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对话郭海平
发起人:大药房  回复数:0   浏览数:2407   最后更新:2011/02/25 03:39:48 by 大药房
[楼主] 大药房 2011-02-25 03:39:48
X=新潮流
G=郭海平

M:能否谈谈您建立南京原形艺术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G:自从2006年在精神病院里见到那些艺术天才之后我便决定一定要建立一个专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机构,开始是想在精神病医院里成立一个“艺术病区”,在多方的努力下2008年建了一间“艺术病房”,结果不到半年就关闭了,原因还是观念,大家对呈现真实的精神病人精神有太多的担心和顾虑,中国人伪装惯了,在真相面前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后来我把希望寄托于民间的力量,2009年差一点在北京与民间精神康复机构合作建一家精神病人艺术疗养中心,后来病倒了,之后便决定还是在南京实现梦想,民营企业家曾丽华女士的支持圆了我这场梦,虽然还有太多的困难有待克服。了解精神病人艺术的价值在中国很不容易,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在中国几乎是空白,这么重要的领域为什么没人研究,开始我非常困惑,后来我才发现是因为有太多现实、观念上的障碍。你知道中国文人是多么善于明哲保身和修身养心,谁去找那个麻烦?

X:其实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是非常关注精神病艺术的,例如美国的奈阿密精神病艺术中心,你觉得中国在关注这类艺术跟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是差距?
G: 精神病人艺术在西方被关注至少有一百年历史,对疯癫文化研究的历史就更长了,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各种启蒙运功让他们对人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达达等艺术都受到精神病人艺术的很多启发。中国—直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刚刚有了一点苗头,后来便被抗战和内战转移了方向,49年之后,中国人的精神都被引向了共产主义,人的个性被完全抑制,衣食住行要统—标准,思想更不能不—致,现在虽然有很多改善,但深处的问题还是有许多禁区,精神病人的精神就是—个敏感问题。06年我进医院找了许多关系,花了十个月才进去,《癫狂艺术》写出来后,江苏美术出版社考虑再三还是没敢出版,后来我们自费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这二年已有多家机构向我提出再版的请求,美国、法国、西班牙也邀请我们送作品参加他们的展览,他们特别期待在西方能看到中国精神病人的作品。要说与他们的差距,我看是不好比的,文化背景、人种、地貌都不—样,所以我创造了一个“原形艺术”的概念,有人说你想让中国人原形毕露啊,我说你们为什么那么畏惧原形毕露?其实在见到精神病人艺术之后我才发现人的精神原形并不是大家想象的恐怖,相反却是那么的纯洁自由,其实,恐怖的是我们自己,都颠倒了。当然,在现实中谁又敢追求那个“纯洁自由”呢?既然不敢追求干脆就将它妖魔化,这就是许多中国人的心理。

X:听说你研究精神病患艺术已经有很多年了,当初是怎样想要在这类特殊人群的身上寻找艺术的亮点?
G: 来自我的经历,我哥哥是精神分裂症,周围也不断有亲朋好友出现精神病,我个人多年一直生活在一种临界状态,我想探寻这其中的秘密,后来发现艺术与精神疾病关系十分密切,如艺术能激发人的非理性、潜意识,疯癫又能激发人的灵感和帮助我找到那种期待的感觉。其实,艺术家常常会因为自己缺乏艺术创作的动力而苦恼,后来我在精神病人那里找到了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太世俗太社会化太物质化了,精神病人的艺术会帮助我们超越理性、世俗和自私,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X:让我们分享下你最近对于精神病患的艺术有哪些新的发现?
G:内心化、精神化是他们艺术的最大特点。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与社会现实切断联系,他们因此而生活在一个与社会断绝的精神世界中,这个精神世界就是人内心的深处,也可以说是人的潜意识。与正常艺术家作品比较后你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很大,正常艺术家的作品充满着社会世俗的思考内容,充满着社会文化和艺术史的经验,很多艺术家渴望回到自己内心却回不去,因此而痛苦郁闷,直至将这些痛苦郁闷发泄到社会现实中,为什么?很多障碍恰恰是来于那些社会文化和艺术史。精神病人的艺术却不同,他们的精神自由单纯和洁净,他们上天入地、变换视角、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你看他们的素描一尘不染,色彩也是如此鲜明。那是—个令人神往的世界。善于抽象、变形也是他们艺术的一大特点,其实这都是内心化的结果。还想补充—点,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上帝对他们的—种眷顾,当然,这个“上帝”并非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化的神,应该说是—种自然的意志,或者说是自然的神灵,这个神灵在那些病人走投无路时给了他们灵感,从而让他们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了—起,这种感觉让人感动,你读读海子《面潮大海春暖花开》也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他自杀前写的,死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充满灵性是精神病人艺术普遍具有的属性。

X:有没有你特别欣赏的精神病艺术家?它的哪些作品是你欣赏的?
G:张玉宝是我特别欣赏的画家,他是一个路边卖馄饨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之前更没学过艺术。他画的《怒吼》、《扎挣》、《半边人》、《旗帜》、《追梦人》让人震撼,作品名称都是他自己起的。画画之前他自杀过三次,他渴望自由,但他—生都必须待在铁窗封闭的精神病院,原因只有一个,他父母去逝了,没有监护人就没人能接他出院,他想成为艺术家,但没人能为他提供这个条件,这让人很绝望。在国外专家看来,他的画很极简,但在我看来,那里面还藏有极难见到抗争意识,但我与老外交流,老外很难理解。所以说中国精神病人艺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照搬西方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X:你觉得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艺术作品跟正常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G:这个群体的艺术纯净、自然朴素、自由。这三点正常艺术家都很难做到。

X:草间弥生是世界当代艺术中是很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很多人也清楚她其实也是一位精神病患,你是否有关注过她?你怎么看待她的艺术作品?
G:我挺喜欢她的作品,虽然有很多人对她进行商业炒作有看法,但我还是喜欢,也包括喜欢她这个人。

新潮流2011年第四期 总第73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