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阿凡达》:强拆的现代性及其人民的自主性
发起人:zhaoanle  回复数:39   浏览数:3712   最后更新:2010/02/21 19:50:15 by guest
[楼主] zhaoanle 2010-01-19 00:51:45
《阿凡达》:强拆的现代性及其人民的自主性

文/朱其

好莱坞电影《阿凡达》批判了一种资本主义“强拆”的现代性,同时它又以虚拟世界的愉悦预示了商业艺术的新未来。但我们在狂呼虚拟视觉的新突破时,却忽略了影片的另一个维度:人民的自主性。


《阿凡达》的故事只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现代性叙事的外星版,从欧洲殖民者战胜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到中国的义和团。近十年好莱坞的电影模式是主题表现和人物塑造上不求新,只求人人都能接受的最简单的人类共同价值,即正义战胜邪恶,信仰战胜功利,真善美、自由平等博爱,纯真男女的恋爱。电影叙事也总是千钧一发、生死脱险、最后一刻获救的惊险片套路。


但好莱坞电影的全部功夫都花在虚拟视觉的特技效果,几乎每两三年都会有一次视觉特效的虚拟技术突破。这就形成了《阿凡达》的结构的双重意义,即在价值观上的反现代性,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同时却又鼓励一种后现代的娱乐性。从《阿凡达》可以联想到中国经济近十年出现的现代性问题和新特征,及其官方所采用的后现代文化策略。


强拆的圈地运动几乎在欧洲本土的资本主义早期及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主义开发都曾发生过。影片几乎套用了美国侵占印第安人领地的早期西部片的故事模式,也影射了目前的美国大公司制度,《阿凡达》中的整个项目是由一家大型资本公司投资的项目,这个项目之大甚至可以使用雇佣军及先进的军事设备,但影片中却没有出现政府的影子。这是美国化的体制模式,即一切都是以资本雇用为特征。


但中国的圈地强拆不仅是一个资本与黑道雇用打手的模式,实际上还有(地方)政府的影子。在以往的好莱坞西部片中,美国只有在对付印度安人强拆圈地的时期,动用了政府力量。欧洲由于伴随着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同时并进,所以在欧洲本土没有出现政府亲自参与的强拆圈地,除了在海外的殖民地出现了政府与资本的联合体,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鸦片战争时期的八国联军。


现代性主要是指两个因素:一是指使自然、生命和神性异化的机器工业和技术;二是指一个庞大的理性计划及其组织性的科层体系。西方社会在十九、二十世纪进行的两大现代性批判,即十九世纪的火车、工厂烟囱、机器工业破坏了人们的神性、风景感和自然本质,二十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法西斯纳粹动用了一个强大的集权体系和改造世界的规划。


这两大类似的现代性问题已经在中国不同程度的爆发,前者表现为资源消耗和生态污染、后者表现为中国拥有一个权力无限的官僚体系,这个中央集权体系在前二十年的经济成功崛起后,正在着手一项更大规模的对中国的现代化改造,成片的推倒旧城,大规模的兴建摩天高楼和高速公路,铺设全球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使用行政手段组合超级公司和大企业,兴办大规模的教育产业和旅游业等。


西方工业革命后的二百年主要反省的是技术和科学的现代性,由于官僚体系在欧洲没有大规模地权力膨胀过,欧洲对体系性的政治现代性的反省主要发生在针对希特勒时期的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命题。中国的现代性的侧重点不同,由于科学的不甚发达和普及教育,对技术和科学的现代性反思并不发达,反而因为鸦片战争的悲剧,在上世纪萌发了科学主义的崇尚。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现代性问题是掌控一切的行政官僚体系,这个体系正在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体系性改造,中国的未来的兴亡都主要取决于这个官僚体系是否能恰当的处置它自身的现代性规划及其资源的重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现代性问题重点是在这不仅在圈地强拆的资本开发进程中的民权和民生问题,如保护社会权利,在民间和行政强权力之间的不对称冲突中民间如何诉求。官僚体系的现代性,更重要的涉及文化生态和社会幸福的更高层次。人民不仅需要新开发区、快餐文化和流行消费,他们要保持在这个社会、自然和精神信仰已经一体化的生态。如果大树生态被现代性强拆,实际上是使民众的精神信仰无所依凭,也使民众的自主性格局被铲除。


《阿凡达》事实上提出了很多关于现代性对的人定义及其社会幸福的伤害,即社会空间的现代化改造,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房地产和资源开发,而是一个精神记忆、土地和民间自主性的生态维护问题。社会空间的性质是一个精神生态的附着体及其民间的自主性格局,目前,中国的一片片老城经常被一夜之间强拆干净,代之以新住宅楼和商业规划区,人们突然找不到记忆中的实景,恍如隔世;原来的邻里关系被拆散,人们被强行拆散到再分配到陌生的新社区;原有的商铺业主的客户突然不知道老店去向哪里,原有的商业链及其鲜活的街区文化荡然无存。


被强拆之后的现代性规划下的新城区,这意味着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空间,也不再具有社会自主性及其与原生态,而是被统一格式化的官僚现代性城市。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固然是中华民族所史无前例的现象,但现代化的理想并不是竖起一个个摩天城市,重要的是这一个个城市的生态不能仅仅代表官僚体系的规划意志,而是要维护或留存社会的自主性格局以及附着在这个格局中的多样化的精神生态。即使要现代化改造,也要保持一个社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的连续性,使其现代性进程处于渐变状态,社会和民间就不至于完全被“格式化”。


中国借助于庞大的行政集权体系进行“造成”或对旧城大规模的现代性改造,需要重新定义小康社会的理想指标,即人民光有面包、住房和娱乐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人民真正需要的是社会格局的自主性及其社群脉络,这是《阿凡达》所强调的。中国的现代化及其社会进步由一个庞大而开明的官僚体系大规模推进,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实验,但改革三十年之后,对这个掌握巨大权力资源的行政体系的要求在后三十年应该更高了,即这个体系不应该像《阿凡达》中的宇宙开发公司那样,在强拆社会生态以及地产环境的同时,把人民的精神寄托和自主能力一块儿连根拔除,人民生活在以此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并不是一种幸福。


《阿凡达》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模式,这个片子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玩世不恭和反讽,重申了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人的幸福及其社会的自治价值,这种严肃的价值诉求在理论上并不新鲜,但却能通过新媒体技术震撼的虚拟视觉,完美地融入商业电影和大众传播。而中国当代艺术在商业化之后,却陷入丧失严肃的价值诉求的困境,但这一困境却被《阿凡达》所完美突围。



2010年1月18日写于厦门


[沙发:1楼] zhaoanle 2010-01-19 01:05:22

写得好!
[板凳:2楼] zhaoanle 2010-01-19 03:53:57

中国式的解读
[地板:3楼] guest 2010-01-19 03:59:54
现代性是啥,朱漆好像没有搞懂过
[4楼] zhaoanle 2010-01-19 04:01:54

现代性有两点,朱漆写得很清楚了,
[5楼] guest 2010-01-19 10:48:34
写得好!
[6楼] guest 2010-01-19 12:33:59

官僚资本联合体Vs人民,
[7楼] guest 2010-01-19 12:42:27
3楼瞎子
[8楼] guest 2010-01-19 14:47:07
好!
[9楼] guest 2010-01-19 15:03:06
朱漆完全把现代性与现代化搞混了,更没有区分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以前他还搞过“毛泽文美术的现代性”,都什么玩意呀。
[10楼] guest 2010-01-19 17:35:50

朱漆用词挺准确的,9楼是自己没搞清楚,
[11楼] guest 2010-01-19 17:39:07
[9楼] 瞎子
[12楼] guest 2010-01-19 18:18:34
《阿凡达》的软实力

文/ 西风独自凉

有别于“《2012》的导演看了《阿凡达》只有磕头”、中国电影“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反映钉子户抗暴力拆迁的史诗巨作”等煽情评价,冯小刚认为《阿凡达》体现出中美全方位的差距:“这差距,光是电影技术上的吗?大家也都先想想两国在军事上、新闻业、综合国力……各个方面的差距。最好每个中国人都先想想,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差距不只是资金和技术,而首先是观念、是软实力上的差距。甚至,内地与香港导演也存在某种差距,强调契约精神的《投名状》和“经历文明之痛苦”的《十月围城》,仅价值取向就与《无极》、《英雄》、《夜宴》拉开了距离。

美国《旗帜周刊》影评人John Podhoretz认为《阿凡达》“是我所见最蠢电影之一”,要观众认同美军被武装分子击败,表达“深刻的反美主义”。

《阿凡达》的反美、反战并非蹈空而来,自1930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西线无战事》获得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表现反战、反强权的《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与狼共舞》、《风吹稻浪》、《第九区》风靡世界影坛,足见同情弱者的力量在欧美文艺界有多么强大。

澳大利亚评论家Miranda 认为《阿凡达》无非是在表达:“人类是坏蛋,高贵的野蛮人是好人,异教崇拜好,美国坏,美军是大坏蛋,资本主义坏,采矿坏,唯一好的士兵是叛徒。”

这种评价是否正确无关宏旨。即便确实“充斥着一元化角色和政治正确的陈腔滥调”,但是,《阿凡达》的软实力表现在:“我”,有可能是错的;小到一个人、一个民族和国家,大至整个人类,都需要对自身力量和认识上的局限或片面保持足够的自省意识,随时准备去调整、改变、修正业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观念。哪怕是正义的目的,也必须通过合法、合情的手段去实现。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表明软实力每每会给硬实力插上翅膀。

对异端、“上帝死了”的包容,使得宗教真正获得了生机,远离了中世纪。宗教的“赎罪”意识作用于欧美电影,就是以近乎自虐的态度不断地反思美国西部大开发、人权运动、越南战争、爱尔兰独立运动、伊拉克战争,这种“赎罪”意识在《阿凡达》里达到了高潮,已不屑于简单的反美,而是反思整个人类文明,对地球人对太空的开发和探索充满了警惕。

一种文明只有具备无情地自我批判的能力,才可能获取进步的动力。好比一个功夫高手,通过捶打自己来消除自身的弱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
[13楼] guest 2010-01-19 18:20:53
朱粉真多啊,朱漆偷偷笑了
[14楼] guest 2010-01-19 18:53:46

朱粉真多啊,有人偷偷得哭了
[15楼] guest 2010-01-19 23:06:11

同阿凡达比,中国的新媒体太小儿科
[16楼] guest 2010-01-19 23:16:10
朱漆装逼有一套
[17楼] guest 2010-01-19 23:55:56

16楼你也才是装B,朱漆是当代艺术圈最直面真实的人
[18楼] guest 2010-01-20 00:06:47
朱漆就是好娅就是好娅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像文革歌曲。
[19楼] guest 2010-01-20 00:49:34
顶顶顶
[20楼] guest 2010-01-20 11:39:27

看了阿凡达的感觉:中国当代艺术还不如好莱坞电影
[21楼] guest 2010-01-20 13:00:22

阳福东的新媒体跟阿凡达比太小儿科了
[22楼] guest 2010-01-20 17:36:09
朱其的确爱瞎讲, 就是爱骂人的泼妇,见什么骂什么,敢骂的确敢骂。问题是很多时候根本就是瞎说,还真的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牛!
[23楼] guest 2010-01-20 23:50:43
顶顶顶
[24楼] guest 2010-01-21 01:54:56

朱漆的确是目前做好的批评家,这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判断力,这不是谁能诋毁得了的
[25楼] guest 2010-01-21 22:50:11

当代艺术不如好莱坞电影
[26楼] guest 2010-01-22 00:34:43

看了阿凡达,觉得国内新媒体艺术太幼稚
[27楼] guest 2010-01-22 03:16:06

[28楼] guest 2010-01-22 12:06:50

niubi
[29楼] guest 2010-01-22 12:32:41
昨天看了阿凡达。。同感。。写得很好!!几个点都分析得很到位。。。终于一解我在看过片子后听到众人都说“剧情一般”的郁闷!这样的剧情值得好好的深思。。
[30楼] guest 2010-01-22 12:36:25
中国新媒体??沾了没文化的光,还在比。。。根本问题都没解决。资格都没有。。
[31楼] guest 2010-01-23 01:26:37

[quote]引用第13楼guest于2010-1-19 18:20:54发表的:
朱粉真多啊,朱漆偷偷笑了...[/quote]

你个小走狗
[32楼] guest 2010-01-24 02:13:34


为什么中国艺术家搞不出阿凡达
[33楼] guest 2010-01-24 15:00:54

中国艺术家装B行
[34楼] guest 2010-01-24 20:27:13

[35楼] guest 2010-01-27 21:11:29
彼~
[36楼] guest 2010-02-21 19:50:1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