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琼访谈(转靳勒博客)
谈话人:靳勒(内容以斜体字显示)、朱殿琼(内容以黑体字显示)
访谈时间:2011年5月4日
访谈地点:西北师范大学靳勒工作室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81年。
属什么的?
属鸡。
老家哪个地方的?
甘肃临夏。
你老家也是在农村吗?
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
学美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8岁,工作了以后。
刚开始是在哪里工作?
小学老师,在一个山上。
小学老师好当吗?
挺好当的。
教些什么?
啥都教,课最多的时候,一周没有一节课是空的,排的满满的。主要是语文和数学,其它的课也都教过。
美术怎么教?
美术每周只有一节课,有学生自己画的,也有示范的。
示范是画到黑板上吗?
一般都在黑板上。
你真正的开始学美术是从什么时候?
真正的学,应该算是02年,兰州师专成人教育的一个班。
上师大(西北师大)是在哪一年?
05年,也是成人教育。
对师大有什么印象?
印象不好。到那里之后,就在外面租的房,开始自己画画了,也很少去上课。那时候已经感觉到学校里的那套东西太陈旧了,没法学。
哪一年毕业的?
毕业证上是07年元月份。
毕业后呢?
毕业后又回去上班了。
什么单位?
文化局。
文化局做些什么?
文化局名义上就是搞文化的地方。(笑)
你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我没什么固定做的工作,一般是领导安排什么做什么。
去北京是哪一年?
09年。
为什么去北京?
呆在那个地方太没劲了,出去看一下,当时想,可能那边离自己的梦想近一些。
那你在北京也快两年了吧,这两年对北京这个地方有什么感受?
感受挺多,但也没什么太强烈的感受。
对艺术圈呢?有什么感受?
感觉跟整个中国的政治环境挺相似的,当然,比政治环境要好一点,毕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有所追求的人,对艺术还是挺认真的。
好的环境对艺术重要吗?
好的环境里,至少我们会生活的舒服一点吧。
它跟艺术本身的关系大吗?
跟艺术本身的关系我觉得倒不是很大,不一定糟糕的环境就一定出糟糕的艺术家。
在北京这两年,主要做了些什么?
想了好多问题吧。
作品呢?
参加过一个叫《天涯》展览,雄黄社发起的。
你做了什么作品?
我有好几件作品,因为何迟最早跟我讲的是,我们每人各自做一个展览,自己选地方,时间是从开始到永远。我就把它当一个个展做了,当是我还单独有个名字,后来也没用。
你自己的部分你取的什么名字,没用的?
《付出》。
能大概描述一下吗?
我总共用了1000个馒头,块头最大的一件作品是把房间里的一个坑用馒头填平了。
为什么要用馒头?
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一阵子,出现了很多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规模和性质都比较可怕嘛,我就想用食物来做,最初的动机是这样来的。
你在乎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吗?
不是很在乎,但也是要听一下的,你做出来,别人要看的。别人的看法不一定能左右我。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
重要也不重要,毕竟我们是和很多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人活着。
你记得你好像以前也画过一些画,是吧?
05年到08年之间,画过一些油画。
你这些画是想表达什么,或者你当时画这些画的思路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看那些画,就是描述自我感受的东西多一些,那个时候,年纪也小一点,比较叛逆,总是觉得孤独。
你理解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荒谬的人吧。
你做过很多很荒谬的事?你当时有女朋友吗?
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你女朋友很多?
不是,那段时间跨度还是挺长的。
你画中的人物都是女人?
也有男的。
你画的这些吃饭的、睡觉的,照镜子的、洗脚的,怎么都是这样的场景?
我画的都是一些最最平常的事。
我看你这些画画的挺好的,你现在还画吗?
不画了。
为什么不继续画?是因为没有市场还是?
有市场我也不会画的。
不画是因为?
这些画我觉得这么多就够了。对现在来说,这些也都是过去的感受,以后如果想画的话,也不会是这样的画了,再画同样的画无非是做自我复制的勾当,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还是多想一点吧,如果有成熟的作品想法,就把它做出来,没有的话,就不做。
那你怎么样去生活?衣、食、住、行靠什么解决的?是靠你的艺术吗?
肯定要想办法解决的,不是靠艺术。
还能养活自己吗?
刚刚能养活吧,呵呵!
谈一下我这次在石节子美术馆做的《等待》,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就是过年的时候去你们那里,那天你们在开会,我睡了一会,睡醒来就想到这个念头了。
是梦中得到的灵感?
不是梦的,醒来后,躺在那里想来想去想到的。
之前有别的想法吗?
之前有别的方案,但后来想到这个,觉得这个作品更加符合我现在的状态,就决定做这个。
你对这样一个村庄的美术馆,对它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美术馆可能是世界上条件最差的一个美术馆吧,但它也无疑是一个最自由、最开放的美术馆。这样的美术馆,我对它的感受当然是非常好的。
展览前后总共有20多天吧?
等的时间有24天。
你这段时间在那里是怎么生活的?
基本上是和村民们一样活着,除了那些我不会干的活之外,其它和他们都差不多,吃、住什么的。
吃是怎么吃的?
主要以馒头为主,随便炒点小菜,下着菜吃。
你觉得这里跟你想象的或者跟你们当地有什么区别?
大的方面还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具体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这个村庄有那些特殊的情况?
这个村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嘛,没有自来水,条件相对还是比较差,不知道现在国内这样的村庄到底还有多少。
你住在我们老家,你眼中我母亲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一个非常传统,非常典型的母亲的形象,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那你觉得你到这个村子,你感觉到村民对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你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他们是怎么看你的作品的?
怎么看我作品的,我具体也说不上。可能刚开始,他们想着,我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吧,后来他们发现不是这样的。
你想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吗?
我是想。可能他们更想要的还是物质方面的帮助吧,在这方面,我目前没办法给他们什么。
你跟他们都聊些什么?
就聊一些很平常的话题,家里有多少地呀、有几口人呀这样的,就聊点这样的。
你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不是不愿意交流,交流这个东西没必要刻意嘛,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没必要专门去做这个事。
你认为村民和艺术家有什么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大家都是人嘛,都要吃饭、都要睡觉,这些基本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
区别呢?
区别就是艺术家做艺术,他们不做艺术,这就像医生要看病,老师要讲课一样,就是这样的区别。如果我这辈子都在种地,不做别的,那我肯定就是个农民了,这跟我们从事的工作有关系。
艺术有没有可能和村民有一种关系?
当然有了,你不是一直在做吗?
你呢?
我去了那里就肯定是发生关系了。
在这段时间,你发现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呢?
在我住在那里的这段时间,他们最想要的也是雨水,他们每天也都在盼着下雨。太干旱了,我听他们说,过完年就一直没下过雨。从地面挖下去一尺多深,那些土都是干的,一些农作物也没办法下种。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他们也在等雨呢。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一个艺术家和所有的村民是同样一个目标,都在等待。
嗯。
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农民,雨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那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什么?
雨,对于他们来说们就是很实用的东西,对我来说,我觉得主要是一个过程,因为雨对我来说,没有具体的实用价值。
等待是一种愿望?希望?还是什么?
是一种怀着希望的感觉吧,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无奈。
你除了等雨,还等其它的什么吗?
人一辈子可能会有很多次等待,许多人都经历过这个感受,等一个电话呀、等车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等,这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等待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的?
这个感受,应该每个人区别不会很大吧,就是等嘛,就是一个事情它不发生,也没有别的办法,还能怎么样?急也没用。
我看在这个网上,好多网友很关注这个展览,有网友还留言说,你这件作品是很难收藏的,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收藏这件作品是很容易的,谁想收藏,就可以很轻松的把它收藏了。
你认为下完雨之后,你的这件作品彻底结束了吗?
怎么说呢,就作品概念上来说,目前我认为是完整的,可以说是结束了。雨是等到了,但如果我们心里还在等待别的什么,那这种感觉还是会一直在的。
那好吧,今天先聊到这里吧。
好。
访谈时间:2011年5月4日
访谈地点:西北师范大学靳勒工作室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81年。
属什么的?
属鸡。
老家哪个地方的?
甘肃临夏。
你老家也是在农村吗?
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
学美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8岁,工作了以后。
刚开始是在哪里工作?
小学老师,在一个山上。
小学老师好当吗?
挺好当的。
教些什么?
啥都教,课最多的时候,一周没有一节课是空的,排的满满的。主要是语文和数学,其它的课也都教过。
美术怎么教?
美术每周只有一节课,有学生自己画的,也有示范的。
示范是画到黑板上吗?
一般都在黑板上。
你真正的开始学美术是从什么时候?
真正的学,应该算是02年,兰州师专成人教育的一个班。
上师大(西北师大)是在哪一年?
05年,也是成人教育。
对师大有什么印象?
印象不好。到那里之后,就在外面租的房,开始自己画画了,也很少去上课。那时候已经感觉到学校里的那套东西太陈旧了,没法学。
哪一年毕业的?
毕业证上是07年元月份。
毕业后呢?
毕业后又回去上班了。
什么单位?
文化局。
文化局做些什么?
文化局名义上就是搞文化的地方。(笑)
你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我没什么固定做的工作,一般是领导安排什么做什么。
去北京是哪一年?
09年。
为什么去北京?
呆在那个地方太没劲了,出去看一下,当时想,可能那边离自己的梦想近一些。
那你在北京也快两年了吧,这两年对北京这个地方有什么感受?
感受挺多,但也没什么太强烈的感受。
对艺术圈呢?有什么感受?
感觉跟整个中国的政治环境挺相似的,当然,比政治环境要好一点,毕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有所追求的人,对艺术还是挺认真的。
好的环境对艺术重要吗?
好的环境里,至少我们会生活的舒服一点吧。
它跟艺术本身的关系大吗?
跟艺术本身的关系我觉得倒不是很大,不一定糟糕的环境就一定出糟糕的艺术家。
在北京这两年,主要做了些什么?
想了好多问题吧。
作品呢?
参加过一个叫《天涯》展览,雄黄社发起的。
你做了什么作品?
我有好几件作品,因为何迟最早跟我讲的是,我们每人各自做一个展览,自己选地方,时间是从开始到永远。我就把它当一个个展做了,当是我还单独有个名字,后来也没用。
你自己的部分你取的什么名字,没用的?
《付出》。
能大概描述一下吗?
我总共用了1000个馒头,块头最大的一件作品是把房间里的一个坑用馒头填平了。
为什么要用馒头?
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一阵子,出现了很多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规模和性质都比较可怕嘛,我就想用食物来做,最初的动机是这样来的。
你在乎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吗?
不是很在乎,但也是要听一下的,你做出来,别人要看的。别人的看法不一定能左右我。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
重要也不重要,毕竟我们是和很多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人活着。
你记得你好像以前也画过一些画,是吧?
05年到08年之间,画过一些油画。
你这些画是想表达什么,或者你当时画这些画的思路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看那些画,就是描述自我感受的东西多一些,那个时候,年纪也小一点,比较叛逆,总是觉得孤独。
你理解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荒谬的人吧。
你做过很多很荒谬的事?你当时有女朋友吗?
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你女朋友很多?
不是,那段时间跨度还是挺长的。
你画中的人物都是女人?
也有男的。
你画的这些吃饭的、睡觉的,照镜子的、洗脚的,怎么都是这样的场景?
我画的都是一些最最平常的事。
我看你这些画画的挺好的,你现在还画吗?
不画了。
为什么不继续画?是因为没有市场还是?
有市场我也不会画的。
不画是因为?
这些画我觉得这么多就够了。对现在来说,这些也都是过去的感受,以后如果想画的话,也不会是这样的画了,再画同样的画无非是做自我复制的勾当,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还是多想一点吧,如果有成熟的作品想法,就把它做出来,没有的话,就不做。
那你怎么样去生活?衣、食、住、行靠什么解决的?是靠你的艺术吗?
肯定要想办法解决的,不是靠艺术。
还能养活自己吗?
刚刚能养活吧,呵呵!
谈一下我这次在石节子美术馆做的《等待》,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就是过年的时候去你们那里,那天你们在开会,我睡了一会,睡醒来就想到这个念头了。
是梦中得到的灵感?
不是梦的,醒来后,躺在那里想来想去想到的。
之前有别的想法吗?
之前有别的方案,但后来想到这个,觉得这个作品更加符合我现在的状态,就决定做这个。
你对这样一个村庄的美术馆,对它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美术馆可能是世界上条件最差的一个美术馆吧,但它也无疑是一个最自由、最开放的美术馆。这样的美术馆,我对它的感受当然是非常好的。
展览前后总共有20多天吧?
等的时间有24天。
你这段时间在那里是怎么生活的?
基本上是和村民们一样活着,除了那些我不会干的活之外,其它和他们都差不多,吃、住什么的。
吃是怎么吃的?
主要以馒头为主,随便炒点小菜,下着菜吃。
你觉得这里跟你想象的或者跟你们当地有什么区别?
大的方面还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具体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这个村庄有那些特殊的情况?
这个村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嘛,没有自来水,条件相对还是比较差,不知道现在国内这样的村庄到底还有多少。
你住在我们老家,你眼中我母亲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一个非常传统,非常典型的母亲的形象,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那你觉得你到这个村子,你感觉到村民对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你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他们是怎么看你的作品的?
怎么看我作品的,我具体也说不上。可能刚开始,他们想着,我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吧,后来他们发现不是这样的。
你想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吗?
我是想。可能他们更想要的还是物质方面的帮助吧,在这方面,我目前没办法给他们什么。
你跟他们都聊些什么?
就聊一些很平常的话题,家里有多少地呀、有几口人呀这样的,就聊点这样的。
你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不是不愿意交流,交流这个东西没必要刻意嘛,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没必要专门去做这个事。
你认为村民和艺术家有什么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大家都是人嘛,都要吃饭、都要睡觉,这些基本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
区别呢?
区别就是艺术家做艺术,他们不做艺术,这就像医生要看病,老师要讲课一样,就是这样的区别。如果我这辈子都在种地,不做别的,那我肯定就是个农民了,这跟我们从事的工作有关系。
艺术有没有可能和村民有一种关系?
当然有了,你不是一直在做吗?
你呢?
我去了那里就肯定是发生关系了。
在这段时间,你发现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呢?
在我住在那里的这段时间,他们最想要的也是雨水,他们每天也都在盼着下雨。太干旱了,我听他们说,过完年就一直没下过雨。从地面挖下去一尺多深,那些土都是干的,一些农作物也没办法下种。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他们也在等雨呢。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一个艺术家和所有的村民是同样一个目标,都在等待。
嗯。
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农民,雨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那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什么?
雨,对于他们来说们就是很实用的东西,对我来说,我觉得主要是一个过程,因为雨对我来说,没有具体的实用价值。
等待是一种愿望?希望?还是什么?
是一种怀着希望的感觉吧,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无奈。
你除了等雨,还等其它的什么吗?
人一辈子可能会有很多次等待,许多人都经历过这个感受,等一个电话呀、等车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等,这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等待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的?
这个感受,应该每个人区别不会很大吧,就是等嘛,就是一个事情它不发生,也没有别的办法,还能怎么样?急也没用。
我看在这个网上,好多网友很关注这个展览,有网友还留言说,你这件作品是很难收藏的,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收藏这件作品是很容易的,谁想收藏,就可以很轻松的把它收藏了。
你认为下完雨之后,你的这件作品彻底结束了吗?
怎么说呢,就作品概念上来说,目前我认为是完整的,可以说是结束了。雨是等到了,但如果我们心里还在等待别的什么,那这种感觉还是会一直在的。
那好吧,今天先聊到这里吧。
好。
顶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