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中国人的身份情结
发起人:丽江农民-farmermu  回复数:2   浏览数:2429   最后更新:2009/12/09 15:02:15 by guest
[楼主] 丽江农民-farmermu 2009-12-01 12:52:11
身份-中国人的身份情结



在中国,身份制作为意识形态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部分和 重要的道德行为 规范准则,它对中国人的作用是持续的,这种持续作用使其中的成员形成了上述的价值取向 ,同时在他们心理层面的深处也凝成一种情结,即使它的生产者——制度开始解体,但这个 深深的情结却长时间地持续在人们的意识结构中,不易开启。
所以,中国人对身份特别敏感,可谓“谈身份色变”。身份制度的意识形态多少年来控制着 中国社会的秩序,形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结构部分,并作为中国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代一 代地传递着、强化着,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成为社会化基本内容的东西,成人后就会深 刻在个体的潜意识之中,在支配该个体的行为时,多半是不自觉的。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内容 ,在外在情景激活为行为取向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对应的行为反应。这些潜意识内容越是在 个体早期形成和强化,其连带个体情绪的程度就越强。个体顺应了潜意识的内容,个体会 表现出自然或愉快;如果外显行为与潜意识的内容不一致,则会出现不适或情绪不好的变化 。
身份情结(status complex)中的情结一词原本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作为一般意义上使用情 结一词,最先出现在荣格(Jung.C.G.)的文献里。在20世纪初,他在进行言语联想的考察中 发 现,由于情感因素联想会出现显著的延迟,这种不服从意识控制的过程妨碍着联想正 常进行;并且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以一定情感为中心集结着相关的心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现 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因情感而集结成的(在潜意识中)复合体”。以后就略称为“情结” 。
日常生活中当潜意识活动强度高于有意识的强度时,这种“情结”作用强 势地控制着人的行为。比如行为有焦虑伴随时,更容易出现情结的作用。其实情结这个 人类心理活动现象早已有之。
情结的一般涵义是指:
①一组与单一活动 (如狩猎)、过程(如古人使用一个打火石打火)或文化要素相关的文化特征。
②一组被压抑的 渴望和记忆,它对个体人格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身份情结是围绕着与身份相关的行为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所属文化成员的日常心理活动和 外显行为倾向上。它只是表现在民族文化特征较强的人的行为习惯倾向上,从而形成民族性 格 的特殊要素。这里只是借用情结这一深层心理学术语,来说明一种社会文化的心理现象。
中国人身份情结的主要内容有:
名号;名分与面子;阶序和差序;谦卑;主仆。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①功名情结。
长期的身份制强化,使中国人的内心认为只有达到高的身份地位才 是人生的最大成功和最大需求,而求得好的功名正是有了高的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为此 可以大的代价和辛苦作牺牲,并认为这是一个人向上进取的标志,否则被认为没有出息。他 们长 期尝受低下身份在社会中受蔑视、凌辱,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身居高位身份。 但现实中多数人尚不能一步踏进理想的高身份地位,心理产生一种浮躁和焦虑。 我们把这种心态也看作是身份情结的一种表现。这些人与积极进取、完善个体社会价值的人 不同。后者已经分化了成就动机,也就是说,并不把功名利禄作为惟一的人生追求,不是为 功名而做、为功名而生活,而是在于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职业。
②执迷名号及称谓。
日常生活中,在有些事情上,即使在利害关系上吃了亏,也要求得名分而不能 弃之。这里的名分是指身份名号本身和附着上面的规则及其符号资源。比如在同一组织 中,假如原来是自己属下的人,现在与自己同一级别称谓或比自己还要高,其内心很不舒 服 ,说话办事心里都觉得别扭。所以,在社会上或组织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大都非常担心 和在 意自己的身份或名分的得失。有些家长有时从理性上考虑,自己做得不对,子女做得的是 对的 ,但是由于一种面子心态,就是不承认自己做错了。因为自己是长辈,长辈即使做错了,在 子女面前也是对的,这样矛盾的心态形成的行为倾向我们可以看作是身份情结的一种表现。
③惟恐别人瞧不起自己。
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指出自己的错误或不恰当言行)往往认 为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如惟恐别人说自己的家 庭出身是社会低层;恐惧别人看自己贫穷;穿着不是为干净、舒适、自己喜欢,而主要是为 “体面”或显示身份——不让别人瞧不起。
④谦恭或谦卑意识。
中国人见到比自己高位身 份者的“阿谀奉承”表现,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⑤看重身份关系中的阶序意识。
是非、 原则位于次之。身份情结中的阶序意识更为普遍,身处身份制社会,成员在沟通交往过程中 ,总要考虑对方是什么身份(好按身份规则行事,好知道如何与对方说话办事)。
⑥身份压力。
长期的封建身份制度强化的结果,使中国人的内心有一种对身份地位高的人的敬畏,各种 会议中尤其 工作会议,有高身份地位人在场,其他人均有压力;或者正开会时,突然有高身份地位者进 入,会议原有气氛中断,会议参与者的心理向度指向高身份者。
⑦主仆情结。
阶序意识是 多 级的。而主仆意识是两极的。这是一种身份意识较突出的特征。持有主仆意识情结的人具有 两个特点:一是不能与人做平等的交往 ,二是主仆双重情结。见比自己高地位者“切换”为仆 人心理态势,服从与忍让、谦恭;见比自己地位低者马上“切换”为主人心理态势,强权、 役使他人、骄横等。
⑧人际关系的定位。
中国人习惯上,与人交往中,在定位这个人是内部人与外人 、熟人与陌生人的同时,还要关键地定性此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 个行为倾向,而这个情结的另一方面更有其特点,中国人愿意与君子相交,但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又容易不知不觉地“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这确是一种既矛盾又复杂的心 态。 
在尝试性探讨了关于中国身份制和中国人的身份价值取向及身份情结后,我们发现,在现 实中国社会中,契约取向已经发生,但身份观念仍然很强。
中国人有关身份价值取向和身份情结观念是传统身份制文化传递与社会发展的结晶;是在 中国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培育,在成年后形成的,是中国人家庭教养方式的结果。而中国人的 家 庭教养方式是由中国身份制的观念主要导向的结果。要想改变,一是变化教养方式;二是通 过改革制度变革社会观念体系。

[沙发:1楼] guest 2009-12-01 13:42:44
看好你!~
[板凳:2楼] guest 2009-12-09 15:02:15
好像国外也一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