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戒烟”话题想到的
发起人:李姝仪  回复数:14   浏览数:2890   最后更新:2009/12/09 09:41:29 by guest
[楼主] 李姝仪 2009-12-03 22:33:51
既然重要的不是艺术,那让我们闲聊一下生活中之于生命本身的问题吧。
看到一位博友的日志,谈到戒烟,说不仅烟草本身的毒害,过滤嘴制作过程中携带许多有毒、致癌物资。触目惊心。我的许多亲人、朋友都抽烟,我自己也有过抽烟的历史。关于“戒”与健康生活方式,不由得想在这里和朋友交流一下。

我们虽然不容易完全做到五戒十善,但对于自身健康的基本需要,应该是有所觉悟,有一定控制能力的。人总是找一理由告诉自己吸烟不要紧,对自己健康没影响,坦然让自己依赖香烟的控制。事实是,长期吸烟导致脑缺氧,记忆力减退,口腔、咽喉、肺、胃、肠都在承受毒害,逐渐丧失健康功能。

我也抽过,那时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口腔、咽喉一次次出现问题,可是没有力量摆脱它,因而深为自己的不能控制,潜藏自卑(心理的亚健康)。自2009年6月看完新居的风水后,我也不知是自身的原因还是不可知的力量的作用,我睡眠好了,烟一下子就不抽了,一点瘾都没有,一点都不勉强,很自然的。感觉少一桩障碍,人就轻松一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做减法。

而且,之后每早开始读《楞严咒》等佛法经典,无一日空过。并自然完全食素。同时尽量尽三业,不依赖任何人、事物和情感。效果很明显,慢性咽喉炎、腰痛(慢性盆腔炎)的毛病完全没了。虔诚读经能够祛病,真是切身体验到了。这时的人变得勤快许多,细心照顾自己的生活,简洁、干净、清爽、从内到外地健康,烦恼、痛苦没了踪影,每一天特别充实。而且感觉到工作上能够更加静心和投入。这种变化是那样自然又突然,让我自己以及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感到神奇,而且因我每早的迴向,我周围的人也有明显的改变。这是我体验到的佛的灵性存在。断疑生信,于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应该有真诚的态度,这是信佛给予我的最简单最实在的启示。

我到现在都不能想通为什么在看风水以前我没有力量控制自己,而且形势几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直至物极必反,我的生命状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不知是该到新阶段了而有风水物质之于我,还是有了风水物质之于我的居所,而后我的生命状况发生变化的。但我能感觉到,时间是自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不受人心理的控制。至于什么力量在控制它,是不是能控制,不得而知。但我的状况确实改变了,不再有很多事物和情绪的缠绕。我深知目前心理状况和生活态度是一定的、本质的、属于自身的,我为无碍、静定而喜乐、感恩。

这个阶段,庆幸的是在**做了博客,它拓宽了我的世界,遇到了许多精彩的朋友。无法交流的孤寂,是许多人在局限的世界中失落、无聊、烦恼的原因。获得鼓励和获取新的知识,应该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块心理需要。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可以填补精神生活的空白无聊,也可以使人开拓精进,而且它公平地给予每一个人一个尽情展现自己的平台。这种互动交流,激发了生命潜能,提升了生活质量(充实了精神领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美妙的灵魂和共同的温暖力量。享受到思想自由交流的快乐。

所以我想和朋友分享生命经验,烟是需要戒的。要戒除自己对任何事物的依赖,才得真自由吧。另外,说一下食素,将来素食应该成为流行时尚。因为每一个文明人都知道,动物死亡时身体内携带大量毒素,这些业障积存在人体内究竟不是好事,迟早影响到健康。其实,每一个植物种子都是完整的生命胚芽,营养价值非常高,多吃主食就健康。生活是可以很简单又健康快乐的。这些,我是亲身体验过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不同状况和身受其益。

我不知道,个人的意志能有多大作用,但我知道,如果你有力量能控制,生命将进入一个崭新境界。何不试一试,这应该比追逐生活中那些无聊又生烦恼的事情,有意思的多吧。给生命一个创新的机会,开拓一个新境界-大爱的世界,从自身改变起来(戒烟、素食),从自己身边的人爱起(免受二手烟、真正健康饮食),拓展开来,关爱生命,让世界充满爱!

生命过程,体验中前行,与朋友共勉。
[沙发:1楼] guest 2009-12-04 11:53:21
陈崇勇 10小时前
“之后每早开始读《楞严咒》等佛法经典,无一日空过。并自然完全食素。同时尽量尽三业,不依赖任何人、事物和情感。效果很明显,慢性咽喉炎、腰痛(慢性盆腔炎)的毛病完全没了。”

真的这么有效吗?

李姝仪 7分钟前
我今世虽不是形式皈依的佛弟子,但我知我前生即是出家人,现在也是自然的虔诚的佛弟子状态,心的皈依不需形式。真人不说假话,佛弟子不言诳语。
真的。那些慢性病,时常发作时,吃过许多药,不能彻底治好,一度坐久了站起时腰会很疼,我知道那是因住新房的寒气倾入体内造成的病根。我想许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恙。虽不至危害太大,却也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现在确实神奇地消失了,工作一坐半天(我执着起来忘时间的)都没有一点事情,腰不会疼。所以感恩啊。我的一位朋友信佛虔诚,每早读经,她的很严重的病也没有了。太相信了。
这是佛缘。我是自然人,不会刻意。断疑生信吧,不会有错。不是这样的显灵,我也一直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所以那时不会有明显的力量加持,什么都清楚,就是感觉力量弱。直至每早开始读《楞严咒》五遍及十小咒、《大悲咒》、及金刚经偈(有时读经),我进入静定喜乐的状态。有时也会晚课《十佛大忏悔文》及《地藏菩萨本愿经》。
需要交流的是:信在于融为生命本质一部分,真诚对待当下事物,没有分别心,平等、正觉。而不是去信一个形式、概念,或祈求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智慧不能够通达。不能见佛真意的。禅宗的顿悟成佛、密宗的即身成佛,都是在纯粹、真诚、无碍的情况下成就的生命状态。在静定的状态中,智慧通达,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只是佛状态与众生一体,不再是世俗的个人欲求了。不是不能。
《楞严咒》的加持力是很强的,据说一般人读不下来。我开始读时五遍及整体下来需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
因为每日的点灯、焚香、敬水、跪拜、诵读成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规律,所以生活喜乐、充实。而且因为渐入静定,能感觉到每一日自身的状态及变化,有精进的喜悦。
[板凳:2楼] guest 2009-12-04 12:00:24


可乐(局部)

李姝仪新画:可乐
李姝仪新画:可乐
[地板:3楼] guest 2009-12-04 12:02:16


[4楼] 李姝仪 2009-12-04 12:09:36
艺术是为美和情感存在的
[5楼] guest 2009-12-04 12:13:10
李姝仪的温情世界

因为雅昌,认识了李姝仪,--因为客户的需要,我常去宋庄送货(艺术品),或取货(还是艺术品):原宋庄的艺术家朋友多是男性,又几乎个个好酒好色。。。程度之高,略高于他们卖出的“行画”价。。。。。。
所以,我所知的宋庄艺术家,十之五六,从事的是破产的艺术,--但他们的破产多是物质的,少艺术的,不是让人很佩服:然而李姝仪是别有不同的。。。安静的生活,有些不甚安静的人事。。。。。。
她的不甚安静的人事,多少让我感觉有艺术性破产的滋味,--但这滋味是转进为佛法,化于艺术的:认识李姝仪以来,应该正是她冥思定性时期。。。看了安小可同志的模样,实在是开心。。。。。。
给安小可同志画个肖像,是我的请求,不好意思,--但李姝仪的回答很是自然又欣然,接受:让我倍感她的温暖的情意。。。她的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态度,则请看我儿子安小可吧。。。。。。


[6楼] guest 2009-12-04 12:17:56
关于爱.性.欲的随笔
李姝仪2009-10-26 13:32

爱没有错,做爱也没有错,也不是什么丑陋的事。我们是所谓艺术家,不可能思维那般封建低级吧。不该批判上床更不该批判女人。我始终认为,轻视女人的人是低级的。不是有说,每一个男人身边至少有两个女人,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你的生命都是女性创造的,你不去感恩,有什么比给你生命的人更伟大。更有什么理由可以轻视她。男人,对待自己可以多自由,就应该给予女人同样的自由和宽容。
要相信,人是由品质控制欲望的。而不是某个人能控制的了。
真正的丑陋是欺骗,贪婪,不知尊重,不见自己错不见他人危难,甚至利用阴谋落井下石。

一般的人,因身体的欲望,而导致贪心,堕落,这是之所以宗教都要求守戒的原因。毕竟世俗中人,有太多不能克服的障碍,使自己就像随风飘散的柳絮,不知飘向何处。而当有一定定力,则自然持戒。因为他(她)有更重要的事,许多来自精神的愉悦,使的性爱已经是生命中小小一个点而已,这时的做爱,就像喝了一口水一样正常,只是对于得大乘定力之人而言,譬如密宗之有欢喜佛。但人佛是真正无欲的状态。一般渐进众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放纵自己的欲望。其实少欲的状态才归于正常。《黄帝内经》-也就是中医的始祖,讲到:性其实只是为传宗接待的,而现代人把它太过泛滥,是欲望膨胀,是元气不足而寻求外在依赖的表现。所以说,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人们好像都有病了。不能静心审视自身生命的状况和实际的需求。这样的状况是人们那颗内在淳朴的心灵被无明障盖太深,虚妄和攀比,向外追逐,所以造成离本性越来越远。

[7楼] guest 2009-12-04 12:21:53






李姝仪2009.10月油画《ZHEN》
[8楼] guest 2009-12-04 12:31:02
李姝仪2005年部分作品

















[9楼] guest 2009-12-04 12:39:19
收获和给予
标签: 收获 2009-10-09 08:09
大概十四五岁,还是懵懂的小女孩的时候,写过这样的诗:荒漠中,大地干裂,孤独的树光秃着枝桠,仿佛一只巨手,竭力伸张痉挛,仿佛要撕破天空虚伪的脸...还有<活着>;“大地倾斜着...”。<蓝夜>里“天狗张着血红的口”吞噬着月亮,吞噬着希望...后来“风用柳梢吊起圆圆的月亮”。
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小女孩,怎么就有这样的意象?当时老师也诧异。后来,同学听我唱歌,浓情、创伤、痛全在歌声里,似乎经历很多的样子。我当时也不明白,相对晚熟的我什么也没经历过,透露出的浓郁情感到底从哪来?现在清晰起来,终于明白了一点点。也许这就是宿命吧。那份关照、忧虑,骨子里就带着。慈悲的根是源,她奔腾出生命的河流。
简单说一下我至今的生命过程。我在选择嫁给孩子她爸以前,懵懵懂懂,却有着强烈的直觉。看一眼世俗的世界及人群,似乎所有距离我很远。直到他戏剧般走入我生活,我感觉到的没有爱情,但却是一种善良、宽松的气质吸引着我。所以我周围所有人都不知我是因为什么嫁给他时我顺应命运稀里糊涂嫁给了他。之后的十几年,我因自己单纯的选择尝尽了可以说大多女人没有尝过的苦楚,却也因自己纯粹投身艰辛生活的付出,最终获得臆想不到的命运的回报。他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人,除了一颗潜藏的真诚的心和执着、倔强之外,其它任何方面都不敢恭维。他是第一个让我的身心充满挫折的男人,在别人享受青春时,那些年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在命运面前,一切人为的努力都没有用。虽然婚姻形式上最终破裂了,我和他之间却有扯不断的亲情联系着,这种美好已经超越了爱情本身。至今我也不知我生命中最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我至今拥有着一颗可以真诚面对的心灵,这让我不言后悔。
第二个给我情感上挫折的就是栗。其实,肉体的欲望不是我今生的束缚,精神上对情感的需要和依赖,使我在那一个时期还对爱情充满着幻想和期待。其实没接触几次,连柏拉图式的依恋也消逝了。其实我现在真的感谢他们,是生命中这两个极端的情感悭吝的人,使我跨越了情障,造就了现在百毒不侵的李姝仪,一个不再执着个人小爱的李姝仪。
人和精神完全融入环境后,感觉到无比充实、快乐!
我会真实不虚地做人,用行动诠释属于自己的生命状态,还要把自己认为能画好的画画好,让自己能够带给周围阳光、雨露。这已经是太奢侈的事了,是吧?能做时做一做,那是佛给你一个发现善心的机会,没什么了不起,也不能错过哦。其实能保证生命最低的标准已经是很幸运,对物质过多的追逐是人类毁灭的陷阱,更不应该是艺术家的目标和心安理得的状态。
性格就是命运。个人的性格、一群人的性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性格,整个地球村民的性格,都应该有明确的品质,那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细胞以及大的肌体如何运行,决定着人类的命运的方向。从一个人死亡的过程-先从一个个肉体细胞的死亡一直到整个身体的腐朽到大脑直到心脏的死亡,可以通感的联想,一个社会,以及人类本身现在是怎样一种状况,每一个细胞不能够协作已经近乎死亡的状态,大肌体怎么能够健康,又怎能不令人担忧。人们总是在批判,在挑剔,上层的不能尽随人愿,大脑确实存在问题,有些似乎也不是细胞批判的力量所能够左右。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改变的方式在于经营好一个健康的自己,并健康的力量团结协作。大的肌体健康了,她会以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带动政治机器。当然这个过程中,不可否认大脑也是在同步跟进的。认清自己,能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别丢掉一颗爱心、责任心。可以说,自私、保守的小农意识是原始低级的,那近乎动物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应该能意识到,拓宽自己的世界,真正拥有精神的境界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因为拥有了它就拥有了真正的自由。这似乎是人类唯一的救赎方式。
人拥有了真正的自由,在佛称之为涅槃-不生不灭,解脱的境界。佛实意为:有情智慧,一种抽象思维并一种源于慈悲的行动能力。不用害怕、躲避或觉着玄虚,可以通感的。佛非佛,凡夫亦非凡夫。一切法皆佛法。佛(原始佛法)没有树一个相,限制你的思维,它却以它智慧的抽象思维方式,为你指明通往终极快乐的方法:佛性相同,智慧深浅不同。其实一念的觉悟,便可以感受到超越的快乐,或许带领你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同一个世界又有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只要你静心,便能明白地感受到自身的变化。
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小的个人经验的问题。对个体命运的研究、关注以及探索精进的方法,对物资和生命世界整体运行的规律以及对时间规律的清晰探索,关系到个体生命质量,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状况,还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衍进。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事。
一直很喜欢泰戈尔,他的精神从高中时就影响着我。读他的诗集,自己会与其灵魂融为一体。记得最深刻的《吉檀迦利》里的一段:神圣的王驾着隆隆的车来了,您向我伸出手,我惊诧惶恐了,我能给予您什么呢,我不过一个乞丐?后来我摩挲着从讨来的东西中找到一粒玉米放入您手中...晚上我清点讨来的物品时,布袋中发现了一粒金子!我后悔了,后悔自己没有把所有的给你...
也许泰戈尔道出了命运的玄机。真诚的给予才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我就是那乞丐,我能给予您什么呢?
[10楼] guest 2009-12-04 14:24:10
...意义都不要,只彻底面对生命
[11楼] guest 2009-12-07 17:33:47
由“戒烟”话题想到的

李姝仪

既然重要的不是艺术,那让我们闲聊一下生活中之于生命本身的问题吧。

看到一位博友的日志,谈到戒烟,说不仅烟草本身的毒害,过滤嘴制作过程中携带许多有毒、致癌物资。触目惊心。我的许多亲人、朋友都抽烟,我自己也有过抽烟的历史。关于“戒”与健康生活方式,不由得想在这里和朋友交流一下。

我们虽然不容易完全做到五戒十善,但对于自身健康的基本需要,应该是有所觉悟,有一定控制能力的。人总是找一理由告诉自己吸烟不要紧,对自己健康没影响,坦然让自己依赖香烟的控制。事实是,长期吸烟导致脑缺氧,记忆力减退,口腔、咽喉、肺、胃、肠都在承受毒害,逐渐丧失健康功能。

我也抽过,那时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口腔、咽喉一次次出现问题,可是没有力量摆脱它,因而深为自己的不能控制,潜藏自卑(心理的亚健康)。自2009年6月看完新居的风水后,我也不知是自身的原因还是不可知的力量的作用,我睡眠好了,烟一下子就不抽了,一点瘾都没有,一点都不勉强,很自然的。感觉少一桩障碍,人就轻松一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做减法。

而且,之后每早开始读《楞严咒》等佛法经典,无一日空过。并自然完全食素。同时尽量尽三业,不依赖任何人、事物和情感。效果很明显,慢性咽喉炎、腰痛(慢性盆腔炎)的毛病完全没了。虔诚读经能够祛病,真是切身体验到了。这时的人变得勤快许多,细心照顾自己的生活,简洁、干净、清爽、从内到外地健康,烦恼、痛苦没了踪影,每一天特别充实。而且感觉到工作上能够更加静心和投入。这种变化是那样自然又突然,让我自己以及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感到神奇,而且因我每早的迴向,我周围的人也有明显的改变。这是我体验到的佛的灵性存在。断疑生信,于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应该有真诚的态度,这是信佛给予我的最简单最实在的启示。

我到现在都不能想通为什么在看风水以前我没有力量控制自己,而且形势几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直至物极必反,我的生命状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不知是该到新阶段了而有风水物质之于我,还是有了风水物质之于我的居所,而后我的生命状况发生变化的。但我能感觉到,时间是自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不受人心理的控制。至于什么力量在控制它,是不是能控制,不得而知。但我的状况确实改变了,不再有很多事物和情绪的缠绕。我深知目前心理状况和生活态度是一定的、本质的、属于自身的,我为无碍、静定而喜乐、感恩。

这个阶段,庆幸的是在**做了博客,它拓宽了我的世界,遇到了许多精彩的朋友。无法交流的孤寂,是许多人在局限的世界中失落、无聊、烦恼的原因。获得鼓励和获取新的知识,应该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块心理需要。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可以填补精神生活的空白无聊,也可以使人开拓精进,而且它公平地给予每一个人一个尽情展现自己的平台。这种互动交流,激发了生命潜能,提升了生活质量(充实了精神领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美妙的灵魂和共同的温暖力量。享受到思想自由交流的快乐。

所以我想和朋友分享生命经验,烟是需要戒的。要戒除自己对任何事物的依赖,才得真自由吧。另外,说一下食素,将来素食应该成为流行时尚。因为每一个文明人都知道,动物死亡时身体内携带大量毒素,这些业障积存在人体内究竟不是好事,迟早影响到健康。其实,每一个植物种子都是完整的生命胚芽,营养价值非常高,多吃主食就健康。生活是可以很简单又健康快乐的。这些,我是亲身体验过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不同状况和身受其益。

我不知道,个人的意志能有多大作用,但我知道,如果你有力量能控制,生命将进入一个崭新境界。何不试一试,这应该比追逐生活中那些无聊又生烦恼的事情,有意思的多吧。给生命一个创新的机会,开拓一个新境界-大爱的世界,从自身改变起来(戒烟、素食),从自己身边的人爱起(免受二手烟、真正健康饮食),拓展开来,关爱生命,让世界充满爱!

生命过程,体验中前行,与朋友共勉。
顶端


[62楼] guest 2009-12-07 17:27 我的图片库 回复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级别: *
精华: *
发帖: *
与李姝仪的对话

李姝仪:
……“之后每早开始读《楞严咒》等佛法经典,无一日空过。并自然完全食素。同时尽量尽三业,不依赖任何人、事物和情感。效果很明显,慢性咽喉炎、腰痛(慢性盆腔炎)的毛病完全没了。”(《由“戒烟”话题想到的》)

陈崇勇:
真的这么有效吗?

李姝仪:
我今世虽不是形式皈依的佛弟子,但我知我前生即是出家人,现在也是自然的虔诚的佛弟子状态,心的皈依不需形式。真人不说假话,佛弟子不言诳语。
真的。那些慢性病,时常发作时,吃过许多药,不能彻底治好,一度坐久了站起时腰会很疼,我知道那是因住新房的寒气倾入体内造成的病根。我想许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恙。虽不至危害太大,却也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现在确实神奇地消失了,工作一坐半天(我执着起来忘时间的)都没有一点事情,腰不会疼。所以感恩啊。我的一位朋友信佛虔诚,每早读经,她的很严重的病也没有了。太相信了。
这是佛缘。我是自然人,不会刻意。断疑生信吧,不会有错。不是这样的显灵,我也一直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所以那时不会有明显的力量加持,什么都清楚,就是感觉力量弱。直至每早开始读《楞严咒》五遍及十小咒、《大悲咒》、及金刚经偈(有时读经),我进入静定喜乐的状态。有时也会晚课《十佛大忏悔文》及《地藏菩萨本愿经》。
需要交流的是:信在于融为生命本质一部分,真诚对待当下事物,没有分别心,平等、正觉。而不是去信一个形式、概念,或祈求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智慧不能够通达。不能见佛真意的。禅宗的顿悟成佛、密宗的即身成佛,都是在纯粹、真诚、无碍的情况下成就的生命状态。在静定的状态中,智慧通达,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只是佛状态与众生一体,不再是世俗的个人欲求了。不是不能。
《楞严咒》的加持力是很强的,据说一般人读不下来。我开始读时五遍及整体下来需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
因为每日的点灯、焚香、敬水、跪拜、诵读成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规律,所以生活喜乐、充实。而且因为渐入静定,能感觉到每一日自身的状态及变化,有精进的喜悦。

陈崇勇:
佛需有缘,无缘之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李姝仪 :
佛性相同,智慧深浅不同而已。在于觉悟。
慈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

陈崇勇:
十年前,我也写过一些似乎与“佛”有关的文字,当然还是“隔”了:

石 佛
陈崇勇
  
  
   石佛山上有石佛。据传,石佛有三:立佛、坐佛与卧佛。立佛是石佛山的标志性景点,比较容易看到,而坐佛与卧佛,则可遇而不可求。
  
   这是第二次到石佛山了。
   走在石佛山脚下,有一大片野芭蕉林,面积约数百亩。在闽北,类似于石佛山的景区有不少,但绵延千米的野芭蕉林绝无仅有。由于季节原因,我看到的多是败叶,如在盛夏,满眼肥绿,应该是另一番景象。雨打芭蕉富有诗意,风吹蕉叶亦颇可观。风不能太小,太小了就好像是蕉叶扇出来的,等于没有;风也不能太大,太大容易折断蕉叶;不大不小刚刚好。由于受风的角度不同,群叶乱舞,好似人间万象。佛的住处是否有芭蕉林,我不知道,但人的住处若有芭蕉林,一定很好。
  
   记得十几年前,我也曾到过石佛山。当时我是和几位同学一起来的,那时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寻石佛,只到了半山腰。接近中午时,我还在水边的一块较平坦的岩石上躺了一会。头枕卵石,脚涤溪水,似睡非睡。倏然开眼,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一块一块的光斑,有的落在溪水中,有的落在青石上,有的落在杂草中,还有些落在我们身上,全都新鲜光亮。当时我吟了两句诗:我欲拾取斑然块,煌煌点缀碧云装(女同学中有一位名字是碧云)。现在故地重游,哪一块是我当时躺过的岩石?我已经找不到了。处处寻往迹,有处特依依。依依之处何在?只是有些惘然。想想自己,并非真爱山水之人,到过一处,能睡上一觉,吟两句诗,十几年后仍记得,应该心满意足。
  
   九盘峡是古人赏月的地方。据说,古人在这里赏月能看到三个月亮,所谓的三个月亮就是:天上月,水中月,心中月。如有酌酒,还可加上杯中月。天上月是共象,虽可望而不可即,但必须有,可望才能有希望;水中月是幻相,可望而可即,但是空,水中捞月的故事一再发生;心中月是真象,有没有?自己知道;而杯中月,是心中月在特殊状态下的自然流露,能看见杯中月的是诗人。我还算不算是诗人?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已经有好些年了,并且胀大起来,成为一种隐痛。尽管这年头诗人的存在日益艰难,但我相信,诗人常有,诗性长存。
  
   望佛台上望石佛,在似与不似之间。换一个角度,或许更像。又行许久,拜佛台上,遥遥参拜,像了。立佛已在心中,坐佛、卧佛安在?
  
   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思绪在云雾间缭绕,虚虚实实,似有似无。累了,可以小憩一会,坐暖一块石头。坐着,不站起来,可能就是佛了。
  
   石者:朴拙,厚重,无言,近佛。石与佛有缘,有许多石头成了佛的化身,乐山大佛就非常有名。《西游记》中的那一块勇敢的石头,蹦出了孙悟空,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红楼梦》中的那块多情的石头,化成了贾宝玉,历尽了情爱沧桑,出家为僧,亦成佛。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中的人物。而韩国围棋界的李昌镐,为人朴实,棋风坚实厚重,举世无敌,号称“石佛”,是真人。佛者,性也,常空,空并非没有,而是充实后的虚无。佛亦平常,终须了悟,而非刻意寻求。

李姝仪 :
很棒的文字!极美的描写!只是最后的感悟并未触到佛的根本,但已属不易。欣赏。
谢谢先生的好文交流。

陈崇勇 :
谢谢回复!
文化人近佛而非佛。近百年来,艺术家中离佛最近的大概要算李叔同了,但他在离世前亦生“悲欣交集”之感慨!
记得数年前,我也曾到法师的墓前拜谒,那种感动至今铭记于心。当时拍了一张照片,事后还写了一首小诗。

雨后,谒弘一法师墓

我来也
一个世俗者的造访
能够悟到些什么?

一步一步地叩问
雨后的青山似乎有助于诗
断发为僧决然事
多情却总似无情

我相信石头的耳朵
一音如梵
有也是空
无也是空
空并非一张白纸

悲欣交集
是另一种灿烂

李姝仪 :
另一种灿烂,但已离佛甚远了...
我对李叔同,了解不是很多。但之前看到一点关于他,即生一种判断...果然...
有苏东坡“一屁过江来”的故事...人的那个自我是最难放准位置的,常因它的凸现修行毁于一旦。
众生修行成果罗汉道的较多,即有一定的神通,智慧,能力;进而菩萨道者已经稀少了,因世俗中人难以做到真正忘我慈悲;成佛者乃大智大能者,随时随地可以融入环境他人心境,以至合一状态,须有大慈悲,大包容,大定,大智慧,还有随方便的判断和变通能力。其实佛乃觉有情,是简单的,象道一样莫可名状,却更多一颗慈悲的核心。

陈崇勇 :
“慈悲之心”,我辈俗人未必能懂。但相信离佛之远近,更多的是在心里。修行悟道也并非都要在寺庙中。像如今中国最有名的寺庙大概要算是少林寺了,而释永信之流与佛几乎是背道而驰了……

李姝仪 :
人被概念束缚甚多,因而不能平等正觉;也因 贪嗔妄念痴疑慢 诸多的情绪缠绕,使得那个自我中的魔障不可控制。佛说的空即是要我们空掉这些。灵魂回归婴儿的无住、纯净状态。
李叔同临终的状况没有摆脱受想行识,是没有看透生死,执着我相,寿者相。“一念障碍即凡夫”啊。

陈崇勇 :
我想,修行之境界,眼到身不到者,有之;身到心不到者,亦有之;身心俱至者,方成佛!罕见。

李姝仪 :
所以判断力即是菩提,无菩提智慧,为世相所转,难以识别真相。
成菩提觉悟,一切会清晰,简单。

陈崇勇 :
再粘贴一首旧作,附和一下:

无语独坐


无语独坐 看得见的心事很多
比如一朵花 绽放一时的美丽
比如一片叶 不断地承受阳光的打击
花和叶都长在树上
树 年年青翠
看不见的根向下使劲

碧树临深潭
时常走动着月光
一万里外的河川可能也是如此

无语独坐
身前身后的石头
飘起来

新鲜的蝉蜕悬挂具体的空虚

静坐如花
水质的天空芬芳弥漫

李姝仪:
浪漫情怀-全是想要着陆的爱恋
美!充满生命力。珍贵的记忆。

陈崇勇 :
当下活的不如意之我辈,才容易产生怀旧的情绪!
从佛的角度上看,其实也就是尚未觉悟之人了!

李姝仪:
是 简单到无住相 情绪随起随灭 就度脱了

美好的足印应供参照无勾情绪

[12楼] guest 2009-12-07 17:39:48

李姝仪2005年作品









2002年作品


















[13楼] guest 2009-12-07 18:00:22














李姝仪2006年作品
[14楼] guest 2009-12-09 09:41:29
请别再此处开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