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特美术馆馆藏全面“洗牌”
发起人:1加上  回复数:0   浏览数:2168   最后更新:2005/10/09 08:20:28 by 1加上
[楼主] 1加上 2005-10-09 08:20:28
英国赫赫有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堪称国际美术馆之林的“新贵”,开业5年来,已经迎来了超过2200万人次的参观者,他们从入口进入,按美术馆的安排沿艺术流变的历史循序欣赏作品。但是现在,勤于思变的美术馆决定打乱展品原先的安排顺序,重组馆藏的500多件艺术作品,为参观者设计一个全新的视觉旅途。他们把现代艺术按各种流派分成四个部分:保守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据美术馆负责人尼古拉斯·塞罗塔(NicholasSerota)解释,这次展示方法的转变,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更多前卫藏品得见天日


  此次展品“洗牌”带来的一大好处是200多件尘封已久的艺术作品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美国画家、波普艺术运动先驱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1963年的名作《Whaam!》,自1999年展出了一次以来,《Whaam!》就一直呆在泰特的仓库里。


  而第二大好处则是100件新近获得的争议作品有机会上架亮相,它们在购藏时曾引起不少非议,被馆方暂时冷藏起来。这些作品中有出自女权主义艺术家组织“游击女孩”(GuerrillaGirls)的《反驳》、“立体派”创立人之一、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geBraque)的《台球桌》、美国当代艺术大师维托·阿孔齐(VitoAcconci)的《房间位置》,以及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Pi-cabia)和阿尼什·卡珀尔(AnishKapoor)的作品。这些作品旁边还有英国当代杰出的新媒体艺术家山姆·泰勒-伍德(SamTaylor-Wood)和美国女艺术家、摄影师辛迪·谢尔曼(CindySherman)的作品,这是拥有900件庞大收藏量的UBS投资银行出借给泰特展出的。


  重整背后有野心


  美术馆如此大规模地重整馆藏,其动机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泰特开幕之际,一些并不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因无法归类,被勉强放进某些主题的房间里,遭到许多批评。美国评论家杰德·珀尔(JedPerl)甚至不无上纲上线地嘲讽道:这幢楼体现了法西斯式专制的噩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收藏硬生生地扭曲了当代艺术。


  “这次的重整直接回答了一些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在展示泰特的收藏?我们在前台摆上的作品是不是公众真正想看到的?是不是都代表了当代艺术的精华所在?”尼古拉斯·塞罗塔说。他认为在美术馆的48个画廊中,按四个“主义”划分、重新排列、挂起这些永久馆藏品,可以展示泰特现代美术馆在这些领域里的强势地位。馆方显然希望能够依托丰富的馆藏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对新作迭出的当代艺术进行种种定义、梳理和界分,进而书写21世纪的艺术史。


  这次野心勃勃的馆藏重整计划要进行好几个月,还要根据艺术家和各界的反应决定下一步做法:是继续走下去,还是恢复原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