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与暄土——彭乃恒个展前言
发起人:管一棹  回复数:0   浏览数:2704   最后更新:2010/08/21 01:18:56 by 管一棹
[楼主] 管一棹 2010-08-21 01:18:56
挖坑与暄土
——彭乃恒个展前言


“挖坑”,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学语言,与所谓“蓝海战略”在指向上是一致的。
“挖坑”确实很实惠,是贾雨村式的待价而沽。联想集团的“legend”商标被抢注只好改成

“Lenovo”,798艺术区的官方域名只能是798art。聪明人是很多的。

当代艺术界,“挖坑”也很普遍。不仅普遍,还几乎成了当代艺术的内在属性,学术词汇叫“样式

”或者“面目”。由于明星们的示范效应,当代艺术界几乎“全民挖坑”。
明星们“挖坑”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坑”已经生效。所以他们不仅挖了坑,而且扬言要一直守

着这个坑,利益最大化而已。啥叫“效果史”?占坑效果史而已。

但是并非每个艺术家挖个坑就能生效。因为“坑”的生效实际上有赖于一整套的利益链。不具备资

源,不从属于某个利益链,就一定不能生效。所以,要找“老大”找“干爹”,你才有资格挖坑。

如果具有资源,从属于利益链,即使剽窃,即便找助手代笔,也照样生效。

不仅如此,由于经济学原则,他们的这些“坑”即使没挖好,也断送了别人深挖的可能性,浪费了

很多极重要的社会资源,断送了艺术史、文化史甚至文明史的更多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当代艺术”比它曾经反对的官方美术更加可耻。


彭乃恒也挖过。所幸不太深,所幸走出来了。
他花时间暄了暄他的土地。任何一只飞鸟来了,都能给他肥料和种子。现在虽不茂密,但已勃勃生

机。我看了觉得感动,这似乎跟专家们提的“主体性”有关。就帮助他展示给大家。

也许,这是我为“新的艺术”所能做的最后的工作。


管一棹2010/08/18凌晨于79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