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金锋先生//刘向华(2009-11-27 01:43:40)
金锋先生您好!
今晚上网看到你的新博文,首先我想先直接回应关于尤婷婷的“危险”方案中的问题。
一、“‘危险’一词只是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在思维中或许一直是个变数……她的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注:这段文字是从你文章中引来的)
我在前文关于这个问题的批评实质上说的是:在方法论的层面,如果一个方案毫无逻辑上和现实操作上的可控性,一切寄希望于不可预知的变数,并且在知道“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的情况下继续这种毫无边际并最终有可能不可收拾的遐想式的漫游,那么她需要有人真诚而直截了当地基于艺术的本体问题告诉她,在方法的控制上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性的线索,并且在这一线索下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别废话绕圈子或迷路以便最后还能回来,不然她的方案可能会变得像一只饥饿的耗子满街找食或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转。当然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可以在逻辑上保留以上方案:当方案的题目改为关于“变数”或“原地打转”,但即使如此仍需寻求其现实操作上的可控性,我在前文罗列的关于危险的后果仅仅是基于其现实操作上的清理,与你所谓“心态上……健康与坦然”、“没有‘度’的阴毒念头”等毫无关系,并且我想在这片土地上所谓“危险”还不仅于此……
二、关于你说的“理路”,或称学理。你说“我也是在乎“理路”的” (注:这段文字是从你文章中引来的),我了解一些你的确是在乎“理路”的,我关注你的博客就是因为你是在乎“理路”的。记得先前我曾在《艺术世界》杂志上读过你的专栏:《一件作品是如何生成出来的》,当时印象颇深就在其学理上,感觉象喝了一碗清水,很清澈很喜欢知道难得,虽然我是在出恭时读的。随后我才注意到你的博客,才成为博友,才有接下来的评论。印象颇深是因为我觉得当代艺术界太缺少你这个东西,中国人太缺少这个东西,往往是还没有开始真正学理上的探讨就陷入其他毫无价值的漫骂诬陷或拉帮结派人事利益等的斗争,说到底是素质低下,动物就是这样不讲学理直接撕咬。你也在体制之内比我年长相信体会比我深刻。而为什么我有接下来在你博客里的评论呢?因为当我读到你的这篇博文时有些失望,可能开始将你定在很高的一个标准上,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我有部分责任。因为你的这篇博文对于所涉及和面临到的实质问题,尽是缺乏针对性无关痛痒之词,记得最后还几乎是罗列了一段漫无目的的秘诀式的东西,我现在不在网上网有问题没存你那篇不方便引在这里。你接下来的回应《请刘向华监督我们》文中引的我回复学生的一封信中所列出的问题,主要是最基本的针对当时这个学生存在的具体的前提性问题,甚至是关于基本的教学秩序和基本的事理,没有你文中这种秘诀式的高深东西,见谅。需要指出的是《请刘向华监督我们》一文中你还在继续抹浠泥,说:我们断不能对这样的“不透”作奚落与揶揄之能事。我质疑这在用貌似长者的宽厚来转移或掩饰“学理”上的问题。你还几乎是装嫩似地说:“透”的标准又可能是什么呢?我的意见是“透”“不透”不神秘,好的眼光甚至是一望便知,“透”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概念明确表达清晰完整,底限是逻辑上的严密闭合和现实操作上的可控可行。其实你先前的专栏文章《一件作品是如何生成出来的》是更为完整和透彻的回答,例如“思”和“想”的区别就是一个基本的值得这个完全被遐想所覆盖的女同学注意的问题。我现在写这些觉得很多余其实现在说的这些问题很基本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高度,赶紧写完我希望能探讨些创作中有价值的新问题,希望得到启发。
三、教学。你是明白人上面的问题你都清楚,但这次你回避真实出现的问题,顾左右而言它不是矫情和装吗?让学生“像一只饥饿的耗子满街找食或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转”还要摆宽厚长者,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需要教师告诉他们真的要领而不是你多宽厚。你不要跟我扯做人,如果扯做人我就不跟你探讨了你直接删除我这个博友,如果不庸俗地扯做人那么我们继续探讨学理。在这片土地上一心一意想做人的利益动物俯拾皆是我怀疑我也摆脱不了干系,建议大家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如果真要说些更高的精神上的东西,不为外在所左右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的独立人格、不回避不妥协地直面所出现的问题包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夺个人利益,是这片土地上能够长出素质有所改善的一代新人的底板,否则一切都会被“危险”的现实利用以套现,背后仍然是荒蛮之地,我是70后我看到我们几乎全完了。
其次似乎还想与你说些什么,好象是些谦虚客套之词满世界都是似乎不缺就算了,已转钟,有机会你到北京再交流。此信我在不隐去你的大名后将同时发布至我的博客。就算立此存照,以为多余的探讨过程之纪录!
祝好!
刘向华2009.11.27.0:25于留听阁
附:
请刘向华监督我们——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八)金锋
在《“瞎弄”是走不远的——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五)》一文中,我谈了尤婷婷的方案,这个谈论引来了博友刘向华的批评。刘向华的这样说的:
我们可以设想,当她带了某个“危险”的举动到达了目的地,这个陌生之地唤起了她其他的想象,她预设的一切似乎并不起作用,这个时候,她预设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注:这段文字是从我文章中引来的)
去“发现非常优美”的地点就是“危险”的举动?!最初意象该是浪漫吧。后来又“预设的一切似乎并不起作用”,接着“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危险”自始就没有过!真来了怕也没有心理准备也无法承受,学生因为上你的课莫名其妙来到外地被骗被抢被卖被杀还是一丫头被轮被奸还搭上一个,你作为老师无法担待。接着“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就别重新开始了,因为谈不上已经开始,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开始过,还是在原地重新想想艺术本体的问题好!扯什么啊!这个学生的方案根本就是没做透,作品要说什么没说明白。而所谓当代艺术根本就不可传授,因其根本就不屑既已习得,已有的技巧或形式语言规律都得靠边站着,直挺挺的!还正而八经上当代艺术创作课,充其量只能是启发而已,要说启发还不如798草场地一块溜溜来得直接和不经意。我叫刘向华,有感作为教师的付出和带着学生走向“真”的难度!但还是建议这课别继续矫情和装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成行也罢!
这里刘向华的批评其实是:1、学生的方案没有做透;2、当代艺术是不可传授的;3、教学不能矫情,不能装。这里我说说我的观点。
尤婷婷对“危险”一词只是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在思维中或许一直是个变数。行走的路途、周边的景色会使得这个变数慢慢明晰起来。这不一定是行动的真正开始。我文中说到,当她到目的地之后,她的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这个时候,“她预设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这话暗含着,这在心理上没有消失的预设会贯穿在重新设计的想象之中。这是一种连贯的过程。刘先生则直接把危险设想成“被骗被抢被卖被杀还是一丫头被轮被奸还搭上一个”,理论上这个设想其实没有什么惊讶之处,因为,这个设想恰巧班上是讨论过的。仅是班上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在心态上要比刘先生健康与坦然多了。因为大家更加清楚的是,所谓“危险”,她在作品中是有“度”的。没有“度”的阴毒念头大概也不至于是刘先生内心真想期待的吧?刘先生在逻辑上是过于缜密的,他看到了方案的透与不透。我也是在乎“理路”的,但我更在乎“理路”的框架。刘先生的透,无疑是说,或者无疑会让人觉得刘先生是带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透”的标准又可能是什么呢?尤婷婷的这件作品,我想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躬行。也或许真正到了目的地之后,她什么都不干就回来了,这是由她行走的过程所决断的。学生刚刚涉足作品创作,幼稚或是单纯,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断不能对这样的“不透”作奚落与揶揄之能事。我想,这点刘先生也应该是同意的吧!
我看过刘先生的博客,刘先生也是艺术家,也是教师,但我想,刘先生是不屑教创作课的。当然,刘先生的设计课教得是很有办法的。这里我下载了刘先生回复给他学生的一封信。
XXX同学:你好!
首先,你没有按时提交毕设版面,你提交给我时,毕设分数已在数周前评出并上交学校。虽然如此,考虑到不影响你就业,我给你的毕设分数并没有受你不按时交作业的事太大影响!而主要从最终完成的毕设作品来评分,你会看到你的毕设分数的。
其次,收到你的毕设版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版面中的家具效果图没有光感质感,基本的体面关系都看不出来,表现极差!连07级环艺任何一个同学3D作业的渲染效果都比不上!
2、家具CAD图不规范,尺寸字体太小!这件事情上次见面对你说过!打印出来你能看得见吗?你怎么总是这样缺乏最基本的常识!?说到常识还有另一个常识: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约定学生要完成的事情、看作业的时间不是你随便想改就改,想什么时候你方便就改在什么时候的,你知道吗?因为你的随意会浪费老师的个人时间!包括我现在的时间!因为很多事情过时不候!你知道吗?
再次,论文完全没有按照上次我给你调整的论文题目和大纲结构来写,既无结构章法,亦不成系统、粗枝大叶、一盘散沙。我感到奇怪的是:你将上次我给你调整的论文题目和大纲完全抛诸脑后,那么你找我给你看论文干什么呢?老师告诉你的你根本不听,那么你找老师干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如果我现在还有必要告诉你些什么,那么我只能说:论文你需基本按上次给你调整的题目和大纲结构来写,结构行文可以参照我借给你们人手一册的论文集。
此信我在隐去对你的称呼后将同时发布至我的博客。就算立此存照,以为教学过程之纪录!
祝好!
刘向华2009.5.4.0:37于留听阁
(上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e5a7ac0100d4fd.html)
看了刘先生给学生的信函,我真自叹弗如啊!我想,同样是在教书,我们的境界这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按照刘先生这样的教法,我终于明白了,当代艺术创作这门课是不能教的。我这样“犯贱”地教,不也很是浪费我自己的时间吗?还是让学生去北京草场地溜溜算了。
作为教师,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起了个润滑剂的作用。没想到自己居然如此矫情,如此装B。但考虑到我接手了这门课程,所以提醒学生,假如我们继续矫情,继续装B ,请相互招呼一下,以引起反省,当然,也请刘先生继续监督我们。
金锋先生您好!
今晚上网看到你的新博文,首先我想先直接回应关于尤婷婷的“危险”方案中的问题。
一、“‘危险’一词只是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在思维中或许一直是个变数……她的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注:这段文字是从你文章中引来的)
我在前文关于这个问题的批评实质上说的是:在方法论的层面,如果一个方案毫无逻辑上和现实操作上的可控性,一切寄希望于不可预知的变数,并且在知道“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的情况下继续这种毫无边际并最终有可能不可收拾的遐想式的漫游,那么她需要有人真诚而直截了当地基于艺术的本体问题告诉她,在方法的控制上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性的线索,并且在这一线索下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别废话绕圈子或迷路以便最后还能回来,不然她的方案可能会变得像一只饥饿的耗子满街找食或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转。当然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可以在逻辑上保留以上方案:当方案的题目改为关于“变数”或“原地打转”,但即使如此仍需寻求其现实操作上的可控性,我在前文罗列的关于危险的后果仅仅是基于其现实操作上的清理,与你所谓“心态上……健康与坦然”、“没有‘度’的阴毒念头”等毫无关系,并且我想在这片土地上所谓“危险”还不仅于此……
二、关于你说的“理路”,或称学理。你说“我也是在乎“理路”的” (注:这段文字是从你文章中引来的),我了解一些你的确是在乎“理路”的,我关注你的博客就是因为你是在乎“理路”的。记得先前我曾在《艺术世界》杂志上读过你的专栏:《一件作品是如何生成出来的》,当时印象颇深就在其学理上,感觉象喝了一碗清水,很清澈很喜欢知道难得,虽然我是在出恭时读的。随后我才注意到你的博客,才成为博友,才有接下来的评论。印象颇深是因为我觉得当代艺术界太缺少你这个东西,中国人太缺少这个东西,往往是还没有开始真正学理上的探讨就陷入其他毫无价值的漫骂诬陷或拉帮结派人事利益等的斗争,说到底是素质低下,动物就是这样不讲学理直接撕咬。你也在体制之内比我年长相信体会比我深刻。而为什么我有接下来在你博客里的评论呢?因为当我读到你的这篇博文时有些失望,可能开始将你定在很高的一个标准上,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我有部分责任。因为你的这篇博文对于所涉及和面临到的实质问题,尽是缺乏针对性无关痛痒之词,记得最后还几乎是罗列了一段漫无目的的秘诀式的东西,我现在不在网上网有问题没存你那篇不方便引在这里。你接下来的回应《请刘向华监督我们》文中引的我回复学生的一封信中所列出的问题,主要是最基本的针对当时这个学生存在的具体的前提性问题,甚至是关于基本的教学秩序和基本的事理,没有你文中这种秘诀式的高深东西,见谅。需要指出的是《请刘向华监督我们》一文中你还在继续抹浠泥,说:我们断不能对这样的“不透”作奚落与揶揄之能事。我质疑这在用貌似长者的宽厚来转移或掩饰“学理”上的问题。你还几乎是装嫩似地说:“透”的标准又可能是什么呢?我的意见是“透”“不透”不神秘,好的眼光甚至是一望便知,“透”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概念明确表达清晰完整,底限是逻辑上的严密闭合和现实操作上的可控可行。其实你先前的专栏文章《一件作品是如何生成出来的》是更为完整和透彻的回答,例如“思”和“想”的区别就是一个基本的值得这个完全被遐想所覆盖的女同学注意的问题。我现在写这些觉得很多余其实现在说的这些问题很基本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高度,赶紧写完我希望能探讨些创作中有价值的新问题,希望得到启发。
三、教学。你是明白人上面的问题你都清楚,但这次你回避真实出现的问题,顾左右而言它不是矫情和装吗?让学生“像一只饥饿的耗子满街找食或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转”还要摆宽厚长者,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需要教师告诉他们真的要领而不是你多宽厚。你不要跟我扯做人,如果扯做人我就不跟你探讨了你直接删除我这个博友,如果不庸俗地扯做人那么我们继续探讨学理。在这片土地上一心一意想做人的利益动物俯拾皆是我怀疑我也摆脱不了干系,建议大家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如果真要说些更高的精神上的东西,不为外在所左右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的独立人格、不回避不妥协地直面所出现的问题包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夺个人利益,是这片土地上能够长出素质有所改善的一代新人的底板,否则一切都会被“危险”的现实利用以套现,背后仍然是荒蛮之地,我是70后我看到我们几乎全完了。
其次似乎还想与你说些什么,好象是些谦虚客套之词满世界都是似乎不缺就算了,已转钟,有机会你到北京再交流。此信我在不隐去你的大名后将同时发布至我的博客。就算立此存照,以为多余的探讨过程之纪录!
祝好!
刘向华2009.11.27.0:25于留听阁
附:
请刘向华监督我们——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八)金锋
在《“瞎弄”是走不远的——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五)》一文中,我谈了尤婷婷的方案,这个谈论引来了博友刘向华的批评。刘向华的这样说的:
我们可以设想,当她带了某个“危险”的举动到达了目的地,这个陌生之地唤起了她其他的想象,她预设的一切似乎并不起作用,这个时候,她预设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注:这段文字是从我文章中引来的)
去“发现非常优美”的地点就是“危险”的举动?!最初意象该是浪漫吧。后来又“预设的一切似乎并不起作用”,接着“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危险”自始就没有过!真来了怕也没有心理准备也无法承受,学生因为上你的课莫名其妙来到外地被骗被抢被卖被杀还是一丫头被轮被奸还搭上一个,你作为老师无法担待。接着“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就别重新开始了,因为谈不上已经开始,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开始过,还是在原地重新想想艺术本体的问题好!扯什么啊!这个学生的方案根本就是没做透,作品要说什么没说明白。而所谓当代艺术根本就不可传授,因其根本就不屑既已习得,已有的技巧或形式语言规律都得靠边站着,直挺挺的!还正而八经上当代艺术创作课,充其量只能是启发而已,要说启发还不如798草场地一块溜溜来得直接和不经意。我叫刘向华,有感作为教师的付出和带着学生走向“真”的难度!但还是建议这课别继续矫情和装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成行也罢!
这里刘向华的批评其实是:1、学生的方案没有做透;2、当代艺术是不可传授的;3、教学不能矫情,不能装。这里我说说我的观点。
尤婷婷对“危险”一词只是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在思维中或许一直是个变数。行走的路途、周边的景色会使得这个变数慢慢明晰起来。这不一定是行动的真正开始。我文中说到,当她到目的地之后,她的预设或许并不奏效,她将为她的行为重新设计,这个时候,“她预设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对‘危险’举动的设计则重新开始。”这话暗含着,这在心理上没有消失的预设会贯穿在重新设计的想象之中。这是一种连贯的过程。刘先生则直接把危险设想成“被骗被抢被卖被杀还是一丫头被轮被奸还搭上一个”,理论上这个设想其实没有什么惊讶之处,因为,这个设想恰巧班上是讨论过的。仅是班上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在心态上要比刘先生健康与坦然多了。因为大家更加清楚的是,所谓“危险”,她在作品中是有“度”的。没有“度”的阴毒念头大概也不至于是刘先生内心真想期待的吧?刘先生在逻辑上是过于缜密的,他看到了方案的透与不透。我也是在乎“理路”的,但我更在乎“理路”的框架。刘先生的透,无疑是说,或者无疑会让人觉得刘先生是带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透”的标准又可能是什么呢?尤婷婷的这件作品,我想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躬行。也或许真正到了目的地之后,她什么都不干就回来了,这是由她行走的过程所决断的。学生刚刚涉足作品创作,幼稚或是单纯,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断不能对这样的“不透”作奚落与揶揄之能事。我想,这点刘先生也应该是同意的吧!
我看过刘先生的博客,刘先生也是艺术家,也是教师,但我想,刘先生是不屑教创作课的。当然,刘先生的设计课教得是很有办法的。这里我下载了刘先生回复给他学生的一封信。
XXX同学:你好!
首先,你没有按时提交毕设版面,你提交给我时,毕设分数已在数周前评出并上交学校。虽然如此,考虑到不影响你就业,我给你的毕设分数并没有受你不按时交作业的事太大影响!而主要从最终完成的毕设作品来评分,你会看到你的毕设分数的。
其次,收到你的毕设版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版面中的家具效果图没有光感质感,基本的体面关系都看不出来,表现极差!连07级环艺任何一个同学3D作业的渲染效果都比不上!
2、家具CAD图不规范,尺寸字体太小!这件事情上次见面对你说过!打印出来你能看得见吗?你怎么总是这样缺乏最基本的常识!?说到常识还有另一个常识: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约定学生要完成的事情、看作业的时间不是你随便想改就改,想什么时候你方便就改在什么时候的,你知道吗?因为你的随意会浪费老师的个人时间!包括我现在的时间!因为很多事情过时不候!你知道吗?
再次,论文完全没有按照上次我给你调整的论文题目和大纲结构来写,既无结构章法,亦不成系统、粗枝大叶、一盘散沙。我感到奇怪的是:你将上次我给你调整的论文题目和大纲完全抛诸脑后,那么你找我给你看论文干什么呢?老师告诉你的你根本不听,那么你找老师干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如果我现在还有必要告诉你些什么,那么我只能说:论文你需基本按上次给你调整的题目和大纲结构来写,结构行文可以参照我借给你们人手一册的论文集。
此信我在隐去对你的称呼后将同时发布至我的博客。就算立此存照,以为教学过程之纪录!
祝好!
刘向华2009.5.4.0:37于留听阁
(上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e5a7ac0100d4fd.html)
看了刘先生给学生的信函,我真自叹弗如啊!我想,同样是在教书,我们的境界这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按照刘先生这样的教法,我终于明白了,当代艺术创作这门课是不能教的。我这样“犯贱”地教,不也很是浪费我自己的时间吗?还是让学生去北京草场地溜溜算了。
作为教师,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起了个润滑剂的作用。没想到自己居然如此矫情,如此装B。但考虑到我接手了这门课程,所以提醒学生,假如我们继续矫情,继续装B ,请相互招呼一下,以引起反省,当然,也请刘先生继续监督我们。
教学。你是明白人上面的问题你都清楚,但这次你回避真实出现的问题,顾左右而言它不是矫情和装吗?让学生“像一只饥饿的耗子满街找食或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转”还要摆宽厚长者,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需要教师告诉他们真的要领而不是你多宽厚。你不要跟我扯做人,如果扯做人我就不跟你探讨了你直接删除我这个博友,如果不庸俗地扯做人那么我们继续探讨学理。在这片土地上一心一意想做人的利益动物俯拾皆是我怀疑我也摆脱不了干系,建议大家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如果真要说些更高的精神上的东西,不为外在所左右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的独立人格、不回避不妥协地直面所出现的问题包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夺个人利益,是这片土地上能够长出素质有所改善的一代新人的底板,否则一切都会被“危险”的现实利用以套现,背后仍然是荒蛮之地,我是70后我看到我们几乎全完了。
完全同意,老金的确经常顾左右而言其他,那是因为老金缺少深入的看法,常年处于分析问题阶段,没有真的自己创造问题,遇到问题。
没有真的自己创造问题,遇到问题。
没有遇到问题,他难道是仙人吗?
没有遇到问题,他难道是仙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