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箴个展、巴斯奎特个展和阿边阿友的双人展!
发起人:哦哦哦哦  回复数:68   浏览数:4572   最后更新:2006/03/15 18:08:11 by
[楼主] 哦哦哦哦 2006-02-24 16:46:53
陈箴个展是带着瞻仰的目光去看的,很多在印刷品上面的见过,原作还是第一次,是经典的装置作品,遗憾的是陈老师走的太早,如果今天他还在还会有什么样的作品?

比翼两个老外的展览话题估计都是集中在行为上面,也只有比翼可以看见2个男的1个女的脱光了表演,呵呵,各位带着什么眼光呢?那个风筝的作品其实光从视觉上不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其实一个喜欢做鬼的艺术家是很有意思的。

巴斯奎特个展还没看,不过这个展览我是不喜欢凑开幕式的,人肯定太多,等观众不多的周末,一个人仔细看看学生时代的偶像吧!欢迎已经看过的人来说说看后感!
[沙发:1楼] 不怕 2006-02-24 16:53:45
陈箴的展览在798看了,感觉不错艺术家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很强,说实话一进去从他的第一个作品到后来,那种大面积黑色调的处理包括那些灰烬特别像灵堂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一直有个感应呢,可以学到很多作品的处理方法,但是就是太正确的当代艺术了,特别博物馆。
都怕
[板凳:2楼] 不怕 2006-02-24 16:56:00
巴斯奎特个展还没看,不过这个展览我是不喜欢凑开幕式的,人肯定太多,等观众不多的周末,一个人仔细看看学生时代的偶像吧!欢迎已经看过的人来说说看后感!
-----
巴斯奎特的我在北京一个画廊也看了那些,不知道是不是那些有着清漆的画面,感觉就是熟练,越来越好卖了。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混乱和竭力的脏
都怕
[地板:3楼] 你猜猜 2006-02-24 16:56:27
我非常喜欢陈箴那个大鼓的作品,看原作的感觉是那么的不一样,很震撼!
但是开幕式的那舞,简直是太傻比乐,简直就是糟蹋了作品!! 是哪个傻比的主意阿!!
[4楼] jkluio789 2006-02-24 16:59:59
[quote]下面是引用不怕于2006-02-25 00:53发表的:
那种大面积黑色调的处理包括那些灰烬特别像灵堂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一直有个感应呢[/quote]

对他来说应该不是感应而是不能逃脱的每天面对的,据说他七十年代末就知道自己的病。
一直是靠药物和长期治疗活着的。。。
[5楼] b11术 2006-02-24 17:01:50
开幕式上张请打扮很春晚啊!哈哈

谁有关于三个展览的图片贴2张!不过陈箴和巴斯奎特大家都熟,比翼的Johannes Zits 和 Ed Pien 连接嘿社会有:[url]http://www.ionly.com.cn/forum/read.php?tid=9018&fpage=1
[6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03:06
陈老师,大牌了,作品制作和完成程度就不谈了。听说曾想写本书是教国内艺术家如何做装置。热心人那。现场左边的那几面鼓是不错地,视觉上的张力也是很强地和右边形成一定的差距。鼓声也很动人。遗憾的是请了黄豆豆来做配舞,那几个妖精一样的人穿着红布在那里扭来扭去的时候,我估计陈老师在天上肯定是打冷战了,至少是恶心了一下。真确德谁他妈出的主意,配了个这样的舞。真他妈能毁东西。这个作品的舞蹈版就这样给毁了。
右面,陈老师的几个经典装置,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那个大拖把,效果不错地说。感觉传达迅速准确。那个大桌子上放板凳应该是最出名但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无聊的作品。象联合国作品,好像的确是被联合国收藏了。剩下的作品,那个蜡烛有趣但显的单薄,老式老实的象征性观念主义(形容得不是很准确阿)。那个床上飞球的,场面搞得挺大,但没感觉。别的都是早期的。更老的象征性的东西。
个人感觉陈老师走的时候正在他的艺术转折点上,如果再往下做5-10年之间应该会出现极度牛比的作品。因为根据他作品的年代,进步是非常大的。陈老师是靠时间和过程慢慢磨出来的艺术家。
个人喜欢那件水晶还是玻璃做的那套东西。好像是突出了陈老师的个人特点(非常热情的关注文化),改变了一点他在别的作品上呈现的一种缺点(太过实在)。
[7楼] 不怕 2006-02-24 17:03:27
对他来说应该不是感应而是不能逃脱的每天面对的,据说他七十年代末就知道自己的病。
一直是靠药物活着的。。。
----------------------------
要是这样就能理解他的作品,他的那些鼓原来在外滩三号看过,确实很好,还有那些玻璃内脏的作品,感觉到他的消失的声音了
都怕
[8楼] 不怕 2006-02-24 17:05:44
联合国那个很好的观念类型的作品,我个人觉得真的很好,言简意赅,有带有点辛苦的讽刺和幽默
都怕
[9楼] b11术 2006-02-24 17:11:28
加拿大的行为里面克来因的影子太多,就行为艺术而言,坦城的觉得不好!但是对他们做艺术认真的态度十分钦佩!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10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18:35
看了比翼的

一样的氛围和灯光。
边亦中,好人。很单纯的做和鬼有关的一些作品。内容怎么样就不多说了。风筝的确挺漂亮,录像也有感觉。但是直觉上感觉缺少一定的吸引力。过多地依赖于内容本身的形态(鬼,符号,风筝),当然风筝是一种转换。但还是不够,对于表达艺术家的信息不明朗,不知所措。就看到有一点邪的民间文化再利用,利用得不错。但没转到另一个范围展开。

那个老外,床单挺好看,有点泰国,开玩笑阿。和边亦中的问题差不多。形式感强,或者说形式感还不够强。那个表演还行,借壳生蛋,蛋不大。感觉思路还没甩开。自得其乐这点是不错的。是不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找到自己的更猛烈强烈的点。
[11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21:38
[quote]下面是引用不怕于2006-02-25 01:05发表的:
联合国那个很好的观念类型的作品,我个人觉得真的很好,言简意赅,有带有点辛苦的讽刺和幽默[/quote]

这种类型的观念作品,个人认为是太安全了。安不安全不是问题。之所以提到。是因为作品的人文含量不够强,所以会被动的被别的理由和解释所覆盖和包含。说得好听点是全人类,说得实惠点是一件工具。当然也存在对艺术价值的理解不同。
[12楼] 口黑口黑 2006-02-24 17:22:42
现在感觉大家很多话还憋着没有说啊,其实三个展览的艺术家我们又不用顾虑什么的,大家放开点谈啊!
[13楼] jkluio789 2006-02-24 17:25:37
他们的步子跨的不大,个人觉得因为是教育和环境使他们的必须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观念思路。
而这却是我们缺少的。。。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
[14楼] 不怕 2006-02-24 17:27:13
这种类型的观念作品,个人认为是太安全了。安不安全不是问题。之所以提到。是因为作品的人文含量不够强,所以会被动的被别的理由和解释所覆盖和包含。说得好听点是全人类,说得实惠点是一件工具。当然也存在对艺术价值的理解不同。-----
-----------安全这个我同意,我刚才也说他的都太正确了,但是要看他做的那个时间,他们那个年龄的艺术家都这样去想问题吧,其他你说得太大了,至少我个人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全人类和其他的理由和解释,相反我觉得他好在简单。
都怕
[15楼] 口黑口黑 2006-02-24 17:27:26
陈箴去世时作品已经在当时不错了,不过在今天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光环下面的作品,今天感觉在光环下面的是古典装置艺术!
[16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28:14
[quote]下面是引用不怕于2006-02-25 01:27发表的:
这种类型的观念作品,个人认为是太安全了。安不安全不是问题。之所以提到。是因为作品的人文含量不够强,所以会被动的被别的理由和解释所覆盖和包含。说得好听点是全人类,说得实惠点是一件工具。当然也存在对艺术价值的理解不同。-----
-----------安全这个我同意,我刚才也说他的都太正确了,但是要看他做的那个时间,他们那个年龄的艺术家都这样去想问题吧,其他你说得太大了,至少我个人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全人类和其他的理由和解释,相反我觉得他好在简单。[/quote]


那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太安全
[17楼] 不怕 2006-02-24 17:29:26
还有您的这个人文含量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什么都可以说成人文含量,太空泛点了。
都怕
[18楼] 不怕 2006-02-24 17:31:51
那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太安全
-----------我没有说他太安全,太安全是避孕套啊,我说他太正确就是说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用当代艺术的方法论来完成的作品不偏不倚。
都怕
[19楼] 口黑口黑 2006-02-24 17:32:32
啊边不吸引人眼球,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啊优的行为吸引眼球和作品本身关系不大
[20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33:22
[quote]下面是引用不怕于2006-02-25 01:31发表的:
那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太安全
-----------我没有说他太安全,太安全是避孕套啊,我说他太正确就是说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用当代艺术的方法论来完成的作品不偏不倚。[/quote]


跟您这样的不清醒的顾左右而言其他的保守主义者没办法进行无结果的讨论
[21楼] 不怕 2006-02-24 17:36:25
跟您这样的不清醒的顾左右而言其他的保守主义者没办法进行无结果的讨论
----------------------------------
使你在言它,我在说作品您再说全人类。那有点大了
都怕
[22楼] art娜娜 2006-02-24 17:38:23
太安全就是感觉作品做得太好了,技术,表达,场面控制,样样过关,做得象教科书上的范画,那么革命性哪里来?总的来说,感觉陈的展览做得太精致趣味了,太温吞了,保守主义者的前卫。
[23楼] a策划人 2006-02-24 17:43:58
[quote]下面是引用优秀管理人员于2006-02-25 01:38发表的:
太安全就是感觉作品做得太好了,技术,表达,场面控制,样样过关,做得象教科书上的范画,那么革命性哪里来?总的来说,感觉陈的展览做得太精致趣味了,太温吞了,保守主义者的前卫。[/quote]

和美术馆也有一定关系,上海美术馆是保守主义大本营
[24楼] art娜娜 2006-02-24 17:44:08
还有,就是太怕别人看不明白了,我感觉他就算是做下去,也只是会越做越好,技术上的完善和人格上的升华之类,而不会是越做越邪,水晶那个和雪花石还是整个展览的代表。
如果他做下去,大概会被官方推举为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前卫艺术大师。大概这就是楼上的说“太安全”了的原因。
[25楼] 不怕 2006-02-24 17:45:37
太安全就是感觉作品做得太好了,技术,表达,场面控制,样样过关,做得象教科书上的范画,那么革命性哪里来?总的来说,感觉陈的展览做得太精致趣味了,太温吞了,保守主义者的
------------------
说得好这个赞成
都怕
[26楼] 你猜猜 2006-02-25 05:25:34
是一个关于爱,关于恐惧,害怕,死,,关于社会,同性恋,消费文化,男人的自恋,时尚,关于人和鬼的展览。

很多的人都是充着为看人家脱而来的,不可否认这次的展览也有点利用这次为“脱,裸体”的行为来吸引目光。但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爱看行为表演。

两位加拿大艺术家约翰纳斯和边亦中。

边亦中的风筝,和他放飞风筝的录像。在展厅中的录像由于约翰纳斯的行为而显得弱了些,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位置的问题,风筝的抢眼也削弱了这个录像。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可以的,毕竟鬼风筝蛮新鲜的。

鬼风筝 – 边亦中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对恐惧非常地感兴趣。他害怕鬼吗?我不知道;他相信鬼吗?他说他看到过。在展览的前一天,他们俩在上海师范大学有个讲座,其中讲到了他之前的一个关于对看见过鬼的人的采访录像作品,那些看见过鬼的人是如何去面对这个恐惧的,如何去克服它的。其中还有很多的鬼故事和更多的是关于恐惧!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对于和自己长得不一样的东西的恐惧。他谈起他十一岁时从台湾到加拿大的回忆,到了加拿大时,那些陌生的眼光让他感觉自己像怪物一样,脆弱的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也许就在那次的移民中产生了。那是1969年的加拿大,当时看见过华人的老外不多。对于害怕--人对在定义之外的害怕是他整个作品的核心。在录像《与魔鬼的斗争》中,他和风筝上的魔鬼对视,打斗--- 正是如人对恐惧的斗争。就如他所引用的一位著名作家的话: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害怕。

关于约翰纳西,首先我认为他是我见到过的最善良的老外。他的敏感和他的羞涩使他的作品 -- 那四张床被感觉很浪漫抒情的。其中的《天长地久》是我觉得最好的一张,他利用从各国收集回来的碎布拼成的浪漫的做爱的姿势。关于爱情和拼贴,这两个好像互不相联但是又能产生很多联想的东西,像是他和边亦中20年的爱情拼贴出来的回忆都被一一的缝在床被上了。

约翰纳斯是一位拼贴艺术家,他做拼贴有几十年了,从在大广告牌上进行绘画到用杂志拼贴到数码拼贴,他利用了很多的方式去探讨当下的消费文化对每个人自身的影响和广告对人的刺激。很有趣的是在每个的拼贴作品中都会有人的轮廓出现,而且都是男人。其中有几个作品更是贴满了从色情或时尚杂志上撕下的画面,都是一些很暧昧的和很帅的自恋的肌肉男的照片,好像隐隐约约的在暗示着艺术家的性取向,但是又朦朦胧胧的不敢问,就像前天的讲座上,大家都没有提起,但猜测。

他们两人的展览和昨天的行为在比翼筹备了2个月,是比翼艺术中心艺术家居住项目的交流活动。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他们制作了这个展,我觉得是很出色的。
[27楼] hk-art 2006-02-25 05:30:49
楼上的原创帖加10块钱!
[28楼] 你猜猜 2006-02-25 05:32:01
谢谢!
[29楼] guest 2006-02-25 05:32:20
学术氛围不错啊,好久没有这么学术了。高举学术大旗前进!!!!等我看后,也加入
[30楼] 不怕 2006-02-25 05:49:27
[优秀管理人员]
ddddd
2006-02-25 01:44 (24 楼)   [引用][回复][编辑]

还有,就是太怕别人看不明白了,我感觉他就算是做下去,也只是会越做越好,技术上的完善和人格上的升华之类,而不会是越做越邪,水晶那个和雪花石还是整个展览的代表。
如果他做下去,大概会被官方推举为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前卫艺术大师。大概这就是楼上的说“太安全”了的原因。
----------------------------------
这个不是他个人的毛病,是中国搞当代艺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明显起来,大概跟中国人自身的性格有关吧。
都怕
[31楼] 你猜猜 2006-02-25 05:52:49
经你那么讲,我现在比较明白什么是太安全的意思了。
[32楼] 不怕 2006-02-25 05:54:26
就如他所引用的一位著名作家的话: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害怕。

-------------------------------------
博尔赫斯说过一句更牛鼻的:“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
都怕
[33楼] 口黑口黑 2006-02-25 05:55:02
[quote]下面是引用不怕于2006-02-25 13:49发表的:
[优秀管理人员]
ddddd
2006-02-25 01:44 (24 楼)   [引用][回复][编辑]

这个不是他个人的毛病,是中国搞当代艺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明显起来,大概跟中国人自身的性格有关吧。
.......[/quote]
不怕总是表达的不痛不痒的啊,没有说到实初,你能具体说说当代艺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矛盾是什么吗?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明显起来?如何跟中国人自身的性格有关?
[34楼] 不怕 2006-02-25 05:59:34
关于约翰纳西,首先我认为他是我见到过的最善良的老外。他的敏感和他的羞涩使他的作品 -- 那四张床被感觉很浪漫抒情的。其中的《天长地久》是我觉得最好的一张,他用从各国收集回来的碎布拼成的浪漫的做爱的姿势。关于爱情和拼贴,这两个好像互不相联但是又能产生很多联想的东西,像是他和边亦中20年的爱情拼贴出来的回忆都被一一的缝在床被上了。
---------------------------------
哈哈听起来喜欢
都怕
[35楼] 不怕 2006-02-25 06:05:55
不怕总是表达的不痛不痒的啊,没有说到实初,你能具体说说当代艺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矛盾是什么吗?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明显起来?如何跟中国人自身的性格有关?
------------------------------------------------------------
我说的是也许是这样,作品越做越温吞,大概和中国的生存哲学有关系吧,年龄小有冲动和热血,年龄大了儒雅和柔弱都出来了。这个怎么具体说呢。陈真的作品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很多人到后来都这样,精致惟美,温吞,不痛不痒。现在和制度的暧昧关系更是这样的趋向,个人看法
都怕
[36楼] 囗█囗█ 2006-02-25 06:06:28
约翰纳西____


哈哈哈哈啊```````````````````````
[37楼] 不怕 2006-02-25 06:07:59
还有阿我看人都不太准确,眼浊,当然说不到实处。见谅
都怕
[38楼] 黑手党 2006-02-25 06:21:27
我非常喜欢陈箴,就像赵本山喜欢倪萍一样!!!
[39楼] 你猜猜 2006-02-25 06:24:03
约翰纳斯,怎么了? 那么令人好笑吗 ?
[40楼] 不怕 2006-02-25 06:25:34
我非常喜欢陈箴,就像赵本山喜欢倪萍一样!!!
--------------------不要这样玩笑陈老师,身患绝症,能够这样认真的做作品,很让人敬佩的
都怕
[41楼] a策划人 2006-02-25 08:31:49
[quote]下面是引用黑手党于2006-02-25 14:21发表的:
我非常喜欢陈箴,就像赵本山喜欢倪萍一样!!![/quote]


喜欢陈箴那些地方能不能说说?
[42楼] a策划人 2006-02-25 08:37:30
我们抛开陈老师生病的原因,从艺术角度来谈谈陈老师的学术吧
[43楼] 淡如痰 2006-02-25 08:52:40
擂魂鼓”响彻上海美术馆
--------------------------------------------------------------------------------

早报记者 李静 实习生 曾苑兰 责任编辑 徐佳和 何君    2006-2-25 11:03:14  
  2003年,谭盾为已故著名华人艺术家陈箴的重要遗作《绝唱———舞身擂魂》特别创作了“击鼓法”,黄豆豆及两名鼓手在巴黎东京宫展览馆做了“舞身擂魂”的即兴表演。昨天,震撼心灵的鼓声再度擂响,上海美术馆迎来“陈箴艺术展”———今年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14件作品传送不灭精神
  首次在国内亮相的大型装置作品《绝唱———舞身擂魂》占据了美术馆底楼一侧展厅,该作由无数只悬吊在空间里的“床鼓”与“椅鼓”组成,鼓手或观众可以用“手”击鼓的形式,体验礼仪式的身心治疗。身患绝症的艺术家对健康格外关注,这件作品既是他2000年开创的“成为一名医生”主题创作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他本人的绝唱。用“击鼓”来驱烦解忧、平心定神、排泄毒气、回揽正气,“击鼓”的过程是对人体与灵魂的按摩、治疗过程。
  陈箴的家人、黄豆豆以及谷文达等知名当代艺术家出现在开幕现场,共同迎接艺术家“回家”。陈箴的哥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致辞中表示,艺术与科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有许多共通之处,陈箴在长期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催生了对生命的深刻关注,他的艺术与生命共存。艺术家的妻子徐敏在陈箴去世后一直做着延续并传播其艺术和精神的工作:“同情、理解、爱心是陈箴作品的重要内核,他一直关心着人的身心健康和人类大同。”她说。勤奋艺术家用双手工作
  除了大型装置作品,展览还展出了很多艺术家的工作草图,一笔一画中观众体味着陈箴的勤奋,更能让人摒弃当代艺术玩观念游戏的看法。这位当代艺术大师是天才,而他的朋友和家人却深知这些作品背后超强的工作量。“很多时候,他是在跟生命赛跑。”徐敏曾这样告诉记者。陈箴在生前强调:“播下观念的种子,然后用我的双手去收获,这就是我艺术创作的过程。我是一名‘农夫’,每天都乐意用我的双手去保证收获的质量。我喜欢我手上留下的种种痕迹。能工巧匠应该是能够很自如地同时运用手、眼和心去工作的人。”
  他提倡为展览当地创作切合的作品,反对闭门造车:“我不主张用观念主导艺术。三十多年来,大多数艺术家从观念出发来做作品,然后把它们搬到世界各地的展览上去,而我用自己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各种经历引发出来的‘摩擦’与‘短路’现象来激发创作激情。”人性化的创作也让他的作品虽然饱含哲理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陈箴曾苦苦寻找如何将为各地创作的作品再次展出的方案。现在只能由我来完成。”徐敏说。
  “展出的《双圆桌》等作品都是陈箴创造的教科书式的经典,作品本身的空间感着实让人咋舌,”展览策展人张晴表示,“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关注这位巨人的坚忍、乐观,对艺术的执著以及他的思想。”
[44楼] guest 2006-02-25 13:05:34
水晶那个超赞
[45楼] 不怕 2006-02-25 14:40:56
[a策划人]
ddddd
2006-02-25 16:37 (42 楼)   [引用][回复][编辑]

我们抛开陈老师生病的原因,从艺术角度来谈谈陈老师的学术吧

----------------------------
其实你说得很对头,也没有多少可以讨论的,这些都是过去的可以参考的正确无误的范式!!就是个永远的纪念吧
都怕
[46楼] 致命的一撅 2006-02-25 15:44:25
我倒是很喜欢边亦中的作品,谁说世上没鬼,谁又说世上有鬼.就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模糊.所以很有吸引力.感觉做作品的人也很有趣用11岁孩子的中文与我们对话语言很单纯直接和善,
同意不怕说的,就是那死摆着的年龄阅历让作品少了些颠峰和不安,年龄大了儒雅和柔弱都出来了
要是能把鬼再做的疯狂点刺激点那就更好了
吃<闻>我一撅,后果自负!
[47楼] 口黑口黑 2006-02-25 15:50:15
致命的一撅说得不错,阿边的鬼风筝作品显得太安宁了,他以前的用影子还有树藤做的作品不错,这次的作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他才能获知他的作品想说什么,这对于一件作品是应该来说是一个缺陷!
[48楼] 不怕 2006-02-25 16:02:45
[口黑口黑]
ddddd
2006-02-25 23:50 (47 楼)   [引用][回复][编辑]

致命的一撅说得不错,阿边的鬼风筝作品显得太安宁了,他以前的用影子还有树藤做的作品不错,这次的作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他才能获知他的作品想说什么,这对于一件作品是应该来说是一个缺陷!

-------------------------
说了半天都不发详细的图片,阿边什么的,我还以为是陈水扁呢
都怕
[49楼] guest 2006-02-25 17:16:47
图片在这:
[url]http://www.ionly.com.cn/forum/read.php?tid=9018&fpage=1
[50楼] 哦哦哦哦 2006-03-08 17:53:24
展览都还在继续,大家接着聊聊看啊!
[51楼] 秀场密 2006-03-08 17:57:06
[52楼] guest 2006-03-08 18:05:46
其实陈老的中国现成品搭积木作品,我是不太看得懂。

很多人好像都看懂了,给我讲讲啊!让小弟补补课
[53楼] 致命的一撅 2006-02-26 04:21:00
说了半天都不发详细的图片,阿边什么的,我还以为是陈水扁呢

--------------------------------------------
都怕
早就有图片的贴了,边亦中的装置是很牛比的,我个人认为
是个好人,好艺术家,好装置
吃<闻>我一撅,后果自负!
[54楼] guest 2006-02-26 09:08:40
[quote]下面是引用致命的一撅于2006-02-25 23:44发表的:
要是能把鬼再做的疯狂点刺激点那就更好了[/quote]

那可能并不是阿边要的。
[55楼] guest 2006-02-26 09:19:57
[quote]下面是引用guest于2006-02-26 17:08发表的:


那可能并不是阿边要的。[/quote]

阿边要的不见的观众就能体会到,观众体会到的不见得就是阿边要的。这种谈话可以没有尽头。
反正作为观众觉得不尽,艺术家那边咱也不去管他,以上各位艺术家的讨论别把我们弄糊涂就好。
[56楼] guest 2006-02-26 10:11:49
陈箴的展览也看了,以上列位说得都有道理。只是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陈箴还活着要办一个这样的展览,他会为中国做什么样的?还会是这样吗?
我注意到展览刻意突出了陈箴运用的中国元素(上次蔡国强,强哥给老百姓上了堂装置课,可陈箴与蔡国强不一样吧)即使陈箴也有不少用带有非典型文化象征的材料做的作品,但在这个展览中被在空间上淹没掉了,象拖把、玻璃作品这样的作品都被安排在角落里,很同意楼上有位说的;……可能是他转型期的作品,明显这是现在更有说服力的。还是很佩服他的把握能力。
[57楼] 顶贴帅哥老婆 2006-02-26 16:57:58
再来顶顶,顶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请记住我们伟大的顶贴家族吧!!!!!~~~~~~~~~ [s:63]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58楼] 顶贴帅哥老婆 2006-02-26 16:58:43
我个人很喜欢边亦中的装置作品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59楼] guest 2006-02-26 17:13:27
[quote]下面是引用guest于2006-02-26 17:19发表的:
反正作为观众觉得不尽,艺术家那边咱也不去管他,以上各位艺术家的讨论别把我们弄糊涂就好。[/quote]
艺术家他们哪管得了那么多,自己爽还来不及呢?
[60楼] guest 2006-02-26 18:27:37
[quote]下面是引用guest于2006-02-27 01:13发表的:

艺术家他们哪管得了那么多,自己爽还来不及呢?[/quote]

楼上是艺术家的老婆或恶奶
[61楼] guest 2006-02-27 01:05:26
昨天去看了陈箴的个展,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老外好象多些。
陈老师的作品在学术上有贡献,但是大众并不关心,不喜欢,也看汪懂。
所谓学术还是艺术小圈圈里的自我淫造而已。
[62楼] 乐呵呵 2006-02-27 07:10:34
看了陈箴的展览,感觉很阴森,进了展厅虽然有很多观众在,但是还是觉得很冷,有点害怕!感觉那些桌椅、鼓什么的,原本应该有很多人在这些作品上的,应该是一部分,现在是空,总是感觉有一些看不见的人在使用这些东西。
[63楼] 扒了猛看 2006-02-27 08:01:19
陈老先生的东西,是有当时的那种时代特点,地域特点的。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无法切身的去体会其中的很多东西吧,起码我感觉到自己没有体会到。虽然没有体会到,但还是在那客观存在的。(那个舞蹈~让我联想到了春晚~真是惊叹)
  两个老外,都是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深入研究,去表现出来。可能大家虽然都是艺术家,但是很多立场不同,一切是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吗??更多的是个人的追求不同吧~~~比起去看那些为了跟进时代脚步,为了取悦大众而去做作品,而去开个什么展览的话。我宁愿去看这两个厚道的老外的东西起码觉得~脚踏在地上
  巴斯奎特是一代大师,也没有什么好去评价的了,因为是经过太多太多的历史磨打而流穿至今的。
◎.◎ 就看你~猛看!
[64楼] 黑吃黑 2006-02-27 08:31:04
恩,都说的有道理。。。。路过,学习一下。
[65楼] 致命的一撅 2006-03-01 13:28:38
我看了陈老的作品 很欣赏
感觉好多作品都很有震撼力。让人想到生命的脆弱很活的可贵
蜡烛房子,玻璃,还有鼓,等几个都好棒好棒的
厉害啊
吃<闻>我一撅,后果自负!
[66楼] jkluio789 2006-03-09 14:34:44
搭积木的走了,看懂的还没来。
[67楼] guest 2006-03-09 15:02:36
看起来你们比谁都懂
[68楼] guest 2006-03-15 18:08:11
陈老师和蔡国强、黄永砯比一比有什么很本质的不同吗?他们都是大量使用中国符号,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的,我感觉蔡国强做得很轻松,黄永砯做得很狡猾,陈箴做得很认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