿扰”。
《4cm》
作者:小聪明多了的人大家都不喜欢。
策展人:千万别叫那么多人一起玩。
《佛说,佛挡杀佛》:
作者:就是个小鬼
策展人:打小鬼不用钟魁。
楼上仁兄够狠漏了一个
《此处留白》
作者:和策展人啥关系没作品来蒙事
观众:我们全都看见了
《此处留白》
作者:和策展人啥关系没作品来蒙事
观众:我们全都看见了



牛p
根据内心需要,艺术家从A中择取相应障碍进行创作
根据作品形式,策划人从B中探寻展示其作品的方法
鸡皮疙瘩竟然掉了一地~~~~
根据作品形式,策划人从B中探寻展示其作品的方法
鸡皮疙瘩竟然掉了一地~~~~

蒙人的吧,几位都是“聪明人哪!

有点意思,但整体上似乎有点弱。戒烟那哥们长得真给力~
王冠,你妈叫你回家吃饭!水平不行逞什么强,请一百个人也是白搭。还真当自己是宇宙小小发明家呢?
属于近几年看到的蛮有想法的“小成本”展览。其实单件作品都属于中上等水平,艺术家的互动环节增色不少。





王冠,可以啊,很长时间没听到你消息了,还以为你退出圈子了呢,原来是憋了股劲做作品呢。挺不错的,比以前进步大了去了。下次有什么活动叫我一声啊。有空的时候跟我联系一下,最近有好些问题要请教。
老黄
老黄
求解:请问那个艺术家做到了A选项中的任何一项?我一个一个比着看的,还真没看出来。





其实蛮无聊的,,,不够给力就算不上年轻人,,,说句心里话简直一群老朽,,,超级模仿秀而已,,,
老实说,什么时候能叫我参与下,什么时候你们就都有戏了,,,自己猜去吧!!!哈哈
还是不错的
王冠老师不错,我会默默的关注你支持你的!
深圳卖淫女情感日记大披露aaaaaaaaaaaaaaa~~~~



王老师不去跟卖淫女互动一下吗?
哈哈。除了我都不是美女啊 lili~
值得警惕的一个事是,去年,一个朋友聊天时说,泛道德主义有时是艺术家的天敌,它会让你“政治正确”,却不能让你发挥你的特质。这就是说,艺术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你不得不既任性又自私 CUICUI
没新意没冲击没趣味没思路没视觉没传统没创新没意思没深度有希望













我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学国画的比较传统,不如你们会玩敢实验,但看到你们这样我觉得真的挺好的,对我也很有启发,
其实各种绘画都一样我觉得,就是个悟性的问题, OK不?

没什么意思
forgetart:现在做艺术就是,挺好的一个事,很快的就冷了,回头想想也那么回事,然后
然后洗洗睡吧。
哈哈,看啦,马赛克那个好玩滴!
据悉,艺术市场不景气、资本泡沫恒生,年轻艺术家前途未卜,各位是想用如此虚无缥缈的方式来反讽当下现实么?

艺术家在今天唯一还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制造虚假的繁荣,从而反讽这个世界

2012年属于年轻人哦~~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