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评季云飞《有点传统,有点反叛,有点民族主义》
发起人:daftvenus  回复数:1   浏览数:3140   最后更新:2010/07/01 12:24:18 by guest
[楼主] daftvenus 2010-02-25 13:44:01
有点传统,有点反叛,有点民族主义


去年十月,季云飞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行驶在北京的街道,随意拍摄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国庆大游行的照片。他回忆着身在穿白色制服手捧红花的游行士兵和一列列蓝色军用坦克之间时,说:“突然之间,我发现我周围不是带着红袖章的志愿者,就是警察或士兵。”


Robert Wrigh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artist Yun-Fei Ji in his Brooklyn studio.季云飞在布鲁克林在工作室里

今年46岁的旅美艺术家季云飞出生在北京,现在居住在美国。他对于国庆阅兵式对当局的控制过份热情的展示感到矛盾,当时在广场的他立即骑车回家,在网上订了《索多玛的120天》,一部赤裸裸地描写暴力和性因此极具争议的法国小说。他说,每一次回中国,我都感到一种想要去反叛的冲动。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季云飞开始在他北京工作室的墙上画满草图,然后开始上色。他画了几个非常消瘦的人,有的看上去盛气凌人、刚愎自用,而有的显得温顺软弱。这些画和另一幅名叫“三峡移民”的卷轴画,都批评了建造大坝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上周五(2月17日)在纽约James Cohan画廊举办的“误把彼此当成鬼”(Mitaking Each Other for Ghosts)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云飞细腻但又颠覆传统的水粉画在几次当代艺术聚会中都有亮相,比如02年的惠特尼双年展、去年在大英博物馆的“不荣誉金奖”(Medals of Dishonour)展、以及在古巴举办的“切尔西遇见哈瓦那”(Chelsea Visits Havana)展。美国圣路易斯当代艺术博物馆在04年组织了他的个展“空城”,随后又巡展到华尔顿的罗斯美术馆(Rose Art Museum)。随后,05年美国罗马学院为季云飞颁发了“罗马奖”。尽管他在中国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如美国,但季云飞将在今年六月在James Cohan在上海的姐妹画廊展示他的作品,展出时间正逢世博会,希望能借此提高知名度。

季云飞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寻找一种表达方式,能抒发他对他所称之为的“高压政府”的矛盾情感,最近他最反常的举动,就是用中国传统风景画来作为他传达观念的媒介。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orn Art, or MOMA)的图书馆委员会编辑梅•卡斯特贝利评论季云飞说:“他有时会突然成为极端的古物爱好者,这点非常有趣。”她最近出版了一批收录季云飞作品的限量版图书。

在最近一次在他纽约画廊里的采访中,季云飞也表示同意,他还说:“我在文革时长大,在当时,假如你是一个国画画家,那你就麻烦了。”

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家们都效仿西方艺术的手法,季云飞说道,“国画又一次变得过时了。”但是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人开始对传统艺术渐渐感兴趣起来,”他说。

季云飞在几年前开始了由MOMA赞助的“三峡移民”系列,他同样也用了传统手法来描绘当代事件。他手绘了五百多幅大名鼎鼎的荣宝斋的木刻版画,他裱好的卷轴画里描绘了被水淹没的自然景物、被剥夺了家产的农民、以及笔触像书法一般流畅的长江。这些画还是一份关于民众迁移的报告书,这报告是基于他对住在大坝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观察、采访、研究。


James Cohan Gallery, New York
Detail from the 10-foot horizontal scroll “Migrant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三峡移民》截图


不过,季云飞表示,他的兴趣不在于评论这座全世界最大水利发电站—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象征,而更加在于揭示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说“从前的学者认为,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道德观念,我们应该将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活动中。比如说,在中国书法中,一条水平线就像一种云型,或者说,一种有生命的形态。”

在中国停留了八个月后,季云飞刚刚回到纽约,他戴着一顶粗花呢帽子,穿着V领的毛衣和球鞋,展开一卷新画—在飞机上他把这些画都随身携带着。其中有一副叫“花园聚会”(The Garden Party),体现了他从马其•德•萨德(《索多玛的120天》的作者)那里得来的灵感,他最近一次拜访苏州古园林的经历造成了他画中的田园式的风格。画中,漫溢的花盆和开花的樱花树的颜色,和看起来很颓废并且衣冠不整的人物的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人物之中,有一个赤膊的,在池塘里面爬着,头上挂着一个包,裤子褪到脚踝处变成一捆。在画的周围,季云飞用他优美的书法,抄写了从萨德小说中截取的文字。文字的大意是:“你的义务是满足我快乐的需要,并且接受虐待。如果你有任何抱怨,你就将灭亡。”

再往后就没念下去了,季云飞陷入了沉默。他说话软软的,有着一种讽刺性的幽默,他随后笑道:“这些文字写得很粗俗。”


James Cohan Gallery, New York
A detail from the 10-foot horizontal scroll “Migrant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三峡移民》截图


季云飞小时候是在军营里度过的,他爸爸在军队里做医生。当他7岁的时候,他的在建筑工作当绘图员的母亲被送去劳动营接受“教育”。他说:“我不知道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母亲被调走的两年中,季云飞和他的祖父母住在杭州。他的祖父是一个高中老师,是他一开始教季云飞学书法的。他说,炎热的夏天晚上,他们不看电视也不听广播,他的祖母会和邻居一起坐在室外,沏着茶讲鬼故事。这些鬼故事里面有很多个都提到溺死鬼,他们希望把鬼魂寄在儿童身上,那样自己就能重回人界。这些童年时的鬼故事把当时的他吓坏了,致使他现在的作品中都常常出现像鬼一样怪物,它们的头和身体是人和动物的交错体。

季云飞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很多他当时的老师都是50年代在苏联的斯大林主义艺术学院接受的训练。于是,社会现代主义就成了当时学院中的主流风格。季云飞说,尽管当时古典艺术被看作是落后的艺术,但一位电影的服装灯光师,Chung Jun Quai(译者按:未查到其中文名)曾告诉他:“欣赏一幅画就像欣赏一首诗一样。”

1986年,阿拉斯加大学给季云飞提供了奖学金提供了赴美深造的机会,他说,当时很难决定要不要离开中国。“在艺术院校学习的时候很让人兴奋,不过,紧张的学习也会让我有压力。有时候心理上感觉很不舒服。”

到了美国以后,季云飞发现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和奥托•迪克斯(Otto Dix),以及美国战后画家菲利普•格斯顿(Philip Guston)。格斯顿擅长于在名家作品中混入幽默的,卡通式的插画。毕业了以后,他继续留在了美国,并且搬到了布鲁克林居住。即使这样,他的大部分作品仍是关于中国。当提到最近在重庆被揭发的一则重大贪污丑闻,季云飞说:“当那么多权利集中在极少数几个人的手中,他们贪污,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他没有直接回到这个问题,不过他说,“这就是为什么马其•德•萨德的作品对我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对此般世界的回应。”


James Cohan Gallery, New York
“The Garden Party.” “Mistaking Each Other for Ghosts,” a selection of Mr. Ji’s recent work, is at the James Cohan Gallery in Chelsea. 《花园聚会》截图



来源:http://www.nytimes.com/2010/02/21/arts/design/21ji.html 
作者:Dorothy Spears
翻译:daftvenus

zhanghanlu@hotmail.com
[沙发:1楼] guest 2010-07-01 12:24:18
顶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