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葳:我的“金棕榈+金酸苺”的提名及发言
金棕榈
1、陈界仁 帝国边界陈界仁《帝国边界》ⅠⅡ在世界人民欢庆因特纳雄耐尔的全球化的气氛中,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隐含存在的国际边界,展现了世界政治、文化秩序的潜在暴力。作者立足台湾本土在地的具体性使得该作品具有了现实的根基。作者在现实、想象和对记忆的改造中处理所面对的(泛)政治母题,对受反映论遗毒影响的当代艺术不无启发。
2、何云昌 与虎谋皮《与虎谋皮》(《1米民主》)是典型的何云昌式作品。从早期尚带有文化策略性的《抱柱之信》,到2009年《一根肋骨》,何云昌实现了一次跨越。2010年新作《与虎谋皮》使所有人观众感同身受,但是,这种结果,无论喜好,却是所有参与投票者的民主(抑或专制)所共同造成的结果。这种权力既让作者完成了一件作品,又在他身上留下了一生无法磨灭的伤痕。
3、卢征远 84天,84件作品 “由……策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卢征远在84天中,每天完成一件“作品”,在不断变化的展览动态中,最终集合展示他的这些成果。这些类似于“练习”的“作品”链不断碰撞,发生互文性关联,作者的工作(或是生活)方式,成为了“作品”本身。与其说这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作品,不如说它是对艺术的挑衅。
4、陈晓云 为什么是生活为什么是生活?这件作品从一个问题出发,以微观的细节,艺术家的想象、生活及其混杂的变体非线性地描述着更加真实的现实。此外,语言的精到处理、现场的恰当布置也使得这件作品在粗糙的中国录影艺术中脱颖而出。
金酸莓
1、张洹 和和/谐谐《和和/谐谐》是一件可以被完全矛盾、双向解释的作品,看来“智慧”的背后,笼罩着投机主义的阴影。一方面,它可在“当代艺术圈”被提前设定的“批评家”看作一种包容性的试探,另一方面,又可以主流声音支持“世博”。类似作品在近几年时有出现,极具“中国性”和“时代性”。
2、牟伯岩 “胖子”系列从雕塑自身的角度看,牟伯岩 “胖子”系列不算好,也不算差。但从牟伯岩自身创作的脉络看,这件作品却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该作代表了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的空洞与泛滥造对创作产生了导向,使得雕塑朝着一种市场的庸俗化方向堕落。
3、岳敏君 弯曲的维度思想的乏力与创造力的丧失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一大批作品的代表,除了复制自我,艺术家该如何进行创作?
1、陈界仁 帝国边界陈界仁《帝国边界》ⅠⅡ在世界人民欢庆因特纳雄耐尔的全球化的气氛中,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隐含存在的国际边界,展现了世界政治、文化秩序的潜在暴力。作者立足台湾本土在地的具体性使得该作品具有了现实的根基。作者在现实、想象和对记忆的改造中处理所面对的(泛)政治母题,对受反映论遗毒影响的当代艺术不无启发。
2、何云昌 与虎谋皮《与虎谋皮》(《1米民主》)是典型的何云昌式作品。从早期尚带有文化策略性的《抱柱之信》,到2009年《一根肋骨》,何云昌实现了一次跨越。2010年新作《与虎谋皮》使所有人观众感同身受,但是,这种结果,无论喜好,却是所有参与投票者的民主(抑或专制)所共同造成的结果。这种权力既让作者完成了一件作品,又在他身上留下了一生无法磨灭的伤痕。
3、卢征远 84天,84件作品 “由……策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卢征远在84天中,每天完成一件“作品”,在不断变化的展览动态中,最终集合展示他的这些成果。这些类似于“练习”的“作品”链不断碰撞,发生互文性关联,作者的工作(或是生活)方式,成为了“作品”本身。与其说这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作品,不如说它是对艺术的挑衅。
4、陈晓云 为什么是生活为什么是生活?这件作品从一个问题出发,以微观的细节,艺术家的想象、生活及其混杂的变体非线性地描述着更加真实的现实。此外,语言的精到处理、现场的恰当布置也使得这件作品在粗糙的中国录影艺术中脱颖而出。
金酸莓
1、张洹 和和/谐谐《和和/谐谐》是一件可以被完全矛盾、双向解释的作品,看来“智慧”的背后,笼罩着投机主义的阴影。一方面,它可在“当代艺术圈”被提前设定的“批评家”看作一种包容性的试探,另一方面,又可以主流声音支持“世博”。类似作品在近几年时有出现,极具“中国性”和“时代性”。
2、牟伯岩 “胖子”系列从雕塑自身的角度看,牟伯岩 “胖子”系列不算好,也不算差。但从牟伯岩自身创作的脉络看,这件作品却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该作代表了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的空洞与泛滥造对创作产生了导向,使得雕塑朝着一种市场的庸俗化方向堕落。
3、岳敏君 弯曲的维度思想的乏力与创造力的丧失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一大批作品的代表,除了复制自我,艺术家该如何进行创作?
靠,就这水平来做批评???
盛葳(双子座):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媒体人。
重庆人。美术史博士,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先后任Art Exit杂志主编、Muse Art杂志总编。2009年获“王森然美术史奖”。受邀出席重要会议包括“中国艺术会议”(英国牛津)、第1、2、3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文化部第八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北京)等。主要策划有“聚合的视野——国际青年艺术家联展”(北京)、“经验/惊艳: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独白:艺术的重建”(北京/成都)、“头发的故事”(北京)、“在馆)、“中国抽象艺术研讨会”(北京一月当代画廊)等会议;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有《后殖民批评,民族主义与本质主义》、《无名画豢肌贰ⅰ段、全球化语境与卡通一代的实践》、《后现代艺术在中国》、《装置艺术及其审美基础》、《当代“影像”与摄影史的重构》、《捍卫批评》、《艺术史的“监狱”》各类论文和评论百篇
重庆人。美术史博士,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先后任Art Exit杂志主编、Muse Art杂志总编。2009年获“王森然美术史奖”。受邀出席重要会议包括“中国艺术会议”(英国牛津)、第1、2、3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文化部第八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北京)等。主要策划有“聚合的视野——国际青年艺术家联展”(北京)、“经验/惊艳: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独白:艺术的重建”(北京/成都)、“头发的故事”(北京)、“在馆)、“中国抽象艺术研讨会”(北京一月当代画廊)等会议;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有《后殖民批评,民族主义与本质主义》、《无名画豢肌贰ⅰ段、全球化语境与卡通一代的实践》、《后现代艺术在中国》、《装置艺术及其审美基础》、《当代“影像”与摄影史的重构》、《捍卫批评》、《艺术史的“监狱”》各类论文和评论百篇
新的力量横扫批评圈的龌龊之气
严重同意,应该多向夏艳锅学习
严重同意,应该多向夏艳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