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艺之非常罪,非常美
——《虹》 madame FIGARO 2006年第二期 总第216期
统筹:红伶 采访、撰文:苏木 摄影:刘展耘 化妆:大海
“他是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
管艺,因为知名画家方力钧的一句话“他是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而被越来越多伸长了脖子张望高雅文化圈子的门外汉所得知。一听说这个人,我的想象力又开始发作,虽然有关当代艺术的知识少得可怜,但脑海里还是残留着一些肤浅的表面信息,和几个传奇式人物的片面印象,比如英国萨奇画廊的主人萨奇先生。他在20年前就开始收藏现当代作品,并且长时间地扮演了艺术赞助人、策展人的多重角色,在圈里毁誉参半。别人收藏,是为了满足愉悦自己,可萨奇不一样,他常常把在展览上看到的钟意作品,一骨脑儿买下来,然后喜新厌旧、淘汰、交易??兴许是萨奇的眼光太毒辣,凡被他看中的艺术家会立刻“鲤鱼跃龙门”,由无名之辈,摇身一变为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
见到这位高大魁梧的山东汉子,一番当面的洗脑后,才知道这回是错得离了谱。收藏家身份首先就暧昧不清,他并非那种钱多得有几座金山,随便拿个几百万出来,在克里斯蒂或者是索斯比拍卖行,购买中国唐宋字画或者是明代瓷器,打发闲情逸致、剩余时光的“标准收藏家”,那些老古董属于架上作品,放在气派的宅子里,只是提升品位、摆明身家。“我这里大多是雕塑、装置、影像、照片、绘画,大大小小500多件吧,还有几百张艺术家的创作手稿。”管艺向我介绍他热衷的当代艺术形式。为什么是这些看起来并不惹眼的作品呢?“其实,装置在空间上更具有身体体验的特征,对环境有很强的控制力。至今为止,全世界有90%的收藏家还是想买画,这也是为什么杜尚的装置作品价格甚至不及毕加索绘画十分之一的缘故吧,”他在为后现代艺术大鸣不平。
我们看看当代艺术在西方的真实处境吧,据说,这块市场可能是那里“最后一个不理性的交易市场”。2004年,伦敦的索斯比推出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系列艺术品“药丸餐厅”竟然拍得1100万英镑,其中一个原本只值90至125美元的马蒂尼酒杯破纪录地卖到了8650美元;一名收藏家以3万英镑价格购入崔西·艾敏用霓虹灯管拼出的“亲吻我的灵魂”(kiss my soul);2005年伊始,那位萨奇先生就以625万英镑的天价卖出达明·赫斯特的鲨鱼雕塑,创下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价,而在14年前,他购入该件作品只不过花了5万英镑。在英国艺术委员会出版的《市场探究》报告中,他们惊人指出,每年英国艺术品市场中当代艺术品的升值潜力在3.5亿英镑左右。事实上,你花3万英镑就能买到很不错的17世纪风景画,但是,在如今一些年轻收藏家心目中,远不如高价买下一个赫斯特的药柜和艾敏的霓虹灯来得时尚先锋。只不过在中国,管艺倾注巨大热情的领域,有段时间的确很冷。
“如果创造艺术是一场犯罪,我就要找到它的证据”
你不得不钦佩管艺的魄力,为了执著的艺术观,行事惊人。他能够花几万美金,买下一件影像艺术家的Video作品,这在很多传统意义上的鉴赏家眼里,根本是不可想象的。最有趣最疯狂的,莫过于他花了一大笔钱,彻底买下一个艺术方案的事情,除了图纸,可能只剩空气,当博物馆要搞展览的时候,再自行搭建。似乎在管艺这里,某种艺术上的统一判断标准,是毫不存在的,“不要简单的追名,盲目的崇拜。当然有些有名的艺术家确实不错,但是你要知道到底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管艺的美学自有体系,坚持过去从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浙江美术学院)走出来的创作者,形成了当代艺术领域里最重要的流派,所以费尽心思,辗转多年,将这个浪潮里大多数代表性作品,收为己有,等着有那么一天,有更多人看到。“如果创造艺术是一场犯罪,我就要找到它的证据。浙美流派在艺术思潮和美学上一直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当然,“浙美现象”只是我的一个点,还有其他很多点,我只是试图用多元的方法构架一个从多角度看的美术馆,将我认为对美术史、对中国文化有价值的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作为我存在过的物证。”我问及未来打算,他说,他未来的工作是成立一个当代艺术基金会,以保证美术馆健康的运行下去,包括还要对国家美术馆作一些当代艺术的捐赠计划。
和管艺聊天,是最能激越头脑的事情,你永远不用发愁和他没有话说,艺术、社会现象、甚至是超女,他能用非常独到、细腻的观察,善意的批判,来和你闪过对话的灵光,除非你自觉这些索然无味。他梳理起现代文化艺术,更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尼采、杜尚、德里达。福柯、波伊斯、安迪·沃霍??信手拈来,怪不得,他还会经常给美术学院的学生们补补美术史方面的营养,以便他们尽快找到当代艺术的现实坐标,这个笑起来有些腼腆,举止慢条斯理的优雅,气质不俗的中年男人,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背景,他其实才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真正的艺术家,比打着收藏旗号的人更有心,活得更高级。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有些大型作品没有地方放”
宋庄,位于被著名小说家李冯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北京通县。管艺那个有着2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的仓库式当代艺术博物馆,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的一隅。即使你来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建筑面前,都会寻不见入口,仿佛它只能等着主人,念一声“芝麻开门”的咒语,才会“倏”的一声张开大门。进去后,你会当场震惊住这里的大有洞天,王广义、方力均、张小刚、艾未未、 吴山专、张培力、顾德新、王兴伟、颜磊、周铁海??还有管艺最推崇的黄永平,他们的代表作品,呈无规则性的陈列,“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有些大型作品没有地方放。”他对我说,他希望这些艺术品可以进入地铁、剧院等城市的公共空间,能跟观众发生更密切的关系,这在国外,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文化能以更日常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谁将把中国新的艺术写起来?”
西方关注管艺,他们惊奇在当代艺术西方语权的情景下。中国收藏家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见解。管艺2005年6月瑞士巴塞儿博览会发言过后,又有很多邀请纷至沓来。近几个月,关于管艺的采访不断:德国。法国联合艺术电视台(ART TV)、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英国〈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意大利<FLASH ART>和<L'ESPROSSO>、美国〈华尔街时报〉、英国的<CONTEMPORARY>等近20家国际专业媒体与公众媒体都对其进行了采访与报道。这是一个国际重要媒体对管艺工作的一个描述:
“谁将把中国新的艺术史写起来?Moma 或Tate Gallery 的策划人或者组织官方两年艺术展的艺术家协会?可能是新现象的主要人物。他们的识别标记是爱好艺术的收藏家管艺先生,管艺决定把他收藏的五百个艺术品来建立个历史,叙述这种新的混合物: 精神性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和革新、形式的和概念的研究,这就是中国艺术研究的本体。”
——《虹》 madame FIGARO 2006年第二期 总第216期
统筹:红伶 采访、撰文:苏木 摄影:刘展耘 化妆:大海
“他是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
管艺,因为知名画家方力钧的一句话“他是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而被越来越多伸长了脖子张望高雅文化圈子的门外汉所得知。一听说这个人,我的想象力又开始发作,虽然有关当代艺术的知识少得可怜,但脑海里还是残留着一些肤浅的表面信息,和几个传奇式人物的片面印象,比如英国萨奇画廊的主人萨奇先生。他在20年前就开始收藏现当代作品,并且长时间地扮演了艺术赞助人、策展人的多重角色,在圈里毁誉参半。别人收藏,是为了满足愉悦自己,可萨奇不一样,他常常把在展览上看到的钟意作品,一骨脑儿买下来,然后喜新厌旧、淘汰、交易??兴许是萨奇的眼光太毒辣,凡被他看中的艺术家会立刻“鲤鱼跃龙门”,由无名之辈,摇身一变为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
见到这位高大魁梧的山东汉子,一番当面的洗脑后,才知道这回是错得离了谱。收藏家身份首先就暧昧不清,他并非那种钱多得有几座金山,随便拿个几百万出来,在克里斯蒂或者是索斯比拍卖行,购买中国唐宋字画或者是明代瓷器,打发闲情逸致、剩余时光的“标准收藏家”,那些老古董属于架上作品,放在气派的宅子里,只是提升品位、摆明身家。“我这里大多是雕塑、装置、影像、照片、绘画,大大小小500多件吧,还有几百张艺术家的创作手稿。”管艺向我介绍他热衷的当代艺术形式。为什么是这些看起来并不惹眼的作品呢?“其实,装置在空间上更具有身体体验的特征,对环境有很强的控制力。至今为止,全世界有90%的收藏家还是想买画,这也是为什么杜尚的装置作品价格甚至不及毕加索绘画十分之一的缘故吧,”他在为后现代艺术大鸣不平。
我们看看当代艺术在西方的真实处境吧,据说,这块市场可能是那里“最后一个不理性的交易市场”。2004年,伦敦的索斯比推出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系列艺术品“药丸餐厅”竟然拍得1100万英镑,其中一个原本只值90至125美元的马蒂尼酒杯破纪录地卖到了8650美元;一名收藏家以3万英镑价格购入崔西·艾敏用霓虹灯管拼出的“亲吻我的灵魂”(kiss my soul);2005年伊始,那位萨奇先生就以625万英镑的天价卖出达明·赫斯特的鲨鱼雕塑,创下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价,而在14年前,他购入该件作品只不过花了5万英镑。在英国艺术委员会出版的《市场探究》报告中,他们惊人指出,每年英国艺术品市场中当代艺术品的升值潜力在3.5亿英镑左右。事实上,你花3万英镑就能买到很不错的17世纪风景画,但是,在如今一些年轻收藏家心目中,远不如高价买下一个赫斯特的药柜和艾敏的霓虹灯来得时尚先锋。只不过在中国,管艺倾注巨大热情的领域,有段时间的确很冷。
“如果创造艺术是一场犯罪,我就要找到它的证据”
你不得不钦佩管艺的魄力,为了执著的艺术观,行事惊人。他能够花几万美金,买下一件影像艺术家的Video作品,这在很多传统意义上的鉴赏家眼里,根本是不可想象的。最有趣最疯狂的,莫过于他花了一大笔钱,彻底买下一个艺术方案的事情,除了图纸,可能只剩空气,当博物馆要搞展览的时候,再自行搭建。似乎在管艺这里,某种艺术上的统一判断标准,是毫不存在的,“不要简单的追名,盲目的崇拜。当然有些有名的艺术家确实不错,但是你要知道到底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管艺的美学自有体系,坚持过去从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浙江美术学院)走出来的创作者,形成了当代艺术领域里最重要的流派,所以费尽心思,辗转多年,将这个浪潮里大多数代表性作品,收为己有,等着有那么一天,有更多人看到。“如果创造艺术是一场犯罪,我就要找到它的证据。浙美流派在艺术思潮和美学上一直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当然,“浙美现象”只是我的一个点,还有其他很多点,我只是试图用多元的方法构架一个从多角度看的美术馆,将我认为对美术史、对中国文化有价值的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作为我存在过的物证。”我问及未来打算,他说,他未来的工作是成立一个当代艺术基金会,以保证美术馆健康的运行下去,包括还要对国家美术馆作一些当代艺术的捐赠计划。
和管艺聊天,是最能激越头脑的事情,你永远不用发愁和他没有话说,艺术、社会现象、甚至是超女,他能用非常独到、细腻的观察,善意的批判,来和你闪过对话的灵光,除非你自觉这些索然无味。他梳理起现代文化艺术,更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尼采、杜尚、德里达。福柯、波伊斯、安迪·沃霍??信手拈来,怪不得,他还会经常给美术学院的学生们补补美术史方面的营养,以便他们尽快找到当代艺术的现实坐标,这个笑起来有些腼腆,举止慢条斯理的优雅,气质不俗的中年男人,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背景,他其实才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真正的艺术家,比打着收藏旗号的人更有心,活得更高级。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有些大型作品没有地方放”
宋庄,位于被著名小说家李冯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北京通县。管艺那个有着2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的仓库式当代艺术博物馆,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的一隅。即使你来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建筑面前,都会寻不见入口,仿佛它只能等着主人,念一声“芝麻开门”的咒语,才会“倏”的一声张开大门。进去后,你会当场震惊住这里的大有洞天,王广义、方力均、张小刚、艾未未、 吴山专、张培力、顾德新、王兴伟、颜磊、周铁海??还有管艺最推崇的黄永平,他们的代表作品,呈无规则性的陈列,“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有些大型作品没有地方放。”他对我说,他希望这些艺术品可以进入地铁、剧院等城市的公共空间,能跟观众发生更密切的关系,这在国外,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文化能以更日常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谁将把中国新的艺术写起来?”
西方关注管艺,他们惊奇在当代艺术西方语权的情景下。中国收藏家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见解。管艺2005年6月瑞士巴塞儿博览会发言过后,又有很多邀请纷至沓来。近几个月,关于管艺的采访不断:德国。法国联合艺术电视台(ART TV)、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英国〈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意大利<FLASH ART>和<L'ESPROSSO>、美国〈华尔街时报〉、英国的<CONTEMPORARY>等近20家国际专业媒体与公众媒体都对其进行了采访与报道。这是一个国际重要媒体对管艺工作的一个描述:
“谁将把中国新的艺术史写起来?Moma 或Tate Gallery 的策划人或者组织官方两年艺术展的艺术家协会?可能是新现象的主要人物。他们的识别标记是爱好艺术的收藏家管艺先生,管艺决定把他收藏的五百个艺术品来建立个历史,叙述这种新的混合物: 精神性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和革新、形式的和概念的研究,这就是中国艺术研究的本体。”
k.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