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西区6家画廊一旅 (上)
发起人:小白小雪  回复数:0   浏览数:1845   最后更新:2010/10/24 01:19:08 by 小白小雪
[楼主] 小白小雪 2010-10-24 01:19:08
作者:小白小雪



不论多么热爱艺术,看得过多过密也会神疲力竭,因为大脑需要一些空间思考。上周,在伦敦Frieze week 中紧密观赏各类艺术展和画廊后,这周,我随课来到伦敦西区在不到两个小时内浏览6间画廊。这等密度,不可能很认真地看及思考每一件作品;导师说今天的目的并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就是看这7间画廊在经营战略和操作方面有什么相异相同处。

一行看下来,我深感这种对比观赏效果非常好,目的明确,而且观后我的思路很清楚。的确,在当代艺术在全世界各种白立方的空间里渐渐成为了一个个被朝圣物品时,在当代艺术往往不寻求直接与人沟通时,对观者的主动性要求就很高了(active viewership)。小白小雪强烈推荐这种主题性突出的画廊参观。

1.David Robert Arts Foundation

这是一位收藏家建立的非营利空间。目的包括以下几重:一,该空间本身有位艺术指导,他(多数用藏家的藏品)主持展览主题较有探索性的展览。二,为了扶植初出茅庐的独立策展人们,给他们一个练武的机会。供新策展人联合艺术指导用藏品及其他艺术作品计划试验性的展览。其中,还有一个专门与Goldsmiths策展专业的合作。三,旗下的数个艺术家驻留工作室项目。其非营利的定位非常清楚,完全没有卖过一件藏品。

目前的展览围绕着一个较有挑战性的主题:在目前“语言”的解体,身体四肢的戏剧化倾向,和图像渐渐瓦解的大框架下,探索如何充分表现当下我们面对的“一切都在耗竭(exhausted)”这个概念。

其纯粹的非营利特性保证了其专心致志地做这样的项目的可能性。

http://www.davidrobertsartfoundation.com

2.Mummery + Schnelle

这是两个画廊商的商业画廊。一层楼在中国仿佛“商业”两字总有些负面的涵义,但这家画廊很看重自身策展的学术性和历史使命感。比如说,目前展览探索的主题为:历史绘画作品在当代绘画作品的表现和作用。有人说,当代绘画可能活在历史绘画的枷锁下,而Mummery+Schnelle的信条是:真正好的当代绘画可以对历史绘画有参考。但其自发自省性决定它不是对过去传统的拙劣模仿或低级讽刺,而应该正面地反映传统的及赋予传统一股新生的力量。

这个画廊非常注重其策展的连贯性,希冀在最好的情境中展示其艺术家的作品;每个展览都在尝试探索一个学术性的有批判探讨意义的主题。他们与博物馆和各公共机构及策展人联系紧密,目的是为他们的艺术家建立一个领先的批判性地位。

http://www.mummeryschnelle.com/

3.Cole Contemporary


这是一个非常紧凑的空间。画廊商本人以前在伦敦某知名大画廊工作,今年5月成立了自己的画廊。画廊商的战略是注重与艺术家共同成长:他挖掘一些刚毕业不久的艺术家,也同时展览一些有一定名望的艺术家。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并不罕见。

作品的媒介也不仅仅是绘画,当前的展览是一个摄影作品展。艺术家从穿越美国东西的一条公路上记载了美国被遗忘的许多角落。令人惊讶的是,画廊商找到该摄影师居然是通过Time Out 杂志。网站上每一展览都有一篇不故弄玄虚的文字相伴,大大拉近了艺术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http://www.colecontemporary.com/

[待续]
小白小雪的环球艺术笔记 观察|提问|思考|记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