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新瓷器系列》2005—2009年作品
发起人:HBHB  回复数:41   浏览数:4211   最后更新:2010/03/12 09:08:53 by guest
[楼主] HBHB 2009-11-28 12:23:44
《新瓷器系列》—可口可乐之三 25x25x9.5cm 2005

《新瓷器系列》—可口可乐之一40x40x35cm 2005

《新瓷器系列》—录音机之一 52x14x18cm 2005

《新瓷器系列》—汽车之一 80x38x25cm.2005

新瓷器系列-电视机 材质 陶瓷 尺寸38x27x25cm 年代 2005

《新瓷器系列》— 电视之八(侧面) 38x27x25cm 2006

《新瓷器系列》— 电视之八(背面)

《新瓷器系列》—电视之四 (正面) 38x27x25cm 2006

《新瓷器系列》—电视之四(背面)

《新瓷器系列》—电视之五 38x27x25cm 2006

《新瓷器系列》— 汽车之五 80x38x25cm 2006

《新瓷器系列》—收音机之三42x22x16.5cm 2006

《新瓷器系列》—可口可乐之二 8x8x32cm 2006

《新瓷器系列》—香奈儿五号之二 51x30.5x15.5cm 2006

《新瓷器系列》—香奈儿五号之五 5.5x2.5x10cm 2006


《新瓷器系列》—电视机之l六 尺寸38x27x25 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电视机 木.油画颜料.油漆 尺寸380x270x250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电视机 局部

《新瓷器系列》—录音机之二(正面) 尺寸59x20x18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录音机之三尺寸52x20x18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收音机之二 尺寸42x22x16.5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暖水瓶 14x14x34.5cm 2007

《新瓷器系列》—香奈尔五号之一 51x30.5x15.5cm 2007

《新瓷器系列—香奈儿五号之四 51x30.5x15.5cm 2007


《新瓷器系列》—资本论 14.5x20x3.5cm 2007

新瓷器系列--官窑电视 材质 瓷器 尺寸38x28x25cm 年代2007年

《新瓷器系列》官窑录音机 材质 陶瓷 尺寸52x20x18cm 年代2007

新瓷器系列--官窑汽车 材质 瓷器 年代 2007年 尺寸80x38x25cm

新瓷器系列--官窑收音机 材质 瓷器 年代 2007年 尺寸42x22x16.5cm

新瓷器系列--官窑夏奈尔五号 材质 瓷器 年代 2007年 尺寸51x30.5x15.5cm

《瓷器。汽车》之二 535x214x144cm 玻璃钢着色仿古彩瓷器 2008

《瓷器。汽车》之一 尺寸535x214x144cm 材质 玻璃钢着色仿古彩瓷器 年代 2008

《瓷器。汽车》之一 局部


新瓷器系列-共产党宣言 材质 陶瓷 尺寸28.5x20.5x5cm 年代 2008

新瓷器系列-电话之一 材质 陶瓷 尺寸 18x18x10cm 年代2009

新瓷器系列-电脑 材质 陶瓷 尺寸32x35x30cm 年代2009

新瓷器系列-香奈儿五号 材质 陶瓷 尺寸 51x30.5x15.5cm 年代2009

《瓷器.书》系列—《资本论》 材质 木,油画颜料, 油漆 ,丙烯 尺寸 150x105x26.5cm 年代2009



瓷器在你手中,中国在你眼里...

-----克里斯蒂安.莫莱察



放眼欧洲、美国、中国,这些广博的地区经常让人觉得深不可测——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憧憬、冒险,有时甚至是怪异。对此,你为了了解他们,不得不从他们的艺术和文学开始,因为大家对这类事情都相对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个“说不尽的中国”,不管你读到了哪些内容,比如在弗兰兹•卡夫卡的书中所提到的那样,总有些更深奥之处我们所不了解的,正所谓“没有童话可触及它的宏大,天堂本身也难以包括它——北京也只不过是沧海中的一滴水”。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中国兴起的经济改革和相应的国际化道路,中国自身也受到这种无法想象的现实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扭曲。表面上看起来这不过是向西方的生活模式的靠拢,但是,从内部来看,遗留下一种严重的伤痕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面对来自5000年的文明历史与现有的日常现实以及与西方的承诺之间的压力,迄今仍然难以完全承受。西方的“侵入”只不过限于商业的物质世界,并没有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起真正相互理解的对话。


新中国的进程淹没在那些逐步拥有的产品中,不仅如此,对这些未知物品的承诺理想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里。人们怀有无条件的愿望希望拥有,用近似夸张的需求,希图参与进某种奇特迷人的生活方式中,以成为其地位象征,尽管它们可能是徒劳的。仿佛这个“商品之魂”已经背信弃义,“已然移情,把每个人都看作是购买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好像他/她们很乐意屈服于它的诱惑。


尽管“新中国”自身不能从这个不断变幻的世界中分隔开,但它也不会简单地忽视它的历史或搁置一边。不可否认,固有的传统还将在那里存在,或不知不觉,或混杂在一起,或融合到现实中。但当裂痕出现在社会中的时候,受压制的历史可能就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并大声地宣布文明的冲突,就像马军的《新瓷器》系列作品所揭示的那样。


这个系列作品的出发点是“新中国”这个双关语,一方面,它意味着“新中国”指向的大量的、悬而未决的冲突;另一方面,“新中国”又暗示了“新瓷器”即中国现实的发展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这两种内涵都支撑着这个系列作品,反映了中国现实的状况,并将这门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一种当代的方式上溯回公元7世纪。事实上,当马可•波罗把来自中国的瓷器带到欧洲后,它也引起过急剧的冲突。瓷器的交易在当时成为“著名的奢侈业”,而在中国,那时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除个别例外,外销瓷器并不被看重。


马军的重新挪用则很奢侈地利用了工业的迟钝,并且剥离了瓷器商品的商品价值,它不再是日用品,而是让瓷器成为独立的对象。他利用雕塑技艺把瓷器转化为艺术品,在你的眼前展现了它自身的全部价值。只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有趣的重估方法,用精致的釉面和卓越的仿古工艺创造出代表欲望的模糊对象,这些对象代表了西方文化中的拜物主义,它们可能是些声名显赫的跑车,或名牌香水瓶,或其它化妆品(如口红),也可能是技术成就对象,如收录机和电视,或是象征着“自由的西方”的饮料:可口可乐。

他所选择的各种对象都最终展现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亵渎,与优雅的青花瓷或古典的五彩瓷器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这种对比是有意而为之的。正如这些作品虽然都体现出一种材料感,但却都保留了粗糙的“器物-雕塑”性,它们的表面和其传达的信息也都拒绝彼此匹配。这个结果导致这些“新瓷器”不停地惹恼观众、令人不安。而更令人惊愕的是,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发现我们面对的是那些有些陈旧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成为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它们的时代魅力使它们伤感怀旧。


然而,中国的视角把这种努力看作是努力去了解他们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或者,如果可能的话,是站在一个不可触及的距离上去看,去挪用他们以前从未拥有的东西。这些瓷器作品也是努力去赶上商品世界,获取那些中国曾经缺失并渴望的东西。这些东西来自二战之后的经济奇迹时期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开始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应该注意的是,即便今天,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拥有这些东西。在这个意义上,马军的雕塑一方面存储了他个人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也成为他带到21世纪的某些记忆的时代容器。

当然,他的“新瓷器”不仅仅是保存属于当下的,过去的窘困状态,它们更是提示一种满载欲望和渴求的喷发。他的挪用剥离了原始物的意义并把它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从他的选择中,我们可在这种象征的体系里看见清晰的轮廓、可辨的形体和能引起对比的结合。这一切重要的行为出现在瓷器光亮的表面中,团花锦簇、枝繁叶茂,或是百子嬉戏,或是香气缭绕、花鸟鱼虫、美景恋人。。。

马军儿时曾有研习古典中国画和传统书法的经历,之后又经过美术学院系统的学院化学习。这种对形式的和主题的熟悉使得他可以在商品的丰富形式上作画,覆以精妙绝伦的开片裂纹釉色。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有历史渊源的山水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这些线条,色块所构成的符号隐含了中国的传统精神,虚实结合,环绕在整个“新瓷器”上,甚至其色彩古色古香,颇具手工趣味。

初看起来,人们会觉得这些器物上的绘画有种感伤的装饰味,但你越是久看这些多变的线条,你越是会发觉这些装饰画面愈加迷人。有时你甚至会觉得对西方物品的挪用竟被掩盖起来,但恰恰在这时,对原始语义的破坏开始变得生动和有力。这种模糊状态意味着某种忧郁的告别,甚至是用花环来告别西方的商品世界传统,但同时也显示为中国人占有同样的东西的自信,仅仅是用中国的历史就覆盖了这些欲望的对象。


于是,马军在处理这些公认模式时表现出彻底的自由:比如说,他挪用的跑车符号,是现代社会机动性的寓言,更是被公认的阶层和地位的象征。现在则为了自身的缘故而被天空中无数的龙爪所紧紧钳制。龙是中国地位最高的象征性动物,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我们得知龙总是出现在雷电交加的火光之中,龙因为拥有与时间等量的能力而统治着世界。似乎这是一种永恒的等待却也在《跑车》中获得了胜利。
如果阅读一下这本充满神谕的书,很显然这种压力——日常生活或当今政治世界中的压力——总是“处在两种状况之间,但中心却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马军的“新瓷器”明确地表达了这种状态。比如他的“可口可乐瓶”,在灰白釉色的背景中映衬出浓密繁复的釉里红花朵,同样,在“可口可乐易拉罐”上也显示了这种繁茂蔓延的景色。


夏奈尔五号的香水瓶、美宝莲口红或暖水瓶让我们想起了杜尚的现成品,但是这种相似具有欺骗性,马军热衷于这种反讽,但他在艺术设计上的幽默太强烈,使他不能退回到那些预制的东西中。相反,他创作的作品把模型变成了某种全新的、甚至更超前的东西。类似的艺术家还有贾斯伯•琼斯,他们同样运用模拟的叙事方法,马军的“新瓷器”系列在形式上同样包含了各种日常物品,但它们在绝妙的工艺性的作用下却又完全不同,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变化而变化。无线的晶体管收音机和录音机不仅仅是种接收器,它们和在这一系列中反复出现的电视机一样是真正的传达者,它们传达的信息在房间中清晰可见:由于是一种不受批评的“生活方式”,马军面对的不是充盈于房间中的电子网络,而是中国的文化记忆冲破了的诸多受压抑的障碍。

马军的“器物-雕塑”一次又一次地在质问,这个国家在开放自身的同时怎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迷失自我。它们很“自信”地显示出当前中国的某种不可预见性,其特征是大量的变化,唯剩下“瓷器”。马军用他的智慧很“自信”地瞭望着未来,塑造着国家的历史,在视平线上遭遇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文明的审视。让你可以从他的雕塑策略中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瓷器在你手中,中国在你眼里……

(Christian Malycha 艺术史评论家,策展人,几本书的撰写人,如:《动机没有内容:巴塞利茨 1959年至1969年的绘画》等。)

[沙发:1楼] guest 2009-12-01 19:17:32
瓷器作为中国的几大发明之一,自清末至今已经没落!而马军这批作品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对此的不懈思考和努力!!!我很感动!
谢谢马军!
[板凳:2楼] guest 2009-12-01 20:39:06
我感动得想哭,把中国的另一个发明,长城哭倒,马同学,你怎么不醒醒呀?
[地板:3楼] sheepo 2009-12-01 21:44:27
哈哈哈,电视机,电脑,还有收音机怎么那么好玩的,赞一个
[4楼] guest 2009-12-01 22:48:39
就一个字——“智慧”!
[5楼] guest 2009-12-01 23:01:29
好作品!真正的创造!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中国当代艺术的新高度。
[6楼] guest 2009-12-04 09:56:56
没做好
[7楼] guest 2009-12-04 15:13:53
一堆工艺瓷行货
[8楼] guest 2009-12-04 18:36:14
二楼的是孟姜女吧?好久不见,还好吧?
[9楼] guest 2009-12-04 20:46:56
弘扬中国文化!!!绝对要进入美术史的杰作!
[10楼] guest 2009-12-06 16:37:06
抄袭!
[11楼] guest 2009-12-07 15:24:59




上海李立宏04年作品
[12楼] guest 2009-12-07 16:48:57
可口的那个早见过 平面图
[13楼] guest 2009-12-07 17:35:41
做这个工艺瓷的国内有一大帮人东西都差不多
[14楼] guest 2009-12-07 21:35:33
说句公道话——什么好?什么不好?真应该有点判断力才行!要不真的就和国内那一大帮做工艺瓷的东西差不多了!
[15楼] guest 2009-12-08 00:41:12
感动啊!好作品,好久没看到这么富有内涵的作品了!非常有形式感,不落俗套,浑然天成!
[16楼] guest 2009-12-08 16:51:44
11楼还算作品?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17楼] guest 2009-12-08 16:57:40
顶马军一个!好作品!有品质!我喜欢!!!
[18楼] guest 2009-12-08 17:08:03
《资本论〉这件作品我很喜欢,与之前的作品相扣,看得出马军自己有一个牢固的创作体系。小偷是偷不会的!马军继续努力啊!支持你!!!
[19楼] guest 2009-12-08 17:32:13
到底谁是小偷!!!
[20楼] guest 2009-12-08 20:05:35
19楼肯定是吧!
[21楼] guest 2009-12-08 20:48:44
2002年还在当考生的时候去央美雕塑大工作室看到马军正在做等大的车,当时觉得很震撼!周围还有很多学生在做人像,比较起来,马军当时就和学院保持了很大距离。现在看到他这系列的作品,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我真的很佩服他!喜欢他的作品!!!
[22楼] guest 2009-12-09 17:49:11
真好啊!!艺术机构应该重点推荐他的作品参加国际大展,因为这些作品特别中国,又特别前卫,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时间内不可再生的优秀作品和新高度,让世界级的藏家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有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东方文化的崛起!
[23楼] guest 2009-12-10 00:04:48
楼上爱点感叹号的基本上是一个人写的自己捧自己的
[24楼] guest 2009-12-11 20:34:23
23楼可能吃了酸葡萄吧,哈哈!中国很多人就这样!心态健康一点好不好。
[25楼] guest 2009-12-13 12:51:42
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深邃!运用得如此到位!大师级的作品不用捧,是真好!
[26楼] guest 2009-12-17 00:13:33
不难看出这堆东西属于国内外三流画廊的商品
[27楼] guest 2009-12-18 19:14:32
不难看出26楼这个东西属于国内外三流画廊的商品

[28楼] guest 2009-12-18 20:05:48
都没点新意吗
[29楼] guest 2009-12-18 21:26:00

真他妈的恶心死了,以前我质疑这类艺术家的创作力,现在我质疑这类艺术家的廉耻认知度

[30楼] guest 2009-12-20 22:42:18
29楼得了严重的红眼病!!!你他妈的有本事把作品拿出来让大家也瞧瞧!看看你的创造力到底有多大?认知度不是艺术家想得就能得到的,你他妈这种人搞了一辈子的艺术也没搞明白,只知道骂街;你这种垃圾给马军舔脚趾别人都不要!!
[31楼] guest 2009-12-21 00:24:07
我觉得这是现在最好的艺术家,特别有水准,既前卫,又传统,其他艺术家都太差了,那些所谓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这套作品一比,简直连垃圾都不如。他在中国艺术家中特别突出,让人感慨后浪推前浪啊!这么好的艺术家,和么好的作品,看的人流连忘返,我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坐上世界的位子已经近在眼前了!这个年轻艺术家在未来几年中将会进入各大美术馆的收藏,会带动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传世的领域!
[32楼] guest 2009-12-21 07:15:15
好作品,艺术家表达的很明白
[33楼] guest 2009-12-21 09:08:03
楼上根本不懂艺术,这个作品不仅仅是表达得明白(表达明白是小学一年级就能做到的),而是通透,彻底且极致,放纵又不失雅致,亘穿古今,这样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不可多得的。说它表达明白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34楼] guest 2010-02-26 15:45:43
有想法!赞!
[35楼] guest 2010-02-27 11:30:19
还行,,,,,,
[36楼] guest 2010-02-27 11:44:29
什么叫还行!这么好的作品你居然说还行!
[37楼] guest 2010-02-27 20:21:10
作品精致,包容的东西又特别大!去年12月27号看了他在西五画廊根据空间做的一件作品令人惊讶,很喜欢!
[38楼] guest 2010-03-11 23:43:31
现在的所谓艺术家咋都这么恶心啊。自己夸自己太明显了。什么破烂艺术,挂着中国标签去献媚外国人,不就是偷了个古代概念吗,算什么艺术品啊。现在的当代艺术家都是怎么了?自己真正的创造力在哪里?抄不了国外就抄老祖宗吗?亏了还是学院出来的。真是无语。
[39楼] guest 2010-03-12 09:08:53
作品实在是太好了,你当然无语了,这么深邃有力换古博今,浑然天成一点瑕疵都看不到,出色极了!
返回页首