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宾:金酸梅与金棕榈评语
发起人:artfeifei  回复数:8   浏览数:2426   最后更新:2011/02/19 23:34:12 by guest
[楼主] artfeifei 2011-02-19 17:44:43
刘礼宾评语:


1,何云昌《一米民主》又称《与虎谋皮》 13票
提名者:蒲鸿、杜曦云、盛葳、李笑男、鲁明军、朱小均、杭春晓、崔灿灿、王春辰、何桂彦、蓝庆伟、赵子龙、杨卫

2,陈晓云《为什么是生活》 11票
提名者:孙冬冬、盛葳、李笑男、鲁明军、朱小均、鲍栋、杭春晓、王春辰、刘礼宾、田霏宇、付晓东

作品所展现的异于常态的真实经历,让禁区的神秘荡然无存。《为什么是生活》也可以转译为《为什么不是理想》。理想是覆盖在现实上的一层皮。现实包罗万象,生活是其最通俗,也是最日常的层面。在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上,把理想的光环剔除。再往上去,更是浮云折射的“阳光”。

3,陈界仁《帝国边界》 11票
提名者:蒲鸿、盛葳、李笑男、鲁明军、刘礼宾、蓝庆伟、田霏宇、赵子龙、皮力、姚嘉善、鲍栋

细腻的视觉语言使批判立场落实在个人层面上,而不再是两个宏大立场的对峙,这是陈界仁的创作不同于中国政治波普传统的独特之处。中国亟需微观政治学的在场,更深层的是,关注个体,关注艺术本体,破除艺术领域的宏大叙事。


4,周斌《30天——周斌计划》 8票
提名者:杜曦云、李笑男、鲁明军、崔灿灿、何桂彦、赵子龙、杨卫、鲍栋

5,梁硕《费特》 8票
提名者:孙冬冬、王春辰、刘礼宾、田霏宇、皮力、姚嘉善、付晓东、鲍栋

合适的就是合理的,能插在一起就是成功的。“我把偶然的我扔进海洋”状态下的梁硕,以其诙谐和狡黠,刺破了包裹在日常生活表面的温情表皮。我通过梁硕看到一个荒诞的当下。

6,艾未未《一亿颗瓜子》 7票
提名者:杜曦云、杭春晓、王春辰、何桂彦、邵亦扬、柳淳风、付晓东

7,卢征远《84天,84件作品》 6票
提名者:蒲鸿、盛葳、朱小均、刘礼宾、赵子龙、付晓东

卢征远拼命挤“点子”的同时,把“点子”创作逼到了死路上。和卢征远类似的周斌还相信创作,卢征远则把“创作”消灭了。


8,邱志杰《上元灯彩图》 5票
提名者:李笑男、何桂彦、蓝庆伟、田霏宇、鲍栋

9,杨心广《底下有块石头》 5票
提名者:孙冬冬、鲁明军、田霏宇、皮力、鲍栋

10,陈文骥“抽象作品系列”5票
提名者:蒲鸿、崔灿灿、王春辰、鲍栋、刘礼宾

纵观陈文骥24年的创作历程,他以边缘的状态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清醒。在惯常把形式视为内容“表皮”的氛围中,他用他的作品告诉大家:形式就是内容。在艺术家纷纷冒充哲学家、社会学家的潮流中,陈文骥恢复了艺术家的尊严,他谦谦笑着说:我就会画画。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酸莓奖获奖名单

1,张洹《希望隧道》 12票
提名者:孙冬冬、李笑男、鲁明军、朱小均、崔灿灿、刘礼宾、田霏宇、皮力、姚嘉善、柳淳风、杨卫、鲍栋

成功变成了自信之后,艺术家无论如何慈善,都掩盖不住创作的贫乏。

2,高氏兄弟《列宁》 11票
提名者:孙冬冬、李笑男、鲁明军、朱小均、崔灿灿、柳淳风、鲍栋、王春辰、何桂彦、赵子龙、皮力

3,张洹《和和谐谐》 11票
提名者:蒲鸿、盛葳、杭春晓、王春辰、何桂彦、鲍栋、蓝庆伟、田霏宇、卢迎华、赵子龙、皮力

4,卢昊《学习历史——飞夺泸定桥》 8票
提名者:蒲鸿、李笑男、崔灿灿、刘礼宾、何桂彦、蓝庆伟、赵子龙、杨卫

不是所有的解构都是批判,何况把批判理解成恶搞。

5,罗中立“雕塑系列” 8票
提名者:蒲鸿、杭春晓、王春辰、刘礼宾、田霏宇、赵子龙、姚嘉善、鲍栋

前几年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画家做雕塑,不管自己的作品是否适合“雕塑化”。在这个风气过后,罗又再一次让观众想起了前几年。于是观众悲哀地看到:大巴山下起了色彩雨。

6,岳敏君《弯曲的维度》 7票
提名者:蒲鸿、孙冬冬、盛葳、崔灿灿、刘礼宾、蓝庆伟、田霏宇

政治波普后来沦落为艳俗艺术,这是历史。当下,作为政治波普代表的岳敏君又把艳俗创作景观化了。这样做需要自信——“大笑仍然生效”。

7,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7票
提名者:蒲鸿、朱小均、田霏宇、卢迎华、赵子龙、柳淳风、鲍栋

8,艾未未《一亿颗葵花籽》 6票
提名者:蒲鸿、崔灿灿、蓝庆伟、田霏宇、赵子龙、鲍栋

9,潘公凯《错构—转念——穿越杜尚》之“宇宙飞行器” 6票
提名者:杜曦云、孙冬冬、朱小均、杭春晓、田霏宇、赵子龙

10,牟伯岩《上海双年展“胖子”系列》 5票
提名者:孙冬冬、盛葳、崔灿灿、鲍栋、皮力
[沙发:1楼] guest 2011-02-19 18:33:16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美术学研究所讲师。

1975年出生。

其批评思路:由对图像式绘画的批判,转向对中国抽象绘画的发掘。从多个层面反思二元对立思维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期望以“零度”态度作为突破口,涤荡笼罩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庸俗社会学阴霾,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自足创新。近期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立基点:反思和质疑,以及现实介入性。期望反思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逻辑基础,重新提及超越性艺术的当下价值。
策展:“形无形Visibleinvisible”中国抽象绘画展(第1、2届,2006年、2008年)、“第三届北方雕塑年度展”(2007年)、“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研究展”(2008年)、“虚城计——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2008年)、“智性与意志的重审——798艺术节主题展”(2009年)、“证伪——何香凝美术馆九大美院油画专业优秀毕业生作品展” (2009年),“局中戏——何香凝美术馆九大美院油画专业优秀毕业生作品展” (2010年)“雕塑——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2010年)。
论文:“中国抽象绘画的阐释”、“‘再见’是一种必需的态度”、“仅作为表态的前卫性”、“数码摄影的普及和‘形象的狂欢’”、“二元对立的隔绝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呈现”、“奥利瓦解读的价值与悖谬”、民国人民的美术史等。
著作:《现代雕塑的起源——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译著:《艺术与艺术家辞典》(Art and Artist)(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


[板凳:2楼] guest 2011-02-19 18:41:22
刘礼宾的会议发言在整理中,近期发布。
[地板:3楼] guest 2011-02-19 19:30:15
顶!!!!!!写得好
[4楼] guest 2011-02-19 19:57:46
新的力量横扫批评圈的龌龊之气
[5楼] guest 2011-02-19 21:42:58
此人好玩
[6楼] guest 2011-02-19 22:08:56
顶!!!!!!写得好
[7楼] guest 2011-02-19 22:29:03
此人好玩
[8楼] guest 2011-02-19 23:34:12
刘礼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