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身边的意象
发起人:skyline  回复数:4   浏览数:2224   最后更新:2006/01/20 13:55:39 by
[楼主] skyline 2006-01-10 14:20:35
--------------------------------------------------------------------------------------------------------

这个系列重点介绍一些具有公众性(往往兼具实用性)的艺术创作,其中有些既是是艺术创作,也可说是城市(或其他)设施,两者难分彼此。但这种区分并无必要:在以下种种艺术行为当中,创作者已将自己或悲天悯人、或自由驰骋的情感蕴涵于其中,即便是停落在苍凉街角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物件,也早已具备了充沛的话语和热腾腾的力量。

鉴于此我想,阅读这些作品,就是阅读我们的生活,就是感慰快乐和悲伤。这,难道不正是艺术的终极追求所向么?因此,开始吧。


意大利,婴儿收容箱

Padua的设计若在中国,会被认为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或者脑子进水,但在意大利人的观念中,此举或多或少是充满爱心的。城市的铁石心肠造就了那些看似很不顺眼甚至变态的救助行为。在Padua 街道上的这种装置,被取名为“生命的摇篮”(culla per la vita),期望以此减少将婴儿遗弃在垃圾堆、公共浴室、 荒郊野外之类事件的发生。设计婴儿收容箱在意大利绝非多此一举。“国际儿童收养联合会”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在这里有大约 400名新生儿被遗弃,而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0 % 之高。
 
  在1888年以前, Padua的女性婴孩通常会被交由Ognissanti 教堂的修女们来抚养和照看。在今天,图片上的这个收容点也正位于Ognissanti大街70#的一个拐角处,并当地一个负责照看单身母亲的管理部门负责进行接收。

  装置在设计上显得非常精巧。一旦有人掀开外层的金属板,系统会发出信号提示社会工作者过来巡视,而箱体也会随之加温并且向救护人员报警。
[color=blue][b][url]http://skl.yculblog.com/[/url][/b][/color]
[沙发:1楼] skyline 2006-01-14 08:29:33
《寄生》,由影像结合城市设施(装置)组合而成的作品。意在提示城市环境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在视觉生活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发掘这些列车,作为短瞬性的生活平台所能带来的交流的可能性。

    设计这些影像,必然也有另一层意思:艺术家希望重新占领那些在这些公共空间中日益缩小的艺术性的存在。地铁隧道可能是艺术家浮想联翩的地方,但一般人经过其中时,却很少真正留心过当中的神秘世界。

    上图中,艺术家正在把作品《寄生》安置在列车上,通过穿梭的列车,艺术作品也得以在幽闭的隧道中穿梭游走。对于乘客来说,他们将通过列车窗上显现的那些神秘图像来获得惊喜,至少可以打发时间: 水流、生物、字母飘忽而来,本来是与列车同步的外景视觉,一下子变成了种种超现实主义影像,令人感到很奇妙。

点击下载 录像(35M)
[color=blue][b][url]http://skl.yculblog.com/[/url][/b][/color]
[板凳:2楼] jssyljy 2006-01-18 02:58:55
创意不错,板式不太舒服
[地板:3楼] skyline 2006-01-18 07:30:34
会注意学习滴 [s:4]
[color=blue][b][url]http://skl.yculblog.com/[/url][/b][/color]
[4楼] skyline 2006-01-20 13:55:39
作品非常的壮观,足有32米高,悬挂于伦敦证券交易所大厅之内。红色的球体以9×9×9 ( 总数729)的方式从顶棚上伸展下来,具有极强弹力,数秒之间,就可以跳上32米高的顶棚。每个红由一个计算机程序直接控制,独立于彼此,共同形成流体的瀑布,以次反映着市场的波动。在每天交易结束时,球退回到他们图上所示的立方体中,到了早晨开张,又会从方格中苏醒,开始新一天的“华丽漫游”。
    这件作品关键是材料和想法,由此营造出了强大的视觉张力。
      一个短小的动态Video模拟表演过程。
[color=blue][b][url]http://skl.yculblog.com/[/url][/b][/color]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