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
发起人:我的脑袋被门夹过  回复数:19   浏览数:8837   最后更新:2010/09/23 14:02:39 by guest
[楼主] 我的脑袋被门夹过 2010-04-01 00:00:00


新闻稿

展览名称: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
主 办: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地点: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F座 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9日至7月18日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程拉开帷幕 民生现代美术馆广受瞩目

2010年4月18日,海内外众所期待的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张。在开馆当日,民生现代美术馆宣布了三项举措:举办“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览为该馆拉开序幕,首度客观公正地回顾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进程;成立民生当代艺术奖,并设立该奖基金;成立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曾进行过精辟概括:“民生银行要建百年老店,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精神来支撑,她来源于建设崇高品牌的理想、真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扬的文化梦想,从这一意义上,关注文化艺术是民生银行的长期规划和制度行为,并且艺术已经成为民生银行建百年老店的庄重品牌,成为民生银行21世纪文化担当的重要表达。”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琦也曾表示:“自民生银行创建之初,就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物质’和‘精神’两手抓。既强调把企业做好,为国家作贡献,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推动优秀文化事业。这样才能把银行办成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好银行,才能成就民生银行‘崇高’与‘庄重’的品牌梦想。”

一、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

三十年原作的第一次集中呈现

本次大展集中了8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第一次实现了当代艺术的原作历史性呈现。这些美术史上的佳作揭示了中国历史掀开新一面的背景,业已成为我们最重要精神财富的一部分。3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作品零落各地,使得我们只能通过画册、新闻记者式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孤立作品或零散主题等来看画,来建立当代图像观。本次大展经过国内多位权威美术史论家学术梳理和策划执行小组的努力之下,使得观众第一次直面如此大规模、跨越30年的绘画原作,得以面对面地直观感受三十年艺术概貌。

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核心在中国

全部展览作品均来自国内,得到中央美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画廊、收藏家以及艺术家本人的大力支持。这个作品来源表明:过去一些媒体报道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收藏都在国外的结论并不成立,国外部分其实主要是少数几个收藏家基于西方认识和欧美标准之上而建立的收藏。对于三十年这样一段历史和整个当代艺术来说,国外所藏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存在巨大的不足和缺憾。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极大部分优秀的作品毫无疑问还是在中国。中国收藏家的实力、判断力以及通过收藏表达出来的人文内涵与虚怀若谷的精神都十分令人可敬。
 
从中国语境出发

任何时候艺术创作和研究均不能离开国家语境,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大展学术的出发点之一便是坚定地从中国出发,从中国的艺术语言变革情境出发,从中国的文化语境出发。在1980年代前期,写实主义在欧洲早已是“过时”了的艺术方式,但在中国,力主摆脱苏联戏剧化、故事性、灰色调和大笔触艺术模式的艺术家们重新追溯油画的正本根源,并以这种貌似“过时”、实则在中国艺术情境中充满先锋性的艺术语言,体现出一种真挚的人文关怀。这些在中国艺术和文化语境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被许多国外人士拒绝于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之外,这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价值观。而国有美术馆则因种种原因在当代艺术方面存在收藏缺失,导致了对当代艺术展览研究的部分滞后。本大展第一次以宏大学术视野将二者放在一起呈现,搭建出一个既中国又宏观开放的架构,自信而全面的来检视三十年来的成就与探索过程。

百件里程碑式作品

以此出发,30年诞生的一批里程碑式的历史名作得以首次整体呈现:陈丹青《西藏组画》以法国米勒似灰色调抛弃了对西藏欢歌笑语似描绘,并开始了中国绘画对人作为人本身的真正关怀;靳尚谊《青年女歌手》开启了中国艺术家研究平光下立体造型的新课题,并开创了当代人物与中国古典山水画有机结合的模式;罗中立的《苍天》则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久旱逢甘霖的状态;程丛林《1944年中国沿海口岸——码头的台阶》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和不屈不挠的宏大诗篇;杨飞云《十九岁》力求表达出古典主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理想美,并在1988年的“人体艺术大展”上引起轰动;刘小东《三峡大移民》,不仅表达艺术家关注人类生存正在消失的现场,而且在学术上拓展了现实主义的空间和深度,是对长期以来泛滥成灾的虚假现实主义的拨乱反正,是21世纪最具社会记忆及影响力的美术作品;孟禄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既是1980年代对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学习的最知名之作,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打破种种禁锢、陈年旧习的象征;舒群《绝对原则一号》、王广义《黑色系列》、耿建翌《理发3号——1985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分别从理性、肃穆、结构和冷酷出发,真正开启了中国当代语言层面本体化的尝试;此外,中国的人文抽象和实验水墨则是中国艺术语言的最独特方式,丁乙、杨诘苍、梁铨等艺术家是其最杰出代表。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均具有恒久生命力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本次大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它们并行不悖的发展过程,使得30年的艺术变迁显得多姿多彩。现实主义,即写实主义realism,作为一个外来的概念,强调在两维平面再造三维幻觉、以再现的手段来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状况。现实主义线索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到了1980年代末就戛然而止,而是不断展现其强劲有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写作永远是艺术家的主流写作。现代主义主要强调结构、色彩及现实中抽离出的形式因素,抽象、强调理性的“北方艺术群体”和杭州“池社”、结合了本土文化源流的实验水墨、强调生命体验的“西南艺术群体”等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本次大展的重要分主题。很多人认为现代主义是先锋的,先进的,现实主义是落后的,这种看法无疑太过武断。一种艺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是否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文化,是否展开了批判,是否在语言上有所贡献。无论哪种方式,只是手段和过程,远非结果和标准。

二、成立民生当代艺术奖 为此奖设立专项基金
 
民生当代艺术基金的建立是民生现代美术馆致力于建设中国当代艺术最高荣誉的重要步骤。民生当代艺术基金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人士担任评委,对本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进行提名、评选和表彰。提名和获奖艺术家作品将配合展览,有计划的全球巡回展出。成立于1996年的中国民生银行在14年里迅速由十几亿资产规模成长资产逾万亿元、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大企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壮大的民生银行在社会责任领域同样创造了民生奇迹,这在艺术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民生银行先后捐助运营炎黄艺术馆、发起成立民生现代美术馆,使得艺术迅速成为民生银行的庄重品牌,为建设民生银行百年老店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素。艺术,在民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民生这家以“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而著称的创新银行,更有文化,更富内涵,更显远见卓识,从而更受尊重。

三、成立民生艺术文化研究中心

民生艺术文化研究中心同日挂牌成立。民生艺术文化中心以支持理论家、青年理论学子的项目研究和项目出版为出发点,旨在保障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客观公正,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总结、前沿探索,支持学术出版和讨论平台的搭建与持续推进。


民生现代美术馆 于晓芹 
邮箱: yuxiaoqin7@gmail.com
MSN: maizanan@hotmail.com
QQ:595022879
电话:021-62828729-118
手机:139 1752 9642



图说Illustration :



陈丹青《进城三》 1981年 布面油画 74×56cm
Chen Danqing Two men in town No.3 1981 oil on canvas 74×56cm


王广义 《大批判—欧米茄》 1998 年 布面油画 150×150cm
Wang Guangyi Grand Criticism- Omega 1998 oil on canvas 150×150cm


刘小东《三峡大移民》 2003 年 布面油画 200×800cm
Liu Xiaodong Emig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2003 oil on canvas 200×800cm


刘小东《休息》 1988 年 布面油画 138×120cm
Liu Xiaodong Relaxation 1988 oil on canvas 138×120cm


程丛林 《码头的台阶》 1984 年 布上油画 185×185cm
Cheng Conglin The steps of the shipside 1984 oil on canvas 185×185cm Mountain Art Foundation collection


丁方 《走向信仰系列—安息》 1988—1989 年 布面油画 150×180cm
Ding Fang To the faith-sabbath 1988-1989 oil on canvas 150×180cm


丁乙 《十示92—20》 1992 年 布面丙烯 100×120cm
Ding Yi Appearance Of Crosses 92-20 1992 acrylic on canvas 100×120cm


方力钧 《98.10.1》 1998 年 布面油画 250×360cm
Fang Lijun 98.10.1 1998 oil on canvas 250×360cm


耿建翌《理发3 号—1985 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 1985 年 布面油画 178×149cm
Geng Jianyi Hair-cutting No.3-1985 another shaveling 1985 oil on canvas 178×149cm


李山 《阅读》 2001 年 布面油画 142×245cm
Li Shan Reading 2001 oil on canvas 142×245cm


孟禄丁 张群 《在新时代 • 亚当 • 夏娃的启示》 1985 年 布面油画 196×164cm
Meng Lu ding & Zhang Qun New Era-Apocalypto of Adam and Eve 1985 oil on canvas 196×164cm


石冲《欣慰中的年轻人》 1995 年 布面油画 152×74cm
Shi Chong Delighted young man 1995 oil on canvas 152×74cm


舒群《绝对原则1 号》 1984 年 布面油画 160×200cm
Shu Qun Absolute principle No.1 1984 oil on canvas 160×200cm


王光乐《红色水磨石2005.3》 2005 年 布面油画 150×180cm
Wang Guangle Red Waterstone 2005.3 2005 oil on canvas 150×180cm


王广义《黑色系列》 1986 年 布面油画 148×200cm
Wang Guangyi Black Series 1986 oil on canvas 148×200cm


尹朝阳《石头》 1999 年 布面油画 200×150cm
Yin Zhaoyang Stones 1999 oil on canvas 200×150cm


岳敏君《公主》 1997 年 布面油画 200×190cm
Yue Minjun Princess 1997 oil on canvas 200×190cm


曾梵志《面具系列No.12》 1992 年 布面油画 180×150 cm
Zeng Fanzhi Mask series No.12 1995 oil on canvas 180×150 cm


周春芽《藏族新一代》 1980 年 布面油画 150×200cm
Zhou Chunya New Tibetan generation 1980 oil on canvas 150×200cm


周春芽《太湖石》 2000 年 布面油画 200×150cm
Zhou Chunya Taihu Dan 2000 oil on canvas 200×150cm


刘韡《紫气 5》 2007 年 布面油画 300×190cm
Liu Wei Purple No.5 2007 oil on canvas 300×190cm





[沙发:1楼] guest 2010-04-19 02:44:59
以下纯属八卦,看过算过

这次开幕是人善人嗨。这叫一个拥堵,好比中华大地每年一次的亿万人民南北大挪移!@-@
小妓我睁大瞎眼,错过一个是一个得拍着~

 

陆蓉之女士 (中)



外滩美术馆 两位美女



艺术家 申凡



栗宪庭 先生




艺术家张恩利先生(中)&周铁海副馆长 (右一)



艺术家王兴伟先生&丁乙先生



艺术家陈文波先生&王兴伟先生



艺术家张恩利先生



艺术家喻红女士 (左一)



上海当代艺博会总监秦思源



《艺术界》田霏宇先生



《艺术界》林昱小姐 (右一)



又见艺术家喻红 (中)



艺术家孟禄丁先生



艺术家丁乙讲述作品



艺术家托马斯&艺术家

 

艺术家刘小东先生 (右一) 和皮力 先生



艺术家刘建华先生 (右一)



香格纳画廊 劳伦斯 何浦林 (右一)



策展人 顾振清先生 (左三)



Vanguard画廊李力与艺术当代吴蔚



站台中国 孙宁 (左一)



Ucca 总监桑斯



日本爱知三年展策展人



艺术家邱黯雄与何多苓



James Cohan 许宇



劳伦斯(左)   艺术评论陆蕾平(中)     半个艺术家杨振中先生 (右)
 
[板凳:2楼] guest 2010-04-19 04:05:13
很热闹!


[地板:3楼] guest 2010-04-19 12:13:39

[cc]flash/player.swf?videoID=0E96C435185709BF_2EB29093FA13E4E0&autoStart=true&share=true[/cc]
[4楼] guest 2010-04-19 12:23:05




[5楼] guest 2010-04-19 12:27:25



















[6楼] guest 2010-04-19 12:35:22











[7楼] guest 2010-04-19 12:39:02













[8楼] guest 2010-04-19 12:42:19















[9楼] guest 2010-04-19 12:46:31



















[10楼] guest 2010-04-19 12:49:53



















[11楼] guest 2010-04-19 12:56:17





















[12楼] guest 2010-04-19 12:58:51









[13楼] guest 2010-04-19 13:05:22



















[14楼] guest 2010-04-21 18:35:36
秦琦?说啥呢?
[15楼] guest 2010-04-22 21:15:27


[16楼] guest 2010-04-26 09:31:00
最后这两个人长得很像
[17楼] guest 2010-04-28 09:33:32
耿建翌《理发3 号—1985 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 1985 年 布面油画 178×149cm
[18楼] guest 2010-04-28 16:42:07
定lg
[19楼] guest 2010-09-23 14:02:38
游走的灵魂
成就于何方
一张张的粉饰面具的背后是什么
乔装 伪善 颓废 无趣。。。。努力僵化神经末梢
花粉掩饰下的铜臭
搀杂着干瘪的才华
高贵的小丑害怕被遗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