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文/朱其
目前的当代艺术,无疑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前期的先锋性艺术已没有关系,两者已是一种“断裂”关系。尽管理论家和批评家愿意用当代艺术三十年来概括,大多数参与者也愿意将目前的当代艺术看作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继承者或延续者。但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作为一个艺术群体的价值基础,目前已经丧失殆尽。其标志就是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当代艺术对娱乐的模仿,最初登场的是《Hi艺术》杂志,它一开始的办刊宗旨就是重点报道三种人:有钱的人、有名的人、卖得最好的人。除了我偶尔也被当作有名批评家、策展人被拽进《Hi艺术》访谈和报道,大部分被《Hi艺术》报道的名人实际上不是因为有知识分子成果或作出前卫探索,而是因为卖得好。
这个率先娱乐化的当代艺术杂志,基本上是一本以“卖得不好的艺术就不是好艺术”为理念的杂志。在此理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杂志加盟了这一风格,其特征就是对时尚和八卦杂志的模仿,比如大量刊登各种开幕式的合影,这些合影中不断有各种阶层的人出现,包括有钱的收藏家、银行家、公司老总、画廊老板、美女经理、电影明星、歌星、名媛、交际花。
在艺术杂志上冒出大量艺术活动开幕的合影照,这个模式最早来自台湾的艺术杂志,不过被大陆的艺术杂志发挥得更娱乐化,比如后来许多市场卖得好的艺术家真的被这些杂志称为明星,用港台最弱智的F4名称命名方力钧、张晓刚等人,大家好像都觉得这样很好玩,他们自己慢慢也觉得很受用。《Hi艺术》干脆真的从《时尚》杂志高价请来摄影师,让50后、60后、70后、80后等卖得好的大小F4都摆出时装模特、电影明星的矫情姿势,连灯光、构图、表情和动作都和明星照一模一样。很多八五新潮和九十年代早期成功的“先锋”艺术家好像还很受用。
《Hi艺术》的画家摄影的明星化,其宗旨是不把名画家弄成姜文、刘德华、郭富城不罢休。后来晚一步创刊的《艺术财经》杂志,则是不把大小F4弄成王石、潘石屹不罢休。《艺术财经》一听杂志名称就有很明晰的模仿对象,即坚定地模仿中国各种流行的财经杂志,他们的杂志有两大特色:一是将F4的作品当作股票、期货来分析推介,该杂志还真的找人写了不少关于F4作品市场价格近十年走势和未来升值空间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文章;第二大特色就是模仿国外商业杂志,每年搞中国当代艺术100个最有权力人物的权力榜。
这个榜大部分都是艺术界的有钱人和有权力的人,一半是家财万贯的收藏家、艺术投资人和画廊老板、市场操作人,一小半是卖得好的艺术家、政府的艺术官员,批评家和策展人是最少的。本人因为前年揭发“天价做局”,也被列入权力榜,还真有人来祝贺我。可能我那年是当代艺术圈占有中央台播出时间最多的人,这也被算作了权力。前一阵有网站报道说,艾未未被列入世界艺术最有权力100人中的第47名,于是众网络一阵骚动和激动。
后来又冒出一本厚得不行的更八卦的《艺术跟踪》,这是一本模仿“狗仔队”风格的艺术杂志,它的宗旨似乎要把F4往好莱坞明星“整”。杂志基本没有文字,专门拍各种大小F4的展览开幕、工作室、泡吧和游山玩水,让没机会近身F4的艺术圈外围人士看看F4是多么牛比,名流美女有钱人如云的开幕式、开着名车游玩、像毕加索那样阔绰的画室,总之是要展示这帮人如何吃吃喝喝、随便弄几下就暴得大名、享尽荣华,钱像下雨一样掉下来。奇怪的是,这本杂志的主编居然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有一次我在望京的一个地下教会遇上他。
紧接着《Hi艺术》、《艺术财经》、《艺术跟踪》,雅倡艺术网的年度中国艺术人物颁奖晚会更夸张,基本上是每个细节忠实地模仿央视二套财经频道的“年度中国经济人物”颁奖,从舞台设计、颁奖词,颁奖前的过门音乐和Video短片介绍,颁奖者由小姐挽着手上场,受奖者上台响起一段音乐,甚至连介绍受奖者的颁奖词画外音都是用一模一样的央视风格的庄严朗诵,前年雅倡还真的请了一位央视主持人来主持。
长江后浪推前浪,最近嘿社会网站将娱乐模仿到底的气势压过了雅倡艺术网,即“中国画廊小姐评选”。奇怪的是,它不是模仿时装选美,而是模仿超女搞海选。搞得所有的学术文章都被“小姐玉照”、“小姐自述”、“小姐粉丝帖”、“小姐黑幕”、“小姐拉票”、“小姐绯闻”置顶挤满,好不容易发一篇学术文章立马被挤到“底层”或第二页,或者更可笑的被夹在一堆“小姐帖”中间。“小姐照”的风格有模仿“女文青”的、有模仿法国电影中的小资女人的,有模仿欧洲贵妇人的,有模仿日剧中清纯女生的,甚至还有模仿日本AV女的。还有一堆我看不下去的“芙容姐姐照”。
上周,《南方都市报》记者一定要我评价几句,我随口说了一句“对娱乐的恶俗模仿”,结果弄得网上一群小孩对我口诛笔伐,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很开心,开心就好,开心无罪。这使我想起以前我看香港影视剧,港片港剧中角色用语频率最高的的核心词就是“开心”,比如有年轻人遇到幸福或工作遇到挫折、爱情失恋了、人生遭遇变故,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嘴里吐出一系列“论语”式的关键词:“我好开心”,“开心就好了”,“开心点啦”,“我们在一起很开心”。我记忆深刻的是,以前每次看电视访谈中的香港著名女演员肥肥,总是三句话不离“开心”。
那时候我热衷先锋派,这句话我每次听得肉麻之极。现在听得有些耳顺了,因为我周围的很多人及影视纸媒上,也到处充斥这句话。那时一直琢磨“开心”算什么意思,开心是一种情绪,情绪好了就算幸福?不开心有时候也很美,比如忧郁、惆怅、彷徨、迷惘,我们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大部分是生活在上述存在主义情绪中,但我一直就觉得很有味道,并未觉得不开心就生不如死。
香港是一个实利主义的市民社会,大家忙于生计,当时没有像中国大陆那么多的文艺青年沉醉在文艺青怀中,那时候崇拜的是哲学家、作家和波希米亚的艺术家,香港文化则是崇拜老板、明星和金钱。现在大陆社会也这样了,但当代艺术圈也迅速“开心化”和娱乐化则是出人意外的。
当代艺术圈毕竟是号称继承八五新潮和九十年代前期的先锋性的,利用娱乐文化进行后现代主义反讽还可以理解,但现在当代艺术圈好像是真心诚意并热衷对娱乐的模仿,这就“恐怖”了。这反映当代艺术群体整体价值观的功利化和低俗化,即它不再是那个追求先锋性和凝重情怀的那个群体了,而是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
可悲的是,这个把先锋性当作时尚的艺术圈,即使搞娱乐也看不出有任何创意,不仅形式上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跟真正的娱乐界比还显得很“土”,缺乏娱乐界人士的鲜活、灵性和聪明。但大家居然对娱乐的二流模仿还都乐此不疲,开心极了。这就更恐怖。
我们的民族如果变成一个“开心一族”,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想象。没有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现在像中国这样“娱乐化”,没有一个国家的艺术媒体像中国这么对娱乐的低级模仿,还乐在其中不以为耻。我愿意将此看作我们获得新生的“最后疯狂”,在到处充斥强拆和资本操控的年代,我坚信,中国当代艺术仍然需求一种“凝重性”及其对于资本和权力的精神抵抗。
2010年1月25日写于望京

"除了我偶尔也被当作有名批评家、策展人被拽进《Hi艺术》访谈和报道,大部分被《Hi艺术》报道的名人实际上不是因为有知识分子成果或作出前卫探索,而是因为卖得好。"
----你也是因为卖得好呀。
----你也是因为卖得好呀。
娱乐性不一定有价值,就像猪的苦大仇深的“凝重情怀”不一定有价值。在因为你的沉重也是表演出来的。你真正在乎的是人家有美女挽着手上场。
沉重能表演出来吗?楼上你倒是表演看一下,
写得妙!
把浅薄当有趣的时代
好样的,支持朱其。
朱骑 要的 是 “像 ”艺术。
中国艺术界有娱乐化的现象,但只是一部分。有这一部分,也不要紧。其实要严肃的,只是朱漆们看不懂。
娱乐化的占了主流,严肃的就比较边缘了,这不就是朱漆想要的吗?
中国艺术界有娱乐化的现象,但只是一部分。有这一部分,也不要紧。其实要严肃的,只是朱漆们看不懂。
娱乐化的占了主流,严肃的就比较边缘了,这不就是朱漆想要的吗?
娱乐有严肃的吗?楼上你倒是来一个“严肃的娱乐”看看,
芙蓉姐姐都挥别娱乐了,当代艺术圈却开始娱乐了
娱乐至死-----符合我党一贯对民众的期望,现在已渗透到当代艺术领域,这一领域中潜伏者太多的玩当代艺术这票的恶俗之人,时机一到必将爆发出来,他们在这个恶俗的土壤中可谓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且相互印证。相信中国还是有真正的严肃精神的艺术家在坚守和努力。
娱乐得死去活来,哈哈!
猪属于娱乐未遂。在中央天视台大骂当代艺术,把局部坏现象说成整体堕落,这算不算招安?不算招安,可以算娱乐。
琪琪,我顶你啊!
送他们一句土话:高兴不知道愁来到!!
送他们一句土话:高兴不知道愁来到!!
当代艺术娱乐搞搞震,
朱其真是老得不行了,杜桑老爷爷都知道艺术算个鸟,会生活才重要,您老还是回到中世纪吧
选完小姐就可以标价格了,大佬们有得玩了。
“画廊小姐”,开心就好
文/罗忠学
这两天我一直忙于新书的创作中,偶尔顾及一下“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没想到现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批评家和媒体开始出现分化,有部分批评家和媒体纷纷站起来指责“画廊小姐”评选活动低俗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界的低俗化,批评家朱其还因此为年轻人的未来担心:“为了博出名,很多年轻人自愿进入到这样的游戏中,我从年轻人身上看不到艺术的希望。”
很明显,反对者们把艺术圈的范围缩小了,把“画廊小姐”评选活动的“历史使命”扩大了。我想再重申一下,画廊界不代表艺术界,它只是艺术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前端,还有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媒体,后端,还有收藏家、艺术品的消费者。而“画廊小姐”,又仅仅只是“画廊工作从业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上有老板、投资人,旁边还有一起工作的男性同事。“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否低俗,并不会影响到艺术界、艺术圈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画廊小姐”评选活动并不低俗,往大里说(装逼一点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有助于刺激画廊在招聘过程中多招聘“美女”入职。这里的“美女”我是带着引号的,因为这里的“美”不是单单指外表的漂亮,正如“画廊小姐”评选规则中说的一样:要有气质,要有学识。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画廊是卖艺术品的,艺术品肯定是美的,在众多美丽的美术作品中,站着一个长相丑恶、邋里邋遢、小学毕业的女人,你能相信她向你推荐的作品是真正美的东西吗?我并不是说在画廊工作的人一定要好看、有气质、有文化,而是一个画廊的前台一定要好看,这样才能留给参观者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这样说,怕是很容易就招来网友的板砖,因为太多的人高看了画廊的“学术”地位。别忘了画廊是做什么的,画廊是一个“盈利性商业机构”,在这一点上,它和798门口卖手机的“大山子手机超市”是一样的。你去那里买手机,如果导购小姐说:“别买他们家的,他们家的手机不如我们家的学术。”你第一感觉是什么?肯定是想抽丫挺的。这就是其他商业机构和画廊的不同,那就是人家从来不说自己家的东西是学术。“学术”是谁提的?是批评家和理论家!画廊可以花钱雇几个批评家为自己写学术文章,作为提高自己家艺术品价格的噱头,但是如果说自己是学术的,八成是在故作高姿态。
往小里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是画廊从业者的一个大型网络Party,是一次行业里的聚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过降薪、裁员的担忧,作为弱势群体的“画廊从业者们”需要一次娱乐和安慰。在这一点上,东方视觉和嘿社会实际上充当了画廊业“行政部”的作用,他给画廊从业者组织了一次轻松和娱乐的活动。这和找几个朋友一起去KTV飚歌有一定的共同性。如果东方视觉不是在搞“画廊小姐”的评选,而是把所有画廊的工作人员请到KTV去唱歌,谁唱的最好就送给谁一个小礼物,这是不是俗套呢,是不是低俗呢?
我想还是会有人说这件事低俗的,但是不外乎四类人:一类是伪道学的卫士,他们会说:“大好的青春不知道珍惜,把光阴消耗在无聊的唱歌事业上,我无法从你们身上看到艺术的希望”; 第二类是被邀请了怕AA制,现在后悔的,他们会说:“这是一次无聊的事情,我们不屑参加”;第三类是没被邀请到,他们会说:“很无聊,很低俗,邀请了我们,我们不屑参加”;第四类是虽然去了没得到奖的,他们怕被人笑话连个什么奖都没拿到,他们会解嘲的说:“这次评委评选不公平”。
后三类都还情有可原,都是为了照顾面子来个自我解嘲,也是乞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第一类人却是无耻了,你明明趴在KTV门口听了半天,偷看了美女,偷听了音乐,到最后你却辱骂这件事情低俗。告诉你,听歌的费用都没问你要呢,你有什么权利说三道四!
我觉得,“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一次私人的网络聚会,是属于画廊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的个人娱乐。如果没有影响到画廊的正常工作,连画廊自身都没有权力去干涉画廊工作人员的个人生活。如果哪个画廊觉得事情不好,你的工作人员又给你长脸赢了东方视觉的首页广告,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要,捐献给希望工程做公益广告去吧,希望工程也会感谢你。
画廊工作人员是艺术界各个环节中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对最低的一个阶层,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负责,对老板负责,对画廊负责,还要极力讨好客户,希望能将作品变现出来,给画廊挣钱,给老板挣钱,老板分给艺术家,让艺术家挣钱,还要做广告,邀请评论家写文章,让媒体和评论家都挣到钱。大半个艺术圈都是靠画廊的基层销售人员卖出的款项养活的,他们在网络上来一次寻找到自己地位的娱乐活动又得罪了谁?
而且画廊工作人员是个流动性比较大的群体,毕竟最后能成为经理,成为老板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最后流动到媒体,甚至跨到别的行业里去了。在“学术”声音四起的艺术圈,作为年轻人的“画廊从业者”,他们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没有低俗不低俗之分,正如评论家、艺术家没事了也会去吃个饭,唱个K一样,都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和娱乐。
东方视觉此次“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正是画廊界从业人员的一次盛会,也为充斥于身边死气沉沉的“学术生活”加了一股清泉,不光好,还好的你妈不得了。
让“范跑跑”参加798双年展都不低俗,“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又怎么能称得上“低俗”呢?
我们继续玩,开心就好!
文/罗忠学
这两天我一直忙于新书的创作中,偶尔顾及一下“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没想到现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批评家和媒体开始出现分化,有部分批评家和媒体纷纷站起来指责“画廊小姐”评选活动低俗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界的低俗化,批评家朱其还因此为年轻人的未来担心:“为了博出名,很多年轻人自愿进入到这样的游戏中,我从年轻人身上看不到艺术的希望。”
很明显,反对者们把艺术圈的范围缩小了,把“画廊小姐”评选活动的“历史使命”扩大了。我想再重申一下,画廊界不代表艺术界,它只是艺术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前端,还有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媒体,后端,还有收藏家、艺术品的消费者。而“画廊小姐”,又仅仅只是“画廊工作从业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上有老板、投资人,旁边还有一起工作的男性同事。“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否低俗,并不会影响到艺术界、艺术圈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画廊小姐”评选活动并不低俗,往大里说(装逼一点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有助于刺激画廊在招聘过程中多招聘“美女”入职。这里的“美女”我是带着引号的,因为这里的“美”不是单单指外表的漂亮,正如“画廊小姐”评选规则中说的一样:要有气质,要有学识。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画廊是卖艺术品的,艺术品肯定是美的,在众多美丽的美术作品中,站着一个长相丑恶、邋里邋遢、小学毕业的女人,你能相信她向你推荐的作品是真正美的东西吗?我并不是说在画廊工作的人一定要好看、有气质、有文化,而是一个画廊的前台一定要好看,这样才能留给参观者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这样说,怕是很容易就招来网友的板砖,因为太多的人高看了画廊的“学术”地位。别忘了画廊是做什么的,画廊是一个“盈利性商业机构”,在这一点上,它和798门口卖手机的“大山子手机超市”是一样的。你去那里买手机,如果导购小姐说:“别买他们家的,他们家的手机不如我们家的学术。”你第一感觉是什么?肯定是想抽丫挺的。这就是其他商业机构和画廊的不同,那就是人家从来不说自己家的东西是学术。“学术”是谁提的?是批评家和理论家!画廊可以花钱雇几个批评家为自己写学术文章,作为提高自己家艺术品价格的噱头,但是如果说自己是学术的,八成是在故作高姿态。
往小里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是画廊从业者的一个大型网络Party,是一次行业里的聚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过降薪、裁员的担忧,作为弱势群体的“画廊从业者们”需要一次娱乐和安慰。在这一点上,东方视觉和嘿社会实际上充当了画廊业“行政部”的作用,他给画廊从业者组织了一次轻松和娱乐的活动。这和找几个朋友一起去KTV飚歌有一定的共同性。如果东方视觉不是在搞“画廊小姐”的评选,而是把所有画廊的工作人员请到KTV去唱歌,谁唱的最好就送给谁一个小礼物,这是不是俗套呢,是不是低俗呢?
我想还是会有人说这件事低俗的,但是不外乎四类人:一类是伪道学的卫士,他们会说:“大好的青春不知道珍惜,把光阴消耗在无聊的唱歌事业上,我无法从你们身上看到艺术的希望”; 第二类是被邀请了怕AA制,现在后悔的,他们会说:“这是一次无聊的事情,我们不屑参加”;第三类是没被邀请到,他们会说:“很无聊,很低俗,邀请了我们,我们不屑参加”;第四类是虽然去了没得到奖的,他们怕被人笑话连个什么奖都没拿到,他们会解嘲的说:“这次评委评选不公平”。
后三类都还情有可原,都是为了照顾面子来个自我解嘲,也是乞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第一类人却是无耻了,你明明趴在KTV门口听了半天,偷看了美女,偷听了音乐,到最后你却辱骂这件事情低俗。告诉你,听歌的费用都没问你要呢,你有什么权利说三道四!
我觉得,“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一次私人的网络聚会,是属于画廊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的个人娱乐。如果没有影响到画廊的正常工作,连画廊自身都没有权力去干涉画廊工作人员的个人生活。如果哪个画廊觉得事情不好,你的工作人员又给你长脸赢了东方视觉的首页广告,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要,捐献给希望工程做公益广告去吧,希望工程也会感谢你。
画廊工作人员是艺术界各个环节中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对最低的一个阶层,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负责,对老板负责,对画廊负责,还要极力讨好客户,希望能将作品变现出来,给画廊挣钱,给老板挣钱,老板分给艺术家,让艺术家挣钱,还要做广告,邀请评论家写文章,让媒体和评论家都挣到钱。大半个艺术圈都是靠画廊的基层销售人员卖出的款项养活的,他们在网络上来一次寻找到自己地位的娱乐活动又得罪了谁?
而且画廊工作人员是个流动性比较大的群体,毕竟最后能成为经理,成为老板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最后流动到媒体,甚至跨到别的行业里去了。在“学术”声音四起的艺术圈,作为年轻人的“画廊从业者”,他们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没有低俗不低俗之分,正如评论家、艺术家没事了也会去吃个饭,唱个K一样,都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和娱乐。
东方视觉此次“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正是画廊界从业人员的一次盛会,也为充斥于身边死气沉沉的“学术生活”加了一股清泉,不光好,还好的你妈不得了。
让“范跑跑”参加798双年展都不低俗,“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又怎么能称得上“低俗”呢?
我们继续玩,开心就好!
我们好好好好开心额,开心得死去活来
在强权主义的时代,选美是可耻的!!!
朱其你确实是你妈和你爸用娱乐的手段做出的模仿品。
无耻啊,朱漆,你真是比顾振清还无耻。
楼上你是在说你自己吧,你倒很像强权时代的娱乐品,比邱球球还无耻
在强权主义的时代,娱乐是可耻的!!!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专制时代娱乐是可耻的!!!!
本来不娱乐,被猪一写就娱乐了
本来是一种很无耻的娱乐,被朱漆一写就更显得无耻了
画廊小姐们娱乐得欲仙欲死,哈哈!!
ding
小姐们的画廊“裸奔”
当代艺术的二奶化,哈哈!!
真正对娱乐进行二流模仿的是你!朱老师。而且恭喜你,你成功了!
我相信朱其反对娱乐是真诚的,他是真心觉得这样很不好。但是他j既没有幽默感,也根本不懂得娱乐。朱不是二流娱乐。他配不上娱乐。
娱乐,对于伪君子来说,永远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
娱乐,对于伪君子来说,永远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
朱其生硬地把艺术媒体、艺术空间的娱乐与艺术本身混为一谈,真是糊涂到家了。
在专制主义时代选美和娱乐是可耻的!!!支持朱其!!
那几个画廊小姐化妆还能看,素颜照真是俗得矫情!!!
在专制主义时代选美和娱乐是可耻的!!!支持朱其!!
--------------------------------------------
在专制主义时代你老爸偷情搞娱乐,制造出你个野种是可耻的
--------------------------------------------
在专制主义时代你老爸偷情搞娱乐,制造出你个野种是可耻的
密谋 反
要资本
不娱乐不挣钱
没资本
我想慢慢来现在
要资本
不娱乐不挣钱
没资本
我想慢慢来现在
是个问题,可以顶一下
不过,有些事情的确与艺术已无关了,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朱漆的正义感为什么不写写艺术维权的事,想听听你的心声。
你批评的这些我认为不对,这个社会更多元了,有严肃也有娱乐,八五新潮的时候想看这些也没有,不能拿一种历史当标准来批判,严肃的艺术也没有消失啊,八五的时候你能在798看到黄永平个展吗?还有那么多好展览
在到处强拆的时代选美和娱乐是可耻的!!!
没有脑子的开心有什么意思?
虽然朱漆经常冒一些傻论,但这篇无疑是正点的。
中国当代艺术不过十来年,却保守成这个样子,说穿了还是利益在作怪。恶心。
当代艺术堕落到选小姐,强权时代无脑的年轻人
[quote]引用第11楼光辉道路于2010-1-25 13:50:15发表的:
娱乐至死-----符合我党一贯对民众的期望,现在已渗透到当代艺术领域,这一领域中潜伏者太多的玩当代艺术这票的恶俗之人,时机一到必将爆发出来,他们在这个恶俗的土壤中可谓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且相互印证。相信中国还是有真正的...[/quote]
顶
当代艺术的恶俗之人的“最后疯狂”
可以选美和娱乐,就说明不是专制主义。猪捍卫的“凝重感”正好是专制主义。
不管怎么样,朱其指出了目前的问题,而且很严重的问题!
[画廊小姐] “画廊小姐”,开心就好
“画廊小姐”,开心就好
文/罗忠学
这两天我一直忙于新书的创作中,偶尔顾及一下“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没想到现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批评家和媒体开始出现分化,有部分批评家和媒体纷纷站起来指责“画廊小姐”评选活动低俗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界的低俗化,批评家朱其还因此为年轻人的未来担心:“为了博出名,很多年轻人自愿进入到这样的游戏中,我从年轻人身上看不到艺术的希望。”
很明显,反对者们把艺术圈的范围缩小了,把“画廊小姐”评选活动的“历史使命”扩大了。我想再重申一下,画廊界不代表艺术界,它只是艺术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前端,还有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媒体,后端,还有收藏家、艺术品的消费者。而“画廊小姐”,又仅仅只是“画廊工作从业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上有老板、投资人,旁边还有一起工作的男性同事。“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否低俗,并不会影响到艺术界、艺术圈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画廊小姐”评选活动并不低俗,往大里说(装逼一点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有助于刺激画廊在招聘过程中多招聘“美女”入职。这里的“美女”我是带着引号的,因为这里的“美”不是单单指外表的漂亮,正如“画廊小姐”评选规则中说的一样:要有气质,要有学识。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画廊是卖艺术品的,艺术品肯定是美的,在众多美丽的美术作品中,站着一个长相丑恶、邋里邋遢、小学毕业的女人,你能相信她向你推荐的作品是真正美的东西吗?我并不是说在画廊工作的人一定要好看、有气质、有文化,而是一个画廊的前台一定要好看,这样才能留给参观者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这样说,怕是很容易就招来网友的板砖,因为太多的人高看了画廊的“学术”地位。别忘了画廊是做什么的,画廊是一个“盈利性商业机构”,在这一点上,它和798门口卖手机的“大山子手机超市”是一样的。你去那里买手机,如果导购小姐说:“别买他们家的,他们家的手机不如我们家的学术。”你第一感觉是什么?肯定是想抽丫挺的。这就是其他商业机构和画廊的不同,那就是人家从来不说自己家的东西是学术。“学术”是谁提的?是批评家和理论家!画廊可以花钱雇几个批评家为自己写学术文章,作为提高自己家艺术品价格的噱头,但是如果说自己是学术的,八成是在故作高姿态。
往小里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是画廊从业者的一个大型网络Party,是一次行业里的聚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过降薪、裁员的担忧,作为弱势群体的“画廊从业者们”需要一次娱乐和安慰。在这一点上,东方视觉和嘿社会实际上充当了画廊业“行政部”的作用,他给画廊从业者组织了一次轻松和娱乐的活动。这和找几个朋友一起去KTV飚歌有一定的共同性。如果东方视觉不是在搞“画廊小姐”的评选,而是把所有画廊的工作人员请到KTV去唱歌,谁唱的最好就送给谁一个小礼物,这是不是俗套呢,是不是低俗呢?
我想还是会有人说这件事低俗的,但是不外乎四类人:一类是伪道学的卫士,他们会说:“大好的青春不知道珍惜,把光阴消耗在无聊的唱歌事业上,我无法从你们身上看到艺术的希望”; 第二类是被邀请了怕AA制,现在后悔的,他们会说:“这是一次无聊的事情,我们不屑参加”;第三类是没被邀请到,他们会说:“很无聊,很低俗,邀请了我们,我们不屑参加”;第四类是虽然去了没得到奖的,他们怕被人笑话连个什么奖都没拿到,他们会解嘲的说:“这次评委评选不公平”。
后三类都还情有可原,都是为了照顾面子来个自我解嘲,也是乞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第一类人却是无耻了,你明明趴在KTV门口听了半天,偷看了美女,偷听了音乐,到最后你却辱骂这件事情低俗。告诉你,听歌的费用都没问你要呢,你有什么权利说三道四!
我觉得,“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一次私人的网络聚会,是属于画廊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的个人娱乐。如果没有影响到画廊的正常工作,连画廊自身都没有权力去干涉画廊工作人员的个人生活。如果哪个画廊觉得事情不好,你的工作人员又给你长脸赢了东方视觉的首页广告,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要,捐献给希望工程做公益广告去吧,希望工程也会感谢你。
画廊工作人员是艺术界各个环节中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对最低的一个阶层,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负责,对老板负责,对画廊负责,还要极力讨好客户,希望能将作品变现出来,给画廊挣钱,给老板挣钱,老板分给艺术家,让艺术家挣钱,还要做广告,邀请评论家写文章,让媒体和评论家都挣到钱。大半个艺术圈都是靠画廊的基层销售人员卖出的款项养活的,他们在网络上来一次寻找到自己地位的娱乐活动又得罪了谁?
而且画廊工作人员是个流动性比较大的群体,毕竟最后能成为经理,成为老板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最后流动到媒体,甚至跨到别的行业里去了。在“学术”声音四起的艺术圈,作为年轻人的“画廊从业者”,他们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没有低俗不低俗之分,正如评论家、艺术家没事了也会去吃个饭,唱个K一样,都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和娱乐。
东方视觉此次“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正是画廊界从业人员的一次盛会,也为充斥于身边死气沉沉的“学术生活”加了一股清泉,不光好,还好的你妈不得了。
让“范跑跑”参加798双年展都不低俗,“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又怎么能称得上“低俗”呢?
我们继续玩,开心就好!
“画廊小姐”,开心就好
文/罗忠学
这两天我一直忙于新书的创作中,偶尔顾及一下“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没想到现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批评家和媒体开始出现分化,有部分批评家和媒体纷纷站起来指责“画廊小姐”评选活动低俗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界的低俗化,批评家朱其还因此为年轻人的未来担心:“为了博出名,很多年轻人自愿进入到这样的游戏中,我从年轻人身上看不到艺术的希望。”
很明显,反对者们把艺术圈的范围缩小了,把“画廊小姐”评选活动的“历史使命”扩大了。我想再重申一下,画廊界不代表艺术界,它只是艺术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前端,还有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媒体,后端,还有收藏家、艺术品的消费者。而“画廊小姐”,又仅仅只是“画廊工作从业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上有老板、投资人,旁边还有一起工作的男性同事。“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否低俗,并不会影响到艺术界、艺术圈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画廊小姐”评选活动并不低俗,往大里说(装逼一点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有助于刺激画廊在招聘过程中多招聘“美女”入职。这里的“美女”我是带着引号的,因为这里的“美”不是单单指外表的漂亮,正如“画廊小姐”评选规则中说的一样:要有气质,要有学识。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画廊是卖艺术品的,艺术品肯定是美的,在众多美丽的美术作品中,站着一个长相丑恶、邋里邋遢、小学毕业的女人,你能相信她向你推荐的作品是真正美的东西吗?我并不是说在画廊工作的人一定要好看、有气质、有文化,而是一个画廊的前台一定要好看,这样才能留给参观者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这样说,怕是很容易就招来网友的板砖,因为太多的人高看了画廊的“学术”地位。别忘了画廊是做什么的,画廊是一个“盈利性商业机构”,在这一点上,它和798门口卖手机的“大山子手机超市”是一样的。你去那里买手机,如果导购小姐说:“别买他们家的,他们家的手机不如我们家的学术。”你第一感觉是什么?肯定是想抽丫挺的。这就是其他商业机构和画廊的不同,那就是人家从来不说自己家的东西是学术。“学术”是谁提的?是批评家和理论家!画廊可以花钱雇几个批评家为自己写学术文章,作为提高自己家艺术品价格的噱头,但是如果说自己是学术的,八成是在故作高姿态。
往小里说,“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是画廊从业者的一个大型网络Party,是一次行业里的聚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过降薪、裁员的担忧,作为弱势群体的“画廊从业者们”需要一次娱乐和安慰。在这一点上,东方视觉和嘿社会实际上充当了画廊业“行政部”的作用,他给画廊从业者组织了一次轻松和娱乐的活动。这和找几个朋友一起去KTV飚歌有一定的共同性。如果东方视觉不是在搞“画廊小姐”的评选,而是把所有画廊的工作人员请到KTV去唱歌,谁唱的最好就送给谁一个小礼物,这是不是俗套呢,是不是低俗呢?
我想还是会有人说这件事低俗的,但是不外乎四类人:一类是伪道学的卫士,他们会说:“大好的青春不知道珍惜,把光阴消耗在无聊的唱歌事业上,我无法从你们身上看到艺术的希望”; 第二类是被邀请了怕AA制,现在后悔的,他们会说:“这是一次无聊的事情,我们不屑参加”;第三类是没被邀请到,他们会说:“很无聊,很低俗,邀请了我们,我们不屑参加”;第四类是虽然去了没得到奖的,他们怕被人笑话连个什么奖都没拿到,他们会解嘲的说:“这次评委评选不公平”。
后三类都还情有可原,都是为了照顾面子来个自我解嘲,也是乞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第一类人却是无耻了,你明明趴在KTV门口听了半天,偷看了美女,偷听了音乐,到最后你却辱骂这件事情低俗。告诉你,听歌的费用都没问你要呢,你有什么权利说三道四!
我觉得,“画廊小姐”评选活动是一次私人的网络聚会,是属于画廊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的个人娱乐。如果没有影响到画廊的正常工作,连画廊自身都没有权力去干涉画廊工作人员的个人生活。如果哪个画廊觉得事情不好,你的工作人员又给你长脸赢了东方视觉的首页广告,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要,捐献给希望工程做公益广告去吧,希望工程也会感谢你。
画廊工作人员是艺术界各个环节中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对最低的一个阶层,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负责,对老板负责,对画廊负责,还要极力讨好客户,希望能将作品变现出来,给画廊挣钱,给老板挣钱,老板分给艺术家,让艺术家挣钱,还要做广告,邀请评论家写文章,让媒体和评论家都挣到钱。大半个艺术圈都是靠画廊的基层销售人员卖出的款项养活的,他们在网络上来一次寻找到自己地位的娱乐活动又得罪了谁?
而且画廊工作人员是个流动性比较大的群体,毕竟最后能成为经理,成为老板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最后流动到媒体,甚至跨到别的行业里去了。在“学术”声音四起的艺术圈,作为年轻人的“画廊从业者”,他们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没有低俗不低俗之分,正如评论家、艺术家没事了也会去吃个饭,唱个K一样,都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和娱乐。
东方视觉此次“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正是画廊界从业人员的一次盛会,也为充斥于身边死气沉沉的“学术生活”加了一股清泉,不光好,还好的你妈不得了。
让“范跑跑”参加798双年展都不低俗,“画廊小姐”的评选活动又怎么能称得上“低俗”呢?
我们继续玩,开心就好!
娱乐吧,做一个专制主义时期的小宠物
我与朱其先生素无交往,但最近看了朱其先生的些许评论文章、闲篇,无不彰显了先生对艺术的良知与责任。中国艺术如何发展,出现了什么征兆,评论家应当真诚表达,不象有些评论家,只要给钱,就会满口忽悠,信口雌黄。这样的人顶多赚点小钱,可出卖的是他自已的真诚、良知与责任,他将留给历史的是一个轻忽的身影。。。。
如各位看官对我的言论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发帖,也可以拔我电话13405767471,直抒胸意。
如各位看官对我的言论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发帖,也可以拔我电话13405767471,直抒胸意。
邱爸邱妈,我们好好开心额,耶!!!!
来自海南的用户,您的言论已被转移
[quote]引用第53楼guest于2010-1-29 17:49:17发表的:
我与朱其先生素无交往,但最近看了朱其先生的些许评论文章、闲篇,无不彰显了先生对艺术的良知与责任。中国艺术如何发展,出现了什么征兆,评论家应当真诚表达,不象有些评论家,只要给钱,就会满口忽悠,信口雌黄。这样的人顶多赚点...[/quote]
江苏无锡的同志,朱漆的一个字10块钱啊,赚大钱呢
[quote]引用第56楼guest于2010-1-29 19:56:07发表的:
[quote]引用第53楼guest于2010-1-29 17:49:17发表的:
我与朱其先生素无交往,但最近看了朱其先生的些许评论文章、闲篇,无不彰显了先生对艺术的良知与责任。中国艺术如何发展,出现了什么征...[/quote]
朋友,谢谢提示。不过,在当今,能真诚发声之作,我视为稀有、无价!
朱自己是一个艺术杂志的主编,攻击兄弟媒体,很真诚。做人很厚道。
杂志相互攻击才有活力,革命不是相互说好话,
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