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为什么说最大的泡沫是艺术区
发起人:艺术玩家  回复数:0   浏览数:1643   最后更新:2010/08/27 11:53:32 by 艺术玩家
[楼主] 艺术玩家 2010-08-27 11:53:32
湖南卫视《艺术玩家》8月31日节目被删节话题

主持人:李斯羽 湖南卫视《艺术玩家》主持人
叶永青:艺术家
程昕东:艺术策展人、艺评家
徐睿:综艺主持、青年歌手

主持人:
我其实很好奇,就是您说过您是一个特别害羞的人,骨子里面可能会有害羞的那一面,但是呢2009年的时候呢,当代艺术界的一个大事情,我们的叶老师当选了,因为文化部当时成立中国当代艺术院,您是当时被聘为院士之一,而且是做艺术总监,您那个称号只是一个空头的名称,还是说真的要进行一些管理的事务。

叶永青:
你还是得工作,我今天来之前我都还在忙呢,天天都在忙,因为过几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大的一个这些当代艺术家的展览,但是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一些做事情,我觉得做了那么多年的各种各样的一些事情,有些事情靠谱,有些事情不太靠谱,但是慢慢的我觉得这几年我的生活也慢慢的转到北京来,很多原来比如说像创库啊,很多这些事情我们都慢慢的都在做减法一样的来做这些东西,慢慢你知道量力而行来做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我觉得可能除了自己的艺术这是没问题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没办法去,你不能每天都在表达我还在画画,这是很可耻的东西,这本来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你没办法来做的东西,你的作品做出来自然会有人来跟你分享,但是今天能够很现实的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经历,你可以去做这些东西,你有这个力量当然可以去做。

主持人:
那我觉得就是,您当时被聘为艺术总监,跟您就是有这种领导能力,也跟您喜欢做这些事情应该有很大关系吧?

叶永青:
我不一定喜欢做这些事情。

主持人:
是被抓去当壮丁吗?

叶永青:
有些时候我还真是被拉壮丁,这些事情多少都是拉壮丁。

主持人:
嗯,那其实呢,您像现在也担任这样一个行政的职务,会不会觉得画画的时间更受到一些挤压吗?

叶永青:
永远都有时间画画,画画其实从来都不是,我不相信一个人要24小时都在工作、在画画,以前这个事情比较折磨我,但是到今天,你就说我是一个业余的画家我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自己确实是这样,我的工具、我的材料,因为我现在可以很坦然的面对这样的东西,因为现在我锻炼出来了,锻炼出来我的工具、我的材料都是业余的,我画画的材料就是一个小孩的材料。

主持人:
因为您上学的时候就是蹭颜料。

叶永青:
这样就可以,然后我画完了以后,其他的艺术家要铺很多的摊子,要作很大的一个气场,我摆这些东西的话,我在这儿画以后,马上二十分钟以后,我要去飞机场,我就可以到昆明,到别的地方,那个地方还有一摊东西,所以我觉得人是可以像这个平道一样的,也可以打开这个平道,关闭那个平道。

程昕东:
他没有一个标准,状态可以随时。

主持人:
调整。

程昕东:
永青可能这么多年他已经培养了一种工作方式,他可以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下,而且不断的。

叶永青:
而且我还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我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就是特别有参照,特别有意思。

主持人:
您提到创库,您当时在云南创立的这个创库其实也是在当时云南比较偏的地方,对不对?

叶永青:
比较边远,因为创库确实是中国这种艺术主题社区里面的史作勇者,最早的时候,那个时候大量的是有些艺术家开始用这些闲置的空间,或者旧的厂房做他们自己的工作室,但是把这样的一个工厂,或者能盘活了以后,而且做一些公共的空间让老百姓也能来分享,这种在昆明是最早的,2000年的时候就开始在做,后来比较晚进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798呀,后来中国各个地方出现各种各样的。

主持人:
艺术社区。

叶永青:
把闲置空间利用于这种艺术的主题社区,而且变成我们今天这个城市最活力的那个部分,这个是后来慢慢开始发生的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像北京来说,比如说798对于大山子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在我比较小的时候,那个地方是一个很偏的,然后都没有太多人,人在那边居住也很少有人去到那边,但它现在变成了一个很有活力的地方,那您的创库对于当时它周边的地区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改变呢?

叶永青:
还是改变很大,因为它首先是能够给昆明这样的城市,这个城市本身一直没有什么文化的设施。

主持人:
太安静。

叶永青:
对,比较安静,它变成一个比较有活力的地方,还有就是,它提供了另外的一种夜生活,我觉得很好的艺术设计,它总是能够提供一些八小时以外的东西,我们的城市,以前的普通城市它就是一个八小时的城市,后来开始中国有夜生活,这些夜生活是每个城市叫“普通夜生活”,就是卡拉OK啊。

主持人:
喝喝酒啊。

叶永青:
酒吧一条街啊,它都是一种没有什么想法的,千人一面,千城一面的东西,那么每个城市,它总是带来这个城市本身原来的文化里面,原来这些人群里面更有意思的那样一些人群,就是这种艺术社区的形成,还有包括夜生活的形成,文化设施的确立,还有这个社区给这个城市安全性的考量,这些都是一个艺术社区必须的一种东西,也包括一些艺术的就业人口等等这些东西。

主持人:
是,有意思的人聚集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他们可以去有一些更有意思的选择,那我也特别想问问我们玩艺团的几位,你们觉得为什么像创库当时因为它算是先锋,先驱者,那么在当时一个很偏远的地方能够发展成一个很大规模的艺术社区呢?

徐睿:
我一直在想,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是成功的画家,他们一幅画能够卖多少钱,其实大量的画家在没有成名之前,他们生活是非常辛苦的。

主持人:
很艰苦。

徐睿: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艺术家寄居的一个地方,可能在先驱他需要一个成本,相对比较低。

主持人:
所以要偏远一些。

徐睿:
它离城市不能太远,但是能够(01:48:25)这样的地方,第二个它自然环境还是相对比较好,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所以他会选择在云南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也许就是我们叶帅的私心想要折腾点事,天时地利人和加在一起会有那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园区。

程昕东:
私密空间,是很缺少公共空间的,公共空间的话就是说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在一块,最早的时候,90年代初,去看当代艺术作品的话,基本上都是到工作室或者是家里去参观的很不方便。

主持人:
是一个私密空间。

程昕东:
对,基本上就把生活跟私生活、跟职业,跟工作室混杂在一块儿的,那也是跟我们一样,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结构的话是没有公共的,很少有公共的成熟,那么后来建构一个公共平台,包括各方面的话,那就随着这个社会进步的话,自然而然就需要这个平台,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事情跟灵魂有关系,也就是说涉及到一个人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人,这个灵魂它就可能营造这么一个平台,你看历史上很多事件的话,其实跟这个有关系,云南因为( )回去以后,他不安分。

主持人:
他想找点事干。

程昕东:
制造一个公共平台,云南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的话,它太安逸,太平静的话,而且艺术家都是很散的分在一块的话,它需要一个领导者把它聚集在一起。

主持人:
聚集在一起。

程昕东:
同时呢,一方面也给外人去的。

主持人:
有一个空间。

程昕东:
更便利的,提供了很多条件,那么同时把个人的力量放在一个集体的公共平台上的话,它的力量就更大了,同时的话呢,正因为艺术家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新观念,他的思想,同时局部的话,它又放射出来,它已经超越了艺术区这么小的一个范围,它带来一种更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观念的一个。

主持人:
传播平台。

程昕东:
会造成更大的一个社会影响,为什么后来的很多艺术区能够在中国遍地开花,有它的历史的、现实的一个条件这么一个需求,因为毕竟艺术家他作为一个社会机构里面很特别的一个揭示的话,那么他也会有很多社会影响力的。

主持人:
但是您刚才说到现在也有很多的艺术区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但是同样的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的新闻,有很多的艺术区面临着被拆迁这样的命运,然后也有很多的艺术家会愤愤不平,但是呢,作为一个中国第一个这样很大的一个艺术,算是社区的这样一个创办者叶老师,但是您确说过一句话,您说“最大的泡沫就是艺术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叶永青:
当然媒体他也夸大的一个说法,但是我是觉得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有感而发,因为我们当年很多,包括很多艺术家,其实他在不同的环境里面他都创造出一种各种各样不同的创造条件,它也能创造出艺术作品,然后在今天呢,能够像这样那么豪迈的使用工作室和使用这样东西,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一种常态,它实际上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一个特殊阶段时候的我们一个空当,就是社会留下了一个空间和一个空当给我们,但是这是暂时的,我们能够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的来享受这样的一个,比如说像现在土地的成本那么高,然后呢艺术家用那么便宜的价钱来,就是一个很年轻的艺术家也好,老的艺术家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能那么大的使用艺术空间,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我所说的是那个题目应该是艺术家应该有感恩之心,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最好的创作条件,最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来做这些事情,而不是说去抱怨觉得这个社会给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呢,我们这个时候应该创造很多东西,而且不光是只是创造自己的,艺术家不要把自己局限成那种只是创造自己的作品,像一个菜农一样的,创作一个作品把自己东西卖出去这叫“艺术家”,艺术家给这个社会带来的还可以更广泛、更有意思的东西,就是艺术家最有意思的东西能够提供给这个社会的东西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由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思考还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艺术行业,或者艺术的领域,能够怎么样给社会带来一些更多的一些东西,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这样的东西,而不是说。

主持人:
去拿这个资源来用。

程昕东:
这样的东西,我的意思就是说能用就用,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很有效的这样的东西。

主持人:
很多的,那程老师,我知道您的国际当代艺术的空间其实就是靠艺术区来发展的,您同意叶老师的话吗?

程昕东:
我的艺术空间,我还是比较独立的,艺术区的话它往往是词后语,因为空间的建立,就是我们个体的成立空间啊什么的话,可能首先跟艺术区没有关系,后来因为不同空间聚集在一块儿,艺术家在一起的时候,形成了一个艺术区,它可能前后的关系是这样的,那么当然艺术区形成以后,那么在里面的各个空间、机构、个人等等的话,它会带来一个什么呢,很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它有社会影响力的话,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从国际上啊,世界各地的承管者来的时候,不可能为机构带来某一种可能性,那么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竭力、借势,那么首先艺术区的建立,我觉得还是在我们国内的话,都是自发形成的,它不是一个领导的一个结果,艺术家他需要聚在一块。

主持人:
需要群居。

程昕东:
去过乡土的一些朋友,就是哥们儿几个艺术家坐在一块,后来慢慢就因为造成一定影响力以后。

主持人:
吸引更多的人。

程昕东:
对,形成一个很好生态的时候,更多的人加入了,那么这个时候,那么就形成一个气场,气场形成以后,它可能就有人愿意留下来,可能有人愿意走,后来就是另外一个感觉,那么肯定的,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变化很大的时候,其实肯定的各式各样的个体肯定在这个社会的大潮里面,可能都会受到一些获力,这些也就是社会发展造成对个体的一个好的方面,那么肯定的,我的艺术空间从一开始回北京以后,选择空间开始也没想到会有今天这种壮观的规模,因为其实它的成长过程都是被无语的,条件都是在一个比较差的情况下承担起来的,那么现在有这么蓬勃的一个全国各地有这么多艺术区的话,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一种状态,而且我觉得现在中国艺术区还不够多,因为中国人很多,而且喜爱艺术人这么多,而且艺术能够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这种无限可能性的时候,那么如果说整个中国就变成一个大的艺术区的话,你看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生活环境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主持人:
一个状态,那是太美好的想象了。

叶永青:
主要还是要看什么是艺术区,主要还是要解决什么是艺术区,就我们所说的这种艺术区从来都不是设计出来的,实际上都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一个艺术区不是说有一些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它是一个手工作坊区,它就是艺术区,艺术区还是昕东说的,它怎么样能够提供这个城市的一种运营的尽可能多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就是我们这个城市需要的话,这个城市本身会反腐回来,去养活这个艺术区,因为它是这个城市的一种需求,艺术区是什么,艺术区是公共性的,可持续的,过渡到永久性的这种东西,那么很多这种东西就是你要看它能不能真正的提供出这样的一个业态,这个业态包括各种画廊啊,各种各样的这种东西它的这种关系。

程昕东:
另外一个就是说,可能开始的时候,个体聚集的这种行为变成一个区以后,它有很多的社会的价值在里面,就是为这个城市会带来一种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带来什么面貌,那么这个的话,让它能够称得上艺术区以后,它能够扮演一个社会的一个工人,或者它能带来影响的话,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很正面的一个。

主持人:
其实我听出来了,刚才的我们几位其实也给我们的艺术区的各位,比如说像我们的艺术家也好,还是艺术区的经营者也好,也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方向,就是说当它变成一个艺术区的时候,当你在享受到了这些可以非常低的这样一个成本而获得这样巨大的空间的时候,本身也有更大的责任感存在,要提供给,要回馈给这个城市,回馈给这个社会更多的一些它的艺术和意义的价值,对不对?
那其实今天呢,我们也通过我们今天的一番聊天啊,了解了更多关于叶老师,我们的叶帅的一些秘密,其实我在做这期节目之前,因为我看了叶老师的作品,我也去查了一下,我觉得他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他是一个特别冷漠,特别不爱说话,特别不爱分享的人,我还想他怎么能够变成一个总舵主这样的名号,但我觉得今天跟我们的几位分享过后以后,我觉得我真的是了解了一下原来叶老师是这么愿意跟大家分享,所以才会变成今天的总舵主,听起来有点像红花会是吧。那其实也谢谢我们今天的玩艺团的三位给我们带来你们精彩的观点,也谢谢叶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你的艺术道路上的一些遇到过的困难也好,包括现在未来的发展,其实我觉得您的艺术之路也给现在很多的艺术家一些很多的启迪,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么多的空间,我们现在拥有的资源也比以前更丰富了,我们是不是还能够提供,我们是不是还能让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发挥出更多的空间,那也同时感谢我们的网络首席合作伙伴搜狐文化对我们节目的支持,我们下一期的艺术玩家再见,谢谢大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