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宝丽莱』杨弘迅个展
发起人:kunstlicht  回复数:0   浏览数:2140   最后更新:2011/08/11 15:33:47 by kunstlicht
[楼主] kunstlicht 2011-08-11 15:33:47
上百张宝丽莱原片,组成有史以来最细小的展览——
『再会•宝丽莱』杨弘迅个展
——由“The Impossible Project”支持

展览時间:2011年8月27日-2011年10月27日(周二休馆)
展览机构:鲲鲤国际影廊 kunst.licht Photo Art Gallery
策展人:爱米 @ Be Water Photography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210号
联系方式:021-62490737 info@kunstlicht.sh
开幕时间:2011年8月27日(周六),15:00


青年摄影师杨弘迅近年的创作多以宝丽莱为载体。2010年,他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个展巡回展“再会•宝丽莱”,展出了他近五年来创作的十几组宝丽莱原片,从日常静物、动物标本、黑白城市到公众人物及朋友的肖像。
“再会•宝丽莱”杨弘迅个展与当今摄影界的潮流完全相反。它不以巨幅为美,不强调视觉冲击力,没有Photoshop后期制作,它用数百张宝丽莱原片,组成史上最细小的展览。此次在上海鲲鲤国际影廊的“再会•宝丽莱”个展,其部分作品得到了全球即时摄影项目The Impossible Project倾力支持。展览将展出杨弘迅用The Impossible Project相纸进行的一系列新创作,开幕当晚还将举行“非数字即时摄影”分享会。




杨弘迅 BIOGRAPHY:

Web:www.yanghongxun.com
Email: yanghongxun@gmail.com

青年摄影师

1983年生于广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品发表于《生活》、《城市画报》、《Theme》、《TIMEOUT》、《心理月刊》等多家媒体。

部分展览:
2007年,担任《深圳声音》别册的摄影师,参加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8年,特约静物摄影,展出于无印良品MUJI中国展北京站“无印的中国天空”,798艺术区706大厂房。
2010年8月,受《心理月刊》杂志之邀,参与“内心生态”摄影联展。
2010年9月,参加2010大声展特别项目“TOO SHOT!2010 时装 X 摄影”展。
2010年9月,在北京钱粮美树馆,举办了『再会•宝丽莱』杨弘迅摄影个展。
2010年12月,在广州Concept 225,举行『再会•宝丽莱』杨弘迅摄影个展 广州站。
2010年4月,在珠海时代美术馆,举行『再会•宝丽莱』杨弘迅摄影个展。

出版:
2010年12月,与Concept 225 Goelia合作发行 杨弘迅《柒右贰分之壹》宝丽莱画册。

编年史:
1948年,美国着名的即时成像相机品牌——宝丽莱(Polaroid),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95。
1972年,宝丽莱推出SX-70袖珍型即时成像相机,风靡世界。
2001年,宝丽莱公司宣告破产。
2006年,我开始拍宝丽莱。
2006年底,连州摄影展期间,摄影师曾翰说我拍的宝丽莱有些特别的东西。
战地摄影师Philip Blenkinsop鼓励刚拍宝丽莱不久的我,希望我坚持拍下去。
2007年,我父亲对于我的宝丽莱创作的评价是:“不能持续,没市场”。
2007年底,我从广州调到北京工作。开始尝试更多的宝丽莱相机和相纸。
2008年,Andy Warhol私人摄影师Christopher makos来了北京,我给他拍了宝丽莱。他和Andy Warhol的宝丽莱作品也给了我持续拍摄的动力。
2008年,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方振宁看到我的宝丽莱作品,他鼓励我做一个宝丽莱摄影展。当时正值宝丽莱公司宣布全线停产相纸。
2009年,购入《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从塔可夫斯基的作品里,我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力量。
2010年初至今,The Impossible Project发布了几款新型的宝丽莱相纸。
2010年,我购入摄影师Robert Frank的宝丽莱作品集《Seven Stories》,他的作品带给我很多启发。
2010年,我的首个个展巡展“再会•宝丽莱”及第一本宝丽莱画册《柒右贰分之壹》诞生。

**********************
内心的风景
杨弘迅的宝丽莱作品并不如他同时代的其他年轻摄影师那样张扬,他反倒在和身体里的那股年轻力量在对抗,企图用一种密不透风的方式把那些力量包裹起来,使得作品不那么直接,甚至有些过于含蓄和封闭。他着迷于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甚至有些近乎无聊的东西——屋子里发芽的土豆、几根电线、花朵上停驻的苍蝇、厨房里一堆瓶瓶罐罐,这些再寻常不过的物品或情景,在他的相片里新生,成就了内心的风景。
由于年龄与经历的关系,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却还是在较劲。他镜头中的那些城市风景没有刻意的喧哗与血泪,却往往带着搏斗的痕迹。这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楼道里被丢弃的娃娃公仔、博物馆里标本动物的头颅、街头交错的电线杆,事物的面貌有了很多新的意义。他的照片里,没有A胜B输。
宝丽莱作为最初纪念照、家庭照的功用体现在他持续不断拍摄的一系列公众人物照和朋友照,在他的拍摄名单中包括艾未未、陈丹青、蔡国强、贾樟柯等。问他为什么拍这些人物照,他的回答很无厘头,“既然拍了这么多了,就拍下去。”摄影在这个时候又回复到它最朴素的功能上,“留影存念”。(文:爱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