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摇”欢庆 外滩Opening
发起人:我的脑袋被门夹过  回复数:0   浏览数:2259   最后更新:2010/04/08 18:47:49 by 我的脑袋被门夹过
[楼主] 我的脑袋被门夹过 2010-04-08 18:47:49
行为艺术“摇”欢庆 外滩Opening


肖可霄的行为艺术 摇·外滩 Opening

28日,历时近3年综合改造的上海外滩重新开放,为纪念这历史时刻,向承载着上海开埠近170年历史的外滩致敬,27日上午,外滩艺术家肖可霄,随同与他合作表演三年多的画家方艺,在103年历史的外滩信号塔高层平台上,实施了行为艺术《摇啊摇,摇到外白渡桥》系列之“摇·外滩Opening”,通过符号式的绳索上荡秋千表演意象,向上海城市的象征——外滩,献上艺术解构,以表达艺术家肖可霄对外滩建筑和历史“存在”或“虚无”深深的思索。作为邀请现场媒体,《新民周刊》摄影记者潘文龙、东方网记者蔡宇峰等媒体和志愿者全程目击并记录。

  已记录外滩影像11年的肖可霄认为,外滩是最具备平民化色彩的上海空间,而本次外滩改造的核心是在外滩地下建设一条双层6车道快速通道,将地面原先11车道缩为4车道,把繁忙的外滩从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扩建的新外滩的四大广场:黄浦公园、陈毅广场、外滩金融广场、天文台广场,更是让市民和游客有了更多的空间与新外滩接触。

  曾策划过《摇啊摇,摇到外白渡桥——肖可霄摄影装置艺术展》的上海著名策展人赵丹虹女士,这样认为:上海的文化之所以被称做“海派文化”,是因为上海人擅长于接受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种“东西合壁、新旧交融”的上海人文文化。从上海的外滩建筑上也同样能找到应证。大多数上海人,不管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各个时期的新上海人,还是各个时代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侨民,包括海外归来的不同年龄的上海人:他们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在以外白渡桥为代表的外滩、苏州河、黄浦江,因为,上海经济的繁荣,本来就是由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他们长期劳动奉献、严谨务实地工作而创造的;上海的文化,就是由他们亲手写就的。或许,28日开放首日外滩巨大的人流,印证了赵丹虹的说法。

  可能是国内画作外白渡桥数量最多的油画家方艺,对外滩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说:自己十分珍惜外滩的再次回归,他将在每个双休日的上午在外白渡桥畔写生,以一道特别的风景,融入到外滩里,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表示:艺术家必须要践行“艺术介入生活”信条。与艺术家肖可霄合作的行为艺术《摇啊摇,摇到外白渡桥》,已进行了三年多,尽管实施过程中很艰苦,但很有意义,他期待在下一次外滩的重要时刻,再以这样艺术的形式向外滩致敬。


来源:艺术国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